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3D版《泰坦尼克号》绝对是最吸引眼球的重磅大片,凭借该片重磅现身、同时在一万米的海底创下一项潜海世界纪录的导演卡梅隆,用他的系列壮举和高调回归,持续点燃着2012年夏初时节人们怀旧的热情。
人物篇
卡梅隆:我是世界之王
“本以为潜入海底后,我会感慨地说出‘我就在这儿,在深深的海底,地球上最深的地方’,但事实上我只是坐在那里,看着窗户外面那片荒芜的、宛若外星的海底,静静地欣赏着。那里只有3厘米的片脚类动物,除此之外就是像月球表面一样寂静。”
这是《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3月26日分享给22万维持粉丝的生命体验。在3D版《泰坦尼克号》上映前的一周,这个58岁的加拿大导演潜入一万多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创下了只身深潜的世界纪录。
世界上只有一个这样的詹姆斯·卡梅隆——大英雄、大天才、无与伦比的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无疑,卡梅隆是全球最引人注目的导演之一,他曾经两度创造电影投资的最高纪录,拍摄过两部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影片,平了一部影片获得奥斯卡奖数目的纪录,并且每一部影片都为电影界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
所以当他在领奖台上高呼“我是世界之王”的时候,台下没有嘘声一片。
影是卡梅隆的梦,而深海则是推动他圆梦的地方。1989年,他的巨作《深渊》让人们大开眼界。此后,卡梅隆连拍3部与深海有关的纪录片。最新的下潜或许是为《阿凡达2》找灵感,或许是为重映的3D版《泰坦尼克号》做营销,但无可置疑的是:作为探险家,他一直属于那片深海;作为导演,他是世界之王。
“向下一万米,那里是一个极度寒冷、黑暗、深邃的世界,没有一点阳光和热量,生活在那里的动物没有色素,有些根本没有眼睛。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卡梅隆
探险家:水压足以溶解他的骨骼
对于卡梅隆,《泰坦尼克号》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他声名显赫、名利双收。“它对我的意义很重大,我拍这部片是因为我想去探索残骸,”堪称探险家的卡梅隆说。他在1995年拍片过程中先后潜水12次,“那是我第一次的深海探险。”
3月26日,这位深海探险家又出惊人举动。他独自驾驶定制的潜水器“深海挑战者”,耗时2小时36分钟,潜入了马里亚纳海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三个潜至海洋最深处的人。
被中国影迷尊称为“卡神”的卡梅隆15岁时爱上了潜水,因为他发现可触及的海洋和遥远的外太空一样神秘莫测。两年多之后才第一次在人生中见到海洋的卡梅隆,迄今在水下的时长已累计超过3000小时。
他是《国家地理》的签约探险家——这并非浪得虚名,在这次探险之前,他已进行过72次深海潜水,其中33次是深入“泰坦尼克号”残骸内部,曾经,他本人的单人潜艇下潜最深纪录是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的太平洋海域下潜的8.2千米。
更重要的是,卡梅隆精通潜水技术,最近的一次深潜器“深海挑战者”便是他和美国宇航局(NASA)及斯克瑞普斯研究所(Scripps)合作,花费7年设计并建造的。為了这次的海沟之行,卡梅隆还专门在模拟器中进行过训练,也经历过训练性的实际下潜操作。
3月26日上午,卡梅隆的探险开始,这架潜水艇采取的是传统的直上直下方式,他用2小时36分钟的时间潜到最深处。卡梅隆事后透露,由于受到海底11073吨/平方米的高压,整个深潜器被缩短了7厘米多,他亲眼看到窗户向内凹陷,“那种感觉相当复杂,”卡梅隆直言。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最大水深11034米,是地球最深处。海底的水压可达每平方英寸8吨——这种压力足以使人的骨骼在水中溶解,并能使7米的“深海挑战者”号缩小6.4厘米。即使最微小的裂缝也会使水以这种压力进入潜艇,那就会像刀子一样切入卡梅隆的身体,并使潜艇破裂。
