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玉米具有产量大、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我国许多地区得到了广泛种植,其生产与培育对我国农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都具有广泛且深刻的影响,玉米的优化生产也是我国粮食结构升级的坚实力量之一。作为农业大国,玉米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在生产技术上也一度取得了深刻的进展。在实际种植中,玉米种植密度作为玉米产量与品质的直接影响因素之一,对其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玉米目前的种植情况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并列举了提升玉米产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玉米种植;产量;品质;影响探讨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176–02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進导致了我国耕地面积的进一步减少,玉米的种植面积也随着进一步缩减。只有不断扩大玉米的种植密度,进一步增加玉米的产量才能使玉米的供应得到有效的保障。但玉米的种植密度增大,在提升玉米的产量的同时也对玉米的品质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在玉米种植中应当进行科学合理的密植,确保玉米种植效益的最大化。
1 玉米种植情况综述
玉米种植情况,可以从玉米的价值、生长特点、种植技术3个方面做具体概述。玉米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农作物,也是我国三大粮食农作物之一,玉米的种植面积约占我国粮食总面积的1/3。玉米作为饲料和粮食都具有极高的价值,首先,玉米蕴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特别是亚油酸能够预防高血压与心脏病的发生,玉米在畜牧业和工业中的占比也很高,可以说玉米是具有多方面应用价值的农作物。
玉米属于雌雄同株的一年生植物,具有强壮的茎干与高大的植株,由于遗传性发展较为复杂,玉米的变异种类十分丰富,通过调整玉米的种植技术和种植方法以跟上日渐变化的市场需求,创造较高的经济价值。
玉米的种植面积可以直接对玉米的质量和产量产生影响。具体来说,种植密度过大会因光照、肥料供应的相应不足而导致产量下降,严重甚至会造成玉米品质的降低。种植密度小则会导致单位面积产量低、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因此,在玉米的种植实践中应当针对玉米的品种做好种植密度的控制,力求保障玉米的产量与品质。
通渭县地处黄土高原南部,具有地势东南低、西北高的特点,是从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地区,由于光照条件、水分条件与温度条件的总体适宜,非常适合玉米的种植。玉米在通渭县属于主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5.3万hm2。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受到温度、种植密度、日照条件、降水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种植人员应对玉米全生育期内的种植条件进行把握,对玉米种植密度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力求使通渭县种植的玉米更加高产、质优。
2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
2.1 玉米种植密度大对产量的影响
作为短日照植物之一,光照条件对玉米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例如,日平均光照时数在8 h以上,会一定程度上缩短玉米的发育期,但若日平均光照时数高于18 h,则会对玉米的正常生长起到影响。具体而言,玉米的开花期将延长,造成玉米植株普遍变高,叶片数量增加。因此,玉米的光照时数以8~10 h为宜。
玉米的种植密度会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在玉米种植实践中我们发现,玉米的种植密度的增大会造成玉米的叶面系数不断增加,有利于整体的光合作用效果,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升。
每亩中的穗数作为影响玉米产量要素之一,对玉米的产量起到显著的影响。如果想让玉米整体的穗粒数增大,就要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但随之而来的还有玉米穗粒重的减轻。因此,玉米种植密度增大会引起玉米群体发展与个体发展之间的矛盾。
由此可知,玉米种植密度与玉米的产量呈现抛物线关系,如超过一定标准值,便会造成产量的明显下降。种植人员应加大对玉米种植密度的控制,确保密度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保障玉米的种植效益。
2.2 玉米种植密度小对产量的影响
玉米的种植密度小会对玉米的整体产量造成负面影响,但却能确保玉米个体的成长与发育。具体来说,减小玉米的种植密度可以让玉米个体穗粒发育更好,这是因为单棵玉米所受到的光合作用的效率更高,并且种植密度的降低可以让茎干更好地生长,从而保证营养物质的输送,让个体的产量增加。
就玉米的整体产量来说,玉米种植密度小直接导致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降低,进而导致了整体产量降低,对玉米种植的效益造成损害。因此,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应当对玉米的种植密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充分保证玉米生长中的叶面系数、群体叶面系数、光合系数的协调,增加玉米群体的总光合作用面积,让玉米群体与个体协调发展,在提升玉米单棵植株产量的同时确保总体产量的提升,实现产量最大化的目标。
2.3 玉米种植密度对品质的影响
玉米种植的密度会直接影响玉米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的含量。具体来说,玉米种植密度增大会减少玉米中的蛋白质含量。作为玉米的主要构成物质,一般来说玉米都应具有10%的蛋白质,才能保证有效的吸收作用。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大还会引起玉米脂肪的增多,即玉米营养价值的减少。另外,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大还会增加玉米的淀粉含量。
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的质量具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低密度的玉米种植更能保证玉米具有良好的品质。
