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过去那种事无巨细的口传心授,已不能满足中学生的求知欲。现行音乐教师要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从学生学习态度和课堂教学形式及内容作出了探讨。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动性;教学内容
就像锦衣不能没有绸缎,山水画不能没有山水,红花不能没有绿叶的陪衬,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的存在。音乐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乐趣,给枯燥的生活赋予了生机,音乐能抚慰干涸的灵魂,能安慰受伤的心灵,能平静躁动的心情。因此,音乐之于生活,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音乐教学也应从初期开始,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如今的中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多,接受能力普遍较强。过去那种事无巨细的口传心授,已不能满足中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如果一味地把他们当作“填鸭”,生硬的灌输知识,肯定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古语说: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个千古至理。假设我们教师能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一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发挥其自身音乐潜能,结果会怎样呢?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并启发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首要位置,师生互动,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即: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自己做。
一、结合实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的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千万不能去造“声音”。
在备课时,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任务,让大家献计献策。结果常常让我眼前一亮,我的学生真行啊!如在十六册第四单元《壮乡情》第一课时的教学准备中,我调动全体学生搜集有关壮族的各类资料,鼓励学生用信息技术寻找所需的内容,互相交流。上课时,我“穿针引线”地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的战果,大家非常兴奋,积极发言。还有的同学自发分成小组,演唱壮族歌曲,一些同学即兴闻歌打节奏。大家的精心准备让我欣喜。我请学生再次唱奏,随着音乐,我跳起壮族舞。学生喝彩之余,也愿意参与进来,为我随后的课堂教学成功导入,吸引了他们的视线。第二课时我趁热打铁,教了学生几个壮族的基本动作让学生自发分组,进行艺术实践。表演交流时,对同学有创意的一些动作,我立刻提出表扬,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创作和学习。这样,几个文艺骨干和我一起,使课堂内容在课外得到了延伸,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而以壮族歌舞为代表的少数民族艺术,也悄悄地在学生心里生根,为他们以后学习其他民族艺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1、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 我运用课件来帮助学 生理解作品,利用观赏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给了学生更多艺术想象和生活联想的空间。最后,我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一个高潮。
2、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如伴奏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种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例:在欣 赏《玩具兵进行曲》时可让学生在了解音乐故事内容后,跟随音乐,用神气的神态,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及表演来表现玩具兵们可爱、顽皮的形象。而在音乐结尾部分,描绘小主人苏醒过来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凌乱的“定格”动作来表现玩具兵们来不及回玩具箱、东倒西歪的尴尬形象。
三、让课堂充满热情
教师要以音乐动人心魄的音响美及旋律美、多姿多彩的抒情美及结构美,来净化学生的心灵,用音乐的“灵魂”、“流动的诗”,从心灵深处培养学生向上的健全人格。
如教唱第十三册《青春舞曲》时,我先引导学生交流新疆维吾尔族的相关信息。接着,我请他们欣赏一段新疆优美景色的音像资料,使学生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而我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玛依拉》,使学生再次受到美的陶冶,有“我要学”的兴趣。在教唱歌曲时,我启发学生用竞赛的形式识谱学歌。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了,歌也学会了。教学效果自然更好。处理歌曲时,我请他们分组讨论,找到最佳的演唱方式。讨论中,学生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此时,我优美的范唱,又会使学生比较出他们演唱中的不足,用更准确的歌声表达出情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结束教学时,我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启发学生思考,使他们与作品有了情感共鸣。用这种形式,学生乐于接受,也会更感兴趣,在无形中,学生提高了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歌曲特点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其中,最终体验音乐中的美进而表现歌曲,而学生是否把握了作品的内涵,就显得尤为重要。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本身就是情感的教育。教师应该通过多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思想体现于音乐教学之中,既不是靠空洞的说教,也不是靠教师生硬的灌输。教师科学、技巧的诱导,适当渗透,往往会收到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拉里·蒂尔。董克,崔如峰译。萨克斯演奏艺术[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1
[2]卡尔·弗莱什。姚念赓等译。小提琴演奏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
