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以生为本感恩教育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ve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感恩教育现状的分析从以下三方面:1、班主任以生为本的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2、教育学生有感恩之心同时要有报恩之心;3、要教会学生在感恩和报恩中要有正确的是非对错之分。来论述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以生为本感恩教育。
  【关键词】班主任;以生为本;感恩教育
  
  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要求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班主任该如何抓好学生的感恩教育呢?怎样的感恩教育才能体现以生为本的有效教育呢?这是笔者要与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
  1.感恩教育现状的分析
  1.1学校教师不够重视感恩教育是属于德育教育的工作范畴内,由此,这次教育工作很自然就变成了思想品德教师和班主任的教育任务了。感恩教育是不用进行检测,也就是说不用检测每位学生的感恩学习到底考得了多少分,这意味着老师班主任在感恩教育中,可以避重就轻,意思意思一下就可以应付了,用不着像对待数理化那样认真,拼命地去研究感恩教育的内容、方法、策略等。
  1.2学生思想上不重视
  现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虽然说是推行素质教育,表明面上是综合素质评定学生的能力,但实际上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实质上还是分数论英雄。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学生那里会认真的想过我该如何面对“感恩教育”?多想一下数理化,或许能多挣一些分呢?
  1.3教育方式方法单一抽象
  班主任在感恩教育中虽然教了,但这种教只是靠说教——从理论到理论,从抽象到抽象。也就是教师把自己的说当作完成了教。课堂教学形式上多是教师报告形式的场面,较少能搞得丰富多彩,让人难忘。而班主任在说教中学生往往成了配角,或看客,这样的感恩教育能有实效吗?
  综上所述所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进行以生为本的感恩教育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去探索、实践。
  2.班主任以生为本的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
  2.1让学生明白“恩”的内容。
  班主任在实施感恩教育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感恩”的“恩”到底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说教式的做法就是直接告诉学生,而要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特点我们就要充分依靠学生,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恩”的内容。
  活动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完全凭自己的感受说一说“感恩”的“恩”内容理解。
  第二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把“恩”的有关内容加以概括。
  第三步是小组之间比一比谁概括出的内容。第四步是师生之间再补充有关“恩”的内容。比如:父母的生关抚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党和国家的关怀之恩。朋友帮助之恩等。
  在活动让学生明白感恩的内容,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自我感受过程,也是实行教育工作者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效果远比我们教师高度的概括,抽象的过程的意义。
  2.2让学生懂得“感恩”的“感”从何而来。
  先看一个生活中十分普遍的现象:有人家里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怪饭不全口味,衣不潮流;反而对家人满肚的怒气;相反朋友给了自己一点小恩小惠却没齿难忘,感恩戴德。人们往往迷惑不解:像上面所举之人能说没有感恩之心吗?如果有,对于天天施恩的家人为何漠然对之?如果没有,为何对朋友的好处又会终生难忘?为此,如果我们不能把这个问题弄清楚,我们的感恩教育是难以取得得实效的,下面是笔者对这个“感”的探讨过程:
  在班会课上的教学情景过程如下:
  第一步,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某高中在毕业会上的那一天,让学生跪拜教师以表感恩之心,有人跪有人不跪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第二步让学生自由讨论
  第三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甲:下跪的形式有点让人难以接受,因为男儿膝下有黄金,虽说可跪天地,可以跪父母,但跪老师我就是在内心里不愿意。
  学生乙:老师辛苦地教了我们三年,他们的恩情我愿永生难忘,因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嘛!我在内心里愿意。
  第四步让学生分析两种不同的心态,在学生的辩论中最终让学生达成了共识:1、感恩之所以能“感”是完全因为内心愿不愿意;2、感恩有感要看所感对象是不是值得“感”。
  为此,笔者认为要教育学生有感恩之心,就要让学生在内心里自愿地挖掘别人对自己的“好处”也就是“恩”,只有愿意和善于发现,我们的学生才有感恩之心。
  3.教育学生有感恩之心同时要有报恩之心。
  下面先举一个生活的实例来分析:作为一名教师,笔者经常听到老师有这样的概叹:对成绩好的学生“好”有什么用呢?有几个在读书有出头扬名之时,能记得老师呢?相反那些平时常犯错误的学生,在路上见到老师还问声好呢!”
  以上的例子,排除了部分教师不能正确地对待“感恩”之外,我们别忘了“施恩莫望报,望报莫施恩”的古训。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或许是共同的心声——施恩者,难免会流露出有对自己所施出的“恩”能得到爱“恩”者的认可。所以,如果作为一名班主任只能教会学生有“感恩”之心,并不是成功的“感恩”教育,只有让学生具有自觉的报恩之心,这样的感恩教育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报恩之心,报恩之举呢?
  同样可以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爱恩后该如何报恩。班主任可以提供以下的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行动报恩之举。
  3.1在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生养之恩比如替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节日向父母献上礼物等。
  3.2对老师、朋友、同学还是其他曾经给予自己“恩情”的人,不管是熟悉的人还是陌生的人,只要有恩于自己,哪怕是衷心地说声“谢谢”,都是报恩之举,都说明自己是个善于报恩的人。
  3.3让学生懂得报恩还是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能和社会、环境和谐相处。不破坏社会,不破坏环境,能做到这样就是懂得报恩,就能善待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鸟虫鱼兽,就能懂得珍惜水资源,珍惜保护好身边的一切动物、植物、矿物等。学生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感恩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
  4.要教会学生在感恩和报恩中要有正确的是非对错之分。
  先看我在上这个主题班会时的片断情景:
  师问:是不是“知恩”就一定要“图报”?
  甲生答:知恩不报,禽兽不如。
  乙生答: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丙生答:“知恩”未必一定要“图报”,别人对自己有“恩”要看一看这“恩”,如果自己报了会不会危害别人,合不合法,合不合情理?
  师再问:对于报恩,同学们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那么,怎样的“恩”才能“报”呢?能不能举个例子来说明?
  甲生说:曾经对我恩的同学,如果他被别人欺负了叫我去帮打架,这样“恩”我不能报。
  乙生说:别人给我自己恩情,但却让自己做违法的事,这样的“恩”不能报。例如:别人给你买好吃的,他有“恩”于你,他却叫你去偷东西,这样的“恩”是不能报的。
  丙生说:危害到国家民族利益的“恩”不能去报。例如:元朝给予文天祥高官厚禄,而要文天祥报的“恩”就,变节投降。这样的恩不能报。
  最后师生小结:“恩”不能乱受,“恩”不能乱报。在不损害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民族等情况下,我们才能“受恩”我们才能知恩图报。
  从上述的例子分析,作为班主任,必须要引导好学生做到明辨是非,分清对错的“感恩”和“知恩图报”。不然到话,学生可能为了“报恩”做了违法乱纪、伤天害理的事情。
  总之,班主任在以生为本的感恩教育中,必须充分发挥的能动性,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帮助教育、协作教育、避免抽象空间的说教式教育。这样我们的“感恩”教育才会是有效的教育。
  
