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以来,如何把每一节思想品德课上好、上活,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萦绕于怀的现实问题。我认为,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教师必须从研究教学方法入手。古人云:"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可见,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都导入课堂,培养智能与技能。新课改下的诱导法,就是教师如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思考,增强能力,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本文就此从笔者多年来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采用的诱导法试予以浅谈。
一、 挖掘"内部诱因"使学生既"学好"又"好学"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填鸭式满堂灌为主。教师只顾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宛如一台呆板的接收机,处于十分被动消极状态。这种"独角戏"自然不受欢迎,效果欠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努力挖掘,利用教育因素,遵守教学规律,循循善诱,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1.演好课堂导入这场"戏",使学生全神投入学习。上课伊始,如果教师总是用一种简单的说教。如:"注意啦,上课了"。或"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内容,现在我们来学习××内容。"这样的课堂导入,学生会感到很厌烦,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但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容易把整堂课带入"死胡同"。所以上课的导入环节很重要,并讲究艺术性和技巧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良好的效果。
在学习九年级《思想品德》4.2走艰苦创业之路"探究园"-"理想的力量"时。上课一开始,我问"你们今年多大了?"学生普遍答到:十六或十七岁。我说"十六、十七岁被称为花季,在这个花季里你们有没有理想?有什么样的理想?"从而引入要授新课的内容。这样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寓教学目的于分析、诱导之中,学生听起来亲切自然,容易接受。
2.抓住问题,因式诱导。根据注意力的特征可知,一节课的中间是学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教师的授课还是"平铺直叙",学生的听课情绪会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诸如出现"开小差、讲小话、搞小动作"等不良现象。在这个时段来一个"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的做法,就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我在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时。讲完前面的几点内容后,已经是一节课的二分之一的时间了,接下来应讲"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个内容。发现有个别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眼睛望着窗外。如果继续以讲述法或讲读法去处理这个内容,效果肯定不理想。于是我结合教案,随即在黑板上写出几个问题诱导学生去思考:
A:同学们深圳有没有去过?这个城市怎样?提示:同学们会回答"去过";现代化城市。
B:1980年前,深圳是怎样的?提示:是一个小渔村。
C:深圳为什么能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提示:改革开放(经济特区)。
这样一来,课堂气氛一下子又活跃起来,学生积极思考,主动答问,很好地理解掌握了新课的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使用课堂教学诱导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老师应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励者,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课堂上老师应注意启发诱导,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交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是离不开课堂提问。教师从提问入手,设计有价值,学生有兴趣的思考题,变老师的独自讲解为师生的共同互动,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思而后得",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提问是事先精心安排好的,提问的设计应体现"三性"。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授课中心,为完成任务着眼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启发学生去思考和探索。
其次,老师的讲课,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高学生辨美丑识善恶的能力,使学生的人生价值和道德情操不断得到升华。①教师必须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有个全面的正确认识,并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搜集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选取活生生的典型例子,作为上课时启发的思想脉搏,拨动他们的心弦,有的放矢,施以和风细雨似的教化,发挥潜移默化之功效,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在学习九年级《思想品德》--"在职业生涯中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内容时。例举"爱岗敬业"的人物,就选取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我们村一个人,广东好人--古槐基老师(广东十大新闻人物)。②教师的授课,不能只停留于理论加事例上,应把思想政治理论同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加以分析、思考、辨别、检查、反省,使学生能用理论去指导生活实践,并在生活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促使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三、 运用诱导法,要处理好一个关系--师生之间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我在上课的时候,跟学生讲到老师与同学们是平等的,站在讲台上比你们高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你们坐着,我站着。在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心理上趋向于老师信赖教师,期望得到并樂意接受教师的教导,愿意按教师的诱导要求积极去做。从而形成既生动又活泼的浓厚学习氛围,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师生之间缺乏一种亲密关系,彼此不了解,有隔阂,甚至关系紧张,学生对教师缺乏信赖感,对教师的教导和要求态度冷淡,没有积极性,严重的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个别学生甚至还会故意对抗。这样教师花再大的力气启发诱导也都无济于事了。教师只有在热爱学生,爱护学生和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也才可能取得教学的主动权,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实践证明:正确运用好课堂教学的诱导法,使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提高课堂效率,我所任的学科在每年的中考中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在今后的教学中,使我坚信了一点: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培养更多、更好创新型的建设人才,就必须进行理念上的更新及教法的改变,把"诱导法"作更详细的研究和完善并实施于课堂教学中。
