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电影《泰坦尼克号》在国内风靡,人们在为浪漫的爱情故事唏嘘不已的同时,也将目光移到了那艘承载了几千人的豪华邮轮上。
中国人对邮轮的最初印象多半来自这部经典电影。一艘号称永不沉没的巨船,富丽堂皇的内部设计与经典浪漫的爱情故事完美融合,不免给邮轮旅游披上一层神秘面纱。
那时,邮轮旅游在中国老百姓眼中还只是一幅幅唯美的电影画面。如今,乘坐“海上移动的五星级宾馆”,吃喝玩乐同时环游世界,这个以前在电影中出现的场景,正开始变成普通人也能拥有的现实。
与此同时,歌诗达、皇家加勒比等全球顶级邮轮集团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各沿海城市也着手争夺邮轮经济这块大“蛋糕”。
上海市宝山区旅游局副局长、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邱羚告诉《中国经贸聚焦》记者:“一艘邮轮的背后是一串长长的产业链,产业空间非常大,具有1:10的带动效应,从邮轮的制造、服务、消费到就业,邮轮产业链正越拉越长。”
旅游消费升级打造邮轮热
“邮轮热和人们旅游习惯的改变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据锦江旅游市场部负责人介绍,邮轮旅游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在上海出现了,直到两三年前才开始风靡上海。
据他介绍,之前人们更偏向于走马观花的旅游模式,“了解”是游客出行最主要的目的。而现在,人们则倾向选择度假体验的旅游模式,“享受”才是现在游客旅行的意义。
“普通的旅游方式带给游客的,是飞机、火车、汽车不停倒的疲惫行程。而邮轮游则能让游客在游玩、运动、观看表演甚至是推杯换盏间轻松出行。” 邱羚说,邮轮旅游是酒店跟着客人跑的轻松、享受之旅,可以免去舟车劳顿,这也是邮轮游让人看重的一点。
同时,邮轮本身就是旅游目的地。据记者了解,一艘能够周游世界的邮轮上,餐厅、剧院、酒吧、活动中心、图书馆等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游客可以观看剧院的各种表演,也可以在健身房健身、游泳池畅游等,这无疑让人们更加享受行程,成为现今旅游新方式。
邮轮之旅在很多人看来,奢华、昂贵已经成为代名词。过去,邮轮旅游的价格一直都是七八千元到两三万元不等,这也是其不可能大规模推出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随着邮轮线路的不断丰富,邮轮游的价格也逐渐放下身段。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其实目前的邮轮之旅价格并不算贵,有的线路只要三四千元,赶上旅行社推出优惠活动,还可以享受更多折扣。
本刊记者从一家旅行社给的报价中看到,歌诗达大西洋号在12月30日出发的路线(上海—济州—福冈—上海),历时5天4晚,游览日、韩两国的报价仅在4800元。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郭长增介绍,作为中高端旅游业态,邮轮旅游在欧美国家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际邮轮旅游一直以年均8.6%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国际旅游业年均4%的增长速度。
“邮轮旅游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潜力巨大。” 郭长增说,中国是全球邮轮旅游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据测算,2020年邮轮经济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将达到510亿元,成为中国航运业和旅游业的新经济增长点。
目前,很多的旅行社已经成立了专门的“邮轮部”,将邮轮作为一个特色产品和旅行社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携程等在线旅游服务商也纷纷建立邮轮频道,向消费者介绍邮轮产品,为市场提供专业的服务。
“中国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中国沿海港口作为国际邮轮访问港的航次逐年增加。随着欧美国家深受经济寒潮困扰,国际邮轮公司不断开辟在华航线,加大在华运力。”邱羚告诉《中国经贸聚焦》记者。
中国邮轮产业链附加值低
一家邮轮公司的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一艘载客3800人的10万吨以上邮轮,一次5天4晚的海上游,一张船票大约卖到四五千元,加上客人在船上消费的顶级红酒、免税购物甚至博彩等,邮轮公司在海上的利润不菲。
