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漆艺的现代重构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zi8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传统漆艺保护为视角,分析了现阶段传统漆艺的发展状态,阐释了传统漆艺的文化内涵和当代属性。同时,结合具体现状,提出了传统漆艺现代重构的几种思路和路径。
  【关键词】传统漆艺;重构;日用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7-175-03
  【本文著录格式】王贵超.中国传统漆艺的现代重构[J].中国民族博览,2021,04(07):175-177.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天津教委科研计划项目人文社科项目“中国传统漆艺的当代传承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0SK01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国传统漆艺对于当代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一方面,中国传统漆艺承载着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在文化的保护、传承、延续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文化表征作用。中国传统漆艺也创建了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让世界了解中国,在沟通国际关系,实现文化输出等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漆艺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在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的路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天地,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工业文明以来,中国漆艺虽然在建国初期作为重要的创汇项目出口到世界各国,但手工业和经济循环仍然在产生不可调节的矛盾,漆艺市场在逐渐萎靡,漆艺传承状况也岌岌可危,漆艺制品的造价高昂,漆艺技法的繁琐等等弊端在当代人口激增工业化生产的大背景下开始显现,漆艺已经不是普通人可以获得和使用的了,同时漆艺又缺乏进入上层通道的途径,处境十分尴尬。是顺应时代做出改变,还是坚守传统来影响时代?我们需要的是找到一套可持续并有影响力的漆艺发展路径。新时代来临,传统工艺正在发生蜕变与升级,能否持续并匹配这个新时代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中国传统漆艺的认识
  中国传统漆艺所使用的主要原料就是大漆,他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由漆树采集而来,再经过脱水等一系列工艺精制而成。大漆有很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它的漆膜坚硬,优于一般的化学涂料,坚硬的漆膜对器物胎体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大漆还耐腐蚀,耐水抗潮,古籍《三农记》中称“漆汁入土千年不坏”,从中国出土的漆器中我们不难看出,那些深埋在土里或浸泡在液体里的漆器历经上千年还能光彩依旧。另外大漆还具有耐磨,附着力强,漆膜光彩,不污染水质,耐热等一系列优良特性。大漆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古人发现漆的重要特性后,便在生活用具中应用开来。截止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漆器为距今8000多年前浙江萧山跨湖桥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漆木弓,这是一个木胎漆器,长约121厘米,器身残断,表皮大量脱落,经科学鉴定,证实其表皮具有天然漆成分。我国历史典籍中有关漆器的最早记载是《韩非子·十过》篇中讲的舜禹作食器“流染(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为食器”。中国工艺美术史发展数千年,其中很多传统工艺如昙花一现,而传统漆艺作为中国工艺美术中重要一项,绵延发展至今,贯穿了整个工艺美术发展史。
  无论是韩非子“流染(漆)墨其上”的食器,还是陶渊明的五弦琴,《兰亭集序》中“曲水流觞”的耳杯,“买椟还珠”的宝盒等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都是由大漆作为“用器”所承载的文化质感。在中国八千年的漆用具制造史中,上至王宫贵族,下至普通百姓,都能看到漆的应用,历朝历代的能工巧匠谱写了一篇又一篇漆艺的华丽篇章,可以说传统大漆的发现自古就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从跨湖桥的漆木弓,河姆渡发现的朱漆木碗,到战国的漆棺,汉代的九子奁盒,到宋元的漆雕,以致明清的螺钿镶嵌,漆艺一直作为传统的生活器物,八千年来在中国延续发展。
  二、现代重构是中国传统漆艺传承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认为面对漆艺发展的现状,我们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可以从“守、破”两个方向进行。
  “守”是要保留住漆艺的“日用”属性。传统漆器回归现代生活,是建立在认同传统漆艺文化所传达出的价值观基础上的,“极高明而道中庸”圣人之道再高明远大也离不开百姓日用。中国传统造物艺术发展而来的漆艺文化在其发展之初就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具体器物在使用中产生的交融与结合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器以载道”为重,以中国传统的造物意境,在形态语言中孕育出一定的趣味和境界,这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进程中蕴含巨大的正向力量。日用漆器构建了生活与艺术的桥梁,在实用器中感受温度、感受生活之美,实用使艺术美更为实在,更易于感知,在日常中潜移默化地对我们的心智产生影响,与日用结合在一起的漆艺才会有巨大的发展价值。
