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肺炎发病原因、症状与治疗

来源 :中国动物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cb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23
  摘要:在犊牛保育过程中,犊牛肺炎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犊牛出生后年龄小、机体抵抗力差、各器官发育不完善以及对各种应激因素敏感是造成犊牛肺炎的主要原因。通常包括大叶肺炎和小叶肺炎以及支气管肺炎。一般而言,春季和冬季发病率最高,会严重影响犊牛,引起消化道疾病继发感染或呼吸功能障碍。该病导致犊牛生长迟缓,严重时会导致牛场整体生产效益的下降。鉴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犊牛肺炎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
  关键词:犊牛肺炎;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措施
   犊牛肺炎是新生犊牛喂养过程中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发病突然,病因复杂。养殖场犊牛出现肺炎,很容易引起其他疾病,尤其是继发性的犊牛疾病,将对脏器造成严重危害,尤其是消化道器官以及呼吸器官,从而严重降低犊牛的存活率。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处理,往往会影响犊牛的健康以及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说,作为养殖场兽医和管理人员,加强犊牛肺炎的监管力度是非常重要的。养殖场一旦发生该病后,必须查明发病原因,积极的、有效的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犊牛肺炎的治疗效果,以此来降低犊牛发病率。
  1 犊牛肺炎发病特点
   犊牛肺炎的发生与犊牛日龄的增加呈显著的负相关。新生犊牛在7日龄内发生肺炎感染,将会严重损害犊牛机体的健康,尤其是犊牛脏器的活力。出生后,犊牛对初乳的要求显著增加,这是由于初乳中富含犊牛所需的免疫球蛋白。如果犊牛没有及时补充初乳,犊牛摄入的免疫球蛋白量过少而造成犊牛抵抗力的降低。加之外界环境的突然改变,尤其是温度和湿度发生变化,犊牛就会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此时极易导致犊牛肺炎的发生。与7日龄犊牛相比,8~30日龄犊牛的发病率较低,总体发病率低于35%。犊牛8~30日龄出现肺炎主要与农场管理不当有关。如果犊牛舍卫生环境差,大便积聚严重,有毒有害气体的积聚会引起小牛肺炎的发生。30~180日龄犊牛的发病率低于5%,显著低于前两日龄,即便如此,也会严重影响犊牛的健康。这是由于该阶段是断奶犊牛生长和发育的最关键时期。此时,如果饲喂不当,尤其是断奶方法不科学,继而引发犊牛应激反应,进一步影响消化功能。该病可全年发生,但春季和冬季的发病率最高,这是犊牛出生的集中时期。而且冬季和春季,外界气温低,有许多压力因素,而且昼夜温差大,因此犊牛免疫力容易减弱并引起犊牛肺炎的发生。
  2 犊牛肺炎的发病原因
   导致犊牛肺炎的因素非常多而且相当复杂。犊牛肺炎的传播主要与犊牛呼吸器官发育不全和各器官功能障碍有关。在冬春交替季节,犊牛舍冷热温度的不断刺激将导致严重的应激反应,进一步引发犊牛肺炎。在寒冷的冬季,如果此时的温度低于8℃并且湿度高于75%,该时犊牛舍既湿又冷,则很容易引起低温和高湿度刺激犊牛而使得犊牛患肺炎。如果犊牛舍遭受其他外界环境的剧变,如雨雪侵袭也有增加犊牛肺炎的发生几率。与此同时,其他病菌的蔓延也会导致犊牛肺炎的发生。
  3 犊牛肺炎的临床症状
