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思想观念至关重要。“以生为本”的人本思想,倡导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思想就必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教师主体,以教定学”,向“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转变。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坚持生本教育观念,才能达到教师轻松教学,学生乐学的有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本教育;语文;教学;创新
所谓“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目前,在新课标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师生关系理念,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无可争议的主流意识。在实践教学中,令我深有体会是老师应该相信学生的智力,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做,以生为本,把他们看作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从而达到教师教得轻松了,学生学得快乐的目标。
一、以学生为本,更新教育观念,实施创新教育
语文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但是由于现在学生学习压力大以及社会教育环境的影响,和数学、英语相比语文逐渐成为他们普遍认为可学可不学的学科。只要是中国人都会点汉语,因而,初中语文的地位已经一落千丈。然而,语文学科学习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他们其它学科的学习。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课堂教学大部分还处于灌输——接受的模式,或老师设套学生解套。学生的学习基本上处于听讲——写作业——巩固练习的方式,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将知识和结论准确的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就算完成了任务。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倾听,“听”成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了听客,这种学习使学生学习方式呆板、机械。教师教的费力却不见成效。如果还不改变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教育必然得不到更好的发展,更跟不上教育时代的步伐。因此我们必须要更新教育理念,大胆创新。
创新教育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渠道,在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多种途径,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将显得尤其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身上有两件宝,用好手和脑,人的大脑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双手从事精细的灵巧动作时,就能把这些区域活动激发出来,否则它们就处于昏睡状态,所以从某个角度上说:“手是脑的老师。”学生们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因此,我在教学中,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积极创设活动的内容和操作性的教学内容,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意识。
二、以学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近年来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揭示了教育的本质,为我们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模式。生本教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就必须实现从“师本”教育体系到“生本”教育体系的转变,转变教育理念,形成“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首先看“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先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记下来,但不讲话,不干扰学生自学。再看“后教”,不是教师漫天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先学后教”带来的一个效果就是可以“以学定教”。“教”不仅仅是由知识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同时也是由学生的学习决定的。“以学定教”要求教师们能站在学生学习角度施教。使教师们的教学顺应学生的认知需求,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
毋庸质疑,“以学定教”的新理念自然是符合现代教学要求的科学理念,但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教师矫枉过正,为体现“以学定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过分迁就学生,动不动让学生喜欢学什么就学什么,喜欢怎么学就怎么学,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放是放了,放得太过,收不回来,课堂如一盘散沙,该学的没学,该完成的教学目标没能完成,知识没掌握,能力没培养,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不会高;也有些教师虽也有“以学定教”的意识,但究竟怎样定、定什么,心里也不甚清楚。
其实,以学定教不是唯学生马首是瞻,一切顺应学生,感兴趣的就学,不感兴趣的就不学,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了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蹲下来看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精心创设实效、高效、灵动、智慧的课堂,让学生主动地学、轻松地学、愉快地学。这就需要教师有更深厚的学识功底和更高超的教学艺术,才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地实现“以学定教”的理念。
奥修有一句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的确,当土壤湿润时,花草树木就会忘我地生长;当夜空晴朗时,星星就会忘情地闪烁;当教学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迫切需求时,他们也会全身心沉浸于学习之中,走向纯洁与透辟,走向卓越。因为教不仅由知识本身决定,更多时候是由学生的学习决定的。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教的内容方法,就会使教更精粹,更切合学生的需要,那么学生的学习也会更积极主动,甚至忘我!这是新课标中实施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
三、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体现。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非滔滔不绝地说,学生默默聆听,而在于引导启迪”。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逐渐形成独立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例如:我在第一次讲授八年级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课文,本文的语言朴实无华,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了作者刻骨铭心的亲情。怎么才能使学生也有同样的感受体验呢?课前我也认真设计了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谈谈对于亲情的感受。然而这堂课并没有取得意想中的良好效果。许多学生对亲情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买橘送别”的层面上,对于文章从父亲背影中折射出的深沉博大的亲情,却不能深切体会。甚至有学生在读《背影》时,将父亲艰难攀爬铁道的背影解读为“一个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翻越铁路线的父亲”,而不是一个深爱儿子的父亲!学生的法制观念强,只是他们所想的已经远离了文本,让思维的轨道偏离了方向。可能是《背影》所呈现的情景确实离学生遥远了些,因而学生无动于衷,进入不了“角色”。只有在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心灵之间“搭桥”,把学生引渡到文本中来,他们才能做出自己真正有效的体验与评价。可见缺乏了必需的背景介绍,学生没有“知人论世”的自学理念,会给文本的解读造成很大障碍。我想这也就是第一课时失败的根本原因。
这一节失败的语文教学案例,让我明白了“以生为本”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唯有如此才能“教文育人”。要将“以学生为本”作为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教师的作用是导而不是教。学生如是被动地不情愿地被教师的思路牵着走,则会事倍功半;有效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要引导他们展开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完成从教什么和怎么教到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引导他们展开自主学习的大转变。
总之,生本理念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广博,我们要坚持“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更要不断的学习、探索、摄取、实践和创新。只有这样,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得到游刃有余的效果,让学生沉浸在学习的乐园中。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谭轶斌.“以学定教”例谈[J].现代教学,2011(01).
