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双语教育教学受到了相当广泛的重视,双语的潮流化趋势也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育教学成为教育的热点之一。针对此种现象,本文对近些年来高职院校高职双语教学现状及利弊得失进行了几点梳理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高职;双语教学;梳理与反思;目的语言;对策
双语教学的历史由来已久,但真正被认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北美的移民国家如加拿大、美国等,或多元文化国家如亚洲的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为了使外来移民或难民更快融入当地社会(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受教育、语言交流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而采用两种语言(通常为母语和第二语言)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用教学语言来促使语言能力发展,这就是双语教育教学的实质。
一、梳理与反思一:社会呼声高,可行度大
加拿大的沉浸式高职双语教学法,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推崇贯彻实施多年的双语教学实践证明,双语教学可以省时、省力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听说能力,尤其在第二语言能力的培养上有较大的优越性,可以事半功倍地营造出较好的语言环境。国内,英文一直是备受重视的科目之一,社会各界不断地呼吁要提高英文水平。多年来,从幼教到高教、从校内到校外、从公共信息到私人开支,投放在英语教学方面的资源不断增加。因此双语教学近年来在我国方兴未艾,在沿海和内地,一些高校管理者、教师与学习者都希望通过以英语和汉语为主的双语教学,以多接触语言的方式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双语教学一般在文化背景相似、语言背景相同的学生群体中能较好地开展,在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操持不同母语的学生群体中实行双语教学就有相当的难度,这种情况下的学生通常会选择参加当地的语言学校通过语言培训课程来学习目的语。美国多年以来的双语教育体系投入昂贵但效率低下就是很好的例证。我国在此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实施双语教学,高职教育也不例外。
二、梳理与反思二:师生动力强,持久力好
高职双语教学的切入是通过学校教育中非语言类科目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两种语言的目的。其基本原则是教师坚持使用学生的目的语传授知识,解答问题,除了专业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外,同时也有目的却无痕迹地向学生提供比较多的语言输入信息,让他们更多地接触目的语,这种目的语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无意识的或少意识的,师生的教学活动从而也变得更重要和有意义。因为课程的需要及学生的自身要求,他们学习目的语的动机和兴趣较之单纯的语言学习来得更强更大,因而这种目的和兴趣比在单纯的语言课程中容易产生和持久。此外,在逐渐了解并熟悉目的语的过程中,学生尽量使用目的语来表情达意,范围先局限在课堂里。能力和条件许可后,再迁延扩展到课堂外。学生不必拘泥于必须使用目的语,在目的语言表述能力不够的时候,可以借助母语来表达。
三、梳理与反思三:尚处初级阶段,差距不小
我国的高职双语教学理论研究不足,实践时间和经验积累也不够,甚至不少地方对其基本概念还未搞清楚,指导工作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许多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组织形式含混等;.从语言学习者的角度而言,缺乏语言环境,负迁移太多,正迁移太少;高职双语教学师资严重不足,既是语言工作者又是专业技师的高职师资匮乏;语言教学的衔接性缺失在高职双语教学中表现尤为明显和突出,阶段教学衔接困难;双语教材匮乏,使高职双语教学缺乏进入课堂的基础;课时严重不足,课时的分配不均与高职学生群体的整体素质现状较大程度地制约了高职双语教学的效率,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
四、梳理与反思四:积极应对,循序渐进
高职双语教学有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往往在高职双语教学试验的初期,双语课可能不成功甚至于失败,但这个过程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教师来说均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千万不能有拔苗助长的思想,急于求成必将导致失败。高职双语教学要制定一个长远的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能与英语课程进行整合。高职双语教学的成效在短时间内很难显现出来,因此可分成几个阶段,逐步过渡、循序渐进,最终实现高职双语教学的目标。此外,要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高职双语教学是一项新试验,保留原始数据及原始资料非常重要,这些资料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高职双语教学创造了条件。高职双语教学质量应当进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考查的是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这需要学生本人、教师共同进行。终结性评价指的是期末、学年末的考试,试题应参照该学科的汉语试题。
五、梳理与反思五:对策建议,合理布局