  漆艺发展到现代出现了新的情况,由“用”发展出了“艺”。传统漆艺在当代衍生出了漆画和漆雕塑两种艺术形式。这是传统漆艺在新时代的新延续形式,表现出了艺术品化的趋势,但面向陈设观赏、投资收藏的艺术品化发展具有很多不足。首先,漆的应用无疑丰富了绘画和雕塑等艺术门类的语言表达,而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欣赏品,无论是漆画还是漆雕塑都还没找到一种自己的风格,形成一定的规模。在表现内容以及形式上与其他艺术门类区别不大,不同的只是借助了漆的材料和技法。同时,艺术品化的传统漆艺本身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市场空间狭小,传承规模受约束, 受众面窄影响到被认知,普通人无论是在经济实力还是艺术品位上很少触碰甚至收藏到漆制艺术品。中国传统漆艺在当代和未来发展范式应该是:不仅作为纯粹的装饰和陈设,而更大程度地充分融入社会生活的实际应用。这一点应该借鉴中国陶瓷的发展,陶瓷也是一种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由“日用”陶瓷器延伸出了“艺用”陶瓷,两个领域应用与发展方向不同,却又齐头并进,以“器用”为基本,“艺用”为创新,互相补充,蓬勃发展。现代漆艺发展的侧重点更应回归日常,无论是现代高校的漆艺教学,还是漆艺市场、漆艺创作、漆艺展览等,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漆艺更多的是向着纯欣赏的漆画和漆雕塑方向发展,对于漆器的日用涉及很少。“艺用”与“日用”相比,“艺用”更多的是侧重精神层面的东西,其感知方向是形而上的,“日用”服务于生活,是很具体的形式。漆因器而生,古代漆器无论偏重于实用还是偏重于观赏,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实用器中蕴含着美感,观赏器又可以实用,只是观赏器在造型设计,技法制作上更考究。日用漆器這种集美观与实用并重的优势是漆画与漆雕塑不可取代的。   传统漆艺走向日用是重塑、传承、普及传统漆艺文化的前提,虽然历史上中国无人不识大漆,但是就目前的市场来看,知道大漆,知道大漆制品的人少之又少,要想重新唤回,对漆进行普及的大众认知,这需要一定国家层面上的扶持,但于具体实践中,回归日用是大众重新认识漆艺最有效的方法。以实用为目的的漆艺产品也应该分开不同的档次,有成本低廉工艺简单的日用漆器和装饰精美工艺复杂的日用漆器。简单廉价的日用漆器体现漆材料的天然环保性,结实耐用,却不那么金贵,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等优点,以简单的涂漆木胎为主,它是建立漆物世界的入口,起着引导现代人们入门的作用。另一种工艺复杂的日用漆器,造型精美,重要场合应用,能建立一个高度,行程一定的“贵族化”品味。漆艺在向市场推广之初,不用大力标榜漆工艺的复杂,漆材料的昂贵。就像不曾饮茶的人,初次喝名贵的茶,品尝不出其中的奥秘,只有日久成为日常才能品味高低。如何更好地让漆艺重回生活,重回大众视野,守住漆艺发展的根本依托,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守”的基础上“破”,赋予漆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深远的发展前景。
  传统漆艺虽然贯穿整个漆艺发展史,但它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的,与现代相似,历史上传统漆艺也曾面临着改革的迫切局面。漆器应用最广泛的时期是战国与秦汉,堪称“无器不髹”,这时的漆器相对于青铜器而言重量更轻,加之铁器工具和漆材料的出现,制作工艺变得更简单,漆器从礼器的圈子里跳出来而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是中国漆艺实用器的高峰期,但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来是动荡的社会环境,战乱频繁,加之瓷器的出现,冲击了漆器的实用地位,漆器的发展举步维艰,但是在动荡中,漆器仍然没有退出大众视野,而是由实用向间附实用,更重装饰性的器物转型,漆艺充分发展它自身不可替代的工艺属性,打破原有的发展路线,另辟蹊径,最終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新发展。漆艺充分发展他自身的工艺特点,在之后的历史中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唐琴,宋代一色漆器,元代雕漆漆器,明代漆家具,清代百宝嵌漆器等展示出了各个朝代漆艺工艺的巅峰。“破”是面对冲击,反思自我,找到新途径的重要过程,漆艺正处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向后看,它有辉煌的历史有跌宕起伏的发展经历,向前看,它有光明的未来和可预见的光明前景。我们站在过去与未来的时间节点上,是任其自流地衰落,还是肩负起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责任,突破困局,走向未来。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现代众多漆艺人的坚守,这是大漆的魅力,更是传统漆艺文化的魅力。薪火相传,在坚守那份文化自信的同时,当务之急是厚积薄发,实现漆艺的再次突破。
