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互联网 时代,信息化已经渗入各行各业,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现代化管理模式与信息化教学模式提供了现代化教育思路。教学技术优化能够为教学质量控制提供帮助,为教学实施提供实效性保障,因此信息化教学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育变革。人才培养若想进一步开拓就业市场,就必须重视教学技术价值,从而在竞争中强化自身的竞争实力。
《装饰设计》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建筑装饰专业课程体系中核心课程之一。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设计助理、设计师等建筑装饰设计相关从业人员。由于本课程知识面广、技术性、艺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均很强,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生入校前均未接受专业的艺术培养,导致学习兴趣低,教学效果不理想。学校建筑装饰专业获批建设省级示范专业,《装饰设计》课程为市级精品课程,所以,在课程信息化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创新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建设需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技能,在企业一线工作服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装饰设计》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为建筑装饰设计绘图、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检验等人才提供技能支持。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学生能掌握居住空间及小型公共空间室内装饰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的设计思维习惯,具有一定沟通能力、艺术审美与创新能力,通过建筑装饰工程的设计方案,室内外效果图绘制的训练,掌握建筑装饰设计与装饰方法,步骤及设计要领,能够熟练操作各种绘图软件正确表达、表现设计意图的职业技能。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职业素养目标,详见下表。
1.《装饰设计》课程教学分为居住空间设计和公共空间设计两部分
教学内容以完整的居住空间或公共空间装饰设计项目为教学任务,课程模块的设置参照企业行业特点及标准,充分反映建筑装饰设计、绘图方向岗位职业能力,要适应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就业的需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突出应用性、针对性与时代性和行业性特点。在课程实施中,打破纯粹讲授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通过以工作任务来设置教学活动,加强实践内容,强调“在动手做中学习”,适应了中职学生厌理论喜实践的特点,提高学习兴趣。
2.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加大网络信息化教学作为辅助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部分课业的教学场所设在装饰实训中心,学习任务、设计案例,材料构造等可现场观摩,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资源,通过计算机查询系统查询获取学习资源。为强化教学与实践效果,可手把手示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建立健全智慧型教室,完善上课课件、课前微课、大量AR、VR模型等辅助设备进行讲授、演示及体验,学生能够直观体验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3.搭建校企合作、产学合作平台
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企业参与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教学的开展与进行可以根据需要可以由课堂教学转为企业实训基地的工程现场教学或网络教学,由施工现场的工程设计师进行授课辅助,同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将实际工程项目应用到教学当中。一同实施课程教学以及参与学生作品评价与分析。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及时调整更新适应市场的教学内容。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构建一个真实有效的的实施平台。学生能够精准地掌握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精准就业。
4.组织技能竞赛
职业教育在近年来备受重视,各级政府大力组织技能竞赛,市赛、省赛、国赛甚至世界技能大赛层出不穷。课程教学也要抓住这一契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课程相关的各类技能竞赛项目,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参加技能竞赛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查找不足并明确努力方向。我校自2008年以来组织辅导学生参加装饰快题和装飾技能等项目均获得优异成绩。竞赛中所获得的成绩既是对自身水平的肯定,也是对课程改革效果的证明。
教学硬件先行,建立完善智慧型教室,做好教学互动环节,掌握教学环节的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建设和充分利用装饰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沉浸式体验、职业资格考核、技能实训等的综合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体验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能够满足培养学生综合性职业技能的需要。
利用教学软件资源,开发本课程的视频、授课课件、课前微课、虚拟仿真模型等,依托实训指导手册,搭建起多维动态、仿真交互的项目实训平台,注重教学案例的时效性,引入企业真实案例,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联合同专业其他学校及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努力实现校与校、校与企业的多媒体资源的共享。软硬件资源配合提升教学环境。
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利用行业资源,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训模式,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实习的需要,在合作中精准提升其综合职业素质。
针对中职学生认知和企业行业对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开发教材学材,编写与教材相配套的练习册、工作页。完善网络调查问卷检查学生对每个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建立移动教学网络智慧课堂,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学习资料发放、课前预习、讨论、提交作业的网络学习区,解决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时空限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开发微信公众号智能聊天机器人,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提问,智能聊天机器人给出预设好的常规问题的答案,实现学生问题实时解决。