按照原计划,卡梅隆要在海底待呆6个小时,但各种技术故障让他不得不提前结束这次激动人心的探险。在海底静坐3个小时后,卡梅隆决定上浮。即便是这样,卡梅隆也创造了单人潜入世界最深海底的纪录——52年前,瑞士工程师雅克·皮卡尔和美国海军上校唐·沃尔什曾花5个小时抵达马里亚纳海沟底部,但只在海底待呆了20分钟。潜艇触底时扬起的沙子,让他们没能仔细观察海底景象。
卡梅隆回到海面上之后,如今已经80岁的沃尔什专程前往祝贺他。“1960年我们去的时候,想可能过上几年就会又有人去,”沃尔什说,“我们真没想到会等52年。”
仿佛天生就有着无穷尽冒险基因的卡梅隆表示,他的冒险并非只是一味地去追求刺激感。“去未有人类足迹的地方,即便是一粒砂也有价值,可以提供更多学术上的情报。我还想制作火箭发射到火星,可惜暂时预算还不够。”
他为自己的斗争赋予了英雄主义色彩:“我希望有尊严地活着,就算花费上百万金钱,耗费很长时间也是如此,这在好莱坞是罕见的。这里没什么人值得信任。只有在你成功或是他们需要你的时候他们才觉得必须和你达成一致。”
电影狂:拍电影是一场战役
当他站在奥斯卡领奖台上,举起小金人奖杯在头顶挥舞,高呼“我是世界之王时”这是卡梅隆最脆弱的时刻。走过从卡车司机到奥斯卡奖得主的人生起伏,此时他深深沉浸在狂喜之中,这也令所有人更加恨他。这种恨也夹杂着敬意,因为他如此好斗,又无往不利。对他来说,拍电影就像一场战役,而他就是斯巴达将军,不是凯旋就是将尸体放在盾牌上抬回去。
“卡梅隆就像电影中被围困、受考验的主角一样,‘不’、‘不可能’、‘做不到’之类字眼都会让他极度紧张。”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跟随卡梅隆的演员比尔·帕克斯顿说。
90年代中,他向福克斯推销《泰坦尼克》的故事:上层社会的女孩与低等舱男孩发生在一艘沉船上的禁忌之恋。好莱坞很多人觉得这个计划太可笑了——结局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了吗?等到巨大的预算出来,人们就觉得更可笑了。
卡梅隆不在乎,他设计了长达775英尺的外景,导致福克斯公司历史上首次为了一部片子在墨西哥的罗萨利塔从零开始建造了一个摄影棚。片中几千个演员全由坐在吊车上的卡梅隆以一支扩音器调动。新近当上福克斯总裁兼CEO的比尔·莫坎尼克知道,如果《泰坦尼克》失败,首当其冲地丢掉饭碗会是自己,于是他去片场,但发现完全是一团糟。没有人知道究竟花了多少钱,未付的账单堆积如山。“每5个拍摄日里就有3天是浪费掉的,”莫坎尼克说,“因为吉姆从不妥协。得等着湿掉的戏服晾干,等着复杂的索具装好。片场就这样成了战场。”
人物篇
卡梅隆:我是世界之王
“本以为潜入海底后,我会感慨地说出‘我就在这儿,在深深的海底,地球上最深的地方’,但事实上我只是坐在那里,看着窗户外面那片荒芜的、宛若外星的海底,静静地欣赏着。那里只有3厘米的片脚类动物,除此之外就是像月球表面一样寂静。”
这是《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3月26日分享给22万维持粉丝的生命体验。在3D版《泰坦尼克号》上映前的一周,这个58岁的加拿大导演潜入一万多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创下了只身深潜的世界纪录。
世界上只有一个这样的詹姆斯·卡梅隆——大英雄、大天才、无与伦比的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无疑,卡梅隆是全球最引人注目的导演之一,他曾经两度创造电影投资的最高纪录,拍摄过两部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影片,平了一部影片获得奥斯卡奖数目的纪录,并且每一部影片都为电影界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
所以当他在领奖台上高呼“我是世界之王”的时候,台下没有嘘声一片。
影是卡梅隆的梦,而深海则是推动他圆梦的地方。1989年,他的巨作《深渊》让人们大开眼界。此后,卡梅隆连拍3部与深海有关的纪录片。最新的下潜或许是为《阿凡达2》找灵感,或许是为重映的3D版《泰坦尼克号》做营销,但无可置疑的是:作为探险家,他一直属于那片深海;作为导演,他是世界之王。
“向下一万米,那里是一个极度寒冷、黑暗、深邃的世界,没有一点阳光和热量,生活在那里的动物没有色素,有些根本没有眼睛。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卡梅隆
探险家:水压足以溶解他的骨骼
对于卡梅隆,《泰坦尼克号》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他声名显赫、名利双收。“它对我的意义很重大,我拍这部片是因为我想去探索残骸,”堪称探险家的卡梅隆说。他在1995年拍片过程中先后潜水12次,“那是我第一次的深海探险。”
