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适合独饮,更适合与众同乐。茶,搭起友谊的桥梁,是众人共度美好时光的重要角色。因此,茶会是诠释“以茶会友”的最好方式。
茶会,可由个人发起,亦可由团体或组织来筹办。在台湾的“泡茶师联会”,就是由一群通过陆羽茶艺中心泡茶师检定考试的茶友们所组织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成立宗旨即致力茶文化艺术与人文之深耕及推动各项茶艺活动与联谊事项等。
知性·感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推动下,西方下午茶文化也悄悄进入台湾,使得饮下午茶成为一种都会时尚。泡茶师联会在2007年12月即举办一个兼具知性、感性的下午茶会,不仅提供茶友间的联谊交流,同时因应场地建筑空间的场景与历史背景,并规划精彩的西洋名画欣赏解说及现场室内乐团演奏,寓教于乐,茶文化与文艺相辉映。在这种闲适气氛下,一期一会也好、难忘的回忆也好,最重要的,是希望提升茶会的文艺气息与内涵,让人融入其中。
茶会的场景设在台北市的中山堂堡垒厅。中山堂是一栋具有70年历史的二级古迹,外观洋溢着浓厚的西班牙风味,是结合古典与现代的建筑风格,前身是台北公会堂,现则定位为传统艺术中心,成为市民共有的公共艺术空间。其室内陈设古典具有历史感。在古迹浓重的空间里办茶会的优势是只要置身其中,艺术气息就立即涌现,因此茶会活动策划就朝西式下午茶的设想去着手。
其实,在享用下午茶的时候,周边氛围的营造是关键所在。在喝茶的空间若挂上几幅西洋名画,茶桌上再摆置鲜花;如果还能听到配合当下心境播放的古典音乐,闲适感觉自不在话下。故而规划了此次“名画·音乐·下午茶”的活动内容。
在活动请柬的设计上,为呼应主题,特别选用美国画家Mary Cassat的《The Tea》,该作品绘于1880年,时值欧洲盛行“印象画派”的时代。欧洲于18世纪中叶因蒸汽机的发明,带动工业革命,机器逐步取代人工,使得许多人涌进都市,同时因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中产阶级兴起,渐渐地一般民众也有余裕出游、进音乐厅……印象画派在1874年开启,此派别画家们的创作题材从庶民百姓生活人手,取代了过往英雄、宗教、神话、历史的古典题材,所以许多作品内容都是反映当时的生活形态,《The Tea》即是一例。
名画·音乐
茶会的开始是令人期待的。随着事先告知的活动请柬及流程,茶友们陆续盛装到来,并自由取用已事先在外场准备的饮料,在优雅、轻扬的古典音乐中愉悦地进行联谊、交谈,气氛融洽。
随后,通过演讲者娓娓道来“从世界名画看欧洲城市休闲”的精辟介绍中,我们了解西方绘画各派的源流或音乐,其实是与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同样的,下午茶文化亦是。在作品《The Tea》中,两位优雅的女子坐在壁炉边的沙发上悠闲地饮茶,即是将当时生活化的题材描绘于画作之上;雷诺阿的有名作品之一《Dance at the Moulin de la Galette》(煎饼磨坊),则描绘的是当时一般市民休闲时在户外聚集唱歌、跳舞、喝饮料的情景,愉悦而欢乐;还有秀拉最有名的一幅作品《A Sunday on La Grande Jatte》(大杰利特岛的星期天),亦是描绘当时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景。我突有一想:此时此刻,参加这场茶会的宾客们,不也正在实践属于我们现今的城市休闲美学吗?
