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从出生之日起大多接受的语言是四川方言,而在入读幼儿园之后,需要接受的语言一般为普通话。在这一个时期,在教师采用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的大的语言背景下,四川方言势必对儿童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认真分析方言对入园儿童的学习、生活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帮助方言使用者儿童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关键词】方言;普通话;习得;影响
方言是在特定区域内大家共同使用的一种语言,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代表了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大家从古就有了对方言的认识:晋代葛洪 《抱朴子·钧世》云:“古书之多隐,未必昔人故欲难晓,或世异语变,或方言不同。”唐代皇甫冉 《同诸公有怀绝句》:“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 明代唐寅 《阊门即事》诗:“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各个地方的方言由于社会、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语言在词汇、语音、语义方面都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基于早期各个地方使用的语言大多数为方言,于是在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中,出现了一些语言障碍,于是国家进行了语言上的统一,普通话在这样子大的背景之下应运而生。我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确立了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
笔者通过对广元地区大量的走访调查,对儿童、成年人语言使用的情况作了细致分析。归纳起来,方言与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如下:
一、成年人:
1.广元人:如果工作需要,比较教师或者行业需要,要求使用普通话,则他在工作中使用的语言为普通话;工作之外使用语言情况要视配偶家乡地不同而不同。如果配偶是四川人,则他在生活中均使用四川方言,如果配偶为非四川人,则他在与其配偶的交谈中使用语言为普通话或方言(大多数情况是普通话,偶尔使用方言),与家人的交流中则使用语言为四川话。
2.非四川人:此处指在家里与父母沟通均使用普通话,有些家庭父母一方为四川人,但是自己从小使用的语言都是普通话。非四川人在广元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平时使用语言均为普通话,排除本人通过长时间在广元定居而习得方言这种特殊情况。
二、儿童
1.父母双方均为广元人:一般家庭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均使用四川方言,儿童则在入园初期只会说方言。但个别家庭由于父母对普通话的重视,从小就在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中使用普通话,儿童使用的语言则为普通话。
2.父母一方为非四川人:普通话处于优势地位,这种情况下一般家庭都是使用普通话与孩子沟通,所以儿童从小就会说普通话。
3.父母双方均为非四川人:不管父母是来自于一个地方还是来自不同地方,一般都是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所以儿童从小就使用普通话。
通过上述不同情况的统计,笔者发现在语言使用方面,普通话较之于方言具有明显的优势。除了在与父母沟通中会出现使用语言的选择外,学前儿童的使用语言还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比如电视机。美国学者G·康斯托克指出,在儿童的生活中,电视视听构成了基准性的活动,因为电视的接近可能性相对于印刷物、广播等媒介而言较高。1电视机有形象的画面、优美动听的声音、幽默搞怪的动作,所以对小朋友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加之在学前儿童的文字语言发展之前,还有一个图像语言的发展敏感期,所以他们会对电视机中的语言进行模仿。维果茨基指出:“在儿童的言语发展中,我们能够确证有一个前智力阶段,而在思维发展中,有一个前语言阶段。”2我国许多学者都对电视机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做过研究,比如张令振(1999)的研究表明,两岁半到六岁半儿童在观看电视时,经常模仿节目中人物语言的占到27%,偶尔模仿的占到64.2%,从不模仿的仅占8.8%。通过我们对家长所做的问卷调查也发现到,很多使用方言进行日常讲话的儿童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用普通话来重复他在电视节目中听到的一些词汇和句子。可见,普通话对学前儿童的影响很大,从侧面也反映出了方言在慢慢退出语言发展的舞台,作用和地位被慢慢淡化掉。
即使普通话的地位与日俱升,但是方言仍然在学前儿童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一般都外出打工,自己跟随着年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老年人因为知识文化较为欠缺,加之长年生活在自己的出生地,没有怎么和外界沟通交流,所以对于普通话的使用不太常见,很显然的,在他们与自己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的交流中使用的语言只可能是方言。这些孩子到了幼儿园适龄时期,进入到幼儿园学习,它们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以及听老师的讲解方面有无障碍呢?