3月26日,这位深海探险家又出惊人举动。他独自驾驶定制的潜水器“深海挑战者”,耗时2小时36分钟,潜入了马里亚纳海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三个潜至海洋最深处的人。
被中国影迷尊称为“卡神”的卡梅隆15岁时爱上了潜水,因为他发现可触及的海洋和遥远的外太空一样神秘莫测。两年多之后才第一次在人生中见到海洋的卡梅隆,迄今在水下的时长已累计超过3000小时。
他是《国家地理》的签约探险家——这并非浪得虚名,在这次探险之前,他已进行过72次深海潜水,其中33次是深入“泰坦尼克号”残骸内部,曾经,他本人的单人潜艇下潜最深纪录是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的太平洋海域下潜的8.2千米。
更重要的是,卡梅隆精通潜水技术,最近的一次深潜器“深海挑战者”便是他和美国宇航局(NASA)及斯克瑞普斯研究所(Scripps)合作,花费7年设计并建造的。為了这次的海沟之行,卡梅隆还专门在模拟器中进行过训练,也经历过训练性的实际下潜操作。
3月26日上午,卡梅隆的探险开始,这架潜水艇采取的是传统的直上直下方式,他用2小时36分钟的时间潜到最深处。卡梅隆事后透露,由于受到海底11073吨/平方米的高压,整个深潜器被缩短了7厘米多,他亲眼看到窗户向内凹陷,“那种感觉相当复杂,”卡梅隆直言。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最大水深11034米,是地球最深处。海底的水压可达每平方英寸8吨——这种压力足以使人的骨骼在水中溶解,并能使7米的“深海挑战者”号缩小6.4厘米。即使最微小的裂缝也会使水以这种压力进入潜艇,那就会像刀子一样切入卡梅隆的身体,并使潜艇破裂。
按照原计划,卡梅隆要在海底待呆6个小时,但各种技术故障让他不得不提前结束这次激动人心的探险。在海底静坐3个小时后,卡梅隆决定上浮。即便是这样,卡梅隆也创造了单人潜入世界最深海底的纪录——52年前,瑞士工程师雅克·皮卡尔和美国海军上校唐·沃尔什曾花5个小时抵达马里亚纳海沟底部,但只在海底待呆了20分钟。潜艇触底时扬起的沙子,让他们没能仔细观察海底景象。
卡梅隆回到海面上之后,如今已经80岁的沃尔什专程前往祝贺他。“1960年我们去的时候,想可能过上几年就会又有人去,”沃尔什说,“我们真没想到会等52年。”
仿佛天生就有着无穷尽冒险基因的卡梅隆表示,他的冒险并非只是一味地去追求刺激感。“去未有人类足迹的地方,即便是一粒砂也有价值,可以提供更多学术上的情报。我还想制作火箭发射到火星,可惜暂时预算还不够。”
他为自己的斗争赋予了英雄主义色彩:“我希望有尊严地活着,就算花费上百万金钱,耗费很长时间也是如此,这在好莱坞是罕见的。这里没什么人值得信任。只有在你成功或是他们需要你的时候他们才觉得必须和你达成一致。”
电影狂:拍电影是一场战役
当他站在奥斯卡领奖台上,举起小金人奖杯在头顶挥舞,高呼“我是世界之王时”这是卡梅隆最脆弱的时刻。走过从卡车司机到奥斯卡奖得主的人生起伏,此时他深深沉浸在狂喜之中,这也令所有人更加恨他。这种恨也夹杂着敬意,因为他如此好斗,又无往不利。对他来说,拍电影就像一场战役,而他就是斯巴达将军,不是凯旋就是将尸体放在盾牌上抬回去。
“卡梅隆就像电影中被围困、受考验的主角一样,‘不’、‘不可能’、‘做不到’之类字眼都会让他极度紧张。”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跟随卡梅隆的演员比尔·帕克斯顿说。
90年代中,他向福克斯推销《泰坦尼克》的故事:上层社会的女孩与低等舱男孩发生在一艘沉船上的禁忌之恋。好莱坞很多人觉得这个计划太可笑了——结局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了吗?等到巨大的预算出来,人们就觉得更可笑了。
卡梅隆不在乎,他设计了长达775英尺的外景,导致福克斯公司历史上首次为了一部片子在墨西哥的罗萨利塔从零开始建造了一个摄影棚。片中几千个演员全由坐在吊车上的卡梅隆以一支扩音器调动。新近当上福克斯总裁兼CEO的比尔·莫坎尼克知道,如果《泰坦尼克》失败,首当其冲地丢掉饭碗会是自己,于是他去片场,但发现完全是一团糟。没有人知道究竟花了多少钱,未付的账单堆积如山。“每5个拍摄日里就有3天是浪费掉的,”莫坎尼克说,“因为吉姆从不妥协。得等着湿掉的戏服晾干,等着复杂的索具装好。片场就这样成了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