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研究中性笔芯内残留油墨对植物发芽和土地的影响及其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1)选取绿豆、白菜、生菜等三种植物,对照观察三种植物在正常环境和以笔芯油墨污染环境下的发芽率;(2)每天取100只蚯蚓放在在两种土壤环境的交界面,一周后观察蚯蚓在不同土壤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实验10天。结果:实验结果显示,绿豆、白菜、生菜等三种植物在油墨影响的土壤环境下发芽率分别为93.65%,55.45%,40.15%,而在正常环境下三种植物的发芽率分别为94.95%,60.45%,42.70%。在正常土壤环境下的蚯蚓数量为753只,而在油墨污染的土壤中蚯蚓数量只有241只,死亡6只。结论:实验表明,中性笔芯内残留油墨对绿豆、 白菜、生菜的发芽率有影响,并且通过影响蚯蚓在土壤的分布进而影响土壤。
【关键词】 中性笔芯残留油墨 植物发芽率 土壤环境
【中图分类号】 R1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3-0296-01
引言
水性颜料中粘度圆珠笔俗称中性墨水笔,中性笔的墨水粘度介于油性圆珠笔(1000-20000mpa.s)[1]和水性圆珠笔(<10mpa.s)之间,此种油墨渗入土壤内,会增加土壤的硬度;掺入水内,会增加水的浓度。为探讨中性笔芯油墨对土壤的影响,我们通过实验方法对中性笔油墨对植物发芽率以及对土壤中蚯蚓的分布进行了研究。
1 实验过程
1.1 中性笔芯残留物对植物发芽的影响实验
1.1.1 对白菜发芽率影响的实验
(1)实验材料
白菜种、土壤、营养液、油墨。
(2)实验过程
划分四块面积相同,环境相同的土壤,分别标记为1、2、3、4,对土壤喷洒适量的营养液。选取当年的子粒饱满无虫蛀的优质新种子,分别种入四块土地上,每块土地各100粒。1、2记为实验组,3、4记为对照组。在1、2组上喷洒400ml的清水与油墨(比例为10%)的混合物;3、4组喷洒等量的清水。1、2、3、4组的其他培养条件完全相同。每天记录白菜发芽情况。重复上述种植试验10次。
1.1.2 对生菜、绿豆发芽率的影响实验
将实验(一)中白菜改成生菜和绿豆,各重复实验10次。
1.2 中性笔芯残留物对蚯蚓在土壤中的分布影响实验
1.2.1 实验原理
由于蚯蚓在降解有机物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促进土壤养分循环与释放中起重要的作用[2~4]常被用于指示、监测土壤污染。蚯蚓对土壤污染的指示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5]:①通过调查污染区土壤中蚯蚓种群的数量和结构反映土壤污染情况;②利用蚯蚓进行生态毒理风险评价, 指示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危害;③利用蚯蚓监测土壤污染。
1.2.2 实验用品
油墨、土壤、鱼缸、蚯蚓、水、量杯
1.2.3 实验过程
将土壤平铺于鱼缸底部,大约20cm深,用玻璃将土壤从中间隔离开,标注A、B区,分别用等量清水和10%的油墨与清水的混合物将土壤湿度调节至适合蚯蚓生长,然后取出玻璃板,于A、B区域交界处放入100只蚯蚓。将鱼缸放至阴凉通风处,每天观察并及时添加清水、10%的油墨与清水的混合物使土壤始终保持适合蚯蚓生长的湿度。一周后翻开土壤,对A、B两个区域的蚯蚓的个数进行统计。重复上述实验10次。
2 实验结果
2.1 对植物发芽率的影响实验
①白菜: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种种子2000粒。实验组种子发芽1109粒,对照组种子发芽1209粒。②生菜: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种种子2000粒,实验组种子发芽803粒,对照组种子发芽854粒,且实验组种子发芽较快。③绿豆: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各2000粒绿豆,实验组种子发芽1873粒,对照组种子发芽1899粒。其中实验组绿豆发芽较快,部分绿豆根部发黑,叶子颜色较深。即绿豆实验组种子发芽率为79.72%,对照组种子发芽率为81.30%。白菜:实验组种子发芽率为60.45%,对照组种子发芽个数为55.45%。生菜:实验组种子发芽率40.15%,对照组种子发芽率为42.70%。
各组发芽率
2.2 对蚯蚓在土壤中的分布实验结果
蚯蚓在土壤中的分布:A区蚯蚓共753只;B区蚯蚓共241只。A区死亡1只,B区死亡5只。
3 讨论