[3]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4]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5]维克托·亚力山大·菲尔兹。李维渤译。训练歌声[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动性;教学内容
就像锦衣不能没有绸缎,山水画不能没有山水,红花不能没有绿叶的陪衬,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的存在。音乐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乐趣,给枯燥的生活赋予了生机,音乐能抚慰干涸的灵魂,能安慰受伤的心灵,能平静躁动的心情。因此,音乐之于生活,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音乐教学也应从初期开始,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如今的中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多,接受能力普遍较强。过去那种事无巨细的口传心授,已不能满足中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如果一味地把他们当作“填鸭”,生硬的灌输知识,肯定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古语说: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个千古至理。假设我们教师能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一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发挥其自身音乐潜能,结果会怎样呢?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并启发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首要位置,师生互动,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即: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自己做。
一、结合实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的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千万不能去造“声音”。
在备课时,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任务,让大家献计献策。结果常常让我眼前一亮,我的学生真行啊!如在十六册第四单元《壮乡情》第一课时的教学准备中,我调动全体学生搜集有关壮族的各类资料,鼓励学生用信息技术寻找所需的内容,互相交流。上课时,我“穿针引线”地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的战果,大家非常兴奋,积极发言。还有的同学自发分成小组,演唱壮族歌曲,一些同学即兴闻歌打节奏。大家的精心准备让我欣喜。我请学生再次唱奏,随着音乐,我跳起壮族舞。学生喝彩之余,也愿意参与进来,为我随后的课堂教学成功导入,吸引了他们的视线。第二课时我趁热打铁,教了学生几个壮族的基本动作让学生自发分组,进行艺术实践。表演交流时,对同学有创意的一些动作,我立刻提出表扬,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创作和学习。这样,几个文艺骨干和我一起,使课堂内容在课外得到了延伸,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而以壮族歌舞为代表的少数民族艺术,也悄悄地在学生心里生根,为他们以后学习其他民族艺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1、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 我运用课件来帮助学 生理解作品,利用观赏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给了学生更多艺术想象和生活联想的空间。最后,我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一个高潮。
2、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如伴奏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种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例:在欣 赏《玩具兵进行曲》时可让学生在了解音乐故事内容后,跟随音乐,用神气的神态,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及表演来表现玩具兵们可爱、顽皮的形象。而在音乐结尾部分,描绘小主人苏醒过来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凌乱的“定格”动作来表现玩具兵们来不及回玩具箱、东倒西歪的尴尬形象。
三、让课堂充满热情
教师要以音乐动人心魄的音响美及旋律美、多姿多彩的抒情美及结构美,来净化学生的心灵,用音乐的“灵魂”、“流动的诗”,从心灵深处培养学生向上的健全人格。
如教唱第十三册《青春舞曲》时,我先引导学生交流新疆维吾尔族的相关信息。接着,我请他们欣赏一段新疆优美景色的音像资料,使学生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而我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玛依拉》,使学生再次受到美的陶冶,有“我要学”的兴趣。在教唱歌曲时,我启发学生用竞赛的形式识谱学歌。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了,歌也学会了。教学效果自然更好。处理歌曲时,我请他们分组讨论,找到最佳的演唱方式。讨论中,学生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此时,我优美的范唱,又会使学生比较出他们演唱中的不足,用更准确的歌声表达出情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结束教学时,我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启发学生思考,使他们与作品有了情感共鸣。用这种形式,学生乐于接受,也会更感兴趣,在无形中,学生提高了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歌曲特点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其中,最终体验音乐中的美进而表现歌曲,而学生是否把握了作品的内涵,就显得尤为重要。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本身就是情感的教育。教师应该通过多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思想体现于音乐教学之中,既不是靠空洞的说教,也不是靠教师生硬的灌输。教师科学、技巧的诱导,适当渗透,往往会收到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拉里·蒂尔。董克,崔如峰译。萨克斯演奏艺术[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1
[2]卡尔·弗莱什。姚念赓等译。小提琴演奏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
[3]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4]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5]维克托·亚力山大·菲尔兹。李维渤译。训练歌声[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