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技术在收集少数民族美术资料中的运用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scotscotsc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影视手段收集少数民族美术资料是影视人类学的分支问题,其最直接的工作就是拍摄美术人类学片,回顾中国拍摄美术人类学片的历史,阐明影视技术用于收集少数民族美术资料的原则、优势。
  [关键词]影视技术 少数民族美术 资料 运用
  
  鉴于中国少数民族美术的文化学意义大于审美意义,我们通常把它归在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旗下。影视和人类学联袂已久,以人类学研究中影视手段的应用及其表现形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被称为影视人类学。所以,用影视手段收集少数民族美术资料其实属于影视人类学的分支问题,最直接的工作就是拍摄美术事象为主体的人类学片,即美术人类学片。
  
  一、影视技术用于收集少数民族美术资料的历史
  
  1927年开始,中国人文科学家与外国探险家到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考察7年,共同拍摄了照片和电影片,出现中国人类学片的萌芽。1933年初,凌纯声、芮逸夫、勇士衡携带电影机到湘西南调查苗、瑶等民族生活和社会状况。所有活动涉及多少美术尚不得知,但是建筑、器皿、服饰等实用美术肯定是其中的一个内容。
  伴随着国家开展大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1957年开始陆续拍摄了《佤族》等15部“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虽然艺术专题片只有《丽江纳西族的文化艺术》一部,美术人类学片还没有分化出来,但是建筑、工艺美术、壁画等美术事象在各部影片中都有体现。本来中国科学院的有关部门还制定了宏伟的拍摄计划,因为“文化大革命”到来而未能实现。
  改革开放后,许多学者提出用电影手段抢救性拍摄行将消亡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意见。恰逢国家对影视事业重视扶持,一时兴起人类学片热潮。新时期的人类学片内容细致丰富,彩色图像逐步代替了黑白图像,无论比较专业化的人类学片,还是以“新面貌”为出发点的民族影视片、民俗风光片,美术在影片记录的整体文化面貌中都占有一席之地《黎族妇女纹身习俗》、《铜鼓文化之谜》主要探讨民族美术问题,《苗族的工艺美术》已经是纯粹的美术人类学片了。
  
  二、拍摄美术人类学片的原则
  
  1、获取直接形象
  艺术片和人类学片都有形象化的表征,但是艺术片允许虚构、美化处理,形象不一定由现实对象直接生成。人类学片的画面则必须直接来自现实,它的每个信息源必须和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物对应,每个镜头摄取的是原本存在的有形事物。比如拍摄画家搞创作的镜头,虽然允许删减,但是作画的每个步骤必须画家本人完成。
  2、讲究科学真实
  艺术片讲究艺术真实,人类学片要求科学真实。面对拍摄对象,摄制人类学片的人没有想象的自由,从采集外在形态到把握内在规律都得忠实于客观对象,尤其在把握事物内涵时,要辨证使用“本位视觉”和“他位视觉”。素材拍摄阶段尽量以文化拥有者的眼光如实记录,避免掺和作者意图。后期制作可从“他位视觉”确定主题、筛选素材、安排片子结构,但还是要尽量从受拍者的角度阐释含义。
  3、保持信息完整
  人类学片重在记录人类文化行为,而一个文化行为总由特定的信息来建构,这就要求用影视技术收集少数民族美术资料时必须保持信息完整。选定课题后,拍摄者要大致了解拍摄对象的文化系统,把局部文化现象放到整体文化背景上去观照。具体拍摄时,对于那些能够反映文化属性的视听信息、行为过程、人物信息以及相关的事物都要统摄进去。比如,记录云南彝、白等族使用的“甲马”,选用什么材料、在什么季节的什么场合制作、什么情况下由什么年龄的人将甲马焚化,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影视技术用于收集少数民族美术资料的优势
  