据了解,一艘大型邮轮可容纳3000至6000人,在旅途中每天消耗的食物、饮料及酒店用品数量相当可观,因此邮轮需要不停地补给才能满足乘客和船员的需求,停靠港及相关服务产业也将迎来巨大商机。
但邱羚指出,“邮轮产业的内涵远不止于此,邮轮经济有很长的产业链和很大的经济带动效应,除了给旅行社和轮船公司带来巨大商机之外,也给停靠码头,特别是母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她介绍,邮轮旅游首先要有母港,也就是具备多艘大型邮轮停靠、进出所需的综合服务设施和设备,邮轮在此进行补给、废物处理、维护与修理,母港的经济收益一般是停靠港的10—14倍。
但目前就上海而言,以上海为母港运营的只有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歌诗达邮轮公司、丽星邮轮公司及海航集团等相继投入的6艘外资豪华邮轮,邮轮码头还只能收取轮船停靠期间缴纳的相关费用,留住的效益并不明显。
她坦言,邮轮市场资源争夺日趋激烈,而中国邮轮产业链的拓展延伸依然远远不够。目前上海已经拥有虹口北外滩国际客运中心和宝山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两个邮轮产业集聚区。但两个主要邮轮港口的功能还相对单一,船供服务、旅游购物等邮轮相关领域发展均不足,更多还是体现在上下客以及简单的邮轮港口服务,处在邮轮产业链附加值较低的环节。
“邮轮经济分成上游和下游,邮轮的下游产业有港口的服务及旅游,比如在世界邮轮之都迈阿密,每年有4万个就业岗位是为邮轮服务的。”邱羚说,中国目前还停留在邮轮产业链条的下端,比如餐饮服务、酒店用品服务和物流。
而邮轮产业中最赚钱的是上游的邮轮制造业,目前在全球运营的邮轮共有近300艘,每一艘的价格都不菲,从4亿美元到17亿美元不等。全球能够建造邮轮的只有四个国家,分别是挪威、意大利、芬兰和德国,全都在欧洲。 “中国的邮轮制造业比国际上落后30年,但我不建议中国很快建造邮轮,我们可以从邮轮的维修基地开始,来发展邮轮的上游产业,日本曾经在70年代造过两艘邮轮,都亏损了,所以到现在都不敢再造。本土制造邮轮,这事急不得。”邱羚说。
上海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邮轮业将成为支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力量,并成为东亚地区一流的国际邮轮枢纽港。今年9月底公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里首次提到,鼓励发展邮轮产业经济,支持上海邮轮母港建设,鼓励在上海成立中外合资邮轮公司拓展邮轮业务。
在此背景下,上海宝山区被赋予了很大的期待。2011年,被誉为“东方之睛”的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建成运营,成为目前亚太区域规模最大的专业邮轮码头。
2012年9月,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上海成为首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上海宝山区乘势编制了《宝山区邮轮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着力打造邮轮旅游、船舶供给、人才等三大邮轮要素市场。
今年,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出入境旅客预计将达60.8万人次。“力争到2020年,吴淞口靠泊邮轮及出入境游客分别达到500艘次和250万人次的目标,带动宝山滨江转型成为国际一流的滨水地带,辐射宝山腹地成为邮轮产业发展的集聚地,并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打造世界著名旅游城市过程中的亮点。”上海市宝山区区委书记汪泓如是期待。
产业人才缺口亟待弥补
沿着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等这些拥有港口优势的城市都开始关注邮轮码头的规划与建设,争做中国的“国际邮轮母港”。
然而,邮轮要变为“经济”,只有码头是远远不够的。歌诗达邮轮公司中国市场总监徐颖强调:“发展邮轮经济,专业人才先行! ”
豪华邮轮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海上星级酒店”。徐颖认为,相比正在加快建设的邮轮码头、旅客大厅等硬件设施,对国际邮轮管理及服务人才的需求其实更为紧迫。
徐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邮轮经济的产业链分布广,需要的人才类型也很多。在整个产业链条上,邮轮公司的运营管理人才、邮轮市场的营销人员、衍生服务类人员,如保险、餐饮、酒店管理、地接,甚至还包括船舶修造和维护人才等,都是发展邮轮经济急需的专业人才。
