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美国冥想能为我们做什么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395152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无论我们做什么,新的折磨总是会来。正是这些不满足感驱动着这么多的美国人,坐到了他们的冥想垫上。
  美国作家罗伯特·赖特在他的新书《为什么佛教是真的》中,认为佛教是真的在于它对我们有帮助,有疗愈功效,通过内观我们习惯性的想法和欲望,告诉我们如何对付这些问题。他相信,作为佛教徒——也就是说,仅仅练习内观(Vipassana)或者说“顿悟”式冥想——能让你感觉活着真好,并且告诉你如何达到这一效果,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
  菩萨是一个智者
  赖特所谓的佛教几乎完全不包含任何超自然主义的东西。他的菩萨被认为是一个智者,一位自助的心理医生,而不是神——没有神秘诞生的故事、没有32个具有神性的非凡标记(其一为阴茎套),没有转世重生。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佛教,是赖特的实用主义。几乎所有受欢迎的佛学著作都充满了诗意的引文和得到验证的格言警句。赖特的书中没有任何诗歌或似非而是的妙语。他直接而毫不含糊地追溯自己的冥想练习过程——这些练习渐渐引领他进行一系列长达一周的静修,并让他深入地学习佛教教义——他清楚地了解了佛教的思想及其历史。佛教思想家总是用淡然一笑来沟通矛盾,轻轻摆手挥去悖论。韩国高僧穆宋(Mu Soeng)在他的《心经》一书中提出的“事物存在,但却不实在”,就是一个典型的偈子。“你不必相信,但它却为真”,这句偈语是另一位有名的高僧关于转世佛经的微笑建议。
  大约公元前400年的某个时刻,一位名叫乔达摩(Gotama)的富有的印度王子,经过漫长的、活跃的精神斗争,意识到人们感觉到痛苦是因为我们珍惜的东西都处于无可避免的变化之中,还会腐烂,欲望总是不可避免地会令人失望。但他也意识到,仅仅通过静坐和呼吸,人们就能从日常的欲望和失望的洪流中走出来,认识到静坐之身曾热烈地服侍并且为其需求受苦的那个“自我”,其实是不真实的。从自我的焦虑和胃口以及不断的、愚蠢的需求中解放出来后,冥想者就能看见存在的真实状态并与他人分享。静坐之身就会变得不那么自私,而且更加无私。
  佛教在美国已有一系列的强势复现。第一次引人注目的出现是在19世纪末的新英格兰,在那里,亨利·亚当斯(Henry Adams)被“菩萨王国深深吸引”。 当时的另一位新英格兰佛教徒是威廉斯·特吉斯·比奇洛(William Sturgis Bigelow),他把两万册日本艺术作品带到了波士顿。临终前,在波士顿,他叫来了一位天主教牧师,让他除掉他的灵魂。(当牧师拒绝他时,他很失望。) 这些美国佛教徒,拒绝镀金时代的炫耀,被东方吸引。新英格兰精神领域最无为主义的脉动和美国诗歌中泛神论的潮流都似乎与佛教传统不期而遇并因此无比绚丽。
  美国佛教的第二波大爆发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受到日裔移民学者铃木大拙作品的激发。首先,它是美学的:铃木的作品,尽管有很多关于饮茶仪式和俳句的描述,却没有提到任何关于打坐(Zazen),也就是禅学核心所要求的高度自律、通常十分痛苦的冥想练习。佛教精神,或者其更为简单的美国变体,在垮掉的一代文学中开花了,产生了一些不错的代表(克鲁亚克的《达摩流浪者》)。禅,虽然显然是佛教中非典型性的重要分支,却成了佛教的标准,如此之甚,以至于“禅”在美国语言中成了万能的修饰语,意为“挑战性地违反直觉”—例如在“禅与射箭艺术”或者“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你学习怎样不瞄准你的箭或者怎样在哈雷摩托车店中找到精神练习。正是这第二波运动发展成了一种严肃的静坐练习课,和一系列的机构,最出名的或许要数旧金山禅学中心了。
  尽管间隔了好几代人,这两波佛教萌芽运动的深层原理却基本相同。佛教在美国既熟悉又陌生——它含有诸多将其从美国生活的物质主义区别开来的东方仪式和装饰,但它也回应了一种特别的美国式的、对公开而有成效的精神实践的渴望。在美国思想中佛教给予的期许是:你既能出世又能入世。正是这句“每天10分钟就能开悟”的口号激发了当前一代美国人中无法想象之多的人成了业余冥想者。 “不要只是坐在那里,做点什么吧”,这是美国人的说法。对于佛教来说,你能只是坐在那里,同时做点什么。
