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纪念馆在安全管理工作方面是及其重要,作为纪念馆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如何去做,这关于到纪念馆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就此对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安全防范意识进行阐述。
关键词:安全管理;基本素质;防范意识
近年來,到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旅游生活方式。纪念馆是一个城市文明与社会进步的象征。因此,安全管理成了纪念馆的命脉。对于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来说,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到纪念馆的形象。笔者结合在纪念馆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十五年的实践经验,就对优秀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安全防范意识浅谈自己的观点。
一、具备优良的政治素质
纪念馆安全管理人员应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政策和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履行安全检查监督职责,具有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优良思想品德。
坚持原则,严格检查督办,维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这是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对有利于安全管理的要坚决去办,对违反安全管理的违章违纪行为要坚决抵制。
二、高尚的职业道德及专业的业务知识
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特定条件下的反映,是人们从事社会职业、履行职责时思想和行为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安全职业道德包括职业思想、职业技能、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
一个优秀的纪念馆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就必须增强职业责任心,严格遵守职业纪律,不搞歪门邪道,不以权谋私,不弄虚作假,求真务实,公正廉洁,克己奉公,使自己在任何复杂情况下都必须熟悉纪念馆的基本业务,如:
①各陈列展厅和文物建筑的分布情况及重要文物的展示位置;②各种安全防范系统的操作规程,如监视系统的操作及监视范围、自动报警、自动喷淋系统的操作情况等;③掌握纪念馆的消防用水及蓄水情况;④能规范制定各种安全的工作预案及预案的操作情况。⑤安全事故通道分布情况。⑥安全用电、用火情况;⑦熟练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安全防范意识
作为纪念馆安全管理人员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正确处理外界和自身原因造成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这样才能提高纪念馆的安全防范意识。
(一)安全意识
1.防火。一是在纪念馆各参观区域禁用名火,如吸烟、名火取暖等,安全管理人员一定要制止此类现象的发生;二是在各种设备安装和维修时,因工人安全意识不强,违规操作引发火灾等。因此,安全管理人员要具备发现火灾隐患的意识,以现了火灾隐患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及时整改的及时整改,自己能力范围内不能及时整改的,向上级领导的部门汇报。
2.防盗。展示的各种重要文物和文物保管室内收藏的文物是犯罪分子的目标。安全管理人员在巡查工作时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敏锐性,密切关注在参观人流高峰时期行为异常人员,特别是在纪念馆举行一些大型活动时不法分子利用人多不易发现进行违法盗窃。另外不法分子还可能利用夜间工作人员下班后进行盗窃,所以安全管理人员还要采取各种措施防夜盗,如在重点部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等。
3.防恐。近年来,一些恐怖分子利用纪念馆人流量大制造恐怖事件,因此在人员密集区域要重点防范。同时还要密切注意有无不法分子在纪念馆内粘贴和散发传单等行为。
(二)防范意识
1.具备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公安部在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时提出“四个能力”建设,即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组织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安全管理人员在巡查时必须认真仔细,排查有无安全隐患,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和报告,同时熟练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在必要时能够组织人员扑灭初期火灾,情况紧急时立即组织游客疏散逃生。
另处安全管理人员应熟知安全法律法规、医疗救护、在全国各地发生安全事故的经验总结、消防器材的使用、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如何处置等知识,编写成册,组织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宣传教育。
2.具备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纪念馆的游客来自各个层面,有老人、小孩、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如老人突发疾病、小孩走失、精神病患者扰乱等。因此,这就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及时向上级报告发生的事件并请求支援,掌握一些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和急救知识,尽量控制事态的发展。
四、小结
纪念馆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是纪念馆安全保障的关键所在,将文物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增强安全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博物馆应下大力气抓好干部、职工的安全宣传和教育,通过及时传达最新精神和动态,邀请专家来授课,按计划组织技能培训,定期举行演习演练等形式,不断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
在重视人防的基础上,全面加强防范设施建设,用科技之光强化安全之盾,向科技要安全。对一线工作人员安全防护装备水平要全面提高。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冷静、准确、快捷的按应急处理程序处理,有效控制事态的发展,确保文物和游客的安全把安全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纪念馆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将人防、技防、物相结合,只有三者结合,发挥好各自的作用,纪念馆的安全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
