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高考制度改革,还是教育伦理倒退?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MINGGANG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1月8日,北京大学公布了“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自主招生方案。这是一次高考制度改革,还是又一次“折腾”和花样翻新?
  对此,新浪网发起网上投票,两天内吸引了13000多名网友参加。结果显示,认为“实名推荐制对多数人不公平”的网友占到69.9%;支持这一方案,认为“可以弥补高考选拔人才机制不足,发现高素质学生”的占23.0%;另有7.1%的网友表示“不好说”。
  尽管北大对校长实名推荐制作了周密的考虑,实施的程序认真、慎重,但它违反基本的教育原则,背离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实质,在云集种种弊病的高考制度中,又增添了一种更坏的弊端。不客气地说,北大的方案不是教育改革,而是一次令人忧虑的教育伦理倒退。
  
  【可怕的教育伦理倒退】
  50多年来,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百姓对我国的教育制度多次表示不满,也多次进行过“教育革命”或“教育改革”,但很难说这些改革收到了实效。建国后60年,没有培养出世界级的科学家、理论家、作家或音乐家,我国没有一部社会理论成果、文学巨著和音乐创作引起世界瞩目。正如钱学森生前发问:“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我国教育界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教育伦理遭到破坏是不容忽视的事实。而整个教育界,包括教育主管部门,都不重视教育伦理建设,从来没有在这一层面思考教育改革问题。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的谬误,正在于违背教育伦理,根本无法拓宽选拔特殊人才的路径。
  教育伦理是教育制度、考试制度、教学授业和教师言行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作为传道解惑、培养人才的根本大法,是一个国家教育兴旺的基因。教育伦理主要包括“有教无类”、“爱无差等”、“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独立思考”、“ 育德为先”、“知行统一”和“至乐向善”八个方面,其中有教无类、一视同仁、独立思考和因材施教四个问题,正是选拔优秀学生必须遵循的原则,“校长实名推荐制”恰恰很难贯彻和体现这四个原则。
  “有教无类”不仅是教学的指导思想,而且是招生、选拔优秀学生不容背弃的规则。贯彻这一教育公平原则,是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广出人才的根本保证,也是坚持教育道德的表现,甚至是教育机关起码的职业责任。
  有杰出才能的人不是按家庭、地域分布的,不能说穷人的孩子、农村的孩子就天生愚笨而忽略对他们的教育资源投入,或在学校教育和人才选拔方面令他们受到歧视。北大的校长推荐制恰恰无意中把农村中学排斥在外,从而有了蔑视农村生员的意味。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向城市或城市的重点中学倾斜,绝大多数农村中学的校长几乎没有获取推荐的资格。北大方案在京津渝等13个省区试行的结果,只有两所县级中学,其余37所都是城市中学,农村中学的选中率微乎其微。
  尊重独立思考,崇尚思想自由、创造自由,是教育伦理更为核心的内容。对那些在学业上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大胆独辟蹊径的学生关爱备至,长期以来是个敏感问题,很少学校、教师能够做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总以听话、同老师领导保持一致为优秀,文科更以思想符合正统观念作为好学生的标准。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在教育界尚未大力提倡之前,被视为真正的好学生通常是那些没有己见、不敢独立发现并阐述真理的人,所以我们很难培养出善于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真理的人才。正如美国GRE考试专家评价中国学生“善于學习真理、接受真理、传播真理,就是不会创造真理”。真正有才气的学生,总是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思想活跃,乐于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而这在中国的大多数学校通常被认为是“思想不成熟、政治不可靠、自大傲慢”的表现,不会得到肯定和赞扬。
  北大的中学校长推荐制,除了要求介绍被推荐者的学习成绩,还要介绍他的综合表现,特别是政治思想表现。那如果一个学习成绩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的学生,不赞成该校的核心价值观,并给校方提过不同意见,他还会被推荐吗?这完全有悖于尊重独立思考、崇尚思想自由这一教育伦理。对人的评价只是求同,不允许有反对意见,在我国有相当的普遍性。而杰出人才,特别是文科优秀人才,恰恰是有独到见解或真知灼见的人,一时总不容易得到多数人特别是领导的认同。北大的校长推荐制,难以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
  
  【北大方案:应试教育的本质没有变】
  当人们希望校长“不拘一格降人才”,推荐偏才、怪才上北大时,推荐却变成一场考试分数的大比拼。各地选拔的结果显示,几乎所有校长都把考试成绩作为推荐的关键。
  问题还远不止此,这一方案还将导致一种荒谬的逻辑: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上北大要减30分,成绩较优秀的学生上北大要加30分。这一推理绝不是耸人听闻,低估北大招生办的智慧,而是任何人稍加分析都能悟出的道理。须知,北大要求推荐的不是免试保送生,而是参加高考的推荐应试生,这部分人(占录取学生的3%)减免30分录取,与其对比,其他97%的考取者实则是以高出他们30分的成绩录取的,这不是公然颠覆“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朴素的教育原则吗?