“随着中国邮轮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邮轮公司的大量进驻,对邮轮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邮轮经济起步较晚,很多致力于发展邮轮产业的港口城市都面临着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发展瓶颈。”邱羚对《中国经贸聚焦》记者表示。
邱羚介绍,邮轮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邮轮人才需求数量大。邮轮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数量很大。
从广义上讲,邮轮人才包括邮轮码头接待、邮轮旅游服务、邮轮市场营销、邮轮设计建造、邮轮经营管理以及邮轮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从狭义上讲,主要包括国际邮轮公司和本土邮轮公司所提供的各类船上和岸上岗位的从业人员。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中国邮轮人才都存在较大缺口,远不能满足邮轮产业的发展需要。
其次,邮轮人才需求质量高。邮轮行业是典型的国际化行业,一方面,邮轮行业自身特点造成了邮轮企业竞争与合作的国际化;另一方面,邮轮航线布局的国际化带来了就业岗位的国际化。
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吴明远看来,龙头人才,就是邮轮设计、制造人才。奇缺,培养难度极大,但需求极少;龙身人才,指在邮轮上进行管理和协调组织的人才,这类人才的需求将呈现爆炸式增长;龙尾人才,是指邮轮公司的岸上管理人才。
因此,学校所培养的邮轮人才必须是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并且得到国际行业广泛认可的国际化人才,这就给邮轮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目前,中国邮轮的国际人才培养状况表现为办学层次普遍较低,人才培养专业面窄,教学手段过于传统,教学体系不够完善。课程设置还没有脱离传统的旅游英语、旅游餐饮管理、旅游市场营销以及礼仪教育等。与邮轮运营管理相关的课程开设较少,邮轮专业培养计划知识面较窄,缺乏针对性。
可喜的是,邮轮专业人才培养的步伐已经迈开。目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宝山区合作共建上海国际邮轮人才培养基地,旨在为上海邮轮产业培养中高端人才。
中国人对邮轮的最初印象多半来自这部经典电影。一艘号称永不沉没的巨船,富丽堂皇的内部设计与经典浪漫的爱情故事完美融合,不免给邮轮旅游披上一层神秘面纱。
那时,邮轮旅游在中国老百姓眼中还只是一幅幅唯美的电影画面。如今,乘坐“海上移动的五星级宾馆”,吃喝玩乐同时环游世界,这个以前在电影中出现的场景,正开始变成普通人也能拥有的现实。
与此同时,歌诗达、皇家加勒比等全球顶级邮轮集团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各沿海城市也着手争夺邮轮经济这块大“蛋糕”。
上海市宝山区旅游局副局长、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邱羚告诉《中国经贸聚焦》记者:“一艘邮轮的背后是一串长长的产业链,产业空间非常大,具有1:10的带动效应,从邮轮的制造、服务、消费到就业,邮轮产业链正越拉越长。”
旅游消费升级打造邮轮热
“邮轮热和人们旅游习惯的改变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据锦江旅游市场部负责人介绍,邮轮旅游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在上海出现了,直到两三年前才开始风靡上海。
据他介绍,之前人们更偏向于走马观花的旅游模式,“了解”是游客出行最主要的目的。而现在,人们则倾向选择度假体验的旅游模式,“享受”才是现在游客旅行的意义。
“普通的旅游方式带给游客的,是飞机、火车、汽车不停倒的疲惫行程。而邮轮游则能让游客在游玩、运动、观看表演甚至是推杯换盏间轻松出行。” 邱羚说,邮轮旅游是酒店跟着客人跑的轻松、享受之旅,可以免去舟车劳顿,这也是邮轮游让人看重的一点。
同时,邮轮本身就是旅游目的地。据记者了解,一艘能够周游世界的邮轮上,餐厅、剧院、酒吧、活动中心、图书馆等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游客可以观看剧院的各种表演,也可以在健身房健身、游泳池畅游等,这无疑让人们更加享受行程,成为现今旅游新方式。
邮轮之旅在很多人看来,奢华、昂贵已经成为代名词。过去,邮轮旅游的价格一直都是七八千元到两三万元不等,这也是其不可能大规模推出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随着邮轮线路的不断丰富,邮轮游的价格也逐渐放下身段。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其实目前的邮轮之旅价格并不算贵,有的线路只要三四千元,赶上旅行社推出优惠活动,还可以享受更多折扣。