   犊牛肺炎可分为慢性支气管炎和急性肺炎。相比急性肺炎,慢性形式的特点是呼吸困难和持续咳嗽。患病犊牛一般而言精神状态良好,采食量不会降低甚至是有增加的趋势,犊牛会表现出缓慢的增长,但是犊牛的运动将会失调。患病犊牛的呼吸道症状较为明显,尤其是犊牛进食或剧烈运动后,肺部听诊有干啰音、湿啰音等,而且发病周期较长。恰恰相反,犊牛急性肺炎发生相对较快,但是死亡率较低。犊牛发病后,主要症状是头颈向下延伸、头下垂、食欲不振、甚至完全停止进食、精神严重恶化,常伴有痛苦的咳嗽。进一步观察会发现病牛的后毛变的粗糙,鼻孔处将会流出化脓性或清澈的鼻液,而且呼吸急促和低沉,偶尔会出现哮喘。几头病牛张着嘴呼吸,经常表现为腹式呼吸。如果威胁到呼吸系统,病牛的口腔将会流出大量白色泡沫液体,同时伴随着体重的迅速下降,体温迅速升至40℃甚至高于40℃。听诊时心率明显加快并且伴随着不均匀的心率和肺部干啰音或湿啰音,病灶处有浊音[1]
   此外,不当的喂养管理会损害犊牛的健康,并容易加速疾病的传播。该病可全年发生,但春季和冬季的发病率最高,这是犊牛出生的集中时期。而且冬季和春季,外界气温低,有许多压力因素,而且昼夜温差大,因此犊牛免疫力低下,容易减弱抵抗力,并引起犊牛肺炎。
  4 犊牛肺炎的病理学变化
   尸检犊牛后,犊牛气管和支气管有明显的红色或灰色泡沫液体流出,伴随着喉咙充血出血。肺肿,硬,暗红色,触感犹如按压肝脏般。一些病变主要集中在一侧肺,而另一些则同时发生在两侧肺。有的表现为局部肺炎症状,有的表现为弥漫性肺炎症状,甚至引起其他器官病变。大量的红色液体积聚在死牛的胸腔内。当慢性肺炎发生时,肺表面常可见硬灰白色坏死性病变[2]
  5 犊牛肺炎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犊牛肺炎时,常采用中西医联合的方法进行诊治。一般而言,结合病牛的临床症状,西医主要预防继发感染的对症治疗原则,采取加强补液。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10%葡萄糖注射液、VC注射液和复合VB注射液,连续3d为一个疗程。对于中暑引起的肺炎,可给牛口服或静脉注射双黄连注射液,剂量为30mL,并与其他抗生素合用。在育犊过程中,如果出现大叶性肺炎并具有明显出血症状,酚磺乙胺注射液应给予1次/d,为期5~7d。麻杏石甘散、银翘散联合板蓝根、连翘、杏仁、黄芩、无叶根、银花、甘草各10g,石膏40g,桔梗、麻黄、麦冬、桑皮各6g。经过3~5d的治疗,病牛的临床症状可以消退和恢复[3]
  6 养殖场犊牛肺炎的预防
   养牛场为更好地预防犊牛肺炎的发生,一定要特别注意饲养管理,平衡日粮中的营养供给,尤其是母牛妊娠期间,确保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均衡的营养,以确保妊娠到中后期的母牛有充足的营养,从而确保胎儿可以快速的增长和发育,并确保母牛生产出健康的、具有活力的犊牛。刚出生的犊牛要及時饲喂初乳,要注意的是患病母牛的初乳禁止被食用。人工饲喂的初乳温度控制在38℃左右,避免初乳过冷或者过热饲喂。犊牛舍内的温度适宜,干燥以及适当的通风,以避免早晚温差和对犊牛的不利刺激。确保犊牛舍里的垫草干燥干净,每3~5d更换一次。每次更换垫草时,都要对牛棚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并交替使用消毒剂,避免产生耐药性。在冬春季节,犊牛岛或者犊牛舍的管理人员应该定期检查牛棚的通风和保温情况。牛棚内应设置防风设施,防止牛患感冒引起的犊牛的肺炎和继发感染。
  7 总结
   应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生产制度,在生产过程中,防止犊牛肺炎在养殖场的发生,才能确保养殖场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日常饲养环节中,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喂管理计划,以保证饲料营养搭配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在春天和冬天,犊牛岛工作人员必须做好犊牛舍保暖防寒的一系列工作,以提高牛的身体抵抗力和降低呼吸道疾病,从而减少犊牛肺炎的发生,保证犊牛的健康生长以及牛场的经济效益[4]
  参考文献:
  [1] 罗洁.新生犊牛肺炎病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4,10(3):54.
  [2] 周培校,康立超,韩猛立,等.犊牛传染性肺炎病原分析及其防治[J].中国奶牛,2013(17): 64-67.