3 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措施
玉米群体的产量主要受到品种特征、种植环境与种植密度三方面因素影响。因此在玉米种植中,应当对玉米实施合理的密植,确保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协调发展。
提升玉米种植的密度,能够促进玉米对光温热资源的利用率,是获得高产量玉米的主要方向。尤其是在抗倒伏、耐密植的玉米品种得到广泛推广,虫害防治技术与测土施肥技术提升后,合理开展玉米密植已成为目前种植实践中多数玉米生产国家提升产量的方式。 3.1 对玉米的品种进行合理的挑选
密植是提升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对玉米展开合理的密植,必须对玉米的品种等各项的条件做深入的考虑。具体来说,在玉米的种植中,应当根据玉米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倒伏能力较强、耐密植力较强、适应性较高的优良品种,从而为玉米的产量增加夯实基础。
3.2 合理规划玉米播种的时间
玉米的种植时间在4月下旬~5月上旬,且地表温度已经位于10℃左右才不会对玉米的出芽率造成影响。在对玉米展开播种时也要具体考虑土壤的湿度,适宜玉米生长的含水量通常为60%~70%。田间缺水会导致玉米的植株早衰,无法及时后熟,导致玉米减产,因此在玉米的播种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土壤的及时灌溉。另外,施肥也是提升玉米产量的重要举措。种植人员要依据玉米的生长情况、土壤的肥力和肥料类型等多种因素进行土壤施肥,提升肥料的利用率。
3.3 多方面提升玉米种植水平
信息时代的发展推动了各职业工作人员依据网络开展相关技能的学习,种植人员也应当利用好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玉米种植思路,提升玉米种植的水平。就目前玉米种植的普遍情况而言,许多种植人员依然采用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在遇到玉米低产的问题时,没有形成科学的解决问题思路,即根据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由此可見,各地要加强对农业技术的推广,不断从多方面提升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
加强对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将先进的种植技术教授玉米种植人员,不仅能提升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推动农业发展目标的进一步实现,而且能够不断促进农业向无公害方向发展。就此,相关农业部门要不断进行包括玉米种植、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技术的推广,为玉米增收发挥坚实的指导性作用。
4 结语
玉米的种植密度能够显著影响玉米的品质与产量。为获得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最优化,种植人员应当对不同玉米品种展开最合适的种植密度的研究。在种植实践中,也要依据玉米生长的具体情况设计种植密度,结合多种手段实现玉米的高产与稳定。
参考文献
[1] 韩雪梅.试论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8(8):43.
[2] 韦桂芳,韦永军.玉米种植密度对产品产量及质量的影响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19(3):61,76.
[3] 赵艳宏,高树仁.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和生长发育关系探析[J].农业与技术, 2014,34(2):148.
责任编辑:黄艳飞
关键词 玉米种植;产量;品质;影响探讨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176–02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進导致了我国耕地面积的进一步减少,玉米的种植面积也随着进一步缩减。只有不断扩大玉米的种植密度,进一步增加玉米的产量才能使玉米的供应得到有效的保障。但玉米的种植密度增大,在提升玉米的产量的同时也对玉米的品质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在玉米种植中应当进行科学合理的密植,确保玉米种植效益的最大化。
1 玉米种植情况综述
玉米种植情况,可以从玉米的价值、生长特点、种植技术3个方面做具体概述。玉米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农作物,也是我国三大粮食农作物之一,玉米的种植面积约占我国粮食总面积的1/3。玉米作为饲料和粮食都具有极高的价值,首先,玉米蕴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特别是亚油酸能够预防高血压与心脏病的发生,玉米在畜牧业和工业中的占比也很高,可以说玉米是具有多方面应用价值的农作物。
玉米属于雌雄同株的一年生植物,具有强壮的茎干与高大的植株,由于遗传性发展较为复杂,玉米的变异种类十分丰富,通过调整玉米的种植技术和种植方法以跟上日渐变化的市场需求,创造较高的经济价值。
玉米的种植面积可以直接对玉米的质量和产量产生影响。具体来说,种植密度过大会因光照、肥料供应的相应不足而导致产量下降,严重甚至会造成玉米品质的降低。种植密度小则会导致单位面积产量低、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因此,在玉米的种植实践中应当针对玉米的品种做好种植密度的控制,力求保障玉米的产量与品质。
通渭县地处黄土高原南部,具有地势东南低、西北高的特点,是从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地区,由于光照条件、水分条件与温度条件的总体适宜,非常适合玉米的种植。玉米在通渭县属于主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5.3万hm2。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受到温度、种植密度、日照条件、降水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种植人员应对玉米全生育期内的种植条件进行把握,对玉米种植密度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力求使通渭县种植的玉米更加高产、质优。
2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
2.1 玉米种植密度大对产量的影响
