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这个节目能从韩国火到中国?在这个与中国一衣带水、同宗同源的国家,其家庭文化和教育理念和我们有何共性?这一切,就让我们通过对中韩《爸爸去哪儿》360°全方位无死角的大比拼,一一找寻答案吧。
社会:不同背景,相似诉求
韩版的时代需求《爸爸去哪儿》的原版模式购自韩国MBC电视台,因为太受欢迎,该节目已经从一个季播节目成长为全年固定节目;而开设该档节目的初衷,竟然是为了刺激韩国连年下滑的生育率。据统计,韩国的世界经合组织(OECD)生育率排名连年垫底,为了让民众感受亲子温暖,追求天伦之乐,该节目应运而生,不惜浓墨重彩,极力渲染父亲和孩子之间的温情。
韩国有网站以两万多名会员为对象对节目进行魅力调查,结果显示,节目魅力点排名依次为“孩子们纯真的童心”“重新发现父爱”“喜欢某个孩子”,最后才是“作为养育孩子的父母有许多共鸣”。
中版的关注现状在儒家伦理文化的影响下,中韩两国有着一脉相承的家庭理念,都崇尚父慈子孝,这为节目引进奠定了受众基础。但也许是出于对我国特殊国情的考量,比如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社会转型期的功利浮躁等原因,内地出品方在购买版权后,将节目主旨调整为“亲子互动”,并由擅长制作纪录片题材的《变形记》团队担任制作。
《变形记》作为一档关注儿童社会问题的体验类节目曾大受好评,所以制作团队坚持认为,《爸爸去哪儿》要想在中国成功,除了娱乐性以外,还必须把亲子关系、儿童成长、父亲责任等社会和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串联起来,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孩子:每步皆有成因
韩版节目的5个孩子平均年龄8岁;而中版的孩子中,最大的石头才6岁,天天和田雨橙5岁,kimi和王诗龄在节目播出后才刚满4岁,整体比韩版偏小。
挫折教育得分情况“护蛋任务”播出后,许多同时收看中韩节目的观众拼命吐槽。只因鸡蛋打碎后,韩国孩子没一个哭闹的,中国孩子则集体崩溃,他们就纷纷“为羸弱娇气的下一代担忧”。
这其实有失公允。对成人而言,一岁之差并不明显;对幼儿来说,哪怕几个月,其心志、语言、动手等能力皆大不相同。越小的孩子,越不适应孤单和挫折;越大的孩子,在人际关系和自主能力上越游刃有余。许多父母都认为挫折有助锻炼孩子,但这个节目告诉我们,同样的试验,在平均年龄8岁的韩国孩子身上更显考验,对平均年龄5岁的中国孩子来说,则人为刺激大于实际意义,是节目组的“生搬硬套”误导了受众。
独生子女输在哪儿在韩版中,第一天孩子们集体坐上大巴后便自动安排好座位,迅速地熟络起来,到达后也没有太多的情绪起伏,对未知的旅行都还抱着向往。而中版第一集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混乱、哭闹等不可控的局面,孩子间顾不上什么交流,各自都仍在纠结着失去了玩具、找不到妈妈和陌生艰苦的环境。此时,中韩两国孩子的另一对比特征显现了——中版都是独生子女,都来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明星家庭,所以对主动融入朋友圈不甚敏感,最熟悉的依恋和安全感来自父母、玩具和物质环境。而韩国孩子从小与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在人际交往中知进退、循长幼、守等级,即便只差一岁,小孩子也必须对哥哥说敬语、用尊称;反过来,这也让大孩子感受到自己角色之重,自觉承担更多责任。所以,韩版节目中能看到大孩子寸步不离地保护弟弟妹妹,而中版节目更多的是几个孩子各自努力适应环境,面对挑战。
爸爸:刚强背后的柔软内心
