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以神圣而深邃的目光去寻找,终于,他发现了,这是一片安静的小湖。
瓦尔登,一个年老的巫婆的名字,正如它一贯的神奇与静谧。这本书好像当时也不能引起使人震惊的喧嚣,即使在许多年以后,它依旧沉淀在瓦尔登湖湖底,上面缠绕着千年黝绿的苔藓,或在水面上漾起极其微弱的层层涟漪。
“黄昏时分,屋主应该在他的院子里停留大约挤一条奶牛的时间,如果他愿意,可以再长一些,等待客人的到来,我常常履行这一好客的职责,等待的时间足够洗一群奶牛的奶了,但是并没有看到有人从市镇里来。”
这是多么的凄凉与惆怅呵!独自一人,将茅屋敞开,却只可对月长叹,迎风伫立。瓦尔登湖,纵是一个偏远而圣洁的地方,但湖里还是充满着寂寥,仿佛一阵隔宵的秋雨,默默地清点着孤独。
清冷的黎明,湖上还漂浮着几根细小的栎树枝干,梭罗便驾着一叶扁舟,出没于风波中了。我与他遥遥对望着,可我们中间却仿佛隔了遥远的历史。我不明白,他为何要远离文明社会,到一个偏僻的小湖旁,独自徘徊,他可曾看到,另一边都市耀眼的灯光。恐怕他是经历了太多的繁华与幻灭,看透了世事之无常,人生之有限,他大概是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吧,也许他正需要如此简单质朴的生活,看月明星淡,夕阳起落。“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既然人生只如一场大梦,那又何必去惊破了它。他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执意要去追寻一个遥远而不可窥探的世界,让他的思想终日漂泊在湖中。或许,他在瓦尔登湖,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所以他以潇洒的背影去面对现实,沉入到安静的生活里。孤独的人是最有力量的。正如徐迟先生说:“《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他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
只有孤独与宁静,才能听到从湖心上传来的幽轧桨声。
“这恶魔似的铁马,那震耳欲聋的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当读到这些文字时,我震撼了。原来他在湖畔生活,盖木屋、读书、捕鱼,提倡节俭的理念,不仅仅是独善其身,更是以自己的行动去对抗现实中无所不在的物质与狂躁。这位智者已经认识到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闯进人们的生活,带来经济飞速的发展,也任性地破坏自然。许多年后,当瓦尔登湖受到巨大的污染与折磨之后,早已没有当年庄严的模样,梭罗几乎要惊呼:“瓦尔登,是你吗?”他甚至怀疑自己没有天天与它相伴,他痛斥自己没能保护好他的湖。“对它,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他在谴责和呼吁,他不忍心看着他精神所属的地方慢慢地从眼前消失,所以他用自己的简朴生活告诫人们不可弄巧成拙。
我们的生活忙碌不定,生活节奏之快,已使人无暇回忆往昔的美好,或在公交站,匆匆一瞥时看见初春街头的早梅。“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偶遇美景,却无法多去驻足停留一会儿,这是何等的无奈和惋惜!现代社会,人们断然不会携书一束,与琴僮棋友到某个隐蔽的湖边,在山中建一处竹篱茅舍,享受那份宁静。
“然而,和湖水一样,我的宁静只起了涟漪而没有波浪。”当我们真正静下来与自己独处的时候,可以与自己的思想进行深刻而微妙的谈话。在现代生活的繁忙枯燥中寻觅到自己的时候,我们终于快乐了,因为整个世界都在陪伴着我们,听我们述说一些不期而遇的欣喜,于是我們不再寂寞了。
残月渐渐潜入天际,啊,破晓的黎明时分!
黎明,这是一天似至未至的时候,“它象征着人人皆有的全然朦胧的、未能满足的欲念”,而这种欲念,仿佛清晨空气中漂浮的微尘,等到黎明渐渐成熟,它们也凝聚在雾气之中时,人们开始清醒,正如梭罗所说的一般,我们是被自己的创造力唤醒,是被自己新获得的内心力量和强烈愿望唤醒,并且还伴随着悠扬的仙乐和弥漫在空气中的沁香。人们愉快地回忆起昨日或者梦中所见的事,向初升的太阳微笑,到外面的小路上散步。真的,“清晨带来了英雄时代”。读到这里,我不禁爱上了梭罗的黎明。
古人喜爱黄昏时萧萧马嘶和古寺的暮钟,梭罗也眷恋着他的黎明,他的清晨时光。清晨不似黄昏时“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的冷落萧条,它有着心生萌动的欲望和生机。它虽然清冷,却总是轻盈,仿佛少年时刚刚接触人生的无限新奇。似懂非懂的时候,则更需要清晨的安慰与指引。梭罗在瓦尔登湖最流连的时光里,告诉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尊崇,告诉我们需要创造和新生,这正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所以,这本静静的书,还是能永久地深入内心,穿越时空的距离,引起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那一处湖畔,他自耕自食,长达两年之久。
那一处湖畔,他与野兽为邻,遵循着野性的法则。
那一处湖畔,他与他的思想矗立着,看夕阳西下,繁华起落。
“但是,这就是明天,那个仅靠时间的流逝永远不会破晓的明天。对于我们,使我们眼睛看不见光的就是黑暗。只有我们醒着的时候,黎明才会到来,才会有更多的黎明!”呼唤着我们的正是对自身时刻的反省和对人类行为的审视。
有一天,我看见那自然风景中最有表情的姿容,周围的湖水低吟道:“瓦尔登湖,瓦尔登湖。”
