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过了元宵节,这年才算真正“消停”了,“该干嘛干嘛去”。
不过,年刚过完,两则关乎民生的新闻却让网民们“消停”不了。
2月9日,安徽省芜湖市出台政策规定,购买普通商品房可享契税100%补助,90平方米以下自住商品房每平方米可享受50或150元的补贴……对这一系列的“优惠”举措,舆论认为芜湖开始“拯救”楼市了,该市政府也被称为“龙年第一救市政府”。这座普通的三线城市,一夜间成为了全国微博关注的“焦点”。
同一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显示,1月份CPI同比上涨4.5%,环比上涨1.5%。这意味着1月份CPI不仅结束了此前5个月连续下降的趋势,高于上月0.4个百分点,同时,这一结果还大大超出了此前4.1%左右的市场预期。人们突然感觉到,CPI上演逆势反弹,全年物价控制的压力又加大了。
芜湖此次发力,说明在当前宏观经济政策下,政府“压力山大”,甚至开始试图突破中央房地产紧缩政策;CPI逆势反弹,说明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仍将保持谨慎,短期不太可能出现市场预期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情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而两则新闻在同一天相约受众,颇具戏剧意义,耐人寻味。
其实,在本轮房地产调控期间,芜湖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早在去年10月11日,广东省佛山市就上演了一出真实的“朝令夕改”闹剧——当天中午发布通知,宣布从12日起有条件放松限购政策,然而仅过了12小时的当夜,就又下令暂缓执行,被网友戏谑为“史上最短命政令”。
尽管此前佛山的“救市政策”夭折了,但足以印证:房地产调控已经伤筋动骨,刚刚到了见效的关键时刻;地方财政与房地产之间关联深厚;房地产博弈进入了深水区,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尚未找到突破口。有公开数据为证:佛山2010年全市土地出让收入为380亿元,财政收入仅有306亿元,二者比例达到124%。
想来,芜湖等众多城市也和佛山一样,因为地方财政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高,在房地产调控下,地方财政收入已难以为继,芜湖政府对未来收入来源心生恐惧,于是出招“救市”。仔细分析,这一招与中央房地产调控的思路是相悖的,如果不对其进行干预,各地救市政策必将纷纷出台,不利于巩固来之不易的房地产调控成果,必将导致房价止跌甚至重新上涨,导致民众资产缩水和住房民生的压力,房地产调控也将再度沦为“空调”。
不过,也有舆论为芜湖的政策找理由:“没有土地出让,地方政府收入就会减少;地方政府撑不住,怎么能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进度。”有了这些为民生的“正当理由”,可以设想,以芜湖为“榜样”,今后其他地方政府可能不愿意出台更严厉的举措,同时以实体经济下滑和财政入不敷出为由,向中央要政策。
今后类似佛山、芜湖松绑的公开挑战可能很少,但潜在的松动恐怕难以避免。近日,北京、中山等大中城市都表现出极大的压力,在放与不放之间纠结,被媒体及公众关注,而开发商更是如坐针毡。
一边是地方政府面临财政难关,另一边是CPI上演逆势反弹。货币的宽松与紧缩,地产的限购与松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困惑。而对于中国房地产业来说,现在已到了考验政策坚定性,以及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关键时刻了。
不过,年刚过完,两则关乎民生的新闻却让网民们“消停”不了。
2月9日,安徽省芜湖市出台政策规定,购买普通商品房可享契税100%补助,90平方米以下自住商品房每平方米可享受50或150元的补贴……对这一系列的“优惠”举措,舆论认为芜湖开始“拯救”楼市了,该市政府也被称为“龙年第一救市政府”。这座普通的三线城市,一夜间成为了全国微博关注的“焦点”。
同一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显示,1月份CPI同比上涨4.5%,环比上涨1.5%。这意味着1月份CPI不仅结束了此前5个月连续下降的趋势,高于上月0.4个百分点,同时,这一结果还大大超出了此前4.1%左右的市场预期。人们突然感觉到,CPI上演逆势反弹,全年物价控制的压力又加大了。
芜湖此次发力,说明在当前宏观经济政策下,政府“压力山大”,甚至开始试图突破中央房地产紧缩政策;CPI逆势反弹,说明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仍将保持谨慎,短期不太可能出现市场预期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情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而两则新闻在同一天相约受众,颇具戏剧意义,耐人寻味。
其实,在本轮房地产调控期间,芜湖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早在去年10月11日,广东省佛山市就上演了一出真实的“朝令夕改”闹剧——当天中午发布通知,宣布从12日起有条件放松限购政策,然而仅过了12小时的当夜,就又下令暂缓执行,被网友戏谑为“史上最短命政令”。
尽管此前佛山的“救市政策”夭折了,但足以印证:房地产调控已经伤筋动骨,刚刚到了见效的关键时刻;地方财政与房地产之间关联深厚;房地产博弈进入了深水区,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尚未找到突破口。有公开数据为证:佛山2010年全市土地出让收入为380亿元,财政收入仅有306亿元,二者比例达到124%。
想来,芜湖等众多城市也和佛山一样,因为地方财政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高,在房地产调控下,地方财政收入已难以为继,芜湖政府对未来收入来源心生恐惧,于是出招“救市”。仔细分析,这一招与中央房地产调控的思路是相悖的,如果不对其进行干预,各地救市政策必将纷纷出台,不利于巩固来之不易的房地产调控成果,必将导致房价止跌甚至重新上涨,导致民众资产缩水和住房民生的压力,房地产调控也将再度沦为“空调”。
不过,也有舆论为芜湖的政策找理由:“没有土地出让,地方政府收入就会减少;地方政府撑不住,怎么能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进度。”有了这些为民生的“正当理由”,可以设想,以芜湖为“榜样”,今后其他地方政府可能不愿意出台更严厉的举措,同时以实体经济下滑和财政入不敷出为由,向中央要政策。
今后类似佛山、芜湖松绑的公开挑战可能很少,但潜在的松动恐怕难以避免。近日,北京、中山等大中城市都表现出极大的压力,在放与不放之间纠结,被媒体及公众关注,而开发商更是如坐针毡。
一边是地方政府面临财政难关,另一边是CPI上演逆势反弹。货币的宽松与紧缩,地产的限购与松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困惑。而对于中国房地产业来说,现在已到了考验政策坚定性,以及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关键时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