爸爸之外的角色也是孩子的骄傲 韩版节目中的5位爸爸,分别是主持人、演员、歌手和足球运动员;中版节目则请来了奥运冠军、演员、偶像 赛车手、导演和模特。
中版节目播到现在,观众还未发现爸爸们的职业区别在亲子相处中的差异,基本上每期的任务都是考验爸爸的家务水平和照顾能力;而韩版节目由于播出时间更长,已经跳出这个框架。比如,某期主题为“交换爸爸”,其中一个运动神经不太发达的孩子跟着另一足球运动员爸爸开始体能训练,互换擦出的火花不仅增加了趣味性,带来了新鲜感,更将爸爸的特长应用于节目中。
除了看到爸爸手忙脚乱应付生活琐事的部分,也看到他们社会职能上专业的一面,这往往才是更让孩子觉得自豪和骄傲的部分。
给“中国好爸爸”点赞韩版之所以将节目的主线设定为亲情,与其社会角色分工息息相关。
在韩国,大部分女性婚后会选择成为全职妈妈,与孩子有关的一切家务和教育基本都由母亲包办。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导致韩国爸爸日渐缺席孩子的童年,所以韩版节目中才会出现成俊父亲那种严厉且疏远孩子的状态。而节目独具匠心地设计让爸爸和孩子单独外出,除了预计会出现各种戏剧冲突之余,也是在提醒父亲们,主动发现和珍视孩子成长的点滴收获。
而在中国,若是没有老人或保姆帮忙,双职工家庭基本是父母分工照料孩子,独生子女不仅是妈妈的小棉袄,更是爸爸的心头肉。所以我们会看到糊窗冲奶熟练老到的林志颖和洗衣做饭样样在行的张亮,即便是以爷儿们自居的郭涛,也对儿子石头一口一个“宝贝”,每晚睡前搂着讲故事。
无论宗旨是在亲子关系、儿童成长还是父亲责任,《爸爸去哪儿》都做得不错。它成功运用纪实的方式,为电视机前的万千父母观众提供了不同的家教模式和亲子样板。在孩子面前,明星卸去了光环;在镜头面前,孩子展现了童真;在电视机前,无数家庭对照那些亲切而真实的亲子温情细节,也一定会想起孩子带给自己的无奈和欢乐,会看到每一分陪伴背后换回骄傲和成长。
我们只希望,节目火完以后,思考还能继续;电视关掉以后,做法还能继续。不管韩国或中国,综艺娱乐还是严肃教育,爸爸们爱孩子的真心都一样动人;有更多的好爸爸,才有更多的幸福家庭。
社会:不同背景,相似诉求
韩版的时代需求《爸爸去哪儿》的原版模式购自韩国MBC电视台,因为太受欢迎,该节目已经从一个季播节目成长为全年固定节目;而开设该档节目的初衷,竟然是为了刺激韩国连年下滑的生育率。据统计,韩国的世界经合组织(OECD)生育率排名连年垫底,为了让民众感受亲子温暖,追求天伦之乐,该节目应运而生,不惜浓墨重彩,极力渲染父亲和孩子之间的温情。
韩国有网站以两万多名会员为对象对节目进行魅力调查,结果显示,节目魅力点排名依次为“孩子们纯真的童心”“重新发现父爱”“喜欢某个孩子”,最后才是“作为养育孩子的父母有许多共鸣”。
中版的关注现状在儒家伦理文化的影响下,中韩两国有着一脉相承的家庭理念,都崇尚父慈子孝,这为节目引进奠定了受众基础。但也许是出于对我国特殊国情的考量,比如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社会转型期的功利浮躁等原因,内地出品方在购买版权后,将节目主旨调整为“亲子互动”,并由擅长制作纪录片题材的《变形记》团队担任制作。
《变形记》作为一档关注儿童社会问题的体验类节目曾大受好评,所以制作团队坚持认为,《爸爸去哪儿》要想在中国成功,除了娱乐性以外,还必须把亲子关系、儿童成长、父亲责任等社会和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串联起来,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孩子:每步皆有成因
韩版节目的5个孩子平均年龄8岁;而中版的孩子中,最大的石头才6岁,天天和田雨橙5岁,kimi和王诗龄在节目播出后才刚满4岁,整体比韩版偏小。
挫折教育得分情况“护蛋任务”播出后,许多同时收看中韩节目的观众拼命吐槽。只因鸡蛋打碎后,韩国孩子没一个哭闹的,中国孩子则集体崩溃,他们就纷纷“为羸弱娇气的下一代担忧”。
