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刑事和解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t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未成年人犯罪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剧。面对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的群体,我国有诸多特殊的法律制度,刑事和解制度则为其中之一。本文主要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入手,分析刑事和解制度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刑事和解
  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最高院在《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也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犯罪为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
  一、刑事和解制度概述
  刑事和解制度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调停人或其他组织使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从轻减轻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
  《刑事诉讼法》第277条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刑事和解制度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承担刑事责任之前,给其与被害人和解的机会,让其认识错误、赔礼道歉、进行赔偿,以达到和解目的。据此,刑事和解制度符合对犯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等目的,其存在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精神。且刑事和解制度给予双方除刑法以外的其他解决方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刑法的使用频率,提高刑法的使用效率。据此,刑事和解制度也符合刑法的谦抑性原则。
  日本有非刑少年和解制度,其主要是由法律专家等组建矫正中心,并结合多方参与,如学校、社区、家长等,开和解调停会议,商议达成和解协议,协议可以以志愿服务,职业培训,赔偿等为“惩罚”,要求犯罪未成年人完成。美国伊利诺斯州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将被交给解决争端的专门民间社会组织,该组织会派遣专门调解员进行调节,邀请相关人士参加调节会议,其会议报告将由审查起诉部门进行审查,若报告合法则不起诉。中国香港有康和服务,也是通过举行和解会议,达成和解协议,用其他方法代替刑事惩罚。
  二、结合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分析刑事和解制度的影响
  未成年人犯罪通常具有盲目性、娱乐性、团伙性的特点。
  未成年人心智发展尚未成熟,自控性较差,易冲动,当强烈的负面情绪袭来时,易做出具有毁坏性的行为。再加上其阅历浅,易被不法分子左右思想,导致其看待事物偏激,因此未成年人犯罪通常具有盲目性。
  据调查,未成年人实施犯罪往往是觉得该行为刺激好玩,或因好奇而为,而对于后果没有过多考虑,因此其犯罪的娱乐性更强,主观恶性更弱。
  未成年人总体上处于社会弱势,其突破学校和家庭的“规矩”教育选择走上犯罪道路往往有人诱导,或是一群未成年人在情绪烘托下冲动所致,因此其犯罪通常具有团伙性。
  由此看来,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针对主观恶性不大,受人诱导,并且被害人及其家属可以谅解的犯罪未成年人有较多的积极影响。刑事和解可以让这类未成年人认识错误,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恶劣影响,从而反思自我以达到挽救、感化之目的。
  但刑事和解可用赔偿来弥补被害人,这很可能导致和解根本没有达到感化目的,相反给犯罪未成年人一种金钱可以躲避犯罪惩罚的错误价值观。若被害人家属因金钱不尊重被害人意见而选择和解,也会导致被害人的伤害无法抹平,导致大众质疑社会法治。
  三、结合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分析刑事和解制度的影响
  笔者将从个人、家庭、校园、社会四个方面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从自身原因来看,未成年人年龄尚幼,社会阅历尚浅,认识能力有限,价值观塑造不完善,感情易冲动,情绪爆发后自控力差。从家庭原因来看,家庭结构不完整或畸形易以及家庭教育缺失或教育不当,家庭风气差都会导致未成年人心理发育不完善,性格偏激、价值观扭曲。从校园原因来看,校园作为未成年人长期生活学习之地,若校园风气不良、缺少法治教育将会对未成年人产生深远长久的影响。从社会原因来看,社会法治宣传教育的缺失和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心理的渗透以及不良风气的影响都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
  综合来看,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一方面可以让未成年人提高认识能力、法治意识,让其认识错误,认识其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鼓励其主动去弥补错误,赔偿被害人;另一方面也让犯罪未成年人的家庭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缺失,从而反思家庭教育和家庭结构并改善。刑事和解还可以学校发现并反思自身不足,从而提高校园的法制教育。刑事和解制度的发展也利于感化教育犯罪未成年人,减少其重犯率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法治氛围。
  但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对犯罪未成年人的保护,可能助长其犯罪气焰,加剧其扭曲人格的塑造。对于畸形家庭来说,刑事和解也只是逃避刑法惩罚的手段,事后依旧放弃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纵容其犯罪,等待下次的刑事和解。而该类未成年人因刑事和解未被刑法惩罚重返校园后,很可能对校园风气产生恶劣影响。同时,刑事和解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失败也会导致社会对该制度和法治产生质疑,从而不利于社会法治的发展。
  四、总结
  未成年人的刑事和解制度從设立目的来看符合法治发展的要求;从总体上看有诸多积极意义,但在实施该制度时需加强对和解协议的审批,在充分尊重双方意思自治的同时要兼顾被害人本人的感受,兼顾对犯罪未成年人及其家属实施弥补和赔偿行为的监督。最重要的是要及时跟踪犯罪未成年人的感化教育情况,及时引导,以保证该制度的设立目的得以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 丁雪,徐豆豆,刘海廷.浅析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预防措施[J].法制博览,2020(19):165-166.
