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夷陵县至喜堂记①
欧阳修
峡州治夷陵,地滨大江,虽有椒、漆、纸以通商贾,而民俗俭陋,常自足,无所仰于四方。贩夫所售,不过鱐鱼腐鲍②,民所嗜而已;富商大贾皆无为而至。地僻而贫,故夷陵为下县而峡为小州。
州居无郭郛,通衢不能容车马,市无百货之列,而鲍鱼之肆不可入。虽邦君之过市,必常下乘掩鼻以疾趋。而民之列处,灶廪匽井无异位,一室之间,上父子而下畜豕。其覆皆用茅竹,故岁常火灾。而俗信鬼神,其相传曰作瓦屋者不利。夷陵者,楚之西境,昔《春秋》书荆以狄之,而诗人亦曰蛮荆。岂其陋俗自古然欤。
景祐二年,尚书驾部员外郎朱公③治是州,始树木,增城栅,甓南北之街,作市门市区;又教民为瓦屋,别灶廪,异人畜,以变其俗。既,又命夷陵令刘光裔治其县,起敕书楼,饰厅事,新吏舍。三年夏,县功毕。某有罪来是邦,朱公于某有旧,且哀其以罪而来,为至县舍,择其厅事之东作斯堂,度为疏洁高明而日,居之以休其心。堂成,又与宾客偕至而落之。
夫罪戾之人,宜弃恶地,处穷险,使其憔悴忧思而知自悔咎。今乃赖朱公而得善地,以偷宴安,顽然使忘其有罪之忧,是皆异其所以来之意。
然夷陵之僻,陆走荆门、襄阳,至京师,二十有八驿;水道大江,绝淮,抵汴东水门,五千五百有九十里。故为吏者多不欲远来,而居者往往不得代,至岁满或自罢去。然不知夷陵风俗朴野,少盗争;而今之日食有稻与鱼,又有桔柚茶笋四时之味;江山美秀,而邑居缮完,无不可爱。是非惟有罪者之可以忘其忧,而凡为吏者莫不始来而不乐,既至而后喜也。作至喜堂记藏其壁。
夫令虽卑,而有土与民;宜志其风俗变化之善恶,使后来者有考焉耳。
注:①宋景祜三年(1036)五月,朝廷大臣范仲淹由于直言谏事被贬,身为宣德郎的欧阳修为之鸣不平,因此也被贬为夷陵县令。本文作于作者初到夷陵时。
②鱐鱼腐鲍:鱐鱼,干鱼;腐鲍,腌鱼、不新鲜的鱼。③朱公:朱庆基,当时任峡州知州,欧阳修的上级。
阅读上面材料,回答文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鲍鱼之肆不可入 肆:店铺
B.始树木,增城栅 树:种植
C.三年夏,县功毕 功:事情
D.至岁满或自罢去 岁满:满一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虽邦君之过市
②句读之不知
B.①上父子而下畜豕
②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①今乃赖朱公而得善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①朱公于某有旧
②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是朱公治理峡州的举措的一组是( )
①始树木,增城栅
②又教民为瓦屋,别灶廪,异人畜
③三年夏,县功毕
④甓南北之街,作市门市区
⑤又命夷陵令刘光裔治其县
⑥择其厅事之东作斯堂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一二两段介绍了夷陵的概况,当地的出产,人民的风俗,由于夷陵地僻而贫,民俗俭陋,古籍《春秋》和一些诗人称它为蛮荆。
B.作者因罪来到夷陵,知州朱公与作者有老交情并且同情作者,在厅事堂的东面为作者兴建至喜堂,作者认为住在里面可以修养身心。
C.作者认为县令的地位虽然卑微,但负有守土安民的责任,所以应该记下当地的风俗变化和利弊,以便后来的人有所参考借鉴。
D.虽然夷陵位置偏僻,远离京师,但作者认为这里风俗朴野,出产鱼、稻,桔柚茶笋等,江山秀丽,处处可爱,不以贬谪为苦,和后来的《醉翁亭记》一样,文中虽有压抑之情,都是比较委婉地流露出来的。
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贩夫所售,不过鱐鱼腐鲍,民所嗜而已;富商大贾皆无为而至。
译文:
⑵是非惟有罪者之可以忘其忧,而凡为吏者莫不始来而不乐,既至而后喜也。
译文:
【答案】
1.D(“岁满”在此处意思为“任期届满”)
2.C(两句中的“乃”都副词词,译为“竟,竟然”。A项前一句中的“之”是助词,放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句中的“之”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前一句中的“而”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在这里可以不译;后一句中的“而”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D项前一句中的“于”是介词,引入对象,可译为“与,跟,同”;后一句中的“于”是介词,引入被动句中的施动者,可译为“被”。)
3.B(③句是说到景祜三年夏天,刘光裔治理其县的事情完成了,是结果,不属于朱公治理峡州的举措;⑥句是朱公为我建造住所,不属于治理峡州的举措。)
4.A(《春秋》中称夷陵为“狄”,只是诗人叫它“蛮荆”。)
5.