高职院校学生要应对日益多元化、全球化的社会除了拥有较强的实作技能外,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这同样是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多一门语言,多一种手段,多一种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路,但前提是掌握好母语。研究表明,世界上成熟、完备的语言本身是自洽的和可完善的,不同语言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汉语以及英语。只有在充分掌握好母语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解、使用另一种语言。不能以牺牲母语为代价,去追求所谓的双语。不幸的是,我国目前学生的平均汉语水平较以往低了很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高职院校实施双语教学还应注意几个问题,早做对策,合理布局:①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保证有合格、称职的高水平高职教师。“外语教师专业化,专业教师外教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②教育教学的方法应灵活多样,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要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寓教于应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形成对第二语言的兴趣和愿望,还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语言的完整性。③明确双语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外语听说等语言能力。④开展多形式的活动。⑤创设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教育实质上是环境的再造,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遵循刺激性原则:语言习得特别需要有大量的无处不在的听、说、读的多重语言信息的刺激。
六、结束语
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方式,高职双语教学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过于夸大。在目前以及可以预期的将来,在我国不适合大面积地推广高职双语教学,也不应过分宣传。如果要开展的话,在有条件的院校,建议以选修课的形式、在较小的范围内尝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对于我国的高职教育,应坚持汉语教学,同时大力探索新的教学理念,推广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应避免流于形式,不应将语言教学和教学语言混淆起来。
参考文献:
[1] 彭泽润.“英汉双语教学”跟“国家汉语战略”矛盾——语言学家、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马庆株教授访谈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2] 龙琪.前进中的我国高职双语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3).
[3] 张东辉.美国双语教育的历史演变与政策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8(6).
[4] 方帆.从双语教育的迷思看双语教学的课堂实践[DB/OL].http://www.3edu.net/lw/1/lw_18529.html.
[5] Anderson, U. Growing Up with Two Languages (2nd Edition) [M]. London: Routledge,2004.
[6] Shin,S. Developing in Two Language:Korean Children in America [M]. 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2005.
关键词:高职;双语教学;梳理与反思;目的语言;对策
双语教学的历史由来已久,但真正被认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北美的移民国家如加拿大、美国等,或多元文化国家如亚洲的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为了使外来移民或难民更快融入当地社会(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受教育、语言交流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而采用两种语言(通常为母语和第二语言)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用教学语言来促使语言能力发展,这就是双语教育教学的实质。
一、梳理与反思一:社会呼声高,可行度大
加拿大的沉浸式高职双语教学法,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推崇贯彻实施多年的双语教学实践证明,双语教学可以省时、省力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听说能力,尤其在第二语言能力的培养上有较大的优越性,可以事半功倍地营造出较好的语言环境。国内,英文一直是备受重视的科目之一,社会各界不断地呼吁要提高英文水平。多年来,从幼教到高教、从校内到校外、从公共信息到私人开支,投放在英语教学方面的资源不断增加。因此双语教学近年来在我国方兴未艾,在沿海和内地,一些高校管理者、教师与学习者都希望通过以英语和汉语为主的双语教学,以多接触语言的方式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双语教学一般在文化背景相似、语言背景相同的学生群体中能较好地开展,在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操持不同母语的学生群体中实行双语教学就有相当的难度,这种情况下的学生通常会选择参加当地的语言学校通过语言培训课程来学习目的语。美国多年以来的双语教育体系投入昂贵但效率低下就是很好的例证。我国在此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实施双语教学,高职教育也不例外。
二、梳理与反思二:师生动力强,持久力好
高职双语教学的切入是通过学校教育中非语言类科目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两种语言的目的。其基本原则是教师坚持使用学生的目的语传授知识,解答问题,除了专业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外,同时也有目的却无痕迹地向学生提供比较多的语言输入信息,让他们更多地接触目的语,这种目的语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无意识的或少意识的,师生的教学活动从而也变得更重要和有意义。因为课程的需要及学生的自身要求,他们学习目的语的动机和兴趣较之单纯的语言学习来得更强更大,因而这种目的和兴趣比在单纯的语言课程中容易产生和持久。此外,在逐渐了解并熟悉目的语的过程中,学生尽量使用目的语来表情达意,范围先局限在课堂里。能力和条件许可后,再迁延扩展到课堂外。学生不必拘泥于必须使用目的语,在目的语言表述能力不够的时候,可以借助母语来表达。
