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师在其体态语言形象塑造方面,既要有健康美、形体美和动作美的一面,又要有通过身体姿势或姿态展现心灵美和艺术美的一面。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体态语言所带来的好坏结果、美丑结果,把美的体态语言传授给学生。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态语言;审美价值;美育
身教重于言教。体育教育是一种通过身体活动而进行的教育,体育教学蕴含着身教的内容,体育教师是身教教育的直接贯彻者。体态语言是人的身势语或手势语,它属于非语言信息,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体育教育的“语言”因素。体态语言美是人的身体的动作姿势或姿态的一种美好表达,它反映着人的思想情感、知识品位、道德修养、聪明智慧、性格等方面的境界,可以说,这种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直接的或理想的形象显现,与人的精神品质息息相关。包含于体育教师实行身教的体态语言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因素,又对体育教师实行身教产生积极作用。因此,提出对体育教师体态语言美的要求对体育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一、体育教师体态语言美及其价值的认识
体态语言美是人的思想情操、道德品质、聪明智慧、文化教养等方面的内在境界,通过人的身体的动作姿势或姿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美,其表现形式诸如面部表情、举止、身段表情、体魄、仪表、动作神态等等。人们通过对这些形象表现的判断、欣赏和感知而产生情感或情绪上的体验,并从中得到审美愉悦和享受,就是体态语言的美感。因此,这种美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这种美,不仅能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和陶冶,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态语言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激发学生对塑造优美体态语言的执着追求和力量。
(一)体育教师体态语言美的作用可以看成是由自然性作用和非自然性作用两部分组成的。自然性作用是由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的,它是建立在威信、知识层次、思想情操、道德品质、敬业精神等理性层面上的,并且,只有与体育教师匀称的体型、优美的姿态、健壮的骨骼、发达的肌肉、秀丽的皮肤和健康的气色相互联系后,才能发挥作用。在体育教学中,相互交融的情感姿态、健与力融为一体的优美旋律、聪明智慧与创造性动作姿势的结合等是决定体态语言美的关键。自然性作用也称社会性作用,它对人们的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非自然性作用具有人为的粉饰和强制性的色彩,所以,提倡自然性体态语言美的作用,对体育教育是非常有益的。
体育教育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体育教师体态语言美的塑造和表达,只有通过潜移默化的过程,才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这种美的无穷魅力和力量。可见,体育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精神境界以及健康、积极、优雅的体态面貌,才能使其美闪现耀眼的光芒。
(二)体态语言美综合的显现出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因此体育教师的体态语言美,也是一种心灵美的反映,心灵美与人的健康美、形体美和动作美密切相关。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格罗康等人早就主张心灵美与身体美的和谐一致是最美的境界。因此,和谐美是美育的核心灵魂,是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体育教师以体态语言形象来完美地体现心灵美也是一种美的境界。
体育教师在其体态语言形象塑造方面,既要有健康美、形体美和动作美的一面,又要有通过身体姿势或姿态展现心灵美和艺术美的一面。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体态语言所带来的好坏结果、美丑结果,把美的体态语言传授给学生。
(三)体育教师在学生面前具有一定的威望和影响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高雅的谈吐举止及优美体态形象,始终是学生竭力效仿和尊崇的榜样,尤其是教师的艺术涵养更能激起学生对艺术美的追求。体态语言美也具有艺术美的特性。因此,体育教师体态语言的艺术表现与精湛的体育技艺的结合,必然使之闪耀相互辉映的光芒。
二、体态语言美在体育美育中的地位
体态语言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体育教育对教师的美育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强调用体态语言美去全面的教育和感染学生,也是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
教师是双边活动的主导者,学生对教师的各种行为及其活动表现,有着探究、追随、模仿的心理,尤其是教师的体态语言美,更能引起学生心理、感情等方面的起伏与变化,而且,这种起伏与变化始终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可见,体育教师的体态语言美的潜在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在教师与学生相互关系的原动力中,教师是主要的动力因素,只要教师有所举动,自然就会引起学生的效仿。
我们提倡体育教师用体态语表达意图,但意图的表达,一定要具有正面价值意义,能真正反映教师内在美的一面。体育教师在体态语言运用上,应从不同侧面、角度来教育影响学生,准确地表达体态语言的意图,如在反映健康美上,教师应精神饱满、动作优美、协调、富有朝气和神韵等,这种以具体的体态形象,来展示教师的各种美,以便表达各种用意。
总之,体育教师应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体态语言美的价值和意义,注重体态语言修养,使之达到较高的品位和境界。因此,只要体育教师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自然会使体育教育成为一种展示美、传播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使体态语言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显现出无穷的魅力和力量。