中性墨水的主要成分[6]:着色剂、润湿剂和分散剂、增稠剂和假塑性赋与剂、润滑剂、表面活性剂、防霉杀菌剂、缓蚀防绣剂、pH调节剂、消泡剂、保湿剂。综合实验1、2的实验结果分析可知中性笔芯残留油墨影响绿豆、白菜、生菜的发芽,使土壤中的蚯蚓远离受污染土壤。这些化学成分大多具有污染性,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后影响植物的生长。蚯蚓是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改善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增强土壤肥力的能手。由于蚯蚓是低等的环节动物,结构简单,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对生存环境中的物质变化敏感,而中性墨水中含有大量具有污染性的化学成分,蚯蚓会对此产生趋利避害行为,远离这些刺激,导致受污染区蚯蚓数量大量减少。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证明了油墨对绿豆、白菜、生菜的发芽率有一定的影响,对蚯蚓在土壤中的分别也有影响。因技术与环境、时间、气候的影响,本文的实验数据会有误差,还请见谅。
参考文献
[1]陈荣中.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J].中国制笔, 2003(3):15-17.
[2]尹文英. 土壤动物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生物学通报,2001,36(8) : 1-3. Yin W Y. Review of soil zoology and its prospect( In Chinese) [J]. Bulletin of Biology, 2001, 36( 8) : 1~ 3.
[3]尹文英等著. 中国土壤动物[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1~4. Yin W Y, et al . Soil Animal of China ( In Chinese) . Beijing:Science Press, 2002. 1- 4
[4]Robinson C H, Ineson P, Piearce T G, et al . Eff ects of earthwormson cat ion and phosphat e mobilisat ion in l imed peat soils under Piceasitchensis.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 1996, 86 ( 1 ~ 3 ) :253~ 258
[5]高巖,骆永明. 蚯蚓对土壤污染的指示作用及其强化修复的潜力[J]. 土壤学报 2005,42(1):140-148.
[6]徐学卿.中性笔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制笔[J]2002 (4) :28-29.
作者简介:苗雪文(1994-),女,山东人,大学本科在读
通讯作者:张魁星,讲师,E_mail:ql_zkx@sina.com.
【关键词】 中性笔芯残留油墨 植物发芽率 土壤环境
【中图分类号】 R1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3-0296-01
引言
水性颜料中粘度圆珠笔俗称中性墨水笔,中性笔的墨水粘度介于油性圆珠笔(1000-20000mpa.s)[1]和水性圆珠笔(<10mpa.s)之间,此种油墨渗入土壤内,会增加土壤的硬度;掺入水内,会增加水的浓度。为探讨中性笔芯油墨对土壤的影响,我们通过实验方法对中性笔油墨对植物发芽率以及对土壤中蚯蚓的分布进行了研究。
1 实验过程
1.1 中性笔芯残留物对植物发芽的影响实验
1.1.1 对白菜发芽率影响的实验
(1)实验材料
白菜种、土壤、营养液、油墨。
(2)实验过程
划分四块面积相同,环境相同的土壤,分别标记为1、2、3、4,对土壤喷洒适量的营养液。选取当年的子粒饱满无虫蛀的优质新种子,分别种入四块土地上,每块土地各100粒。1、2记为实验组,3、4记为对照组。在1、2组上喷洒400ml的清水与油墨(比例为10%)的混合物;3、4组喷洒等量的清水。1、2、3、4组的其他培养条件完全相同。每天记录白菜发芽情况。重复上述种植试验10次。
1.1.2 对生菜、绿豆发芽率的影响实验
将实验(一)中白菜改成生菜和绿豆,各重复实验10次。
1.2 中性笔芯残留物对蚯蚓在土壤中的分布影响实验
1.2.1 实验原理
由于蚯蚓在降解有机物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促进土壤养分循环与释放中起重要的作用[2~4]常被用于指示、监测土壤污染。蚯蚓对土壤污染的指示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5]:①通过调查污染区土壤中蚯蚓种群的数量和结构反映土壤污染情况;②利用蚯蚓进行生态毒理风险评价, 指示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危害;③利用蚯蚓监测土壤污染。
1.2.2 实验用品