教学考核与评价的指标方式都应应体现多元化,即教师总评、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互评、企业参与评价相结合。体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采用笔试或口试,交流汇报,技能操作鉴定、问卷调查等考核方式。体现评价过程的多元立体化,過程表现评价与结果作品评价相结合。过程表现评价主要包括情感态度、职业行为与职业能力、过程评测等,结果作品评价是从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完整和熟练程度,完成整个学习任务的质量及呈现作品等方面进行评价。学习成绩可根据课程或教学环节的特点,选用合理的评分制。总分 = 自我评价(10%) 组评(20%) 企业评价(30%) 教师评价(40%)。
1.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在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
2.小组评价:学习小组对本组教学活动参与程度及成员间合作情况评分;
3.企业评价:企业设计师针对小组作品的整体构思、创意体现、元素运用、表达效果等方面给予评分;
4.教师评价:教师以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为基础,参照任务完成过程的参与情况,速度、完成质量等,作综合性的鼓励性总评价,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对下一轮新知识在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现代信息技术与装饰设计课程教学融合,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有效地推动教学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而且能够使装饰设计课程的教学丰富多彩。具有较强的时代特点,能开拓学生专业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究和创作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有效掌握知识提升职业技能的教学目的。
课程改革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将探究结果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应用于实际的项目中,学生置身情景,在学习中实践,按照装饰设计的工作流程非常出色的完成了项目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借助各种制图软件绘制出设计成果,采用了VR虚拟现实技术帮助学生亲身体验设计方案的效果,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情境,弥补了学生空间想象力薄弱的问题。使用微信公众号发布多种知识和案例,并开发智能聊天机器人,为学生提供线上的课后自动辅导,学生随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学习知识和提问,巩固了课中知识,也开拓了知识面。
通过信息化技术带动课程项目开发路线,深入分析职业能力和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制定课程标准,开发教材学材,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调整课程内容,学习内容的制定走向模块化、系统化、标准化,实现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装饰设计能力是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工作的最基本的技能,通过结合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感受到学生认真参与项目,课堂氛围更为活跃,学生课前学习微课并在蓝墨云班课中积极交流,清晰任务目标,完成课前作业为课中任务做准备。企业设计师的参与使学生感受真实工作岗位,以及榜样的作用使得学生参与度更高。多种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分析任务寻找创作灵感。多种表达方式为更全面、更快速地展示学生设计意图提供可能,学生收获满意的设计作品,体验成功喜悦。在未来我校还应该将装饰设计课程与信息技术更完美融合,争取培养出更优秀的建筑装饰设计者。
参考文献:
[1]郭玲.高职院校项目化课程改革探索——以医疗保险理论与实务为例[J].成功(教育),2011(3).
[2]刘胡英.中职学校汽车实训基地的建设探究[J].福建建材,2013(3).
[3]许传久.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标准设计[J].中国-东盟博览,2013(4).
责任编辑魏家坚
《装饰设计》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建筑装饰专业课程体系中核心课程之一。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设计助理、设计师等建筑装饰设计相关从业人员。由于本课程知识面广、技术性、艺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均很强,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生入校前均未接受专业的艺术培养,导致学习兴趣低,教学效果不理想。学校建筑装饰专业获批建设省级示范专业,《装饰设计》课程为市级精品课程,所以,在课程信息化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创新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中职《装饰设计》课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建设需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技能,在企业一线工作服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装饰设计》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为建筑装饰设计绘图、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检验等人才提供技能支持。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学生能掌握居住空间及小型公共空间室内装饰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的设计思维习惯,具有一定沟通能力、艺术审美与创新能力,通过建筑装饰工程的设计方案,室内外效果图绘制的训练,掌握建筑装饰设计与装饰方法,步骤及设计要领,能够熟练操作各种绘图软件正确表达、表现设计意图的职业技能。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职业素养目标,详见下表。
二、教学策略
1.《装饰设计》课程教学分为居住空间设计和公共空间设计两部分
教学内容以完整的居住空间或公共空间装饰设计项目为教学任务,课程模块的设置参照企业行业特点及标准,充分反映建筑装饰设计、绘图方向岗位职业能力,要适应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就业的需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突出应用性、针对性与时代性和行业性特点。在课程实施中,打破纯粹讲授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通过以工作任务来设置教学活动,加强实践内容,强调“在动手做中学习”,适应了中职学生厌理论喜实践的特点,提高学习兴趣。
2.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加大网络信息化教学作为辅助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部分课业的教学场所设在装饰实训中心,学习任务、设计案例,材料构造等可现场观摩,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资源,通过计算机查询系统查询获取学习资源。为强化教学与实践效果,可手把手示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建立健全智慧型教室,完善上课课件、课前微课、大量AR、VR模型等辅助设备进行讲授、演示及体验,学生能够直观体验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3.搭建校企合作、产学合作平台