【作者单位:西华县第三高级中学】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态语言;审美价值;美育
身教重于言教。体育教育是一种通过身体活动而进行的教育,体育教学蕴含着身教的内容,体育教师是身教教育的直接贯彻者。体态语言是人的身势语或手势语,它属于非语言信息,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体育教育的“语言”因素。体态语言美是人的身体的动作姿势或姿态的一种美好表达,它反映着人的思想情感、知识品位、道德修养、聪明智慧、性格等方面的境界,可以说,这种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直接的或理想的形象显现,与人的精神品质息息相关。包含于体育教师实行身教的体态语言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因素,又对体育教师实行身教产生积极作用。因此,提出对体育教师体态语言美的要求对体育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一、体育教师体态语言美及其价值的认识
体态语言美是人的思想情操、道德品质、聪明智慧、文化教养等方面的内在境界,通过人的身体的动作姿势或姿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美,其表现形式诸如面部表情、举止、身段表情、体魄、仪表、动作神态等等。人们通过对这些形象表现的判断、欣赏和感知而产生情感或情绪上的体验,并从中得到审美愉悦和享受,就是体态语言的美感。因此,这种美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这种美,不仅能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和陶冶,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态语言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激发学生对塑造优美体态语言的执着追求和力量。
(一)体育教师体态语言美的作用可以看成是由自然性作用和非自然性作用两部分组成的。自然性作用是由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的,它是建立在威信、知识层次、思想情操、道德品质、敬业精神等理性层面上的,并且,只有与体育教师匀称的体型、优美的姿态、健壮的骨骼、发达的肌肉、秀丽的皮肤和健康的气色相互联系后,才能发挥作用。在体育教学中,相互交融的情感姿态、健与力融为一体的优美旋律、聪明智慧与创造性动作姿势的结合等是决定体态语言美的关键。自然性作用也称社会性作用,它对人们的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非自然性作用具有人为的粉饰和强制性的色彩,所以,提倡自然性体态语言美的作用,对体育教育是非常有益的。
体育教育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体育教师体态语言美的塑造和表达,只有通过潜移默化的过程,才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这种美的无穷魅力和力量。可见,体育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精神境界以及健康、积极、优雅的体态面貌,才能使其美闪现耀眼的光芒。
(二)体态语言美综合的显现出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因此体育教师的体态语言美,也是一种心灵美的反映,心灵美与人的健康美、形体美和动作美密切相关。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格罗康等人早就主张心灵美与身体美的和谐一致是最美的境界。因此,和谐美是美育的核心灵魂,是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体育教师以体态语言形象来完美地体现心灵美也是一种美的境界。
体育教师在其体态语言形象塑造方面,既要有健康美、形体美和动作美的一面,又要有通过身体姿势或姿态展现心灵美和艺术美的一面。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体态语言所带来的好坏结果、美丑结果,把美的体态语言传授给学生。
(三)体育教师在学生面前具有一定的威望和影响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高雅的谈吐举止及优美体态形象,始终是学生竭力效仿和尊崇的榜样,尤其是教师的艺术涵养更能激起学生对艺术美的追求。体态语言美也具有艺术美的特性。因此,体育教师体态语言的艺术表现与精湛的体育技艺的结合,必然使之闪耀相互辉映的光芒。
二、体态语言美在体育美育中的地位
体态语言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体育教育对教师的美育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强调用体态语言美去全面的教育和感染学生,也是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
教师是双边活动的主导者,学生对教师的各种行为及其活动表现,有着探究、追随、模仿的心理,尤其是教师的体态语言美,更能引起学生心理、感情等方面的起伏与变化,而且,这种起伏与变化始终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可见,体育教师的体态语言美的潜在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在教师与学生相互关系的原动力中,教师是主要的动力因素,只要教师有所举动,自然就会引起学生的效仿。
我们提倡体育教师用体态语表达意图,但意图的表达,一定要具有正面价值意义,能真正反映教师内在美的一面。体育教师在体态语言运用上,应从不同侧面、角度来教育影响学生,准确地表达体态语言的意图,如在反映健康美上,教师应精神饱满、动作优美、协调、富有朝气和神韵等,这种以具体的体态形象,来展示教师的各种美,以便表达各种用意。
总之,体育教师应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体态语言美的价值和意义,注重体态语言修养,使之达到较高的品位和境界。因此,只要体育教师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自然会使体育教育成为一种展示美、传播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使体态语言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显现出无穷的魅力和力量。
【作者单位:西华县第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