  收稿日期:2011-08-18
  
其他文献
【摘要】“数感”就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一种意识活动,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
期刊
【摘要】每逢课改就会对教育和从业者提出新一轮的挑战和更高层次的要求。做为一个新时代的创新教育者,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提升是关键。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一般说来,须经四个阶段:一、点状层次:准教师。二、线状层次:新教师。三、面状层次: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四、体状层次: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关键词】创新与发展;从业者;提升;桃李芬芳     教育改革之路历来都会荆棘丛生、坎坷遍布。每次重大的改革都会
期刊
1.发现问题:学生作文平淡,语言表达差  近几年来,我陆续接任了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教学期间,最令我头疼的问题就是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差。每个单元的习作学生都叫苦连天,每批阅一次学生习作都让我啼笑皆非。而且,每次作文都有近10名同学交不出作文本。在上交的本子中,除了几篇勉强过关外,大多学生的作文都在不同方面存在着问题。有的作文过于单调,扩展不开;有得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有的缺乏语言表达能
期刊
【摘要】作为非中考科目——地理学科,走出困境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地理学科;生存;生活;兴趣     地理学科是非中考科目,在中考的指挥棒下,就成了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眼中所谓的副课,在这种大背景下,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显得举步维艰。  面对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在无法改变现行教育环境下,我们不应怨天尤人,而是应该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出路,以便使初中地理教学能冲出困境,在中考科目的夹缝中求得生存。我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学困生”的转换工作是教师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兴趣等对于他们的茁壮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学困生”;师生情谊;兴趣;茁壮成长     “学困生”指因身心的某些障碍,而未能充分发挥自己学习方面的潜能或还未适应常规学习,而导致学业“暂时性”落伍,从而学习困难的学生。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过于注重升学率,所以出现了“满堂灌”、“填鸭式”
期刊
【摘要】兴趣是人力求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学习对象或参与某活动的倾向,由于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的,因此,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不仅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优秀的教师都应学会以真挚、强烈的情感走向学生的心灵深处,学会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只有将学生情感和学期兴趣调动起来,并投入于学习之中,学生才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期刊
校长队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特别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在教育现代化的建设中,校长队伍应被视为队伍建设的龙头。但是,一个好校长需要很高的素质,很强的能力,成为一个好校长并非易事。那么,一个优秀的校长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应该具有哪些时代品质、精神风貌和内在素质?在教育对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能动作用日益凸现之时,我们应当
期刊
【摘要】中学思想政治复习课量大、知识点多,而且理论性、灵活性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选择正确有效的复习方法。对于初中的政治复习,笔者想提出“整体把握,分层要求;学生为主,实践第一,讲究实效;全面系统,突出重点;灵活方法”的复习策略,要把庞杂的内容梳理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上,在此基础上,再将重点、要点扩展开来,做到“纲举目张”,系
期刊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进一步实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的大量普及给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录音、摄影、录像、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由过去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转向现在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这无疑给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建立新型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然而,如果多媒体教学运用过多、过滥
期刊
初中阶段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尤为突出,明显高于城镇中学。因此,要想在农村初中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1.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  1.1有来自社会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得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