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文献阅读与总结,本文将阅读课中的问题分为展示型、参阅型和评估型三大类。通过记录阅读课中教师所提的问题,我们发现教师在问题设计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比例失调,思维受限;(二)跨度过大,缺少支架;(三)为问而问,无效问题;(四)曲解本意,偏离主题;(五)预设单一,打击创新。针对以上不足,我们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英语课堂;思维;问题设计;不足;对策
思维过程是个体内在的不能被直接看到的思维活动,如何使这个过程在阅读课堂中变得可操控呢? 杜威根据其“从做中学”教学方式推演出以目标指引为特点的五个阶段教学过程,这是以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尽管抽象的思维活动不可控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和提问的实施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阅读课堂的思维含量。
然而,反观我们的教学实际,经常可以听到老师抱怨阅读课“没劲”,学生不屑于阅读或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但我们老师却很少去追究背后的原因。在跟学生的交流中笔者了解到,中上水平的学生普遍认为英语阅读课的提问“没意义”、“过于简单幼稚”。其实,英语阅读文本不是真的简单,而是教师提问只是浮于表层,多是对文本中可以直接得到答案的“展示型”问题的提问,学生听的索然无味,课堂气氛自然大打折扣。
1. 问题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1)跨度过大,缺少支架
阅读是一个渐进的理解过程,问题设计要有层次,问题难度要形成一定的序列,遵循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大多数初中生,特别是初中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很有限的。置身于陌生的语言环境中,他们的思维更加需要我们教师的合理引导。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提问,只会石沉大海,让学生一头雾水。
7B Unit 7 Reading展示了两篇日记。两位同学分别对同一场旅行进行了截然不同的描述。在某节常态课中,教师先带领学生对第一篇日记进行阅读,并提出问题:What did Helen do? 之后,为了让两篇日记形成对比,教师要求学生阅读第二篇日记并回答:Did Jim do the same things? 教师的预设是通过该问题,让学生一一与Helen所做的事情进行对照,从而得出我们需要有从简单事物中发现美的眼睛。然而,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下子不知从何下手,只能做简单的yes/no的回答,很在情感上有所感悟。
其实,这就是由于老师跳跃式的提问方式,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造成的。在Did Jim do the same things?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子问题:Did he learn a lot about robots? Did he take lots of photos ?Did he make a model robot? Did he buy any gifts in the gift shop? 这些子问题相当于一座桥梁,让学生的思路顺利衔接,让学生有所思,有话说,有所悟。
(2)曲解本意,偏离主题
文本是阅读的载体,是作者采用书面语言的表现形式,来状物抒情、托物言志。教师在解读文本和设计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作者意识”,要准确解读文字,客观理解作者本意,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不能凭自己固有的经验和主观臆断而曲解作者的本意,或者把文本并未提及的内容强加进去。
在8B Unit 7 Reading Qomolangma - the Most Dangerous Mountain in the World?教学中,很多老师会忽视课文标题中的问号,从而导致一些不符合文本本意的问题提出。某教师在读前环节就提出问题: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学生回答:Qomolangma. 教师便由此引入文章:Yes.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more about it.
不难发现,教师自己对文章已经有了误解。联系标题的问号和后文内容,我们知道,作者并不认为珠峰是世界上第一高峰(尽管在地理上看它确实最高),但作者其实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观点——人类的意志力才是世界上第一高峰。由于教师的误解和由此导致的不恰当的提问,学生很容易被错误引导,认为这是一篇说明性质的文章,而人类活动也被解读为珠峰相关事件和历史介绍。这种误读,让学生错过了很好的思考和受精神洗礼的机会。
(3)预设单一,打击创新
阅读是一个作者思想与读者思想不断碰撞的过程。所以,除了展示型问题,其他两类问题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是,很多教师都喜欢在课件上预设好问题的标准答案。这种方式实际上是教师的偷懒行为。因为有了预设好的答案,教师就不需要做好应对学生不同回答的准备。但这样对于提出不同说法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意识就会减弱,非常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8A Unit 6 Reading最后一段说:For this reason, some people say the best resolution is to have no resolutions! How about you --- Will you make any next year? 教师借此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评估型问题:Do you agree that the best resolution is to have no resolutions?这个问题提的非常不错,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课堂中,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但令人失望的是,教师居然在PPT上展示了“标准答案”:No, I disagree .Because resolutions can help us try our best. 然后只见学生们奋笔疾书,一个出色的问题草草收场。
面对展示型和评估型问题,教师完全没有必要把完整的答案展示在PPT上。与其把时间花在打字上面,不如多预设学生可能的回答,准备好应对和引导话语。对于评估型问题,教師可以选择在课件上留白,利用白板技术当堂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写在课件上。对于参阅型问题,教师也只需要在课件上预先准备好几个关键字,具体根据学生回答再进行句子整合。
高质量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批判性思维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研究英语阅读课堂中的问题设计,有着丰富的实践意义。总结教师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和实施存在的不足,能够帮助初中英语教师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教师在阅读问题的设计中应当区分不同的问题类型,有计划地进行布局,规避问题设计中常见的不足,使得“高思维品质”在课堂中遍地开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兰春寿. 2015. 基于思维过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教学架构[J]. 课程?教材?教法(35):82-89.