三、梳理与反思三:尚处初级阶段,差距不小
我国的高职双语教学理论研究不足,实践时间和经验积累也不够,甚至不少地方对其基本概念还未搞清楚,指导工作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许多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组织形式含混等;.从语言学习者的角度而言,缺乏语言环境,负迁移太多,正迁移太少;高职双语教学师资严重不足,既是语言工作者又是专业技师的高职师资匮乏;语言教学的衔接性缺失在高职双语教学中表现尤为明显和突出,阶段教学衔接困难;双语教材匮乏,使高职双语教学缺乏进入课堂的基础;课时严重不足,课时的分配不均与高职学生群体的整体素质现状较大程度地制约了高职双语教学的效率,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
四、梳理与反思四:积极应对,循序渐进
高职双语教学有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往往在高职双语教学试验的初期,双语课可能不成功甚至于失败,但这个过程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教师来说均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千万不能有拔苗助长的思想,急于求成必将导致失败。高职双语教学要制定一个长远的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能与英语课程进行整合。高职双语教学的成效在短时间内很难显现出来,因此可分成几个阶段,逐步过渡、循序渐进,最终实现高职双语教学的目标。此外,要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高职双语教学是一项新试验,保留原始数据及原始资料非常重要,这些资料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高职双语教学创造了条件。高职双语教学质量应当进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考查的是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这需要学生本人、教师共同进行。终结性评价指的是期末、学年末的考试,试题应参照该学科的汉语试题。
五、梳理与反思五:对策建议,合理布局
高职院校学生要应对日益多元化、全球化的社会除了拥有较强的实作技能外,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这同样是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多一门语言,多一种手段,多一种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路,但前提是掌握好母语。研究表明,世界上成熟、完备的语言本身是自洽的和可完善的,不同语言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汉语以及英语。只有在充分掌握好母语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解、使用另一种语言。不能以牺牲母语为代价,去追求所谓的双语。不幸的是,我国目前学生的平均汉语水平较以往低了很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高职院校实施双语教学还应注意几个问题,早做对策,合理布局:①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保证有合格、称职的高水平高职教师。“外语教师专业化,专业教师外教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②教育教学的方法应灵活多样,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要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寓教于应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形成对第二语言的兴趣和愿望,还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语言的完整性。③明确双语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外语听说等语言能力。④开展多形式的活动。⑤创设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教育实质上是环境的再造,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遵循刺激性原则:语言习得特别需要有大量的无处不在的听、说、读的多重语言信息的刺激。
六、结束语
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方式,高职双语教学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过于夸大。在目前以及可以预期的将来,在我国不适合大面积地推广高职双语教学,也不应过分宣传。如果要开展的话,在有条件的院校,建议以选修课的形式、在较小的范围内尝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对于我国的高职教育,应坚持汉语教学,同时大力探索新的教学理念,推广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应避免流于形式,不应将语言教学和教学语言混淆起来。
参考文献:
[1] 彭泽润.“英汉双语教学”跟“国家汉语战略”矛盾——语言学家、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马庆株教授访谈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2] 龙琪.前进中的我国高职双语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3).
[3] 张东辉.美国双语教育的历史演变与政策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8(6).
[4] 方帆.从双语教育的迷思看双语教学的课堂实践[DB/OL].http://www.3edu.net/lw/1/lw_18529.html.
[5] Anderson, U. Growing Up with Two Languages (2nd Edition) [M]. London: Routledge,2004.
[6] Shin,S. Developing in Two Language:Korean Children in America [M]. 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