  [2] 孙士峰.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法制博览,2020(20):187-189.
  [3] 毛奕鈊.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0.
  [4] 陈坤林. 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2.
  作者简介:袁瑚鸽(2000-),女,苗族,湖南邵阳人,本科在读,单位: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法学专业问题.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大数据及5G大环境时代的到来,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迎来了巨大挑战,计算机软件加入著作权保护迫在眉睫。本文针对我国计算机软件的侵权现状,总结我国目前在软件著作权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提出对于软件著作权法律保护的一些对策,明确计算机软件作品表达的范围界定以及著作权侵权判定标准,提倡多角度对软件不同部分进行保护等,以期对我国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完善
期刊
【摘 要】 本文首先对环境信息与环境信息公开的概念作了简要概述,然后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目前环境信息公开领域的义务主体现状,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认为义务主体的范围过窄,有关义务主体的法律规定不健全以及缺乏对义务主体的有效监督机制,需要扩大义务主体范围,将社会组织包含进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及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关键词】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义务主体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各个国家
期刊
【摘 要】 國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作为国际法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的共同课题。中国已在《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上签字,表明我国一贯坚持的绝对豁免态度开始有所转变,逐渐接受限制豁免理论。通过对该原则的内涵、发展等作简要概述,在分析当前我国关于国家豁免理论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国家豁免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在国际事务中保护国家主权和利益。  【关键词】 国家豁免 绝对豁
期刊
【摘 要】 通过黑客软件入侵某网上商城非法充值积分并进行转售的行为,如何定性?  【关键词】 网上商城积分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盗窃罪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一、基本案情  2017年,胡某联系瞿某,有无途径获取A有限公司经营的F网上商城的积分,后瞿某联系陈某,陈某联系张某,张某联系汪某,汪某联系李某,李某答复称可以通过黑客技术获取F网上商城积分,并约定以1个积分0.05元的价格卖给汪
期刊
【摘 要】 《民法典》通过后,其有关胎儿民事权益保护的条款比之以往有了较大改变。但《民法典》依旧未厘清胎儿的法律概念,这必然导致无法从根本上保护胎儿的民事权益。同时,该条款字词含义模糊,也未具体表明胎儿应受保护的民事权益种类,这些都将限制法律对胎儿权益的有效保护。因此,未来《民法典》仍应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设立胎儿的民事主体地位,明确其应受保护的权益范围,完善其相关权益的救助体系,重构《民法典》第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造福于人类,特别是生殖技术与基因技术,催生了代孕技术的发展。代孕技术的发展为许多想要子女却无法拥有子女的家庭带来了福音,但是却也引发了一些伦理道德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代孕带来的亲子关系认定以及亲子关系认定对公证工作的影响。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代孕。代孕,是指将受精卵子植入代孕母亲子宫,由代孕母亲完成妊娠和分娩的过程。从概念来看,在代孕活动中,可能牵扯
期刊
【摘 要】 全媒体时代,人人成为信息传播者,多种多样的传播方式颠覆了以纸质媒体为主的传播模式,但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以突破道德底线的网络暴力现象最为严重。本文以全媒时代为背景,以“江歌被杀案”为个案,对案件所反映出的伦理冲突及其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为网络环境环境的净化带来一些建议,并提出网络暴力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全媒时代 网络暴力 伦理审视  一、全媒时代的网络暴力及伦理冲突  (一
期刊
【摘 要】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健全的应急征用补偿机制至关重要,其具有平衡公众和公民利益、规范行政主体应急征用权力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而我国当前的应急征用补偿机制在补偿主体、范围、标准、程序和救济等方面却存在较大问题,通过具体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有利于提高应急征用补偿的效率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关键词】 突发事件 应急征用 征用补偿  一、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家不断
期刊
【摘 要】 在信息网络发达的今天,网络聊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网络聊天软件中,微信稳居社交软件榜首,成为最主要的通讯工具。微信使用的给我们的生活带了很多的便利,也承载了很多重要信息传递的过程。那么微信聊天记录能否作为诉讼中的证据使用呢?  【关键词】 电子证据 网络聊天记录 证据认定  一、微信聊天记录的证据属性  (一)电子数据的定义。2019年12月,《民事证据新规》专门
期刊
【摘 要】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全球电子商务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不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逐渐习惯这种更加便捷方便快速的交易方式。但是由于我国加入国际电子商务较晚等问题,在交易当中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都需要相应完善的法律体系予以规制,从而有效保证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稳步发展。  一、国际电子商务概述  国际电子商务的含义。电子商务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