这其实有失公允。对成人而言,一岁之差并不明显;对幼儿来说,哪怕几个月,其心志、语言、动手等能力皆大不相同。越小的孩子,越不适应孤单和挫折;越大的孩子,在人际关系和自主能力上越游刃有余。许多父母都认为挫折有助锻炼孩子,但这个节目告诉我们,同样的试验,在平均年龄8岁的韩国孩子身上更显考验,对平均年龄5岁的中国孩子来说,则人为刺激大于实际意义,是节目组的“生搬硬套”误导了受众。
独生子女输在哪儿在韩版中,第一天孩子们集体坐上大巴后便自动安排好座位,迅速地熟络起来,到达后也没有太多的情绪起伏,对未知的旅行都还抱着向往。而中版第一集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混乱、哭闹等不可控的局面,孩子间顾不上什么交流,各自都仍在纠结着失去了玩具、找不到妈妈和陌生艰苦的环境。此时,中韩两国孩子的另一对比特征显现了——中版都是独生子女,都来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明星家庭,所以对主动融入朋友圈不甚敏感,最熟悉的依恋和安全感来自父母、玩具和物质环境。而韩国孩子从小与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在人际交往中知进退、循长幼、守等级,即便只差一岁,小孩子也必须对哥哥说敬语、用尊称;反过来,这也让大孩子感受到自己角色之重,自觉承担更多责任。所以,韩版节目中能看到大孩子寸步不离地保护弟弟妹妹,而中版节目更多的是几个孩子各自努力适应环境,面对挑战。
爸爸:刚强背后的柔软内心
爸爸之外的角色也是孩子的骄傲 韩版节目中的5位爸爸,分别是主持人、演员、歌手和足球运动员;中版节目则请来了奥运冠军、演员、偶像 赛车手、导演和模特。
中版节目播到现在,观众还未发现爸爸们的职业区别在亲子相处中的差异,基本上每期的任务都是考验爸爸的家务水平和照顾能力;而韩版节目由于播出时间更长,已经跳出这个框架。比如,某期主题为“交换爸爸”,其中一个运动神经不太发达的孩子跟着另一足球运动员爸爸开始体能训练,互换擦出的火花不仅增加了趣味性,带来了新鲜感,更将爸爸的特长应用于节目中。
除了看到爸爸手忙脚乱应付生活琐事的部分,也看到他们社会职能上专业的一面,这往往才是更让孩子觉得自豪和骄傲的部分。
给“中国好爸爸”点赞韩版之所以将节目的主线设定为亲情,与其社会角色分工息息相关。
在韩国,大部分女性婚后会选择成为全职妈妈,与孩子有关的一切家务和教育基本都由母亲包办。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导致韩国爸爸日渐缺席孩子的童年,所以韩版节目中才会出现成俊父亲那种严厉且疏远孩子的状态。而节目独具匠心地设计让爸爸和孩子单独外出,除了预计会出现各种戏剧冲突之余,也是在提醒父亲们,主动发现和珍视孩子成长的点滴收获。
而在中国,若是没有老人或保姆帮忙,双职工家庭基本是父母分工照料孩子,独生子女不仅是妈妈的小棉袄,更是爸爸的心头肉。所以我们会看到糊窗冲奶熟练老到的林志颖和洗衣做饭样样在行的张亮,即便是以爷儿们自居的郭涛,也对儿子石头一口一个“宝贝”,每晚睡前搂着讲故事。
无论宗旨是在亲子关系、儿童成长还是父亲责任,《爸爸去哪儿》都做得不错。它成功运用纪实的方式,为电视机前的万千父母观众提供了不同的家教模式和亲子样板。在孩子面前,明星卸去了光环;在镜头面前,孩子展现了童真;在电视机前,无数家庭对照那些亲切而真实的亲子温情细节,也一定会想起孩子带给自己的无奈和欢乐,会看到每一分陪伴背后换回骄傲和成长。
我们只希望,节目火完以后,思考还能继续;电视关掉以后,做法还能继续。不管韩国或中国,综艺娱乐还是严肃教育,爸爸们爱孩子的真心都一样动人;有更多的好爸爸,才有更多的幸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