本刊记者从一家旅行社给的报价中看到,歌诗达大西洋号在12月30日出发的路线(上海—济州—福冈—上海),历时5天4晚,游览日、韩两国的报价仅在4800元。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郭长增介绍,作为中高端旅游业态,邮轮旅游在欧美国家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际邮轮旅游一直以年均8.6%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国际旅游业年均4%的增长速度。
“邮轮旅游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潜力巨大。” 郭长增说,中国是全球邮轮旅游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据测算,2020年邮轮经济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将达到510亿元,成为中国航运业和旅游业的新经济增长点。
目前,很多的旅行社已经成立了专门的“邮轮部”,将邮轮作为一个特色产品和旅行社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携程等在线旅游服务商也纷纷建立邮轮频道,向消费者介绍邮轮产品,为市场提供专业的服务。
“中国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中国沿海港口作为国际邮轮访问港的航次逐年增加。随着欧美国家深受经济寒潮困扰,国际邮轮公司不断开辟在华航线,加大在华运力。”邱羚告诉《中国经贸聚焦》记者。
中国邮轮产业链附加值低
一家邮轮公司的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一艘载客3800人的10万吨以上邮轮,一次5天4晚的海上游,一张船票大约卖到四五千元,加上客人在船上消费的顶级红酒、免税购物甚至博彩等,邮轮公司在海上的利润不菲。
据了解,一艘大型邮轮可容纳3000至6000人,在旅途中每天消耗的食物、饮料及酒店用品数量相当可观,因此邮轮需要不停地补给才能满足乘客和船员的需求,停靠港及相关服务产业也将迎来巨大商机。
但邱羚指出,“邮轮产业的内涵远不止于此,邮轮经济有很长的产业链和很大的经济带动效应,除了给旅行社和轮船公司带来巨大商机之外,也给停靠码头,特别是母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她介绍,邮轮旅游首先要有母港,也就是具备多艘大型邮轮停靠、进出所需的综合服务设施和设备,邮轮在此进行补给、废物处理、维护与修理,母港的经济收益一般是停靠港的10—14倍。
但目前就上海而言,以上海为母港运营的只有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歌诗达邮轮公司、丽星邮轮公司及海航集团等相继投入的6艘外资豪华邮轮,邮轮码头还只能收取轮船停靠期间缴纳的相关费用,留住的效益并不明显。
她坦言,邮轮市场资源争夺日趋激烈,而中国邮轮产业链的拓展延伸依然远远不够。目前上海已经拥有虹口北外滩国际客运中心和宝山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两个邮轮产业集聚区。但两个主要邮轮港口的功能还相对单一,船供服务、旅游购物等邮轮相关领域发展均不足,更多还是体现在上下客以及简单的邮轮港口服务,处在邮轮产业链附加值较低的环节。
“邮轮经济分成上游和下游,邮轮的下游产业有港口的服务及旅游,比如在世界邮轮之都迈阿密,每年有4万个就业岗位是为邮轮服务的。”邱羚说,中国目前还停留在邮轮产业链条的下端,比如餐饮服务、酒店用品服务和物流。
而邮轮产业中最赚钱的是上游的邮轮制造业,目前在全球运营的邮轮共有近300艘,每一艘的价格都不菲,从4亿美元到17亿美元不等。全球能够建造邮轮的只有四个国家,分别是挪威、意大利、芬兰和德国,全都在欧洲。 “中国的邮轮制造业比国际上落后30年,但我不建议中国很快建造邮轮,我们可以从邮轮的维修基地开始,来发展邮轮的上游产业,日本曾经在70年代造过两艘邮轮,都亏损了,所以到现在都不敢再造。本土制造邮轮,这事急不得。”邱羚说。
上海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邮轮业将成为支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力量,并成为东亚地区一流的国际邮轮枢纽港。今年9月底公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里首次提到,鼓励发展邮轮产业经济,支持上海邮轮母港建设,鼓励在上海成立中外合资邮轮公司拓展邮轮业务。
