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教师队伍、教学基本条件等方面存在诸多限制,在地方本科院校全面建立和推行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具有现实困难。地方本科院校优势学科进行应用技术型和创新研究型人才协同培养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湖南理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为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分类培养;应用技术型;创新研究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125-02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产业结构转型进入关键调整期,行业产业急需大量高素质、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理应把握历史机遇,调整学生培养方向,实现向应用型技术大学的转型,培养具有地方职业性、技术性人才。同时,地方高校有部分专业、部分学生具有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要求,因此制定既符合国家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又符合部分优势专业高水平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人才分类培养计划,成为地方高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方案应体现国家对人才的定位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是,地方本科院校大多还承袭过去高校培养精英人才的培养方案,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特别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导致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无法适应人才多元化发展的需求。高校人才培养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研究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国家对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985”和“211”高水平大学,技术型人才主要集中在地方高校和其他一般性大学,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高职院校。作为地方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因此其人才培养方案也应与这点相适应,否则,人才培养将与社会需求脱节。以化工专业为例,在没有实行人才分类培养方案以前,培养的学生根本无法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毕业生进入化工行业后还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技能培养才能上岗,导致化工行业企业要么接受高水平大学的学生,要么宁愿接受高职院校的学生。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在就业上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无法适应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当然也无法实现国家对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基于国家对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应充分考虑地方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培养实践技能强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基于此,湖南理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根据岳阳化工城的地方特色,制订了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对专业进行了调整,建立了以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专业为主的人才培养架构;强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突出石油化工与催化、精细化学品合成等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二、培养方案应突出人才自身发展需求
地方本科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除了需要充分考虑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以外,还应充分考虑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有一部分学生有更高的发展需求,这部分学生将可能成长为创新研究型人才。为了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制订适应不同人才发展需求的人才分类培养方案。地方本科院校应形成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创新研究型人才为辅的人才分类培养体系。湖南理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依据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定位和人才个性化发展需求,制定了人才分类培养体系。从2010年开始,我院根据学生意愿与选择,将学生分成应用技术型和创新研究型进行人才分类培养。对于选择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制定了以实践教学为主,以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地位。而对于选择创新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则以理论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应用技术型人才和创新研究型人才在理论教学上有所差异,主要表现在理论教学的深浅度上,而更大的差别则在实践教学。对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实践教学培养,湖南理工学院化学化工學院采用“双导师”制,即学校安排一个导师,行业企业安排一个导师,双导师通力合作,对学生进行实践理论和实践操作的无缝对接式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化工行业实践技能。而对于创新研究型人才培养则主要带领学生进入高水平科研团队进行科研素养的培养,并且不定期邀请国内外高水平科研领军人才为这部分学生开设讲座。
三、培养方案应与师资状况相结合
培养方案应与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相适应。地方本科院校大多为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师人才队伍方面存在诸多限制,在地方本科院校中全面推行分类培养存在一定难度。然而,在地方本科院校逐步推行分类培养却具有现实意义。湖南理工学院在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师生比高、教师科研能力强的院系率先推进分类培养。在实行分类培养的院系,推进资源优化配置、人才优先引进、教学条件优先改善等一系列措施。以化学化工学院为例,以分类培养方案和科研团队为依据,大力进行人才引进,近三年每年引进博士5人以上,构建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和科研团队,目前化工学院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超过60%。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将理论水平高、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充实到实践教学队伍中来,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通过人才引进和自行培养提升,完善教师队伍,建立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高水平、高职称教师领衔,职称、学历组成合理的教学队伍。充分发挥地方本科院校优势学科优势,利用学科与地方企业、科研院所建立的协作关系,建立、完善校内教学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的长效机制,聘请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参与实践教学。建立企业产业人才与学校教师的双向流动融合、相互促进机制,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理论、经验”与“科研创新、工程实践”并重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四、分类培养方案设计