油墨、土壤、鱼缸、蚯蚓、水、量杯
1.2.3 实验过程
将土壤平铺于鱼缸底部,大约20cm深,用玻璃将土壤从中间隔离开,标注A、B区,分别用等量清水和10%的油墨与清水的混合物将土壤湿度调节至适合蚯蚓生长,然后取出玻璃板,于A、B区域交界处放入100只蚯蚓。将鱼缸放至阴凉通风处,每天观察并及时添加清水、10%的油墨与清水的混合物使土壤始终保持适合蚯蚓生长的湿度。一周后翻开土壤,对A、B两个区域的蚯蚓的个数进行统计。重复上述实验10次。
2 实验结果
2.1 对植物发芽率的影响实验
①白菜: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种种子2000粒。实验组种子发芽1109粒,对照组种子发芽1209粒。②生菜: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种种子2000粒,实验组种子发芽803粒,对照组种子发芽854粒,且实验组种子发芽较快。③绿豆: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各2000粒绿豆,实验组种子发芽1873粒,对照组种子发芽1899粒。其中实验组绿豆发芽较快,部分绿豆根部发黑,叶子颜色较深。即绿豆实验组种子发芽率为79.72%,对照组种子发芽率为81.30%。白菜:实验组种子发芽率为60.45%,对照组种子发芽个数为55.45%。生菜:实验组种子发芽率40.15%,对照组种子发芽率为42.70%。
各组发芽率
2.2 对蚯蚓在土壤中的分布实验结果
蚯蚓在土壤中的分布:A区蚯蚓共753只;B区蚯蚓共241只。A区死亡1只,B区死亡5只。
3 讨论
中性墨水的主要成分[6]:着色剂、润湿剂和分散剂、增稠剂和假塑性赋与剂、润滑剂、表面活性剂、防霉杀菌剂、缓蚀防绣剂、pH调节剂、消泡剂、保湿剂。综合实验1、2的实验结果分析可知中性笔芯残留油墨影响绿豆、白菜、生菜的发芽,使土壤中的蚯蚓远离受污染土壤。这些化学成分大多具有污染性,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后影响植物的生长。蚯蚓是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改善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增强土壤肥力的能手。由于蚯蚓是低等的环节动物,结构简单,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对生存环境中的物质变化敏感,而中性墨水中含有大量具有污染性的化学成分,蚯蚓会对此产生趋利避害行为,远离这些刺激,导致受污染区蚯蚓数量大量减少。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证明了油墨对绿豆、白菜、生菜的发芽率有一定的影响,对蚯蚓在土壤中的分别也有影响。因技术与环境、时间、气候的影响,本文的实验数据会有误差,还请见谅。
参考文献
[1]陈荣中.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J].中国制笔, 2003(3):15-17.
[2]尹文英. 土壤动物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生物学通报,2001,36(8) : 1-3. Yin W Y. Review of soil zoology and its prospect( In Chinese) [J]. Bulletin of Biology, 2001, 36( 8) : 1~ 3.
[3]尹文英等著. 中国土壤动物[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1~4. Yin W Y, et al . Soil Animal of China ( In Chinese) . Beijing:Science Press, 2002. 1- 4
[4]Robinson C H, Ineson P, Piearce T G, et al . Eff ects of earthwormson cat ion and phosphat e mobilisat ion in l imed peat soils under Piceasitchensis.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 1996, 86 ( 1 ~ 3 ) :253~ 258
[5]高巖,骆永明. 蚯蚓对土壤污染的指示作用及其强化修复的潜力[J]. 土壤学报 2005,42(1):140-148.
[6]徐学卿.中性笔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制笔[J]2002 (4) :28-29.
作者简介:苗雪文(1994-),女,山东人,大学本科在读
通讯作者:张魁星,讲师,E_mail:ql_zk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