  1、高效快捷。
  记录少数民族美术的传统办法主要是徒手描绘或临摹形象、拍摄照片,配以文字描述。绘图需要美术技能功底,人类学家在这方面捉襟见肘。美术专业队伍分工明确,搞创作的很少做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搞理论的对绘画技能掌握甚少。况且,在边僻村寨绘图难以解决照明、通风、脚手架、绘画材料等问题,晚上还要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写说明文字,可谓费时费力。照片能够快速留下生动、形象的资料,但是每幅照片只定格一个角度的形象,要想传达完整的文化信息同样离不开文字解说。影视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真切细致地保存文化事象鲜活生动的本原形态,并且以现场录音、口头解说等方式代替部分文字功能。
  当今影视技术已有长足发展,轻便价廉的影视拍摄、剪辑、放映设备以及成套的数字多媒体技术大量进入人类学、美术研究部门和教学单位,拍摄设备的个人拥有量也相当可观,技术设施障碍逐渐消除。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共享拍摄成果、快速交流,充分实现少数民族美术资料的价值。
  2、能够记录行为过程。
  传统方式收集的少数民族美术资料主要是具体的美术作品。美术有其完整的形式并可临摹复制,这容易使人认为它可以独立于其所由生发的文化语境,只要分析和描述作品就可以实现审美艺术和社会文化还原,从而很少关注美术作品得以创造出来的艺术行为。然而,美术作品的最终完成总是依赖于一系列的艺术行为,仅把部分性质的美术作品当成艺术的全部,没有记录某种美术生成的文化背景以及艺术家创作的动态过程,这样的资料肯定无法完整呈现特定民族的心理意识和社会文化体系,势必造成人们对某些正在消亡的民族文化的曲解。比如,后人仅从一张纹身图案照片无法看出它的意义,从影视资料上则可完整地反映傣族纹身的文化情景和具体行为过程。影视技术用于收集少数民族美术资料的优势由此可见一斑。
  尽管影视的记录功能确实优越,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各种技术手段各有利弊。应用影视手段收集少数民族美术资料的意义在于使人类学研究方式多元化,它不能够完全取代文字、照片、绘图的功能,而是作为研究的工具与传统手段并行使用,其新的功能还在开掘之中。
其他文献
摘要:影视艺术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一种消费文化,现代影视艺术传播大众化走向趋势越来越显著,体现出“快餐式”、商品化、技术化、组织化、机械复制、标准化、偶像崇拜、娱乐化的特点,它消除了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特征,偏离了精英文化崇尚的人文理想,值得我们警醒。  关键词:影视艺术 大众文化 消费文化 精英文化    影视艺术从一开始就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什么是大众文化呢?金元浦在其《定义大众文化》
影视是一种非常强调“故事性”的大众艺术,影视消费与接受要求创作人员必须“会讲故事”。2006年度席卷全国各地电视台收视冠军宝座的奇迹之作《暗算》,其“非常好看”的成功之道很大程度就在于编导者匠心独运,高超把握“讲故事”技巧的艺术功力。    一、智力超凡,解除党和国家安危。角力决胜于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安全特工英雄和地下党人“行动元”与“角色”功能前所未有,观众耳目一新。    《暗算》主题思想准确
[摘要]以伊朗导演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Abba s Kiarostami)的作品《橄榄树下的情人》(Through the olire Trees)为例,通过叙述学之叙述行为、叙述意义及“格里玛斯方阵”三个原理向度的解读,揭示其影像结构的特征和风格,以此澄清其背后的文化意识形态意涵,重构其政治之维。  [关键词]影像 政治 叙述行为 叙述意义 “格里玛斯方阵”    人是会叙述的动物。凡是用一种
画意羊狮幕 宋国裕 摄 / 佳能EOS 5D MarkII,145mm焦距,光圈F5,快门1/400秒。  美学家告诉我们,任何自然现象的美都是“人化”的结果。摄影家在自然景象中打上了人类“意志的印记”,将雄伟、博大、崇高、神秘的精神,物化在自然景观之中,从而在自然景观中回荡着人间的浩然之气。宋国裕拍摄的《画意羊狮幕》意境雅致,如诗如画;《武功山初秋》的色彩意蕴如油画般令人迷醉;作品《静》是一幅城
摘要 电影《芳香之旅》展现了一段发生在中国20世纪50年代——90年代的爱情经历,人物命运的变化与时代息息相关。生命有磨难,有幸福,每一段情感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芳香之旅”。  关键词 特殊时代 爱情 《芳香之旅》    每一个年代,每一段经历的情感,都是令人感怀万千的“芳香之旅”。每一个人也许都曾经有过属于自己的“芳香之旅”,哪怕时过境迁,也依然袅袅生香。章家瑞导演在电影《芳香之旅》中就为我们展
[摘要]通过分析中国动画产业的现状,探讨中国动画在产业链、产业人才、产业竞争力等方面现存的主要问题,并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在动画产业上的成功经验,寻求中国动画产业的崛起之路。  [关键词]中国动画 产业化    近年来。我国动画片产量大幅度增长。2006年,国产动画片产量已达到了8.2万分钟,远远超过1993年至2003年的生产总和——4.6万分钟。而数据显示:我国存在着大约150亿元人民币的动画
【摘要】本文从影视作品中服装设计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入手,从反映人物身份、衬托人物处境以及渲染人物情绪三个方面论述了服装设计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并阐述了根据人物形象特征进行服装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服装设计 影视 人物形象    影视作品中人物的服装设计与日常生活中的服装设计是不同的。日常生活的服装是为某一群体的身份、兴趣,爱好服务的,而影视中的服装设计是为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剧情的推动而服务
摘要 蒂姆·波顿的影片《大鱼》以一种童话式的描述风格,穿梭于现实与幻境之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父亲传奇般的一生;影片想要传递给观众的精神和思想,也是耐人深省的。  关键词 蒂姆·波顿《大鱼》类型 意识形态 女性主义    影片《大鱼》讲述了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父亲爱德华在临终之前对儿子威尔讲述自己生平的各种不可思议的遭遇,而儿子在父亲所讲的点点滴滴里开始真正了解父亲的心境,开始真正体会到父亲的用意。影
吕海强的人物摄影  这些名人肖像照片不只刻画人物,也包含了媒体和摄影师的双重观察。多年来,摄影师吕海强与一线媒体合作拍摄人物,完成媒体委托任务的同时,他也希望在这些肖像照片中放入难以言说的味道。科学家 袁隆平 为《人物》杂志拍封面人物袁隆平,也想过到田野里拍摄,后来根据媒体需要,更集中于人物本身,于是在他办公室隔壁架设了影棚拍摄。袁老换衣服的时候,这个旧的背心吸引了我,有国民科学家的亲切感,有精力
[摘要]本文认为“细节处的‘硬伤’”、“剧情对史实的虚构”和“思想倾向的差异”是引发有关历史题材电视剧“真实性”论争的主要原因,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硬伤 虚构 思想倾向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相继推出一系列历史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如《雍正王朝》(1999年)、《康熙王朝》(2002年)、《天下粮仓》(2003年)、《汉武大帝》(2005年)以及今年正在热播中的《贞观长歌》。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