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近几年的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一线教师都在追求高效课堂,并且不少人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作者结合自身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实施“六步导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展示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六步导学模式 自主合作 探究展示 高效课堂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者,一方面习惯于居高临下地教育学生,一方面又竭尽所能地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全部“讲授”给学生,整节课激情满怀,滔滔不绝。这样,课堂也就成了教师的“讲堂”,而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这既扼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想像空间,又抹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使语文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毫无高效可言。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主体,教师是主导。所以改变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学习过程。
笔者经过多年探究,创建了“六步导学模式”,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理念,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笔者就围绕“六步导学模式”,即明确目标——合作探究——课堂展示——归纳总结——反馈练习——自主学习,进行阐释,希望与广大同仁共同交流学习。
一、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中学习者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作为学习者,及早地明确自己应该学习什么,他们就会自觉地、努力地学习。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启动、激励、凝聚、调控、制约等心理作用。
这一步由学生完成。课前五分钟,主持人要求各语文学习小组在黑板上展示成语、病句、名人名言或精美语段,代表讨论阐释作答,主持人总结并导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这一环节,训练了主持人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化了学生代表的板书规范能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命题能力和错题积累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也活跃了整个课堂气氛。
二、合作探究
各学习小组以各组语文科代表为核心,交流合作,对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讨论探究,并整理参考答案。
这一环节,体现了自学、对学、群学的模式,强化了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师要尽量以参与者的角色进入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好多问题,教师事先知道解决的办法也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要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探究事物的本来面目。然后组织学习小组结合文本共同合作讨论探究,从而得出结论。然后师生共同点评,归纳出最终学习成果。这样做可以给语文学习带来更多的创见,即使有时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也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和思考,同时这种做法也能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研讨中都会倾向于收获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来弥补自身知识或能力上的缺憾,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进行自我完善,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三、课堂展示
课堂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在黑板上展示的,有通过展台展示的,有通过选出学生代表的口述的。而展示的学生代表的产生形式也是多样的,如抽签选出、教师点名、组员推选等等。
这一环节,既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又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舞台;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四、归纳小结
对于小组展示的结果,师生共同进行点评并打分,然后由学生或师生总结出知识规律和解题步骤与方法,并板书或多媒体展示。
这一环节,主要检查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学生的梳理概括能力,再次明确目标,总结规律和方法。
五、反馈练习
学生根据总结的规律和方法,即时训练,教师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这一环节,让学生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
六、自主学习
根据本节课内容教师进行作业布置,并下发新学案,学生自主学习。
这一环节,重点在自主学习上,通过教师的有效监督,学生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完成或接近完成任务,教师不再留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自我解决,当堂消化。这为下节课的合作探究打好了基础,从而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
高效课堂的特征: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主动是学习状态,“主动”会激发潜能、带来效益、生成能力;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的是以学为乐;生成性,课堂上追求“主体多元化”,鼓励不同个性的学习见解,让思维、思想之火花相互冲撞,让课堂的智慧、知识、价值尽在“不可预设”的当堂上生成。
这种六步导学模式,就体现了高效课堂的特征。
特征一是以规范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导向。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宗旨,做到规范化和具体化。
特征二是以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为中介,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高效课堂教学要将过去的“教而获知”的过程转变为“学而获知”的过程,其切入点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上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特征三是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以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平台。扎实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高效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同时,课堂上要以教师“精讲精评”为主导,以学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为主体,从而落实教学重点。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六步导学模式 自主合作 探究展示 高效课堂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者,一方面习惯于居高临下地教育学生,一方面又竭尽所能地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全部“讲授”给学生,整节课激情满怀,滔滔不绝。这样,课堂也就成了教师的“讲堂”,而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这既扼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想像空间,又抹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使语文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毫无高效可言。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主体,教师是主导。所以改变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学习过程。
笔者经过多年探究,创建了“六步导学模式”,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理念,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笔者就围绕“六步导学模式”,即明确目标——合作探究——课堂展示——归纳总结——反馈练习——自主学习,进行阐释,希望与广大同仁共同交流学习。
一、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中学习者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作为学习者,及早地明确自己应该学习什么,他们就会自觉地、努力地学习。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启动、激励、凝聚、调控、制约等心理作用。
这一步由学生完成。课前五分钟,主持人要求各语文学习小组在黑板上展示成语、病句、名人名言或精美语段,代表讨论阐释作答,主持人总结并导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这一环节,训练了主持人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化了学生代表的板书规范能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命题能力和错题积累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也活跃了整个课堂气氛。
二、合作探究
各学习小组以各组语文科代表为核心,交流合作,对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讨论探究,并整理参考答案。
这一环节,体现了自学、对学、群学的模式,强化了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师要尽量以参与者的角色进入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好多问题,教师事先知道解决的办法也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要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探究事物的本来面目。然后组织学习小组结合文本共同合作讨论探究,从而得出结论。然后师生共同点评,归纳出最终学习成果。这样做可以给语文学习带来更多的创见,即使有时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也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和思考,同时这种做法也能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研讨中都会倾向于收获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来弥补自身知识或能力上的缺憾,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进行自我完善,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三、课堂展示
课堂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在黑板上展示的,有通过展台展示的,有通过选出学生代表的口述的。而展示的学生代表的产生形式也是多样的,如抽签选出、教师点名、组员推选等等。
这一环节,既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又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舞台;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四、归纳小结
对于小组展示的结果,师生共同进行点评并打分,然后由学生或师生总结出知识规律和解题步骤与方法,并板书或多媒体展示。
这一环节,主要检查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学生的梳理概括能力,再次明确目标,总结规律和方法。
五、反馈练习
学生根据总结的规律和方法,即时训练,教师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这一环节,让学生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
六、自主学习
根据本节课内容教师进行作业布置,并下发新学案,学生自主学习。
这一环节,重点在自主学习上,通过教师的有效监督,学生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完成或接近完成任务,教师不再留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自我解决,当堂消化。这为下节课的合作探究打好了基础,从而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
高效课堂的特征: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主动是学习状态,“主动”会激发潜能、带来效益、生成能力;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的是以学为乐;生成性,课堂上追求“主体多元化”,鼓励不同个性的学习见解,让思维、思想之火花相互冲撞,让课堂的智慧、知识、价值尽在“不可预设”的当堂上生成。
这种六步导学模式,就体现了高效课堂的特征。
特征一是以规范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导向。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宗旨,做到规范化和具体化。
特征二是以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为中介,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高效课堂教学要将过去的“教而获知”的过程转变为“学而获知”的过程,其切入点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上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特征三是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以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平台。扎实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高效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同时,课堂上要以教师“精讲精评”为主导,以学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为主体,从而落实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