瓦尔登,一个年老的巫婆的名字,正如它一贯的神奇与静谧。这本书好像当时也不能引起使人震惊的喧嚣,即使在许多年以后,它依旧沉淀在瓦尔登湖湖底,上面缠绕着千年黝绿的苔藓,或在水面上漾起极其微弱的层层涟漪。
孤独
“黄昏时分,屋主应该在他的院子里停留大约挤一条奶牛的时间,如果他愿意,可以再长一些,等待客人的到来,我常常履行这一好客的职责,等待的时间足够洗一群奶牛的奶了,但是并没有看到有人从市镇里来。”
这是多么的凄凉与惆怅呵!独自一人,将茅屋敞开,却只可对月长叹,迎风伫立。瓦尔登湖,纵是一个偏远而圣洁的地方,但湖里还是充满着寂寥,仿佛一阵隔宵的秋雨,默默地清点着孤独。
清冷的黎明,湖上还漂浮着几根细小的栎树枝干,梭罗便驾着一叶扁舟,出没于风波中了。我与他遥遥对望着,可我们中间却仿佛隔了遥远的历史。我不明白,他为何要远离文明社会,到一个偏僻的小湖旁,独自徘徊,他可曾看到,另一边都市耀眼的灯光。恐怕他是经历了太多的繁华与幻灭,看透了世事之无常,人生之有限,他大概是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吧,也许他正需要如此简单质朴的生活,看月明星淡,夕阳起落。“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既然人生只如一场大梦,那又何必去惊破了它。他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执意要去追寻一个遥远而不可窥探的世界,让他的思想终日漂泊在湖中。或许,他在瓦尔登湖,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所以他以潇洒的背影去面对现实,沉入到安静的生活里。孤独的人是最有力量的。正如徐迟先生说:“《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他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
只有孤独与宁静,才能听到从湖心上传来的幽轧桨声。
对抗
“这恶魔似的铁马,那震耳欲聋的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当读到这些文字时,我震撼了。原来他在湖畔生活,盖木屋、读书、捕鱼,提倡节俭的理念,不仅仅是独善其身,更是以自己的行动去对抗现实中无所不在的物质与狂躁。这位智者已经认识到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闯进人们的生活,带来经济飞速的发展,也任性地破坏自然。许多年后,当瓦尔登湖受到巨大的污染与折磨之后,早已没有当年庄严的模样,梭罗几乎要惊呼:“瓦尔登,是你吗?”他甚至怀疑自己没有天天与它相伴,他痛斥自己没能保护好他的湖。“对它,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他在谴责和呼吁,他不忍心看着他精神所属的地方慢慢地从眼前消失,所以他用自己的简朴生活告诫人们不可弄巧成拙。
我们的生活忙碌不定,生活节奏之快,已使人无暇回忆往昔的美好,或在公交站,匆匆一瞥时看见初春街头的早梅。“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偶遇美景,却无法多去驻足停留一会儿,这是何等的无奈和惋惜!现代社会,人们断然不会携书一束,与琴僮棋友到某个隐蔽的湖边,在山中建一处竹篱茅舍,享受那份宁静。
“然而,和湖水一样,我的宁静只起了涟漪而没有波浪。”当我们真正静下来与自己独处的时候,可以与自己的思想进行深刻而微妙的谈话。在现代生活的繁忙枯燥中寻觅到自己的时候,我们终于快乐了,因为整个世界都在陪伴着我们,听我们述说一些不期而遇的欣喜,于是我們不再寂寞了。
黎明
残月渐渐潜入天际,啊,破晓的黎明时分!
黎明,这是一天似至未至的时候,“它象征着人人皆有的全然朦胧的、未能满足的欲念”,而这种欲念,仿佛清晨空气中漂浮的微尘,等到黎明渐渐成熟,它们也凝聚在雾气之中时,人们开始清醒,正如梭罗所说的一般,我们是被自己的创造力唤醒,是被自己新获得的内心力量和强烈愿望唤醒,并且还伴随着悠扬的仙乐和弥漫在空气中的沁香。人们愉快地回忆起昨日或者梦中所见的事,向初升的太阳微笑,到外面的小路上散步。真的,“清晨带来了英雄时代”。读到这里,我不禁爱上了梭罗的黎明。
古人喜爱黄昏时萧萧马嘶和古寺的暮钟,梭罗也眷恋着他的黎明,他的清晨时光。清晨不似黄昏时“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的冷落萧条,它有着心生萌动的欲望和生机。它虽然清冷,却总是轻盈,仿佛少年时刚刚接触人生的无限新奇。似懂非懂的时候,则更需要清晨的安慰与指引。梭罗在瓦尔登湖最流连的时光里,告诉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尊崇,告诉我们需要创造和新生,这正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所以,这本静静的书,还是能永久地深入内心,穿越时空的距离,引起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结束语
那一处湖畔,他自耕自食,长达两年之久。
那一处湖畔,他与野兽为邻,遵循着野性的法则。
那一处湖畔,他与他的思想矗立着,看夕阳西下,繁华起落。
“但是,这就是明天,那个仅靠时间的流逝永远不会破晓的明天。对于我们,使我们眼睛看不见光的就是黑暗。只有我们醒着的时候,黎明才会到来,才会有更多的黎明!”呼唤着我们的正是对自身时刻的反省和对人类行为的审视。
有一天,我看见那自然风景中最有表情的姿容,周围的湖水低吟道:“瓦尔登湖,瓦尔登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