关键词:安全管理;基本素质;防范意识
近年來,到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旅游生活方式。纪念馆是一个城市文明与社会进步的象征。因此,安全管理成了纪念馆的命脉。对于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来说,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到纪念馆的形象。笔者结合在纪念馆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十五年的实践经验,就对优秀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安全防范意识浅谈自己的观点。
一、具备优良的政治素质
纪念馆安全管理人员应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政策和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履行安全检查监督职责,具有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优良思想品德。
坚持原则,严格检查督办,维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这是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对有利于安全管理的要坚决去办,对违反安全管理的违章违纪行为要坚决抵制。
二、高尚的职业道德及专业的业务知识
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特定条件下的反映,是人们从事社会职业、履行职责时思想和行为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安全职业道德包括职业思想、职业技能、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
一个优秀的纪念馆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就必须增强职业责任心,严格遵守职业纪律,不搞歪门邪道,不以权谋私,不弄虚作假,求真务实,公正廉洁,克己奉公,使自己在任何复杂情况下都必须熟悉纪念馆的基本业务,如:
①各陈列展厅和文物建筑的分布情况及重要文物的展示位置;②各种安全防范系统的操作规程,如监视系统的操作及监视范围、自动报警、自动喷淋系统的操作情况等;③掌握纪念馆的消防用水及蓄水情况;④能规范制定各种安全的工作预案及预案的操作情况。⑤安全事故通道分布情况。⑥安全用电、用火情况;⑦熟练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安全防范意识
作为纪念馆安全管理人员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正确处理外界和自身原因造成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这样才能提高纪念馆的安全防范意识。
(一)安全意识
1.防火。一是在纪念馆各参观区域禁用名火,如吸烟、名火取暖等,安全管理人员一定要制止此类现象的发生;二是在各种设备安装和维修时,因工人安全意识不强,违规操作引发火灾等。因此,安全管理人员要具备发现火灾隐患的意识,以现了火灾隐患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及时整改的及时整改,自己能力范围内不能及时整改的,向上级领导的部门汇报。
2.防盗。展示的各种重要文物和文物保管室内收藏的文物是犯罪分子的目标。安全管理人员在巡查工作时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敏锐性,密切关注在参观人流高峰时期行为异常人员,特别是在纪念馆举行一些大型活动时不法分子利用人多不易发现进行违法盗窃。另外不法分子还可能利用夜间工作人员下班后进行盗窃,所以安全管理人员还要采取各种措施防夜盗,如在重点部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等。
3.防恐。近年来,一些恐怖分子利用纪念馆人流量大制造恐怖事件,因此在人员密集区域要重点防范。同时还要密切注意有无不法分子在纪念馆内粘贴和散发传单等行为。
(二)防范意识
1.具备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公安部在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时提出“四个能力”建设,即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组织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安全管理人员在巡查时必须认真仔细,排查有无安全隐患,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和报告,同时熟练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在必要时能够组织人员扑灭初期火灾,情况紧急时立即组织游客疏散逃生。
另处安全管理人员应熟知安全法律法规、医疗救护、在全国各地发生安全事故的经验总结、消防器材的使用、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如何处置等知识,编写成册,组织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宣传教育。
2.具备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纪念馆的游客来自各个层面,有老人、小孩、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如老人突发疾病、小孩走失、精神病患者扰乱等。因此,这就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及时向上级报告发生的事件并请求支援,掌握一些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和急救知识,尽量控制事态的发展。
四、小结
纪念馆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是纪念馆安全保障的关键所在,将文物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增强安全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博物馆应下大力气抓好干部、职工的安全宣传和教育,通过及时传达最新精神和动态,邀请专家来授课,按计划组织技能培训,定期举行演习演练等形式,不断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
在重视人防的基础上,全面加强防范设施建设,用科技之光强化安全之盾,向科技要安全。对一线工作人员安全防护装备水平要全面提高。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冷静、准确、快捷的按应急处理程序处理,有效控制事态的发展,确保文物和游客的安全把安全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纪念馆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将人防、技防、物相结合,只有三者结合,发挥好各自的作用,纪念馆的安全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