关键词:英语课堂;思维;问题设计;不足;对策
思维过程是个体内在的不能被直接看到的思维活动,如何使这个过程在阅读课堂中变得可操控呢? 杜威根据其“从做中学”教学方式推演出以目标指引为特点的五个阶段教学过程,这是以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尽管抽象的思维活动不可控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和提问的实施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阅读课堂的思维含量。
然而,反观我们的教学实际,经常可以听到老师抱怨阅读课“没劲”,学生不屑于阅读或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但我们老师却很少去追究背后的原因。在跟学生的交流中笔者了解到,中上水平的学生普遍认为英语阅读课的提问“没意义”、“过于简单幼稚”。其实,英语阅读文本不是真的简单,而是教师提问只是浮于表层,多是对文本中可以直接得到答案的“展示型”问题的提问,学生听的索然无味,课堂气氛自然大打折扣。
1. 问题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1)跨度过大,缺少支架
阅读是一个渐进的理解过程,问题设计要有层次,问题难度要形成一定的序列,遵循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大多数初中生,特别是初中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很有限的。置身于陌生的语言环境中,他们的思维更加需要我们教师的合理引导。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提问,只会石沉大海,让学生一头雾水。
7B Unit 7 Reading展示了两篇日记。两位同学分别对同一场旅行进行了截然不同的描述。在某节常态课中,教师先带领学生对第一篇日记进行阅读,并提出问题:What did Helen do? 之后,为了让两篇日记形成对比,教师要求学生阅读第二篇日记并回答:Did Jim do the same things? 教师的预设是通过该问题,让学生一一与Helen所做的事情进行对照,从而得出我们需要有从简单事物中发现美的眼睛。然而,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下子不知从何下手,只能做简单的yes/no的回答,很在情感上有所感悟。
其实,这就是由于老师跳跃式的提问方式,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造成的。在Did Jim do the same things?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子问题:Did he learn a lot about robots? Did he take lots of photos ?Did he make a model robot? Did he buy any gifts in the gift shop? 这些子问题相当于一座桥梁,让学生的思路顺利衔接,让学生有所思,有话说,有所悟。
(2)曲解本意,偏离主题
文本是阅读的载体,是作者采用书面语言的表现形式,来状物抒情、托物言志。教师在解读文本和设计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作者意识”,要准确解读文字,客观理解作者本意,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不能凭自己固有的经验和主观臆断而曲解作者的本意,或者把文本并未提及的内容强加进去。
在8B Unit 7 Reading Qomolangma - the Most Dangerous Mountain in the World?教学中,很多老师会忽视课文标题中的问号,从而导致一些不符合文本本意的问题提出。某教师在读前环节就提出问题: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学生回答:Qomolangma. 教师便由此引入文章:Yes.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more about it.
不难发现,教师自己对文章已经有了误解。联系标题的问号和后文内容,我们知道,作者并不认为珠峰是世界上第一高峰(尽管在地理上看它确实最高),但作者其实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观点——人类的意志力才是世界上第一高峰。由于教师的误解和由此导致的不恰当的提问,学生很容易被错误引导,认为这是一篇说明性质的文章,而人类活动也被解读为珠峰相关事件和历史介绍。这种误读,让学生错过了很好的思考和受精神洗礼的机会。
(3)预设单一,打击创新
阅读是一个作者思想与读者思想不断碰撞的过程。所以,除了展示型问题,其他两类问题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是,很多教师都喜欢在课件上预设好问题的标准答案。这种方式实际上是教师的偷懒行为。因为有了预设好的答案,教师就不需要做好应对学生不同回答的准备。但这样对于提出不同说法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意识就会减弱,非常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8A Unit 6 Reading最后一段说:For this reason, some people say the best resolution is to have no resolutions! How about you --- Will you make any next year? 教师借此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评估型问题:Do you agree that the best resolution is to have no resolutions?这个问题提的非常不错,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课堂中,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但令人失望的是,教师居然在PPT上展示了“标准答案”:No, I disagree .Because resolutions can help us try our best. 然后只见学生们奋笔疾书,一个出色的问题草草收场。
面对展示型和评估型问题,教师完全没有必要把完整的答案展示在PPT上。与其把时间花在打字上面,不如多预设学生可能的回答,准备好应对和引导话语。对于评估型问题,教師可以选择在课件上留白,利用白板技术当堂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写在课件上。对于参阅型问题,教师也只需要在课件上预先准备好几个关键字,具体根据学生回答再进行句子整合。
高质量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批判性思维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研究英语阅读课堂中的问题设计,有着丰富的实践意义。总结教师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和实施存在的不足,能够帮助初中英语教师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教师在阅读问题的设计中应当区分不同的问题类型,有计划地进行布局,规避问题设计中常见的不足,使得“高思维品质”在课堂中遍地开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兰春寿. 2015. 基于思维过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教学架构[J]. 课程?教材?教法(35):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