  就目前的中国漆艺市场来看,很多漆艺产品还是一种对传统的照搬,形式大多是仿古的,图案花纹也是老式的。在设计上与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文化价值观有很大的差别。传统的样式虽然体现了中国漆艺的历史积淀,但它绝不是某种凝固的,完成的形式,他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的。传统的形式不是固定的法则与标准,在漆艺与现代设计结合时,它不应由上而下地规范限定,而应在充分考虑现代人们需求和传统漆艺的内涵上,寻找二者的融汇、契合点,使传统漆艺中蕴含的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相吻合,在传统漆艺造型的基础上由下而上地推进现代漆艺设计,在这个前提下创造出的漆艺制品才有其生存的市场,和持续发展的前景。对传漆艺的延续绝不是在造型或是技法上的墨守成规,纵观历史,中国漆艺品在各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形式变化,代表着不同时代的审美追求,反观今日,漆艺品更应根植于当代,映射现代社会的思想认识,表现当代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的文化风貌。
  中国传统漆艺的现代转换也是为了打破现代实用器重功能缺个性的现状。在满足产品的功能前提下,人们更趋于对产品美观形式的追求,这是精神层面的,是更个人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追求。单一的工业制品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传统漆艺促使现代生活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价值观建立一种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吻合,形成一种为美好生活而做的精神奢侈感。中国传统漆艺中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创建更美好的生活,中国传统漆艺能让人感到温暖,是因其饱含着制作者的心意,且拥有批量化机械制品所无法表达的朴素之味。正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当基本的功能被满足了,如能盛饭能盛水的杯子,人会思考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即有意趣的能盛饭能盛水的杯子。而每个人不一样,精神追求的对象也不一样,虽然商品也会推陈出新,促使你不断购买,仅仅是满足不一样的虚荣心,认为新的东西就是好的,而不再思考是否适合自己,是否自己真正喜欢,被虚荣牵引、被潮流牵引最终会使人失去思想自由,失去个性。真正的个性自由,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认知,是能与产品所传达出的观念有所共鸣,建立相同价值观的亲密联系,是享受传统漆艺的温度、生命,追求生活的美好状态。
  中国传统漆艺的现代重构是客观且迫切的。在重构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保护,保护传统漆艺工艺和技法的同时,更注重的是对传统漆艺涌动着的文化内涵所反映的价值观的体认和传承,通过回归传统漆艺的日用属性,达到传统价值观引领生活方式的目的。为了适应新的时代环境,新的社会价值观体系,传统漆艺也要有所突破,形式、立意都应该符合现代人们的精神需求,设计上以现代生活为基础,传统文化内涵为基础,不墨守成规,有所突破。继承与创造并行,最终实现传统漆艺的良性可持续性现代发展。
  参考文献:
  [1]柳宗悦.工艺之道[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王贵超(1987-),女,汉族,河北石家庄,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工艺美术。
其他文献
【摘要】刘开渠作为我国当代人物雕塑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先驱者,在创作人物雕塑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创作观念,并且通过加入意识形态使得雕塑更具备积极向上的精神。基于对人物雕塑创作信息的了解,本文探讨了刘开渠人物雕塑创作方法对当代雕塑创作过程所达成的影响效果,从而让当代的雕塑创作者可以依托于刘开渠人物雕塑创作方法、创作理念和创作目的的研究,提高个人能力。  【关键词】刘开渠;人物雕塑;雕塑创作  【中图分类号】
【摘要】本文阐述字母logo标志设计的概念,剖析26个英文字母的线条在标志设计中的创意作用,分析字母logo标志设计中的线条、立体、重复突出、正负形、黑白对比等形式美。  【关键词】字母logo;标志设计;形式美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7-166-03  【本文著录格式】侯一铭.探究字母logo标志设计的形式美[J].中国民族博览,2
【摘要】辽代壁画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精妙当属“散乐图”,其特殊的形象构成不仅传递着民俗文化,更侧面反映出辽代独特衣冠制度下的等级差异与民族融合。不同于其他壁画场景的是,“散乐图”中的人物服装带有独特的装饰美感。在分析圖像的过程中发现,相对契丹乐师而言,画面中以汉族乐师居多,乐舞者的服饰细节上更具备汉式特点,头饰上的差异、袍服开禊位置的褶裥结构等都与普通汉式袍服并不相同,着装细节与装饰特征反映着辽代
目的 探究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我院9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2018年8月-2020年10月),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1:1比例分为观察组(n=48)、对照组(n=48).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对照组给予小剂量(1-30μg/min)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大剂量(2-50μg/min)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脏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人核因子[kB抑制蛋白α(IkB-α)]、核转录因子[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