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文化、精神消费的优质旅游时代,贵州地区原始而完整的民族文化旅游已经发展成为贵州旅游产业的重要方面。但是,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民族传统文化旅游中存在着民族节日文化的时间错位情况,民族传统节日风情的时间认定问题成为今天民族文化岁时节日旅游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
【关键词】民族文化;节日时间;民族风情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贵州自古由五大族系交汇,是苗族、土家族、侗族、布依族、仡佬族、白族、水族等多民族聚居地,民族文化丰厚。近几年来,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经济快速增长,旅游效益不断突出,旅游产业素质持续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显著提高,贵州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西部旅游热点地区,特别是民族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山地旅游,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民族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集中展示了一个民族的民族进程和文化精髓,成为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数据统计显示,在贵州省每年五彩缤纷的、不同规模的民族节日有1000多个,节日历史悠久、别具内涵。彰显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节日成为贵州民族风情百花园中的奇葩。
一、乡村旅游概述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19世纪最早出现在英国、法国,随着旅游活动的发展,“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欢迎,并逐步盛行,至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初具规模。乡村旅游在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到90年代兴村旅游逐步兴起并迅速发展。我国一些地方依托资源优势致力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出现特色乡村旅游小镇、乡村旅游品牌等。近年来,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主流旅游产品,在旅游总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贵州作为民族文化丰富,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一些乡村旅游景点已经成为贵州的名片,成为贵州乡村旅游的品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向往文化享受,憧憬丰富多彩的异文化旅游体验。贵州少数民族传统岁时节日文化作为乡村旅游体验项目,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欢迎,在乡村旅游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一些乡村旅游扶贫项目中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路径,甚至成为民族文化产业,作为就业的一种途径帮助当地村民摆脱贫穷。通过发展传统岁时节日旅游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使得贵州丰富独特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
二、贵州少数民族岁时节日简介
贵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世居少数民族有苗族、土家族、侗族、彝族、布依族、水族、瑶族、仡佬族、白族、回族等18个少数民族,且部分民族在全国也主要分布在贵州。这些民族每个都有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节日类型多,节日内容丰富多彩。如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捞鱼节、敬桥节、姊妹节、四月八、吃新节、吃卯节、花山节、芦笙节、龙船节、牯脏节等;土家族的摆手舞节、赶年等;侗族的萨玛节、侗年、摆古节、芦笙节、花炮节等;彝族的火把节等;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查白歌节、尝新节、牛王节等 ;水族的吃新节、端节、额节、敬霞节、铜鼓节等;瑶族的盘王节;仡佬族的吃新节、祭山节、祭树节、牛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大致被研究者按照每个节日的特点及研究的方便,划分为了年节性节日、农事性节日、宗教性节日、祭祀性节日、纪念性节日、娱乐性节日等不同的类型。传统的节日所展示出的文化特质,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的产物,存在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中。在旅游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节日不仅仅是各族人民生产生活的调节剂,更是窥见这个民族传统文化原始面貌的载体。现如今,大部分传统节日已经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地方、一个村落的招牌,备受旅游者的欢迎。
三、贵州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文化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岁时节日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适应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事项。岁时节日的形成,离不开“相对固定的节期和节日中特有的民俗活动”两个重要的因素。上述贵州大多数少数民族所过的传统节日都是按照自己的传统计时制度来计算节期的。例如,贵州很多地区的苗族所过的传统节日大部分是按照苗族的十二生肖为计时方式,在一个片区或者是地区轮流过节。如苗年这一苗族特有的传统节日,没有统一固定的节期。“岁首以冬三月,各尚其一,曰开年”在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不同地區的苗族选择不同的时间过节。有的地区是在十一月的第一个辰日,有的则在十一月的第一个丑日;有的是在十一月的第二个辰日还有在十一月第二个卯日过苗年的地区。苗族过姊妹节也是在不同的地区的苗族在一月、二月、三月选择一个月来过。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不同地区苗族过苗年的时间不同,也即是他们的开年时间不同,过姊妹节要随着这个地区开年时间的不同而推迟,即根据自己所属地区过苗年的时间而推定的时间。苗族过吃新节也是同样的。只有当地的苗族人民能够非常清楚地知道在哪一天过哪个节日,很多外人搞不清楚到底是在具体的什么时间过哪个节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以及民族文化间的交流、融和,现在在文献记载中查到的节气大部分也是人们的转述掺杂了汉族农历的成份。而这样的传统时间观念外来的游客并不清楚,在贵州民族文化节日旅游中存在着民族节日文化时间错位的情况。游客想来旅游,有时候就会对时间把握不准,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对于那些注重精神享受的外国朋友来说,他们对少数民族过传统节日的时间更是不知道,当他们按自己掌握的时间来到当地享受节日丰富的内涵时,有时候想要欣赏参加的节日已经结束了。对此,我们的旅游部门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当地的乡民也感到莫名其妙。甚至有些旅游部门也没有统一的时间观念,在安排游客欣赏民族节日风情时,还需要打电话咨询节日活动地点的相关部门,得知当地时间之后,再与今天我们所使用的汉族农历和世界通用的公历进行换算,这在操作程序上也比较麻烦。也就是说,在贵州地区的少数民族有自己的传统历法,同时他们也使用着汉族的农历和世界通用的公历。但是,他们在过民族传统节日时所使用的大多是本民族的传统历法。而政府、旅游部门和外面的游客对他们的传统时间观念并不十分清楚,以至于他们无法掌握少数民族过节的具体时间与汉族农历、世界通用的公历之间的对接。 四、建议与对策