  赖特,像他的湾区和波士顿的前辈一样,很乐于宣布佛教与我们自己近期的思想相融合的方方面面。他新版的美国宗教不仅在自我意识上世俗化了,而且还激进地“科学化”了。他相信,佛教的教义和实践预言了并且印证了当代认知科学所推崇的“模块化”人脑的观点。
  根据赖特的观点,冥想不是一条通往更高层面的形而上学的路线。它是一种自我认知层面的探索,强调了当代心理学已知的关于思想的事实。“根据佛教哲学,我们所谓的疗法问题和精神问题都是没有看清事物本质的产物,”他写到。“不仅如此,在以上两种情况下,未能看清事物本质都是部分地被感觉误导的结果。要看清这些感觉,第一步就是要先看到它们——意识到感觉是怎样无处不在而又微妙地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的。”
  我们的感觉不停地生成对世界的讲述和道德故事,而我們就成了它们的囚徒。我们做各种事情,好的坏的,想要的和不想要的,有意义的和无关紧要的。赖特举了个“小电锯交响曲”的例子来证明他获得解放的小胜利:听见小电锯在周围嗡嗡响,本来通常来讲是一种痛苦的烦扰,由于被冥想剥去了积极和消极的色调(这是愉快的声音/这是不愉快的声音),就变成了某种悦耳的音乐。冥想告诉我们怎样清空我们讲述的关于一切事情的故事:他告诉我们,一位开悟的人在品尝葡萄酒时不会考虑制造年份、品种或产地。它喝起来……不那么情绪化。赖特所谓的“空觉”抑制了情感,但它也让思想定下来。仅仅静坐观息25分钟,即使是听汽车和公交车经过城市的道路——倾听世界而不是自己“猴子脑袋”的疯狂的不当结论、碎片化的思想和不满的情绪四处赛跑——也能说明在噪音中找到安静的优雅是可能的。
  佛教能够现代化吗
  其他近期关于当代佛教的书也有着与赖特相似的目标:调和旧的形而上学理论与当代认知科学,但却持有不那么教条的思想观,认为思想在自我的幻觉之外。史蒂芬·巴契勒(Stephen Batchelor)的《佛教之后》,是过去几年中关于佛教的、在许多方面最能激发知性的书,关于此问题该书进行了哲学层面的透视。“自我可能不是一个疏离的、独立的心与身的‘统治者’,也不是非人格的生理和精神力量的虚幻产物,”他写到。至于思想的模式,“乔达摩感兴趣的是人们能做什么,而不是人们是什么。他提出的任务牵涉到区分应该接受的生命本身的自然条件(体验)和应该摈弃的(反应)。我们或许不能控制因为在我们床下发现一条蛇而产生的恐惧,但我们有能力以并非由那种恐惧决定的方式对此情形作出反应”。当赖特坚持认为佛教教义中的非自我排除了自由选择代理的可能性,巴契勒却坚持认为佛教是这样的:“一旦我们认为它是一种以完成任务为基础的道德体系……这样的异议就消失了。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是否能完成任务。例如,当你想说句刻薄的话时,你能抵制这样做的冲动吗?……如果你决定不说出伤害性话语,无论是否出于自由意志都已无关紧要。”他把对自由意志的迷恋称作一种“尤其西方的关怀”。 冥想在有意识的企图层面和草率的直觉层面都同样起作用。
其他文献
导语:让卡萨布兰卡这座城市载入史册的真正原因是,二战时在此发生了一些改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的历史性事件。  《卡萨布兰卡》是在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拍摄的,当时谁也不知道谁是战争的胜利者。事实上,在电影中,男主角里克被一个德国人问道:“你认为谁会赢得这场战争?”里克回答说:“我真的不知道。”但是这部电影用永不过时的政治阴谋,道德妥协,勇气和懦弱的故事娱乐和指导我们。  卡萨布兰卡的意思是白
下了一夜的雨,清晨也没有停歇,又接连下了小半天。午后,暑气驱散,凉风习习,推开门走出去。太阳悄悄露出头,金色的阳光仿佛水洗过一般,轻轻笼罩在青的山、绿的水上,阳光轻薄得似乎可以捏碎。  沿着泥泞的小路,来到南湖水畔。又到六月,又見莲开。满池的莲叶一望无际,一直伸展到山脚,岸边的小路上柳树葱郁,恰好连接了这青山绿水。各种绿色层层叠叠,深深浅浅,满目葱茏。  红的莲,白的莲,紫色的花苞,绿色的花苞……
当鲜红的血液从献浆员的血管中被源源不断抽入离心机,再一点点分离成血浆时,黄大鸿看到的不是爱,而是与业绩挂钩的利益,他的心便黑了。这个身为甘肃省武威武南兰生单采血浆站副站长的中年男人为发展更多的“血牛”,将贪婪的目光盯向了武威市的中小学生。在他的诱惑与授意下,武威市的一支由不良青年组成的恶势力采取暴力殴打、言语威胁、诱骗等方式将7名未成年人从学校门口、网吧、街头掳走,带至血浆站强行抽血,人均近5次。
