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行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小学数学课本为基础,进行数学拓展的实验已成为近几年教育改革与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小学数学拓展”就是教师对数学材料的拓展,数学方法、思维品质的拓展。教师首先要理解教材、尊重教材,然后才能谈对教材的深加工。在课堂教学中捕捉学生问题,拓展知识内容,促进学科整合,适时提出问题,培养探究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这几年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对教学活动的研究,我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形成了“创设情境——操作探究—应用拓展——培养创新”的教学关系链。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根据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的特点,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幻灯,绘画再现、音乐渲染,多媒体电脑演示等手段为学生提供现实情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如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创设了“美丽的森林动物运动会”,让学生在欣赏、享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抛硬币”选主持人这一充满童趣的活动,巧妙地把可能性的知识蕴含其中,把枯燥的数学问题变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现实生活事例,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們的身边,学习兴趣油燃而生,使数学课充满了情趣,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紧接着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摸彩球”、“指定条件装彩球”“下棋”、“转盘抽奖”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可能性在头脑中形成概念的过程,把可能性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同时有机地渗透了概率的思想。这样既让学生参与新知的认知过程,又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数学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游戏、谈话、操作、合作等数学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在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建构新的知识、新的信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如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我就采用“转化”的思想,在操作发现阶段引导学生分组活动,集中大家的智慧对梯形进行改造,把它剪拼成我们熟知的几何图形求出它的面积,进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好几种成功而可行的办法:(1)用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把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3)把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4)把梯形剪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如果是直角梯形就是一个三角形)……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剪拼操作,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公式,与教师直接讲授让学生接受相比,这种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不仅加深了他们对公式的理解,而且增强了他们自主探究的信心,同时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知识延伸,拓宽认识视野
数学教科书中介绍的数学知识往往遵循着自身的逻辑体系,科学而严谨。但有些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如果能将课内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则可拓宽学生的认识视野。
如:我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在新课导入环节,选用了数学化的素材来导入新课:“扑克牌中的J、Q、K、A分别表示11、12、13、1”。通过这一活动,向学生渗透了用字母可以表示某一个特定的数,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接着,教师利用数青蛙的儿歌,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繁琐的内容简单化,接着教师利用“猜年龄”和“购物”两个情境,通过师生间的谈话、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用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目标初步落实。并且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猜年龄”展现的是相差关系,“购物”这一情境,展现的是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在此,教师由扶到放,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学生学习气氛浓厚。
四 实践运用,拓展创新
根据基础知识设计应用性、综合性、开放性比较强的情境或练习,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同时暴露出学生理解、应用新知识的矛盾和差异,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减少失误,提高课堂效益。
如在教学《统计》时我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产生收集数据和统计的需要,体验学习活动等学习兴趣。为一节课的高效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与思想准备。紧接着引导学生投入到统计、游戏等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选择统计主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进行交流、评价与改进;从而在感受、体验等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逐步建立统计观念与应用意识,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在教学中我除了使用教材提供的统计对象以外,还给学生提供一些贴近生活的统计表,如 “小组男女生人数统计表”、“富顺一周天气情况统计表”等,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看电视报纸、询问等途径获取信息,督促检查学生的记录情况,最后汇总信息,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学习资源的拓展为我们的课堂打开了通向大千世界的窗口,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数学天地中获取信息,整合信息,丰富知识,感悟思想,创生思维,提升学习品质。只要我们认真解读教材,客观分析学情,对数学教学进行有效拓展,就一定能提高数学课的实效性。
这几年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对教学活动的研究,我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形成了“创设情境——操作探究—应用拓展——培养创新”的教学关系链。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根据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的特点,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幻灯,绘画再现、音乐渲染,多媒体电脑演示等手段为学生提供现实情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如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创设了“美丽的森林动物运动会”,让学生在欣赏、享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抛硬币”选主持人这一充满童趣的活动,巧妙地把可能性的知识蕴含其中,把枯燥的数学问题变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现实生活事例,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們的身边,学习兴趣油燃而生,使数学课充满了情趣,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紧接着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摸彩球”、“指定条件装彩球”“下棋”、“转盘抽奖”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可能性在头脑中形成概念的过程,把可能性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同时有机地渗透了概率的思想。这样既让学生参与新知的认知过程,又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数学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游戏、谈话、操作、合作等数学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在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建构新的知识、新的信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如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我就采用“转化”的思想,在操作发现阶段引导学生分组活动,集中大家的智慧对梯形进行改造,把它剪拼成我们熟知的几何图形求出它的面积,进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好几种成功而可行的办法:(1)用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把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3)把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4)把梯形剪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如果是直角梯形就是一个三角形)……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剪拼操作,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公式,与教师直接讲授让学生接受相比,这种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不仅加深了他们对公式的理解,而且增强了他们自主探究的信心,同时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知识延伸,拓宽认识视野
数学教科书中介绍的数学知识往往遵循着自身的逻辑体系,科学而严谨。但有些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如果能将课内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则可拓宽学生的认识视野。
如:我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在新课导入环节,选用了数学化的素材来导入新课:“扑克牌中的J、Q、K、A分别表示11、12、13、1”。通过这一活动,向学生渗透了用字母可以表示某一个特定的数,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接着,教师利用数青蛙的儿歌,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繁琐的内容简单化,接着教师利用“猜年龄”和“购物”两个情境,通过师生间的谈话、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用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目标初步落实。并且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猜年龄”展现的是相差关系,“购物”这一情境,展现的是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在此,教师由扶到放,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学生学习气氛浓厚。
四 实践运用,拓展创新
根据基础知识设计应用性、综合性、开放性比较强的情境或练习,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同时暴露出学生理解、应用新知识的矛盾和差异,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减少失误,提高课堂效益。
如在教学《统计》时我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产生收集数据和统计的需要,体验学习活动等学习兴趣。为一节课的高效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与思想准备。紧接着引导学生投入到统计、游戏等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选择统计主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进行交流、评价与改进;从而在感受、体验等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逐步建立统计观念与应用意识,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在教学中我除了使用教材提供的统计对象以外,还给学生提供一些贴近生活的统计表,如 “小组男女生人数统计表”、“富顺一周天气情况统计表”等,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看电视报纸、询问等途径获取信息,督促检查学生的记录情况,最后汇总信息,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学习资源的拓展为我们的课堂打开了通向大千世界的窗口,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数学天地中获取信息,整合信息,丰富知识,感悟思想,创生思维,提升学习品质。只要我们认真解读教材,客观分析学情,对数学教学进行有效拓展,就一定能提高数学课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