[4]梁萍.在初中语文活动课程中发展学生主体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2).
【关键词】生本教育;语文;教学;创新
所谓“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目前,在新课标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师生关系理念,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无可争议的主流意识。在实践教学中,令我深有体会是老师应该相信学生的智力,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做,以生为本,把他们看作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从而达到教师教得轻松了,学生学得快乐的目标。
一、以学生为本,更新教育观念,实施创新教育
语文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但是由于现在学生学习压力大以及社会教育环境的影响,和数学、英语相比语文逐渐成为他们普遍认为可学可不学的学科。只要是中国人都会点汉语,因而,初中语文的地位已经一落千丈。然而,语文学科学习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他们其它学科的学习。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课堂教学大部分还处于灌输——接受的模式,或老师设套学生解套。学生的学习基本上处于听讲——写作业——巩固练习的方式,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将知识和结论准确的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就算完成了任务。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倾听,“听”成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了听客,这种学习使学生学习方式呆板、机械。教师教的费力却不见成效。如果还不改变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教育必然得不到更好的发展,更跟不上教育时代的步伐。因此我们必须要更新教育理念,大胆创新。
创新教育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渠道,在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多种途径,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将显得尤其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身上有两件宝,用好手和脑,人的大脑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双手从事精细的灵巧动作时,就能把这些区域活动激发出来,否则它们就处于昏睡状态,所以从某个角度上说:“手是脑的老师。”学生们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因此,我在教学中,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积极创设活动的内容和操作性的教学内容,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意识。
二、以学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近年来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揭示了教育的本质,为我们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模式。生本教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就必须实现从“师本”教育体系到“生本”教育体系的转变,转变教育理念,形成“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首先看“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先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记下来,但不讲话,不干扰学生自学。再看“后教”,不是教师漫天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先学后教”带来的一个效果就是可以“以学定教”。“教”不仅仅是由知识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同时也是由学生的学习决定的。“以学定教”要求教师们能站在学生学习角度施教。使教师们的教学顺应学生的认知需求,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
毋庸质疑,“以学定教”的新理念自然是符合现代教学要求的科学理念,但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教师矫枉过正,为体现“以学定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过分迁就学生,动不动让学生喜欢学什么就学什么,喜欢怎么学就怎么学,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放是放了,放得太过,收不回来,课堂如一盘散沙,该学的没学,该完成的教学目标没能完成,知识没掌握,能力没培养,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不会高;也有些教师虽也有“以学定教”的意识,但究竟怎样定、定什么,心里也不甚清楚。
其实,以学定教不是唯学生马首是瞻,一切顺应学生,感兴趣的就学,不感兴趣的就不学,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了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蹲下来看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精心创设实效、高效、灵动、智慧的课堂,让学生主动地学、轻松地学、愉快地学。这就需要教师有更深厚的学识功底和更高超的教学艺术,才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地实现“以学定教”的理念。
奥修有一句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的确,当土壤湿润时,花草树木就会忘我地生长;当夜空晴朗时,星星就会忘情地闪烁;当教学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迫切需求时,他们也会全身心沉浸于学习之中,走向纯洁与透辟,走向卓越。因为教不仅由知识本身决定,更多时候是由学生的学习决定的。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教的内容方法,就会使教更精粹,更切合学生的需要,那么学生的学习也会更积极主动,甚至忘我!这是新课标中实施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
三、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体现。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非滔滔不绝地说,学生默默聆听,而在于引导启迪”。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逐渐形成独立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例如:我在第一次讲授八年级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课文,本文的语言朴实无华,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了作者刻骨铭心的亲情。怎么才能使学生也有同样的感受体验呢?课前我也认真设计了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谈谈对于亲情的感受。然而这堂课并没有取得意想中的良好效果。许多学生对亲情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买橘送别”的层面上,对于文章从父亲背影中折射出的深沉博大的亲情,却不能深切体会。甚至有学生在读《背影》时,将父亲艰难攀爬铁道的背影解读为“一个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翻越铁路线的父亲”,而不是一个深爱儿子的父亲!学生的法制观念强,只是他们所想的已经远离了文本,让思维的轨道偏离了方向。可能是《背影》所呈现的情景确实离学生遥远了些,因而学生无动于衷,进入不了“角色”。只有在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心灵之间“搭桥”,把学生引渡到文本中来,他们才能做出自己真正有效的体验与评价。可见缺乏了必需的背景介绍,学生没有“知人论世”的自学理念,会给文本的解读造成很大障碍。我想这也就是第一课时失败的根本原因。
这一节失败的语文教学案例,让我明白了“以生为本”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唯有如此才能“教文育人”。要将“以学生为本”作为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教师的作用是导而不是教。学生如是被动地不情愿地被教师的思路牵着走,则会事倍功半;有效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要引导他们展开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完成从教什么和怎么教到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引导他们展开自主学习的大转变。
总之,生本理念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广博,我们要坚持“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更要不断的学习、探索、摄取、实践和创新。只有这样,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得到游刃有余的效果,让学生沉浸在学习的乐园中。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谭轶斌.“以学定教”例谈[J].现代教学,2011(01).
[4]梁萍.在初中语文活动课程中发展学生主体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