  北大的方案只能给高考添乱、增加更大的工作量,而应试教育的本质却没变 ,给中学的优秀毕业生增添了新的负担和压力。
  为了进一步澄清这种混乱,需对高校自主招生的宗旨与实质进行深入的认识,否则就会继续做出颠三倒四的举措。自主招生的目的是要把那些偏才、专才招进高校,实行“因材施教”、不拘一格发现和培养人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为国家培养了许多大师和国宝,至今仍载史册。吴晗的数学考零分,但因文史、英文均得满分,被清华录取;钱钟书的数学只考了15分,但英文考了满分,同样被清华录取;季羡林数学只得了4分,也步入清华最后成了高材生。如果按照现在的高考制度,吴、钱、季三人不仅进不了清华,而且会被排斥在所有大学门外,他们的特殊才华可能被埋没,被高考制度彻底泯灭。
  人才的成长规律恰恰证明,真正雄才大略的人只能在某一领域表现出过人的创造力,无一不是偏才。通晓一切科学的万能专家是没有的。爱因斯坦13岁时读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思考转向宇宙、哲学和自然现象,他的数学和物理课程十分出色,但其他三门课程不及格。高校决不能把极少数偏才排斥在外,把教育的最高目标仅仅定位于普及和传授知识,而应制定特殊的政策让奇才得到深造。这就需要推行大政策,冲破传统高考制度的束缚,降分把他们录进名校。
  对于奇才,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中学,甚至身为社会青年,名校每年都应接纳他们自荐,而不是指定一部分中学校长对申报者“过滤”。这是自主招生应有的气魄、搜罗人才的过人胆识,又是坚持教育伦理的大智大勇大善,更是衡量国家教育制度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
  北大的推荐方案及其他所有自主招生院校的方案一样,不仅离此目标十分遥远,而且没有冲破高考的藩篱,仍以考试分数论高下。自主招生的高校收到的大量推荐材料,都无异于评定三好学生,这种自主招生还有什么价值?还是教育改革吗?