建立适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和创新研究型人才分类培养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分类培养的基本保障。化学化工学院通过多方论证,确定了分类培养方案。分类培养方案由公共素质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素质拓展三个模块构成。在大学一、二年级完成公共素质教育,主要开设通识教育公共课程。学生通过公共素质教育获得基本素养,形成基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的价值观体系。在大学一、二年级同时完成专业基础教育,主要开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专业课程,以及专业实验课和专业综合实践课等课程。逐步形成专业思维和专业素养以及确定自己今后的主攻方向,为第三个教学模块打下扎实基础。进入大学三年级,学生进入专业素质拓展模块学习,开始选择进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或者进入创新研究型人才培养体系。进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块的学生选择“双导师”,开展学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采取“3 1”的教学形式,学生深入企业实践学习一年时间;而进入创新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学生主要进入教师科研团队进行科研素养以及科研动手能力的培养。
五、分类培养成效显著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大部分学生选择进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这部分學生经过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显著增强,近三年毕业学生进入中石化长岭分公司、中石化巴陵分公司等国有大型公司工作,在工作中获得公司好评,并有部分毕业生在工作中位处关键技术岗位或选拔进入公司研发团队。进入创新研究型实践教学平台培养体系的学生,经过实践教学平台的系统培养以及进入教师科研团队进行科学素养训练后,均能较好的进行科研设计和完成科研任务。近几年来,每年有大量学生进入教师研究室进行科学研究,参与教师课题,每年参与教师省级以上课题20余项,学生参与完成的高水平论文每年10余篇,有部分学生可以单独完成科研课题的设计、实验和论文撰写。近三年考入高水平大学的研究生比例逐年升高,高水平大学研究生导师主动联系我们学院的学生,欢迎我们学院的学生报考,说明我们学生的科研能力获得了高水平大学导师的认可。通过分类培养体系的系统训练和“双导师”制导师的悉心指导,我院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竞赛,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成绩。以2015年为例,我院学生参加挑战杯获得省二等奖1个,参加全国化工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参加湖南省高校化学竞赛获得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
总之,通过分类培养和系统训练,我院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获得了明显提升,学生在就业、考研以及竞赛等方面自信心均显著提高。湖南理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很好的服务于岳阳这个化工城的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齐平,朱家勇.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及实现之策略[J].高校论坛,2010,(6):51-53.
[2]吴长增,许志红,鞠志宇.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70-72.
[3]赵桂龙,缪培仁,丁为民.本科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2,(1):40-42.
[4]林海萍,黄坚钦,斯金平,等.高等院校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4):48-49.
[5]张兄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9):52-55.
[6]叶汝坤,唐兆民.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与研究型人才协同培养[J].黑龙江教育,2015,(7):74-76.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分类培养;应用技术型;创新研究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125-02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产业结构转型进入关键调整期,行业产业急需大量高素质、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理应把握历史机遇,调整学生培养方向,实现向应用型技术大学的转型,培养具有地方职业性、技术性人才。同时,地方高校有部分专业、部分学生具有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要求,因此制定既符合国家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又符合部分优势专业高水平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人才分类培养计划,成为地方高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方案应体现国家对人才的定位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是,地方本科院校大多还承袭过去高校培养精英人才的培养方案,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特别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导致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无法适应人才多元化发展的需求。高校人才培养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研究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国家对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985”和“211”高水平大学,技术型人才主要集中在地方高校和其他一般性大学,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高职院校。作为地方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因此其人才培养方案也应与这点相适应,否则,人才培养将与社会需求脱节。以化工专业为例,在没有实行人才分类培养方案以前,培养的学生根本无法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毕业生进入化工行业后还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技能培养才能上岗,导致化工行业企业要么接受高水平大学的学生,要么宁愿接受高职院校的学生。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在就业上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无法适应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当然也无法实现国家对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基于国家对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应充分考虑地方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培养实践技能强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基于此,湖南理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根据岳阳化工城的地方特色,制订了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对专业进行了调整,建立了以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专业为主的人才培养架构;强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突出石油化工与催化、精细化学品合成等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二、培养方案应突出人才自身发展需求