作为短日照植物之一,光照条件对玉米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例如,日平均光照时数在8 h以上,会一定程度上缩短玉米的发育期,但若日平均光照时数高于18 h,则会对玉米的正常生长起到影响。具体而言,玉米的开花期将延长,造成玉米植株普遍变高,叶片数量增加。因此,玉米的光照时数以8~10 h为宜。
玉米的种植密度会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在玉米种植实践中我们发现,玉米的种植密度的增大会造成玉米的叶面系数不断增加,有利于整体的光合作用效果,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升。
每亩中的穗数作为影响玉米产量要素之一,对玉米的产量起到显著的影响。如果想让玉米整体的穗粒数增大,就要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但随之而来的还有玉米穗粒重的减轻。因此,玉米种植密度增大会引起玉米群体发展与个体发展之间的矛盾。
由此可知,玉米种植密度与玉米的产量呈现抛物线关系,如超过一定标准值,便会造成产量的明显下降。种植人员应加大对玉米种植密度的控制,确保密度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保障玉米的种植效益。
2.2 玉米种植密度小对产量的影响
玉米的种植密度小会对玉米的整体产量造成负面影响,但却能确保玉米个体的成长与发育。具体来说,减小玉米的种植密度可以让玉米个体穗粒发育更好,这是因为单棵玉米所受到的光合作用的效率更高,并且种植密度的降低可以让茎干更好地生长,从而保证营养物质的输送,让个体的产量增加。
就玉米的整体产量来说,玉米种植密度小直接导致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降低,进而导致了整体产量降低,对玉米种植的效益造成损害。因此,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应当对玉米的种植密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充分保证玉米生长中的叶面系数、群体叶面系数、光合系数的协调,增加玉米群体的总光合作用面积,让玉米群体与个体协调发展,在提升玉米单棵植株产量的同时确保总体产量的提升,实现产量最大化的目标。
2.3 玉米种植密度对品质的影响
玉米种植的密度会直接影响玉米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的含量。具体来说,玉米种植密度增大会减少玉米中的蛋白质含量。作为玉米的主要构成物质,一般来说玉米都应具有10%的蛋白质,才能保证有效的吸收作用。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大还会引起玉米脂肪的增多,即玉米营养价值的减少。另外,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大还会增加玉米的淀粉含量。
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的质量具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低密度的玉米种植更能保证玉米具有良好的品质。
3 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措施
玉米群体的产量主要受到品种特征、种植环境与种植密度三方面因素影响。因此在玉米种植中,应当对玉米实施合理的密植,确保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协调发展。
提升玉米种植的密度,能够促进玉米对光温热资源的利用率,是获得高产量玉米的主要方向。尤其是在抗倒伏、耐密植的玉米品种得到广泛推广,虫害防治技术与测土施肥技术提升后,合理开展玉米密植已成为目前种植实践中多数玉米生产国家提升产量的方式。 3.1 对玉米的品种进行合理的挑选
密植是提升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对玉米展开合理的密植,必须对玉米的品种等各项的条件做深入的考虑。具体来说,在玉米的种植中,应当根据玉米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倒伏能力较强、耐密植力较强、适应性较高的优良品种,从而为玉米的产量增加夯实基础。
3.2 合理规划玉米播种的时间
玉米的种植时间在4月下旬~5月上旬,且地表温度已经位于10℃左右才不会对玉米的出芽率造成影响。在对玉米展开播种时也要具体考虑土壤的湿度,适宜玉米生长的含水量通常为60%~70%。田间缺水会导致玉米的植株早衰,无法及时后熟,导致玉米减产,因此在玉米的播种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土壤的及时灌溉。另外,施肥也是提升玉米产量的重要举措。种植人员要依据玉米的生长情况、土壤的肥力和肥料类型等多种因素进行土壤施肥,提升肥料的利用率。
3.3 多方面提升玉米种植水平
信息时代的发展推动了各职业工作人员依据网络开展相关技能的学习,种植人员也应当利用好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玉米种植思路,提升玉米种植的水平。就目前玉米种植的普遍情况而言,许多种植人员依然采用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在遇到玉米低产的问题时,没有形成科学的解决问题思路,即根据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由此可見,各地要加强对农业技术的推广,不断从多方面提升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
加强对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将先进的种植技术教授玉米种植人员,不仅能提升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推动农业发展目标的进一步实现,而且能够不断促进农业向无公害方向发展。就此,相关农业部门要不断进行包括玉米种植、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技术的推广,为玉米增收发挥坚实的指导性作用。
4 结语
玉米的种植密度能够显著影响玉米的品质与产量。为获得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最优化,种植人员应当对不同玉米品种展开最合适的种植密度的研究。在种植实践中,也要依据玉米生长的具体情况设计种植密度,结合多种手段实现玉米的高产与稳定。
参考文献
[1] 韩雪梅.试论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8(8):43.
[2] 韦桂芳,韦永军.玉米种植密度对产品产量及质量的影响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19(3):61,76.
[3] 赵艳宏,高树仁.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和生长发育关系探析[J].农业与技术, 2014,34(2):148.
责任编辑:黄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