  (作者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
其他文献
【七岁登台,“麒麟童”名满梨园】  记忆中的一位票友,绰号“麒老牌”——先认得“麒老牌”,后才知道有个“麒派”。  上世纪70年代末,传统戏刚刚开禁,那时的戏迷能哼一段《空城计》都会让人侧目,而听到《碰碑》时则更加感喟。像我这样听惯高亢激昂、铿锵有力腔调的“样板戏少年”,从不知道京剧居然也有如此悠扬轻缓、一唱三叹的调子。  戏迷们经常凑在一起娱乐,“麒老牌”是常客,嘴一张就是《打渔杀家》、《宋士杰
期刊
2009年初,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举行一年一度的老干部团拜会。似这般例会,年年举办,年年相似,今年却大不一样——因为有两本著作一出版就获得好评,而这两本著作的作者都是近代史研究所的退休研究员。他们自由选题,独立完成,按社科院学术管理的惯例,实属体制外的个人著作,没有领导的青睐,也没有任何资助,又都是大部头、冷主题,照例不为市场注意。可是“好书不怕巷子深”,一经读者阅读,就获得热烈反响。  一本是
期刊
刘再复,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荣誉教授、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客座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李泽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賓根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    民族主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    刘再复(下称刘):近年来,民族主义再起。以前我们唱《国际歌》,提倡国际主义,宣传“工人无祖国”
期刊
一  “狼来了”是孩提时大人讲的故事,今天的孩子可能还在听。大意是说小孩子不可说假话,说假话会失去他人的信任,在紧要关头得不到他人的救助。那时听了,觉得很对。  长大了,发现说假话的大抵不是孩子,而是教人不要讲假话的大人。大人的假话比孩子多。    二  差不多60年了,我在中学接受最初之思想教育,就有“对党忠诚老实”。忠诚,不用说;老实,就是对组织不能讲假话、不能隐瞒家庭出身、不能隐瞒个人经历、
期刊
【胡耀邦旗帜鲜明地批评“新老个人迷信”】  前面讲到,胡耀邦要求我们宣传华国锋的思想观点和主张,但他明确提出:对领袖,可以引他的思想、方针政策,加副词的办法我一般不主张,歌颂的词可以不要。这表明,胡耀邦是反对搞个人迷信那一套的,对华国锋也是这样。  粉碎“四人帮”以后,在老的个人迷信继续盛行的同时,又出现了新的个人迷信——颂扬英明领袖,到处挂英明领袖的像,高呼英明领袖万岁。但毕竟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
期刊
人们对基层民主创新的关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不仅能激发群众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管理热情,为基层治理提供社会支持,而且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推进民主,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扩大基层民主,把基层民主作为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创新,必须培养宽松、健康的创新环境,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要做到这一点,尊重基层的创新就变得十分重要。  尊重基层创新,首先是尊重基层群
期刊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我们切勿忘记:抗日战争的历史不只是8年全面抗战,而是包括局部抗战在内的14年。在记住“八一三”淞沪会战的同时,请勿忘记“一二八”那段残酷、艰难的历史,请勿忘记“一二八”抗战中的无名英雄和闪光细节。    在央视“见证亲历”栏目瞥见十九路军英勇抗战的画面,才蓦然发现“一二八”抗战距今已78年整。若不是看到这期节目,也许我同许多人一样,恐怕早已将它遗忘在历史的烟尘中了。
期刊
正人先正己,治国先治党。作为执政党,中共要长期执政,就要摆正位置,从根本上理顺党群关系;要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要坚定地走“民主执政”的道路。    地位和角色改变后如何治党理政    中共从几十人组建的一个新型党派,发展到拥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其间经历的艰难困苦、挫折失败自不待言。在当代中国政治舞台上,中共从战略守势到战略相持,再到战略反攻,从被围剿到夺取全国政权,它在延安的13
期刊
有人说,科举制被取消的百年来,中国官员的整体素质可能是自有科举以来的千余年最低的。结论是否准确可以再议,但科举包含的不看出身、注重程序、公平竞争等优点,随着科举制的取消似乎也消失了,而它包含的束缚思想、禁锢人心的弊端,反而有加强的趋势,即好的没有继承,壞的却发扬光大了。    【“出题困境”导致俞樾严重失误】  曾国藩曾经开玩笑说,他的两位得意门生,“李少荃是拼命做官,俞荫甫是拼命著书”。李少荃就
期刊
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门口,经常有小贩向游客兜售烙着鲜明“欧洲印记”的明信片。我曾经看到一张印有巴黎凯旋门、罗马竞技场和柏林伯兰登堡门等欧洲主要地标性建筑的明信片,上面还写了这样一段令人忍俊不禁的话: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典型的欧洲人?他(她)应该灵活如德国人,严谨如法国人,谦虚如英国人,冷静如意大利人……令你会心不已。  出现在欧洲“心脏”的这些幽默感十足的旅游纪念品传递给我们外人一个严肃的信号:随着欧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