地方本科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除了需要充分考虑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以外,还应充分考虑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有一部分学生有更高的发展需求,这部分学生将可能成长为创新研究型人才。为了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制订适应不同人才发展需求的人才分类培养方案。地方本科院校应形成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创新研究型人才为辅的人才分类培养体系。湖南理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依据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定位和人才个性化发展需求,制定了人才分类培养体系。从2010年开始,我院根据学生意愿与选择,将学生分成应用技术型和创新研究型进行人才分类培养。对于选择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制定了以实践教学为主,以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地位。而对于选择创新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则以理论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应用技术型人才和创新研究型人才在理论教学上有所差异,主要表现在理论教学的深浅度上,而更大的差别则在实践教学。对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实践教学培养,湖南理工学院化学化工學院采用“双导师”制,即学校安排一个导师,行业企业安排一个导师,双导师通力合作,对学生进行实践理论和实践操作的无缝对接式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化工行业实践技能。而对于创新研究型人才培养则主要带领学生进入高水平科研团队进行科研素养的培养,并且不定期邀请国内外高水平科研领军人才为这部分学生开设讲座。
三、培养方案应与师资状况相结合
培养方案应与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相适应。地方本科院校大多为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师人才队伍方面存在诸多限制,在地方本科院校中全面推行分类培养存在一定难度。然而,在地方本科院校逐步推行分类培养却具有现实意义。湖南理工学院在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师生比高、教师科研能力强的院系率先推进分类培养。在实行分类培养的院系,推进资源优化配置、人才优先引进、教学条件优先改善等一系列措施。以化学化工学院为例,以分类培养方案和科研团队为依据,大力进行人才引进,近三年每年引进博士5人以上,构建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和科研团队,目前化工学院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超过60%。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将理论水平高、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充实到实践教学队伍中来,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通过人才引进和自行培养提升,完善教师队伍,建立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高水平、高职称教师领衔,职称、学历组成合理的教学队伍。充分发挥地方本科院校优势学科优势,利用学科与地方企业、科研院所建立的协作关系,建立、完善校内教学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的长效机制,聘请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参与实践教学。建立企业产业人才与学校教师的双向流动融合、相互促进机制,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理论、经验”与“科研创新、工程实践”并重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四、分类培养方案设计
建立适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和创新研究型人才分类培养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分类培养的基本保障。化学化工学院通过多方论证,确定了分类培养方案。分类培养方案由公共素质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素质拓展三个模块构成。在大学一、二年级完成公共素质教育,主要开设通识教育公共课程。学生通过公共素质教育获得基本素养,形成基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的价值观体系。在大学一、二年级同时完成专业基础教育,主要开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专业课程,以及专业实验课和专业综合实践课等课程。逐步形成专业思维和专业素养以及确定自己今后的主攻方向,为第三个教学模块打下扎实基础。进入大学三年级,学生进入专业素质拓展模块学习,开始选择进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或者进入创新研究型人才培养体系。进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块的学生选择“双导师”,开展学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采取“3 1”的教学形式,学生深入企业实践学习一年时间;而进入创新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学生主要进入教师科研团队进行科研素养以及科研动手能力的培养。
五、分类培养成效显著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大部分学生选择进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这部分學生经过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显著增强,近三年毕业学生进入中石化长岭分公司、中石化巴陵分公司等国有大型公司工作,在工作中获得公司好评,并有部分毕业生在工作中位处关键技术岗位或选拔进入公司研发团队。进入创新研究型实践教学平台培养体系的学生,经过实践教学平台的系统培养以及进入教师科研团队进行科学素养训练后,均能较好的进行科研设计和完成科研任务。近几年来,每年有大量学生进入教师研究室进行科学研究,参与教师课题,每年参与教师省级以上课题20余项,学生参与完成的高水平论文每年10余篇,有部分学生可以单独完成科研课题的设计、实验和论文撰写。近三年考入高水平大学的研究生比例逐年升高,高水平大学研究生导师主动联系我们学院的学生,欢迎我们学院的学生报考,说明我们学生的科研能力获得了高水平大学导师的认可。通过分类培养体系的系统训练和“双导师”制导师的悉心指导,我院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竞赛,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成绩。以2015年为例,我院学生参加挑战杯获得省二等奖1个,参加全国化工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参加湖南省高校化学竞赛获得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
总之,通过分类培养和系统训练,我院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获得了明显提升,学生在就业、考研以及竞赛等方面自信心均显著提高。湖南理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很好的服务于岳阳这个化工城的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齐平,朱家勇.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及实现之策略[J].高校论坛,2010,(6):51-53.
[2]吴长增,许志红,鞠志宇.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70-72.
[3]赵桂龙,缪培仁,丁为民.本科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2,(1):40-42.
[4]林海萍,黄坚钦,斯金平,等.高等院校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4):48-49.
[5]张兄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9):52-55.
[6]叶汝坤,唐兆民.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与研究型人才协同培养[J].黑龙江教育,2015,(7):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