鉴于上述考虑,笔者希望旅游主管部门能够制定出一套以汉族农历为基础,配以世界通用的公历和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时间历法的三位一体的时间定位的历法体系,编制出一套综合反映民族传统节日时间的综合信息历法体系。把这套历法体系印制成小册子在民族风情旅游地、各处景点向游客出售,并且在贵州旅游网上发布,或者是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网上平台发布。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每个民族过节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时间选择民族节日旅游地。
在过去相对封闭的年代,少数民族地区的过节都是按照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有次序地在不同的寨子之间流行的,是他们生活样态的真实反映,是调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要而过的,没有旅游的色彩,外面的人们并不知晓,编制这样的三位一体历法的小册子也只是在当地很小的村寨范围内流行,只有这个小范围的人过节日,他们能够很好地把握时间,如果印制这样的三位一体的综合历法体系在过去对当地民族来讲基本上是没有经济效益的。然而,时过境迁,在民族文化旅游、民族节日风情旅游成为旅游业重要内容的今天,在全域旅游迅速发展的今天,民族传统节日风情的时间认定问题成为今天民族节日旅游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编制以汉族农历为基础、配以世界通用的公历和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时间的三位一体的历法体系小册子,在游客来当地旅游时可以出售给游客,帮助游客更好地把握民族节日时间,既方便了顾客也可以为当地的民族带来经济收入,提高人们对贵州的了解,吸引更多的人来贵州旅游。
旅游主管部门组织编制这样一套三位一体的历法体系是贵州推出原生态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等旅游产品的基础性工作,更是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充分利用贵州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建设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重要工作,是编制好《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动贵州省旅游业、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措施。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個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少数民族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也受到影响,编制三位一体的历法手册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信心,也是对原生民族文化的一种保护与传承,更是发展贵州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31-132.
[2]王凤刚.苗族历法刍论[J].苗侗文坛,1992(1):23.
作者简介:张文静(1987-),女,山东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旅游文化。
【关键词】民族文化;节日时间;民族风情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贵州自古由五大族系交汇,是苗族、土家族、侗族、布依族、仡佬族、白族、水族等多民族聚居地,民族文化丰厚。近几年来,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经济快速增长,旅游效益不断突出,旅游产业素质持续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显著提高,贵州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西部旅游热点地区,特别是民族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山地旅游,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民族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集中展示了一个民族的民族进程和文化精髓,成为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数据统计显示,在贵州省每年五彩缤纷的、不同规模的民族节日有1000多个,节日历史悠久、别具内涵。彰显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节日成为贵州民族风情百花园中的奇葩。
一、乡村旅游概述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19世纪最早出现在英国、法国,随着旅游活动的发展,“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欢迎,并逐步盛行,至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初具规模。乡村旅游在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到90年代兴村旅游逐步兴起并迅速发展。我国一些地方依托资源优势致力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出现特色乡村旅游小镇、乡村旅游品牌等。近年来,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主流旅游产品,在旅游总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贵州作为民族文化丰富,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一些乡村旅游景点已经成为贵州的名片,成为贵州乡村旅游的品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向往文化享受,憧憬丰富多彩的异文化旅游体验。贵州少数民族传统岁时节日文化作为乡村旅游体验项目,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欢迎,在乡村旅游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一些乡村旅游扶贫项目中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路径,甚至成为民族文化产业,作为就业的一种途径帮助当地村民摆脱贫穷。通过发展传统岁时节日旅游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使得贵州丰富独特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
二、贵州少数民族岁时节日简介