在此背景下,上海宝山区被赋予了很大的期待。2011年,被誉为“东方之睛”的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建成运营,成为目前亚太区域规模最大的专业邮轮码头。
2012年9月,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上海成为首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上海宝山区乘势编制了《宝山区邮轮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着力打造邮轮旅游、船舶供给、人才等三大邮轮要素市场。
今年,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出入境旅客预计将达60.8万人次。“力争到2020年,吴淞口靠泊邮轮及出入境游客分别达到500艘次和250万人次的目标,带动宝山滨江转型成为国际一流的滨水地带,辐射宝山腹地成为邮轮产业发展的集聚地,并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打造世界著名旅游城市过程中的亮点。”上海市宝山区区委书记汪泓如是期待。
产业人才缺口亟待弥补
沿着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等这些拥有港口优势的城市都开始关注邮轮码头的规划与建设,争做中国的“国际邮轮母港”。
然而,邮轮要变为“经济”,只有码头是远远不够的。歌诗达邮轮公司中国市场总监徐颖强调:“发展邮轮经济,专业人才先行! ”
豪华邮轮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海上星级酒店”。徐颖认为,相比正在加快建设的邮轮码头、旅客大厅等硬件设施,对国际邮轮管理及服务人才的需求其实更为紧迫。
徐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邮轮经济的产业链分布广,需要的人才类型也很多。在整个产业链条上,邮轮公司的运营管理人才、邮轮市场的营销人员、衍生服务类人员,如保险、餐饮、酒店管理、地接,甚至还包括船舶修造和维护人才等,都是发展邮轮经济急需的专业人才。
“随着中国邮轮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邮轮公司的大量进驻,对邮轮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邮轮经济起步较晚,很多致力于发展邮轮产业的港口城市都面临着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发展瓶颈。”邱羚对《中国经贸聚焦》记者表示。
邱羚介绍,邮轮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邮轮人才需求数量大。邮轮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数量很大。
从广义上讲,邮轮人才包括邮轮码头接待、邮轮旅游服务、邮轮市场营销、邮轮设计建造、邮轮经营管理以及邮轮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从狭义上讲,主要包括国际邮轮公司和本土邮轮公司所提供的各类船上和岸上岗位的从业人员。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中国邮轮人才都存在较大缺口,远不能满足邮轮产业的发展需要。
其次,邮轮人才需求质量高。邮轮行业是典型的国际化行业,一方面,邮轮行业自身特点造成了邮轮企业竞争与合作的国际化;另一方面,邮轮航线布局的国际化带来了就业岗位的国际化。
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吴明远看来,龙头人才,就是邮轮设计、制造人才。奇缺,培养难度极大,但需求极少;龙身人才,指在邮轮上进行管理和协调组织的人才,这类人才的需求将呈现爆炸式增长;龙尾人才,是指邮轮公司的岸上管理人才。
因此,学校所培养的邮轮人才必须是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并且得到国际行业广泛认可的国际化人才,这就给邮轮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目前,中国邮轮的国际人才培养状况表现为办学层次普遍较低,人才培养专业面窄,教学手段过于传统,教学体系不够完善。课程设置还没有脱离传统的旅游英语、旅游餐饮管理、旅游市场营销以及礼仪教育等。与邮轮运营管理相关的课程开设较少,邮轮专业培养计划知识面较窄,缺乏针对性。
可喜的是,邮轮专业人才培养的步伐已经迈开。目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宝山区合作共建上海国际邮轮人才培养基地,旨在为上海邮轮产业培养中高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