  [3] 范素菊,杨兴东,安进.犊牛肺炎的诊治[J].湖北畜牧兽医,2011(9):39-40.
  [4] 陈静,罗婷.犊牛肺炎的诊治报告[J].草学,2019(1):78-80.
   作者简介:赵鑫(1976.1— ),吉林舒兰人,大专,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其他文献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22  摘要:牧场生物安全是指甄别出威胁牧场奶牛的风险因素,通过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加以控制,防止或阻断病原体侵入、侵袭牛群,确保牧场生产的健康、稳定。生物安全包括外部生物安全和内部生物安全,外部生物安全主要是防止病原微生物通过可能性的载体传入场内和防止场内疫病向外传播。内部生物安全主要是控制场内病原在牛群间的循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32  摘要:随着国内养羊产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羊场羊群数量不断扩大,养殖密度逐渐提高,各种传染类疾病对羊群的危害不断变大,因此各地区防疫部门对各种疾病的防控工作也更为重视。本文分析了羊猝疽的发生及诊断和防治措施,意图增加业内从业人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该病的传播和危害。  关键词:羊猝疽;诊断;防治   羊猝疽是由产气荚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42  摘要:鸡痘是由痘病毒感染而引发的一种鸡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所有日龄、品种和性别的鸡都能感染,潜伏期长短不一,主要和感染日龄、鸡本身免疫力以及鸡场的管理水平有关,根据临床具体表现,本病分为皮肤型、白喉型和混合型三种,病灶分别集中在皮肤无毛处、喉头和口腔部位,以及全身皮肤黏膜,对养鸡业危害较大;预防本病需对鸡群科学接种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35  摘要:通过送检案例结合实验室临床检测,常遇到临床表现关节肿胀、瘫痪的病禽,关节剪开后可见大量浑浊液体,进行细菌分离,分离到明显的葡萄球菌,且多与其它病原继发或并发感染;通过流行病学与试验数据显示,葡萄球菌存在家禽、水禽多组织脏器中;产蛋下降鸡群与一些肝脏坏死、出血、易碎、破裂样本中也常分离到细菌,葡萄球菌也是其中一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49  摘要:目前很多养殖场仍然在使用传统的单方面疫病预防和控制方法,缺乏全面、系统和准确的生物安全性预防和控制观念。建立健全的安全体系,已成为养殖业和动物疫病工作者必须面对并期望在现实中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目前养殖场动物疫病防治模式的缺陷,结合理论和实践,摸索提高养殖场防疫能力、养殖户防疫意识的关键措施,提出全面实施养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47  摘要:通常情况下经过驯化的肉鸽对于多种疫病均具备较强的免疫能力,所以肉鸽养殖户只要做好饲养区的日常消毒工作、及时对肉鸽进行接种以及做好隔离饲养工作,肉鸽通常不会患病。但是随着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肉鸽的养殖过程中,以及种鸽引种日益频繁,在养殖过程中导致的疫病种类越来越多,这些疫病的产生不仅会对肉鸽的市场供给产生影响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45  摘要:对于养鸡产业而言,鸡白痢是不可忽视的疾病,一旦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估量。鸡白痢属于一種细菌性、传染性、多发性疾病,白痢是临床症状的主要表现,而且任何日龄的鸡都可能发生,雏鸡发生概率更大,对鸡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威胁,如果未能有效预防或者是及时治疗,将可能导致鸡大量死亡。因此,本文将从鸡白痢的病原特征、传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38  摘要:试验采用肠道剖检、细菌分离技术、细菌基因组测序与药敏试验等方法进行探讨,首先从剖检变化、菌落、菌体的形态、基因测序等方面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肠道剖检过程中可见肠管体积增加,内部臌气,肠内容物呈类西红柿样和类褐绿色样。通过染色镜检观察显示为两端钝圆,呈杆状,蓝紫色。从菌落的形态学观察,TSC-卵黄平板上呈现有白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33  摘要:兔瘟病全称为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属于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该病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极快,危害性极大,死亡率较高,严重危害兔子健康生长,降低养殖效益,影响兔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因此积极做好诊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着重对长毛兔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