一、 挖掘"内部诱因"使学生既"学好"又"好学"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填鸭式满堂灌为主。教师只顾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宛如一台呆板的接收机,处于十分被动消极状态。这种"独角戏"自然不受欢迎,效果欠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努力挖掘,利用教育因素,遵守教学规律,循循善诱,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1.演好课堂导入这场"戏",使学生全神投入学习。上课伊始,如果教师总是用一种简单的说教。如:"注意啦,上课了"。或"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内容,现在我们来学习××内容。"这样的课堂导入,学生会感到很厌烦,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但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容易把整堂课带入"死胡同"。所以上课的导入环节很重要,并讲究艺术性和技巧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良好的效果。
在学习九年级《思想品德》4.2走艰苦创业之路"探究园"-"理想的力量"时。上课一开始,我问"你们今年多大了?"学生普遍答到:十六或十七岁。我说"十六、十七岁被称为花季,在这个花季里你们有没有理想?有什么样的理想?"从而引入要授新课的内容。这样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寓教学目的于分析、诱导之中,学生听起来亲切自然,容易接受。
2.抓住问题,因式诱导。根据注意力的特征可知,一节课的中间是学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教师的授课还是"平铺直叙",学生的听课情绪会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诸如出现"开小差、讲小话、搞小动作"等不良现象。在这个时段来一个"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的做法,就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我在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时。讲完前面的几点内容后,已经是一节课的二分之一的时间了,接下来应讲"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个内容。发现有个别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眼睛望着窗外。如果继续以讲述法或讲读法去处理这个内容,效果肯定不理想。于是我结合教案,随即在黑板上写出几个问题诱导学生去思考:
A:同学们深圳有没有去过?这个城市怎样?提示:同学们会回答"去过";现代化城市。
B:1980年前,深圳是怎样的?提示:是一个小渔村。
C:深圳为什么能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提示:改革开放(经济特区)。
这样一来,课堂气氛一下子又活跃起来,学生积极思考,主动答问,很好地理解掌握了新课的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使用课堂教学诱导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老师应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励者,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课堂上老师应注意启发诱导,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交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是离不开课堂提问。教师从提问入手,设计有价值,学生有兴趣的思考题,变老师的独自讲解为师生的共同互动,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思而后得",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提问是事先精心安排好的,提问的设计应体现"三性"。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授课中心,为完成任务着眼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启发学生去思考和探索。
其次,老师的讲课,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高学生辨美丑识善恶的能力,使学生的人生价值和道德情操不断得到升华。①教师必须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有个全面的正确认识,并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搜集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选取活生生的典型例子,作为上课时启发的思想脉搏,拨动他们的心弦,有的放矢,施以和风细雨似的教化,发挥潜移默化之功效,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在学习九年级《思想品德》--"在职业生涯中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内容时。例举"爱岗敬业"的人物,就选取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我们村一个人,广东好人--古槐基老师(广东十大新闻人物)。②教师的授课,不能只停留于理论加事例上,应把思想政治理论同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加以分析、思考、辨别、检查、反省,使学生能用理论去指导生活实践,并在生活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促使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三、 运用诱导法,要处理好一个关系--师生之间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我在上课的时候,跟学生讲到老师与同学们是平等的,站在讲台上比你们高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你们坐着,我站着。在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心理上趋向于老师信赖教师,期望得到并樂意接受教师的教导,愿意按教师的诱导要求积极去做。从而形成既生动又活泼的浓厚学习氛围,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师生之间缺乏一种亲密关系,彼此不了解,有隔阂,甚至关系紧张,学生对教师缺乏信赖感,对教师的教导和要求态度冷淡,没有积极性,严重的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个别学生甚至还会故意对抗。这样教师花再大的力气启发诱导也都无济于事了。教师只有在热爱学生,爱护学生和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也才可能取得教学的主动权,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实践证明:正确运用好课堂教学的诱导法,使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提高课堂效率,我所任的学科在每年的中考中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在今后的教学中,使我坚信了一点: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培养更多、更好创新型的建设人才,就必须进行理念上的更新及教法的改变,把"诱导法"作更详细的研究和完善并实施于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