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收治,并经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确诊为EC的358例患者的完整临床病历资料。其初治为系统分期手术,并进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各组淋巴结计数。对本组EC患者进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并进行随访,对EC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358例EC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2岁(20~78岁)。对本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其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7~43个月),3年总体生存(OS)率为90.1%(323/358)。本组盆腔淋巴结病理学检查结果呈阳性和呈阴性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76.2%(16/21),97.3%(327/33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23,P<0.01)。子宫内膜样癌和非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96.2%(306/318)与95.0%(38/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8)。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不同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Ⅰ期为97.1%(304/313),而Ⅱ期为91.7%(11/12);Ⅲ期为85.2%(23/27)。本组患者随访期内EC的相关复发率为3.9%(14/358),死亡率为3.1%(11/358),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5.9%(21/357)。对导致21例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OR=4.169,95%CI(2.693~6.454),P=0.000],肿瘤体积(肿瘤直径>2cm)[OR=7.175,95%CI(2.590~19.876),P=0.000],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OR=6.277,95%CI(2.410~16.348),P=0.000],宫体肌层浸润深度[OR=3.598,95%CI(1.651~7.841),P=0.001]和宫旁浸润[OR=9.382,95%CI(3.349~26.284),P=0.000]是导致EC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对以上单因素logical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盆腔淋巴转移有影响的因素(P<0.05),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OR=3.787,95%CI(2.113~6.786),P=0.00]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IGO分期晚、肿瘤体积大(直径>2cm)、LVSI呈阳性、宫体深肌层浸润及宫旁浸润是导致EC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其中,FIGO分期,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