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企业参与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教学的开展与进行可以根据需要可以由课堂教学转为企业实训基地的工程现场教学或网络教学,由施工现场的工程设计师进行授课辅助,同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将实际工程项目应用到教学当中。一同实施课程教学以及参与学生作品评价与分析。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及时调整更新适应市场的教学内容。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构建一个真实有效的的实施平台。学生能够精准地掌握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精准就业。
4.组织技能竞赛
职业教育在近年来备受重视,各级政府大力组织技能竞赛,市赛、省赛、国赛甚至世界技能大赛层出不穷。课程教学也要抓住这一契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课程相关的各类技能竞赛项目,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参加技能竞赛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查找不足并明确努力方向。我校自2008年以来组织辅导学生参加装饰快题和装飾技能等项目均获得优异成绩。竞赛中所获得的成绩既是对自身水平的肯定,也是对课程改革效果的证明。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硬件先行,建立完善智慧型教室,做好教学互动环节,掌握教学环节的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建设和充分利用装饰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沉浸式体验、职业资格考核、技能实训等的综合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体验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能够满足培养学生综合性职业技能的需要。
利用教学软件资源,开发本课程的视频、授课课件、课前微课、虚拟仿真模型等,依托实训指导手册,搭建起多维动态、仿真交互的项目实训平台,注重教学案例的时效性,引入企业真实案例,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联合同专业其他学校及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努力实现校与校、校与企业的多媒体资源的共享。软硬件资源配合提升教学环境。
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利用行业资源,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训模式,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实习的需要,在合作中精准提升其综合职业素质。
针对中职学生认知和企业行业对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开发教材学材,编写与教材相配套的练习册、工作页。完善网络调查问卷检查学生对每个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建立移动教学网络智慧课堂,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学习资料发放、课前预习、讨论、提交作业的网络学习区,解决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时空限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开发微信公众号智能聊天机器人,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提问,智能聊天机器人给出预设好的常规问题的答案,实现学生问题实时解决。
四、多元化考核与评价
教学考核与评价的指标方式都应应体现多元化,即教师总评、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互评、企业参与评价相结合。体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采用笔试或口试,交流汇报,技能操作鉴定、问卷调查等考核方式。体现评价过程的多元立体化,過程表现评价与结果作品评价相结合。过程表现评价主要包括情感态度、职业行为与职业能力、过程评测等,结果作品评价是从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完整和熟练程度,完成整个学习任务的质量及呈现作品等方面进行评价。学习成绩可根据课程或教学环节的特点,选用合理的评分制。总分 = 自我评价(10%) 组评(20%) 企业评价(30%) 教师评价(40%)。
1.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在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
2.小组评价:学习小组对本组教学活动参与程度及成员间合作情况评分;
3.企业评价:企业设计师针对小组作品的整体构思、创意体现、元素运用、表达效果等方面给予评分;
4.教师评价:教师以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为基础,参照任务完成过程的参与情况,速度、完成质量等,作综合性的鼓励性总评价,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对下一轮新知识在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五、教学改革成效
现代信息技术与装饰设计课程教学融合,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有效地推动教学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而且能够使装饰设计课程的教学丰富多彩。具有较强的时代特点,能开拓学生专业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究和创作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有效掌握知识提升职业技能的教学目的。
课程改革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将探究结果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应用于实际的项目中,学生置身情景,在学习中实践,按照装饰设计的工作流程非常出色的完成了项目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借助各种制图软件绘制出设计成果,采用了VR虚拟现实技术帮助学生亲身体验设计方案的效果,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情境,弥补了学生空间想象力薄弱的问题。使用微信公众号发布多种知识和案例,并开发智能聊天机器人,为学生提供线上的课后自动辅导,学生随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学习知识和提问,巩固了课中知识,也开拓了知识面。
通过信息化技术带动课程项目开发路线,深入分析职业能力和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制定课程标准,开发教材学材,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调整课程内容,学习内容的制定走向模块化、系统化、标准化,实现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装饰设计能力是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工作的最基本的技能,通过结合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感受到学生认真参与项目,课堂氛围更为活跃,学生课前学习微课并在蓝墨云班课中积极交流,清晰任务目标,完成课前作业为课中任务做准备。企业设计师的参与使学生感受真实工作岗位,以及榜样的作用使得学生参与度更高。多种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分析任务寻找创作灵感。多种表达方式为更全面、更快速地展示学生设计意图提供可能,学生收获满意的设计作品,体验成功喜悦。在未来我校还应该将装饰设计课程与信息技术更完美融合,争取培养出更优秀的建筑装饰设计者。
参考文献:
[1]郭玲.高职院校项目化课程改革探索——以医疗保险理论与实务为例[J].成功(教育),2011(3).
[2]刘胡英.中职学校汽车实训基地的建设探究[J].福建建材,2013(3).
[3]许传久.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标准设计[J].中国-东盟博览,2013(4).
责任编辑魏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