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的爱“密不透风”,聪明的爱“亲密有间”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j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家长掌心上的宝,是爸爸妈妈心中爱的期望和寄托。于是在爱的名义下,不少家长总是想方设法亲近孩子,以与孩子相处得“亲密无间”为豪。然而事实上,这样的亲子关系究竟好不好呢?
  去年,一桩悲剧事件的发生震撼了社会,也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不去——上海某大学的女研究生杨元元因为不堪忍受困苦生活的压力,写下遗书,称“知识无法改变命运”,然后在宿舍里上吊自杀。
  我曾经不断地在惋惜中追问杨元元为什么会自杀,随着新闻报道对主人公生活环境的剖析和成长背景的层层揭示,我渐渐发现,这一悲剧事件的发生,如果撇开学校社会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谈,很大程度上竟源于杨妈妈特殊的家教方式——
  杨妈妈是一个单身母亲,年轻的时候丈夫抛下妻女撒手人寰。杨妈妈与女儿相依为命,倾心演绎着母亲的角色,她的生命就是为了女儿的一切,女儿的成长全是为了母亲的幸福。于是,这对相扶相依的母女心中除了对方的位置,再无他人,她们之间的情感空间只存留下单一、纯粹的母女亲情。
  杨元元虽是高等学府的研究生,却没有相识的朋友,友情空间一片空白。正是这单一的情感空间,成为杨元元自绝人间的无奈选择——当学校方面不再让妈妈继续留宿在学校里时,杨元元的心理天空崩塌了,她觉得世界一片黑暗,一步都无法前行,于是选择了逃离这个世界。
  单身的杨妈妈虽然费尽苦心将女儿培养成了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却因为与女儿有着近30年“亲密无间”的相处经历,让女儿的情感发展只存有单一的“母女亲情”空间,失去了友情甚至是爱情空间。当杨元元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她便觉得人生困苦已到极致,不可解脱,自杀成为了唯一的选择。试想,杨元元如果有朋友,那么友情肯定会给她的困苦心理提供许多出口,至少是心理上的安慰与缓解,悲剧也许不会就此上演……
  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我们仅可以从生命无奈的陨落里吸取家庭教育的教训——每个家长都会深深爱着孩子,但不能爱得“密不透风”,因为家长与孩子这种“亲密无间”的相处方式是有害的,它会让孩子失去与朋友相处的机会,没有与朋友相处的经历,在孩子的情感世界里就不会留有友情空间。家长与孩子“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会给孩子情感世界的多元发展设置限制和阻碍。
  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在很多时候是需要“疏远”孩子的,只有疏远孩子,孩子的情感空间才会有机会进行多元发展,孩子才会在这种多元发展的过程中获得包括友情爱情等多种多样的情感空间。有了多元的情感空间,孩子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困苦时寻找心理出口的途径才会多种多样,不至于陷入心理困苦的死胡同,无法解脱——要知道,亲情不能解决孩子成长的一切问题,除了亲情,孩子还需要多种多样的情感空间。也只有让孩子拥有了多元的情感空间,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才会有一份真正的放心!
  小树为什么需要向四处扎根?因为只有向四处扎根,小树才能在经风受雨的过程中越长越高大。如果小树只朝向一个方向扎根,根基不稳,将来肯定会在某一场风雨中倒下。孩子为什么需要建设多向的情感空间,其道理相同如上。所以说,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付出亲情,让孩子感知家庭的温暖,也需要给予其空间和自由——这其实是给予孩子寻找友情或寄托留下来的情感发展空间,有了这些空间,孩子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才会均匀吸取养分,打下坚实多元的根基!
  爱没有错,但爱不是“亲密无间”的代名词,给孩子一份空间和自由,也许就给了孩子一个美好扎实的未来!