笔者从这一角度出发,到广元旺苍县、苍溪县、剑阁县、青川县、昭化区、朝天区、利州区以及下面所辖的乡镇幼儿园进行了走访调查。通过对大量幼儿园教师的详细询问和问卷调查,发现了许多问题:
1.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人员不足,很多教师是从小学教师岗位转到幼儿教师岗的;
2.很多教师普通话水平不达标,有很浓的地方口音;
3.有的老师在使用普通话教学时效果不佳,便直接用地方方言同入园儿童进行交流;
幼儿教师普遍反映在入园初期,很多儿童对教师所说的话不太能够听明白,反应较为迟缓,尝试变换语言用方言讲述之后效果明显得到改善。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以及语法方面均存在差异,语音方面比如四川方言中对于zh、ch、sh卷舌音和z、c、s平舌音不太注意区分,大多数都不发卷舌音,还有也不太区分边音l和鼻音n,一般都不怎么发鼻音。词汇方面比如普通话中的“什么”在四川方言中被念作“啥子”,普通话中的“便宜”在四川话中读作“相因”等等,四川方言中的很多词汇都不是普通话中所有的,非四川人在听到这些词汇时常常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此外,在句子的结构即语法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当在家里主要使用四川方言的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面对突然比较陌生的沟通语言时,这些孩子往往很难快速融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不过,根据我们的调查问卷来看,随着在幼儿园学习的时间增多,孩子的这种语言接受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因为语言的障碍而导致的学习水平较低这种现象也逐渐减少,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孩子的模仿能力较强,对于语言的习得较之于成年人来说更为容易一些,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专家学者提倡孩子要从小进行英语学习。
所以,根据我们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来看,学生因为语言差异而导致融入幼儿园学习生活受到影响的现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时间增多而逐步得到改善。根据一线幼儿教师的反馈信息来看,当幼儿教师遇到上述情况时,不同的老师采取了不同的方法。A老师的方法是通过使用方言来达到沟通交流的效果;B老师的方法则是通过与家长的沟通,督促家长在家里多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多给小朋友听到普通话的机会,同时在学校里仍然是尽可能地多使用普通话。根据我们的测试效果来看,经过一段时间后,B老师的学生慢慢能够听懂老师的意思,甚至能够用普通话和老师交流,而A老师的学生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仍然只能用说方言。
通过大量的调查问卷以及多种语言情景测试,我们认为四川方言确实对非普通话使用者儿童的幼儿园学习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会长期存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甚至消除殆尽,作为幼儿教师,仍然需要遵守教育部关于幼儿教师语言使用的相关规定,提高语言修养与师范作用用标准的普通话与幼儿进行交流、沟通,并通过家长的努力,创造纯普通话的语境,结合幼儿爱模仿、习得语言较为容易的特殊情况,将这种影响彻底消除。
参考文献:
[1]王星妮.电视文化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M],.2005(6)
[2]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汉语方言词汇[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3]帕默尔.语言学概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3
【关键词】方言;普通话;习得;影响
方言是在特定区域内大家共同使用的一种语言,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代表了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大家从古就有了对方言的认识:晋代葛洪 《抱朴子·钧世》云:“古书之多隐,未必昔人故欲难晓,或世异语变,或方言不同。”唐代皇甫冉 《同诸公有怀绝句》:“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 明代唐寅 《阊门即事》诗:“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各个地方的方言由于社会、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语言在词汇、语音、语义方面都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基于早期各个地方使用的语言大多数为方言,于是在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中,出现了一些语言障碍,于是国家进行了语言上的统一,普通话在这样子大的背景之下应运而生。我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确立了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
笔者通过对广元地区大量的走访调查,对儿童、成年人语言使用的情况作了细致分析。归纳起来,方言与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如下:
一、成年人:
1.广元人:如果工作需要,比较教师或者行业需要,要求使用普通话,则他在工作中使用的语言为普通话;工作之外使用语言情况要视配偶家乡地不同而不同。如果配偶是四川人,则他在生活中均使用四川方言,如果配偶为非四川人,则他在与其配偶的交谈中使用语言为普通话或方言(大多数情况是普通话,偶尔使用方言),与家人的交流中则使用语言为四川话。
2.非四川人:此处指在家里与父母沟通均使用普通话,有些家庭父母一方为四川人,但是自己从小使用的语言都是普通话。非四川人在广元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平时使用语言均为普通话,排除本人通过长时间在广元定居而习得方言这种特殊情况。
二、儿童
1.父母双方均为广元人:一般家庭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均使用四川方言,儿童则在入园初期只会说方言。但个别家庭由于父母对普通话的重视,从小就在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中使用普通话,儿童使用的语言则为普通话。