面对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手段,很多子宫内膜癌患者都会困惑,到底选择哪种方法才会对自己最有利,如何综合使用这些疗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痊愈的机会?  原则上讲,只要患者身体情况能够耐受,就应该在第一时间接受手术治疗,除非患者有严重的内科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或者已经到了晚期,手术切除难以实施。  第一,手术能够切除癌变的子宫及其他可能已经发生转移的病灶,包括紧密相邻的卵巢、输卵管,以及周围的淋巴结等
【摘 要】 为探究内部审计职能定位,构建了内部审计职能、审计活动与目标实现关系的理论框架,运用受限因变量模型,结合2016—2018年中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论文获奖经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内部审计职能是动态发展变化的,即经历了监督、控制及服务三个历史演变阶段,内部审计职能与审计活动、目标实现存在动态的非线性关系。同时也表明我国内部审计职能暂未与审计活动很好地有机结合,制约着审计目标实现,这是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对他们而言,键盘输入学习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枯燥乏味。但作为信息技术最为基础的素养之一,键盘输入的熟练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获取、处理、存储与传递信息的能力。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应用了“就地取材、情境创设、游戏学习、方法提炼、自定义课程”五大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以《轻松“驾驭”键盘》一课的案例设计与实施为例,阐述五大策略在键盘输入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19日宣布抓获卡扎菲次子赛义夫,卡扎菲家族在利比亚境内的最后一个成员终于有了下落。自今年2月20日在利比亚国家电视台发表讲话支持卡扎菲政权镇压班加西抗议者以来,赛义夫就失去了西方国家的信任,被划为卡扎菲阵营中的一员。不仅如此,因为被指控参与镇压及射杀无辜民众,他还被荷兰海牙国际刑事法庭以“反人类罪”的罪名追捕;今年9月,国际刑警组织甚至签发红色通告,要求180多个成员国
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创造性地设计课程教学环境,有效实施课程教学,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能力。其主要要素包括:教师课程意识力、教师课程设计力和教师课程实施力。通过一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发现,基于Moodle平台的信息化课程设计与应用,能有效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基于Moodle平台可有效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1.提升教师课程系统意识  从图中的课程设计程序可以看出
导语:在人们清醒的时间中,做白日梦的时间几乎占到了50%。但是科学家告诉你:减少做白日梦的时间吧,它会对你造成很严重的伤害。  沃尔特是电影《白日梦想家》中的男主角,他是一个特别爱幻想,整天做白日梦的碌碌无为的中年男士,常常凭借着将自己想象成英雄、勇士等奇幻角色来对抗生活中的困顿和不如意。《苹果日报》认为这是好莱坞用一个最大的白日梦来掩盖常人经常发的小白日梦,或许正是这样感同身受的共情作用,让它获
顾城有一首诗:“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透着湿漉漉的忧伤,感叹人与人之间隔着厚厚的笆墙。或许,如果没有冬天,这个人与人、人与自然情感交融的桥梁,顾城的诗也许将会变成可见的现实,成为深深植入社会的一株萌芽……  如果没有冬天,可感的温情不再。  冬天,散发着寒冷的气息。那天,我骑着自行车,地上满是碎冰块,很滑。这、时,正在门口择菜的大娘看见了我,带着淳朴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