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是每个老师都很看重的一项学习内容,同时也是老师及学生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如果老师今天布置了作文,孩子往往如临大敌,好像书包装了一块大石头,沉甸甸的。有的学生常常花费几个小时也不能很好地完成一篇作文,期间还不断地纠缠父母,诸如:我写些什么呀?开头怎么写?才写了一点内容就没话写了,怎么也写不长!结尾又怎么写?
一、阅读:写作之根
通常情况下,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孩子没有一个不是读了大量的课外读物。著名作家曹文轩在《新人文读本——小学卷》序言中写道:“曾与北大清华的一批高考状元打过交道,他们留给我许多深刻的印象,而其中之一就是读书多。选择文科的自不必说,选择理科、工科的也是如此。读书是他们的一个日常行为,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孩子到底该读什么书呢?首先应该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他们爱读的书只要是健康的,就让他们去读;其次,在孩子喜欢上阅读的基础上要引导孩子的阅读倾向。多阅读中外的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中国现代的儿童小说。如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黄蓓佳的《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叶永烈的儿童文学系列……因为这些作品无论内容,还是语言都十分接近孩子的生活,所以易于被孩子接受、消化;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孩子阅读经典名著,与此同时还要扩展阅读面,不仅要阅读文学书籍,还要广泛阅读科学、历史、地理等,扩大视野,兼收并蓄。
在阅读时要处理好精读与略读之间的关系。有的孩子在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的情况下写作能力并没有很快地提高。那是因为他们的阅读大多是略读。这样的阅读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各种书报杂志越来越多。小学生的求知欲十分旺盛,需要阅读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在读书的方法上必须有选择地区别对待。有的课文或书本需要略读,知其概要,扩大阅读面;有的课文、书本需要精读,得以深刻理解,掌握精髓。
注意阅读时的积累。书中富有哲理的话语、精彩的景物描写、细腻的动作描绘、感性的心理活动,甚至是唐诗宋词的背诵对于孩子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有经验的老师一再强调背诵名篇(段),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背诵是学写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背诵,可以逐步积累字、词、句、段、篇等方面的感性材料,对这些材料有了相当积累之后,就能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写出好文章。
二、生活:写作之源
美好的生活是一本最好的教材、最精彩的百科全书。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作文时才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写、会写,我从写周记和小练笔入手做了几点尝试:
1.课内课外结合选择好观察的对象
结合冬天的大雪,我在寒假里让学生观察雪的形状,怎样下的,雪给你和周围的人们带来了什么?结合《爱如茉莉》,我请学生在家观察父母是怎样在平常的生活中细节向自己表达爱意的,让学生自己写写“爱如什么”。学生写道:爱是毛毯。因为我有时作业做得很迟,而天又很冷,爸爸怕我膝盖受凉,就会拿毛毯盖在我的腿上。爱是一碗普普通通的早饭。妈妈每天早上都很早起床帮我煮早饭,等我起床的时候,一碗稀粥已端在桌上了。妈妈煮的这碗粥比其他山珍海味更暖人心!爱是一辆自行车。因为每天上学、放学,爸爸都会骑着自行车送我。准确地说,爱是一辆承载我和父亲的自行车……
2.注意学生的生活实践与写作相结合
学校班级每开展一次活动,在活动前后,我都进行周密的部署、指导,并有目的地让学生写一篇文章。本学期学生在校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拔河比赛、歌咏比赛、运动会、5.12大地震捐款活动等。写作前,我都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活动进行一次回顾,談谈自己看到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和自己想法、所受到的感动。这样,学生写出来的周记自然内容具体、层次条理清楚、情感真挚。
三、思想:作文之魂
孩子作文写不好,老师常常抱怨孩子读书少,或是读得没用,还有就是不会观察、不善于发现。其实,作文写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于孩子对生活缺少思考。正如雕塑家罗丹有一句名言:世界上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为什么同样的事情,有的孩子写得细致深刻,有的孩子无话可说?除了各自的积淀不同,还与学生透过这件事的感悟和思考的深浅有关。5.12大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些平凡人的伟大、人性的可贵。我给孩子们读一首《读者》上的小诗——《孩子,你在天堂走好》,在我声情并茂的朗读下,有的孩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甚至我自己也感动了,但有的孩子却满脸漠然,一副事不关己的神态。感动得热泪盈眶的孩子写的周记《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给全国小朋友的一封倡议书》感情真挚、语言流畅,思想上显得比较成熟,看问题有深度,能够透过现象看到其本质所在。漠然的孩子写的全是从报刊杂志上摘录的,语言空洞无力,很少有自己的内心表白。
我想,教育的契机就在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中,在一日三餐的饭桌上,在茶余饭后的闲谈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和孩子进行交谈,听他们的表达和倾诉,在这其中加以相应的引导,就这样一点一滴地使孩子们的心智逐渐开阔、丰盈,他们看世界的眼睛也会越来越明亮,越来越犀利,他们的作文就会充满思想和智慧。