2.父母一方为非四川人:普通话处于优势地位,这种情况下一般家庭都是使用普通话与孩子沟通,所以儿童从小就会说普通话。
3.父母双方均为非四川人:不管父母是来自于一个地方还是来自不同地方,一般都是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所以儿童从小就使用普通话。
通过上述不同情况的统计,笔者发现在语言使用方面,普通话较之于方言具有明显的优势。除了在与父母沟通中会出现使用语言的选择外,学前儿童的使用语言还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比如电视机。美国学者G·康斯托克指出,在儿童的生活中,电视视听构成了基准性的活动,因为电视的接近可能性相对于印刷物、广播等媒介而言较高。1电视机有形象的画面、优美动听的声音、幽默搞怪的动作,所以对小朋友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加之在学前儿童的文字语言发展之前,还有一个图像语言的发展敏感期,所以他们会对电视机中的语言进行模仿。维果茨基指出:“在儿童的言语发展中,我们能够确证有一个前智力阶段,而在思维发展中,有一个前语言阶段。”2我国许多学者都对电视机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做过研究,比如张令振(1999)的研究表明,两岁半到六岁半儿童在观看电视时,经常模仿节目中人物语言的占到27%,偶尔模仿的占到64.2%,从不模仿的仅占8.8%。通过我们对家长所做的问卷调查也发现到,很多使用方言进行日常讲话的儿童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用普通话来重复他在电视节目中听到的一些词汇和句子。可见,普通话对学前儿童的影响很大,从侧面也反映出了方言在慢慢退出语言发展的舞台,作用和地位被慢慢淡化掉。
即使普通话的地位与日俱升,但是方言仍然在学前儿童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一般都外出打工,自己跟随着年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老年人因为知识文化较为欠缺,加之长年生活在自己的出生地,没有怎么和外界沟通交流,所以对于普通话的使用不太常见,很显然的,在他们与自己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的交流中使用的语言只可能是方言。这些孩子到了幼儿园适龄时期,进入到幼儿园学习,它们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以及听老师的讲解方面有无障碍呢?
笔者从这一角度出发,到广元旺苍县、苍溪县、剑阁县、青川县、昭化区、朝天区、利州区以及下面所辖的乡镇幼儿园进行了走访调查。通过对大量幼儿园教师的详细询问和问卷调查,发现了许多问题:
1.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人员不足,很多教师是从小学教师岗位转到幼儿教师岗的;
2.很多教师普通话水平不达标,有很浓的地方口音;
3.有的老师在使用普通话教学时效果不佳,便直接用地方方言同入园儿童进行交流;
幼儿教师普遍反映在入园初期,很多儿童对教师所说的话不太能够听明白,反应较为迟缓,尝试变换语言用方言讲述之后效果明显得到改善。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以及语法方面均存在差异,语音方面比如四川方言中对于zh、ch、sh卷舌音和z、c、s平舌音不太注意区分,大多数都不发卷舌音,还有也不太区分边音l和鼻音n,一般都不怎么发鼻音。词汇方面比如普通话中的“什么”在四川方言中被念作“啥子”,普通话中的“便宜”在四川话中读作“相因”等等,四川方言中的很多词汇都不是普通话中所有的,非四川人在听到这些词汇时常常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此外,在句子的结构即语法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当在家里主要使用四川方言的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面对突然比较陌生的沟通语言时,这些孩子往往很难快速融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不过,根据我们的调查问卷来看,随着在幼儿园学习的时间增多,孩子的这种语言接受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因为语言的障碍而导致的学习水平较低这种现象也逐渐减少,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孩子的模仿能力较强,对于语言的习得较之于成年人来说更为容易一些,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专家学者提倡孩子要从小进行英语学习。
所以,根据我们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来看,学生因为语言差异而导致融入幼儿园学习生活受到影响的现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时间增多而逐步得到改善。根据一线幼儿教师的反馈信息来看,当幼儿教师遇到上述情况时,不同的老师采取了不同的方法。A老师的方法是通过使用方言来达到沟通交流的效果;B老师的方法则是通过与家长的沟通,督促家长在家里多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多给小朋友听到普通话的机会,同时在学校里仍然是尽可能地多使用普通话。根据我们的测试效果来看,经过一段时间后,B老师的学生慢慢能够听懂老师的意思,甚至能够用普通话和老师交流,而A老师的学生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仍然只能用说方言。
通过大量的调查问卷以及多种语言情景测试,我们认为四川方言确实对非普通话使用者儿童的幼儿园学习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会长期存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甚至消除殆尽,作为幼儿教师,仍然需要遵守教育部关于幼儿教师语言使用的相关规定,提高语言修养与师范作用用标准的普通话与幼儿进行交流、沟通,并通过家长的努力,创造纯普通话的语境,结合幼儿爱模仿、习得语言较为容易的特殊情况,将这种影响彻底消除。
参考文献:
[1]王星妮.电视文化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M],.2005(6)
[2]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汉语方言词汇[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3]帕默尔.语言学概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