贵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世居少数民族有苗族、土家族、侗族、彝族、布依族、水族、瑶族、仡佬族、白族、回族等18个少数民族,且部分民族在全国也主要分布在贵州。这些民族每个都有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节日类型多,节日内容丰富多彩。如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捞鱼节、敬桥节、姊妹节、四月八、吃新节、吃卯节、花山节、芦笙节、龙船节、牯脏节等;土家族的摆手舞节、赶年等;侗族的萨玛节、侗年、摆古节、芦笙节、花炮节等;彝族的火把节等;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查白歌节、尝新节、牛王节等 ;水族的吃新节、端节、额节、敬霞节、铜鼓节等;瑶族的盘王节;仡佬族的吃新节、祭山节、祭树节、牛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大致被研究者按照每个节日的特点及研究的方便,划分为了年节性节日、农事性节日、宗教性节日、祭祀性节日、纪念性节日、娱乐性节日等不同的类型。传统的节日所展示出的文化特质,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的产物,存在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中。在旅游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节日不仅仅是各族人民生产生活的调节剂,更是窥见这个民族传统文化原始面貌的载体。现如今,大部分传统节日已经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地方、一个村落的招牌,备受旅游者的欢迎。
三、贵州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文化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岁时节日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适应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事项。岁时节日的形成,离不开“相对固定的节期和节日中特有的民俗活动”两个重要的因素。上述贵州大多数少数民族所过的传统节日都是按照自己的传统计时制度来计算节期的。例如,贵州很多地区的苗族所过的传统节日大部分是按照苗族的十二生肖为计时方式,在一个片区或者是地区轮流过节。如苗年这一苗族特有的传统节日,没有统一固定的节期。“岁首以冬三月,各尚其一,曰开年”在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不同地區的苗族选择不同的时间过节。有的地区是在十一月的第一个辰日,有的则在十一月的第一个丑日;有的是在十一月的第二个辰日还有在十一月第二个卯日过苗年的地区。苗族过姊妹节也是在不同的地区的苗族在一月、二月、三月选择一个月来过。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不同地区苗族过苗年的时间不同,也即是他们的开年时间不同,过姊妹节要随着这个地区开年时间的不同而推迟,即根据自己所属地区过苗年的时间而推定的时间。苗族过吃新节也是同样的。只有当地的苗族人民能够非常清楚地知道在哪一天过哪个节日,很多外人搞不清楚到底是在具体的什么时间过哪个节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以及民族文化间的交流、融和,现在在文献记载中查到的节气大部分也是人们的转述掺杂了汉族农历的成份。而这样的传统时间观念外来的游客并不清楚,在贵州民族文化节日旅游中存在着民族节日文化时间错位的情况。游客想来旅游,有时候就会对时间把握不准,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对于那些注重精神享受的外国朋友来说,他们对少数民族过传统节日的时间更是不知道,当他们按自己掌握的时间来到当地享受节日丰富的内涵时,有时候想要欣赏参加的节日已经结束了。对此,我们的旅游部门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当地的乡民也感到莫名其妙。甚至有些旅游部门也没有统一的时间观念,在安排游客欣赏民族节日风情时,还需要打电话咨询节日活动地点的相关部门,得知当地时间之后,再与今天我们所使用的汉族农历和世界通用的公历进行换算,这在操作程序上也比较麻烦。也就是说,在贵州地区的少数民族有自己的传统历法,同时他们也使用着汉族的农历和世界通用的公历。但是,他们在过民族传统节日时所使用的大多是本民族的传统历法。而政府、旅游部门和外面的游客对他们的传统时间观念并不十分清楚,以至于他们无法掌握少数民族过节的具体时间与汉族农历、世界通用的公历之间的对接。 四、建议与对策
鉴于上述考虑,笔者希望旅游主管部门能够制定出一套以汉族农历为基础,配以世界通用的公历和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时间历法的三位一体的时间定位的历法体系,编制出一套综合反映民族传统节日时间的综合信息历法体系。把这套历法体系印制成小册子在民族风情旅游地、各处景点向游客出售,并且在贵州旅游网上发布,或者是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网上平台发布。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每个民族过节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时间选择民族节日旅游地。
在过去相对封闭的年代,少数民族地区的过节都是按照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有次序地在不同的寨子之间流行的,是他们生活样态的真实反映,是调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要而过的,没有旅游的色彩,外面的人们并不知晓,编制这样的三位一体历法的小册子也只是在当地很小的村寨范围内流行,只有这个小范围的人过节日,他们能够很好地把握时间,如果印制这样的三位一体的综合历法体系在过去对当地民族来讲基本上是没有经济效益的。然而,时过境迁,在民族文化旅游、民族节日风情旅游成为旅游业重要内容的今天,在全域旅游迅速发展的今天,民族传统节日风情的时间认定问题成为今天民族节日旅游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编制以汉族农历为基础、配以世界通用的公历和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时间的三位一体的历法体系小册子,在游客来当地旅游时可以出售给游客,帮助游客更好地把握民族节日时间,既方便了顾客也可以为当地的民族带来经济收入,提高人们对贵州的了解,吸引更多的人来贵州旅游。
旅游主管部门组织编制这样一套三位一体的历法体系是贵州推出原生态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等旅游产品的基础性工作,更是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充分利用贵州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建设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重要工作,是编制好《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动贵州省旅游业、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措施。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個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少数民族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也受到影响,编制三位一体的历法手册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信心,也是对原生民族文化的一种保护与传承,更是发展贵州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31-132.
[2]王凤刚.苗族历法刍论[J].苗侗文坛,1992(1):23.
作者简介:张文静(1987-),女,山东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旅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