一、阅读:写作之根
通常情况下,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孩子没有一个不是读了大量的课外读物。著名作家曹文轩在《新人文读本——小学卷》序言中写道:“曾与北大清华的一批高考状元打过交道,他们留给我许多深刻的印象,而其中之一就是读书多。选择文科的自不必说,选择理科、工科的也是如此。读书是他们的一个日常行为,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孩子到底该读什么书呢?首先应该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他们爱读的书只要是健康的,就让他们去读;其次,在孩子喜欢上阅读的基础上要引导孩子的阅读倾向。多阅读中外的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中国现代的儿童小说。如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黄蓓佳的《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叶永烈的儿童文学系列……因为这些作品无论内容,还是语言都十分接近孩子的生活,所以易于被孩子接受、消化;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孩子阅读经典名著,与此同时还要扩展阅读面,不仅要阅读文学书籍,还要广泛阅读科学、历史、地理等,扩大视野,兼收并蓄。
在阅读时要处理好精读与略读之间的关系。有的孩子在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的情况下写作能力并没有很快地提高。那是因为他们的阅读大多是略读。这样的阅读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各种书报杂志越来越多。小学生的求知欲十分旺盛,需要阅读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在读书的方法上必须有选择地区别对待。有的课文或书本需要略读,知其概要,扩大阅读面;有的课文、书本需要精读,得以深刻理解,掌握精髓。
注意阅读时的积累。书中富有哲理的话语、精彩的景物描写、细腻的动作描绘、感性的心理活动,甚至是唐诗宋词的背诵对于孩子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有经验的老师一再强调背诵名篇(段),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背诵是学写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背诵,可以逐步积累字、词、句、段、篇等方面的感性材料,对这些材料有了相当积累之后,就能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写出好文章。
二、生活:写作之源
美好的生活是一本最好的教材、最精彩的百科全书。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作文时才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写、会写,我从写周记和小练笔入手做了几点尝试:
1.课内课外结合选择好观察的对象
结合冬天的大雪,我在寒假里让学生观察雪的形状,怎样下的,雪给你和周围的人们带来了什么?结合《爱如茉莉》,我请学生在家观察父母是怎样在平常的生活中细节向自己表达爱意的,让学生自己写写“爱如什么”。学生写道:爱是毛毯。因为我有时作业做得很迟,而天又很冷,爸爸怕我膝盖受凉,就会拿毛毯盖在我的腿上。爱是一碗普普通通的早饭。妈妈每天早上都很早起床帮我煮早饭,等我起床的时候,一碗稀粥已端在桌上了。妈妈煮的这碗粥比其他山珍海味更暖人心!爱是一辆自行车。因为每天上学、放学,爸爸都会骑着自行车送我。准确地说,爱是一辆承载我和父亲的自行车……
2.注意学生的生活实践与写作相结合
学校班级每开展一次活动,在活动前后,我都进行周密的部署、指导,并有目的地让学生写一篇文章。本学期学生在校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拔河比赛、歌咏比赛、运动会、5.12大地震捐款活动等。写作前,我都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活动进行一次回顾,談谈自己看到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和自己想法、所受到的感动。这样,学生写出来的周记自然内容具体、层次条理清楚、情感真挚。
三、思想:作文之魂
孩子作文写不好,老师常常抱怨孩子读书少,或是读得没用,还有就是不会观察、不善于发现。其实,作文写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于孩子对生活缺少思考。正如雕塑家罗丹有一句名言:世界上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为什么同样的事情,有的孩子写得细致深刻,有的孩子无话可说?除了各自的积淀不同,还与学生透过这件事的感悟和思考的深浅有关。5.12大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些平凡人的伟大、人性的可贵。我给孩子们读一首《读者》上的小诗——《孩子,你在天堂走好》,在我声情并茂的朗读下,有的孩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甚至我自己也感动了,但有的孩子却满脸漠然,一副事不关己的神态。感动得热泪盈眶的孩子写的周记《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给全国小朋友的一封倡议书》感情真挚、语言流畅,思想上显得比较成熟,看问题有深度,能够透过现象看到其本质所在。漠然的孩子写的全是从报刊杂志上摘录的,语言空洞无力,很少有自己的内心表白。
我想,教育的契机就在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中,在一日三餐的饭桌上,在茶余饭后的闲谈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和孩子进行交谈,听他们的表达和倾诉,在这其中加以相应的引导,就这样一点一滴地使孩子们的心智逐渐开阔、丰盈,他们看世界的眼睛也会越来越明亮,越来越犀利,他们的作文就会充满思想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