之后的中场休息,在莫扎特嬉游曲的背景音乐衬托下,看着参与的宾客们,循序取用丰富的茶点,自由、不拘束地联谊,可以明显看出茶会的确是创造良好沟通、交流及学习社交礼仪的最佳场所之一。不一会儿,紧接着下半场的室内乐演奏即将登场。
茶会乐曲以轻松、悦耳的曲调为最佳选择,因此莫扎特的《小夜曲》(K525号)、帕海贝尔的《卡农》可称得上是茶会音乐的首选。此外艾尔加的小提琴曲《爱的礼赞》及脍炙人口的《泰坦尼选曲》,皆让观众沉醉其中。而最后一首由男高音独唱的意大利名曲《O sole mio》更将茶会带至最高潮。为了让大家对乐曲有所认识及了解。有专人做音乐导说。茶会结束了,许多人似乎还意犹未尽,想必这次的茶会。已成为当天参与宾客的美好回忆。
茶会的举办,进一步言之,是当代茶文化发展形态或风尚的创意呈现。所以在2~3小时的茶会时间里,虽难免会呈现吃喝欢愉的浮光掠影,但还是会令人拥有难忘的美好回忆,原因全在于策划该次活动之前的诉求及规划以及准备工作的完善与否。当然,舞台搭起来了,基本演员也有了,那观众呢?宾客要的是什么?还有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下,如何呈现出一个活动的质感?这些都考验着活动主事者的能力及智慧。
茶会,可由个人发起,亦可由团体或组织来筹办。在台湾的“泡茶师联会”,就是由一群通过陆羽茶艺中心泡茶师检定考试的茶友们所组织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成立宗旨即致力茶文化艺术与人文之深耕及推动各项茶艺活动与联谊事项等。
知性·感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推动下,西方下午茶文化也悄悄进入台湾,使得饮下午茶成为一种都会时尚。泡茶师联会在2007年12月即举办一个兼具知性、感性的下午茶会,不仅提供茶友间的联谊交流,同时因应场地建筑空间的场景与历史背景,并规划精彩的西洋名画欣赏解说及现场室内乐团演奏,寓教于乐,茶文化与文艺相辉映。在这种闲适气氛下,一期一会也好、难忘的回忆也好,最重要的,是希望提升茶会的文艺气息与内涵,让人融入其中。
茶会的场景设在台北市的中山堂堡垒厅。中山堂是一栋具有70年历史的二级古迹,外观洋溢着浓厚的西班牙风味,是结合古典与现代的建筑风格,前身是台北公会堂,现则定位为传统艺术中心,成为市民共有的公共艺术空间。其室内陈设古典具有历史感。在古迹浓重的空间里办茶会的优势是只要置身其中,艺术气息就立即涌现,因此茶会活动策划就朝西式下午茶的设想去着手。
其实,在享用下午茶的时候,周边氛围的营造是关键所在。在喝茶的空间若挂上几幅西洋名画,茶桌上再摆置鲜花;如果还能听到配合当下心境播放的古典音乐,闲适感觉自不在话下。故而规划了此次“名画·音乐·下午茶”的活动内容。
在活动请柬的设计上,为呼应主题,特别选用美国画家Mary Cassat的《The Tea》,该作品绘于1880年,时值欧洲盛行“印象画派”的时代。欧洲于18世纪中叶因蒸汽机的发明,带动工业革命,机器逐步取代人工,使得许多人涌进都市,同时因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中产阶级兴起,渐渐地一般民众也有余裕出游、进音乐厅……印象画派在1874年开启,此派别画家们的创作题材从庶民百姓生活人手,取代了过往英雄、宗教、神话、历史的古典题材,所以许多作品内容都是反映当时的生活形态,《The Tea》即是一例。
名画·音乐
茶会的开始是令人期待的。随着事先告知的活动请柬及流程,茶友们陆续盛装到来,并自由取用已事先在外场准备的饮料,在优雅、轻扬的古典音乐中愉悦地进行联谊、交谈,气氛融洽。
随后,通过演讲者娓娓道来“从世界名画看欧洲城市休闲”的精辟介绍中,我们了解西方绘画各派的源流或音乐,其实是与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同样的,下午茶文化亦是。在作品《The Tea》中,两位优雅的女子坐在壁炉边的沙发上悠闲地饮茶,即是将当时生活化的题材描绘于画作之上;雷诺阿的有名作品之一《Dance at the Moulin de la Galette》(煎饼磨坊),则描绘的是当时一般市民休闲时在户外聚集唱歌、跳舞、喝饮料的情景,愉悦而欢乐;还有秀拉最有名的一幅作品《A Sunday on La Grande Jatte》(大杰利特岛的星期天),亦是描绘当时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景。我突有一想:此时此刻,参加这场茶会的宾客们,不也正在实践属于我们现今的城市休闲美学吗?
之后的中场休息,在莫扎特嬉游曲的背景音乐衬托下,看着参与的宾客们,循序取用丰富的茶点,自由、不拘束地联谊,可以明显看出茶会的确是创造良好沟通、交流及学习社交礼仪的最佳场所之一。不一会儿,紧接着下半场的室内乐演奏即将登场。
茶会乐曲以轻松、悦耳的曲调为最佳选择,因此莫扎特的《小夜曲》(K525号)、帕海贝尔的《卡农》可称得上是茶会音乐的首选。此外艾尔加的小提琴曲《爱的礼赞》及脍炙人口的《泰坦尼选曲》,皆让观众沉醉其中。而最后一首由男高音独唱的意大利名曲《O sole mio》更将茶会带至最高潮。为了让大家对乐曲有所认识及了解。有专人做音乐导说。茶会结束了,许多人似乎还意犹未尽,想必这次的茶会。已成为当天参与宾客的美好回忆。
茶会的举办,进一步言之,是当代茶文化发展形态或风尚的创意呈现。所以在2~3小时的茶会时间里,虽难免会呈现吃喝欢愉的浮光掠影,但还是会令人拥有难忘的美好回忆,原因全在于策划该次活动之前的诉求及规划以及准备工作的完善与否。当然,舞台搭起来了,基本演员也有了,那观众呢?宾客要的是什么?还有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下,如何呈现出一个活动的质感?这些都考验着活动主事者的能力及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