其他文献
“女儿的坚强出乎我的意料,这十多天的昼夜相处,许多小细节屡屡令我这当爹的感动不已。从她身上,我似乎看到了我的母亲——她奶奶的影子。  这趟欧洲之行,由于受冰岛火山爆发和法国铁路罢工的影响,我和同事不免心情焦虑。三个大男人挤住女儿的蜗居里,看着她当导游、做翻译、煮饭买菜洗衣服……将我们的衣食住行一一安排照顾妥当,使我的内心百感交集!  女儿凭她并不出众的身材和弱小的身躯,在异国他乡,艰难地寻找和实现
这天,我带5岁的儿子去乡下看望他的曾祖母。从祖母家出来,正准备驶上州际公路时,路上的交通几乎停滞不前。很显然,前面发生了交通事故。  我决定走另一条路线回家。这是一条乡村公路,虽然蜿蜒崎岖,但路两边的风景非常优美。  儿子好奇心强,我也一向喜欢教他认识新鲜事物,特别是向他揭示大自然的奥秘。  当经过一个农场时,我看到田野里有十几头奶牛。儿子正坐在小车后面的座位上,无意识地拨弄着一个塑料摩托车玩。于
为什么这个节目能从韩国火到中国?在这个与中国一衣带水、同宗同源的国家,其家庭文化和教育理念和我们有何共性?这一切,就让我们通过对中韩《爸爸去哪儿》360°全方位无死角的大比拼,一一找寻答案吧。  社会:不同背景,相似诉求  韩版的时代需求《爸爸去哪儿》的原版模式购自韩国MBC电视台,因为太受欢迎,该节目已经从一个季播节目成长为全年固定节目;而开设该档节目的初衷,竟然是为了刺激韩国连年下滑的生育率。
新闻链接:  2008年,美国有19个孩子的死和玩具相关,还有超过8,2000例5岁以下儿童因玩具而被急救送医。此外,不符合标准的、劣质的玩具给宝宝造成各种程度的伤害不计其数。比如,玩具上的小部件会被宝宝误食而造成窒息;大于85分贝的声响玩具会损害宝宝听力;玩具中的邻苯二甲酸盐含量超标更会造成性早熟;玩具中的铅含量超标也会导致低智商和中枢神经受损。  逢年过节,送小朋友们礼物是父母避不过的一道关口
近日发生了一件事,有带孩子参加活动的家长提出:“为何选捐书学校要听郜妈的!选书配书也要听她的!”当时听到这样的质问,我既错愕又伤心,第一反应是:“我完全是为了替团队省心省事省钱,才自己揽下这些耗心费力的义务工作,为什么你们不能明白我的苦心呢?”  多么熟悉的反应,在我们指责孩子时,其实也经常冒出类似的抱怨。  幸而四年来因为不少风风雨雨的磨练,让我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跳出了怨天尤人的愤怒情绪,很快发现
东东是一个聪明、开朗的孩子,但有个“常有理”的毛病,总爱找各种借口为自己辩护,推卸责任:玩完玩具,妈妈让他收拾,他说:“一会儿我还玩呢。”过了一会儿,妈妈再让他收拾,他就说:“我累了,想休息。”可是如果小朋友来家里玩,他就责怪人家玩完后不收拾玩具,妈妈说:“你是小主人,应该带头收拾。”他却说:“玩具是他玩的,应该他收,小朋友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东东仿佛什么道理都明白,但是什么都不愿意自己做,妈妈
看着网络上的妈妈博友们都在晒2010年宝宝的教育投资,且一个比一个花得多,吓得我心惊肉跳——孩子的教育真要这么费钱吗?刺激之下,我也忍不住跟风给笑笑今年的教育开支算了一笔帐:  团队活动课是去年报的,钱已付了,到现在还没上完,暂且算一半,约4500元;  幼儿园学杂费全年4500元;  书、玩具、服装都来自当当、淘宝,拉出帐单一算,总共是2000元;  旅游:笑笑个子不到110cm,门票、车船费用
住在隔壁的小杨夫妇是双职工家庭,所以孩子一直寄养在乡下老家。结果现在孩子虽已4岁,但仍不善表达,有任何想要做的事情均用动作表示,爷爷奶奶常常要费尽心思猜哑谜,以图平息“风波”,稍不合心意,孩子就会抡起棍子打人。孩子在乡下的这几年,不但老人被折磨得身心疲惫,身体状况大不如以前,孩子也变得顽劣霸道,不通情理,这可怎么办好呢?  据报道,不少隔代教养儿童有不同程度的自闭、暴力倾向,这些孩子若得不到及时关
一直喜欢与睿宝宝玩些自创的小游戏,有时是一个育儿游戏引发的灵感,有时是随意的发挥,就手边的东西即兴而起。前几天整理东西时翻出一张彩色报纸,当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利用这张旧报纸和睿宝宝一起玩起益智游戏来。  放“电影”  我用剪刀在报纸的中间剪了个长方形的洞,利用这个长方形的洞“放电影”——看看这是妈妈的下巴,妈妈的嘴巴,妈妈的鼻子,妈妈的头发;再来看爸爸的眼睛,嘴巴,鼻子,然后把睿宝宝的眼睛、嘴巴和
烦恼  女儿洁如两岁多,她的东西一律不准别的小朋友碰,哪怕摸一摸也不行,一开口就是“这是我的”。一只手护着物品,一只手推小朋友,这成了她的标志性动作。我有意识地劝她跟小朋友一起分享,可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好几次我实在气不过,强行从她手上把东西抢过来,给其他小朋友玩,结果她哭天抢地,弄得我好不尴尬。哎,孩子这么自私,长大了怎么跟人交往啊?  他为什么会这样  他以为分享就是失去。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