(1)贩卖货物的小商人出售的不过是干鱼、腌鱼等这些百姓喜爱的东西罢了,大规模经营的商人到这里都没有什么作为。
(2)这里不仅仅能够让有罪的人忘记忧愁,凡是到这里做官的人没有哪一个不是开始来的时候忧愁,来了以后就变得高兴了。
夷陵县至喜堂记①
欧阳修
峡州治夷陵,地滨大江,虽有椒、漆、纸以通商贾,而民俗俭陋,常自足,无所仰于四方。贩夫所售,不过鱐鱼腐鲍②,民所嗜而已;富商大贾皆无为而至。地僻而贫,故夷陵为下县而峡为小州。
州居无郭郛,通衢不能容车马,市无百货之列,而鲍鱼之肆不可入。虽邦君之过市,必常下乘掩鼻以疾趋。而民之列处,灶廪匽井无异位,一室之间,上父子而下畜豕。其覆皆用茅竹,故岁常火灾。而俗信鬼神,其相传曰作瓦屋者不利。夷陵者,楚之西境,昔《春秋》书荆以狄之,而诗人亦曰蛮荆。岂其陋俗自古然欤。
景祐二年,尚书驾部员外郎朱公③治是州,始树木,增城栅,甓南北之街,作市门市区;又教民为瓦屋,别灶廪,异人畜,以变其俗。既,又命夷陵令刘光裔治其县,起敕书楼,饰厅事,新吏舍。三年夏,县功毕。某有罪来是邦,朱公于某有旧,且哀其以罪而来,为至县舍,择其厅事之东作斯堂,度为疏洁高明而日,居之以休其心。堂成,又与宾客偕至而落之。
夫罪戾之人,宜弃恶地,处穷险,使其憔悴忧思而知自悔咎。今乃赖朱公而得善地,以偷宴安,顽然使忘其有罪之忧,是皆异其所以来之意。
然夷陵之僻,陆走荆门、襄阳,至京师,二十有八驿;水道大江,绝淮,抵汴东水门,五千五百有九十里。故为吏者多不欲远来,而居者往往不得代,至岁满或自罢去。然不知夷陵风俗朴野,少盗争;而今之日食有稻与鱼,又有桔柚茶笋四时之味;江山美秀,而邑居缮完,无不可爱。是非惟有罪者之可以忘其忧,而凡为吏者莫不始来而不乐,既至而后喜也。作至喜堂记藏其壁。
夫令虽卑,而有土与民;宜志其风俗变化之善恶,使后来者有考焉耳。
注:①宋景祜三年(1036)五月,朝廷大臣范仲淹由于直言谏事被贬,身为宣德郎的欧阳修为之鸣不平,因此也被贬为夷陵县令。本文作于作者初到夷陵时。
②鱐鱼腐鲍:鱐鱼,干鱼;腐鲍,腌鱼、不新鲜的鱼。③朱公:朱庆基,当时任峡州知州,欧阳修的上级。
阅读上面材料,回答文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鲍鱼之肆不可入 肆:店铺
B.始树木,增城栅 树:种植
C.三年夏,县功毕 功:事情
D.至岁满或自罢去 岁满:满一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虽邦君之过市
②句读之不知
B.①上父子而下畜豕
②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①今乃赖朱公而得善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①朱公于某有旧
②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是朱公治理峡州的举措的一组是( )
①始树木,增城栅
②又教民为瓦屋,别灶廪,异人畜
③三年夏,县功毕
④甓南北之街,作市门市区
⑤又命夷陵令刘光裔治其县
⑥择其厅事之东作斯堂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一二两段介绍了夷陵的概况,当地的出产,人民的风俗,由于夷陵地僻而贫,民俗俭陋,古籍《春秋》和一些诗人称它为蛮荆。
B.作者因罪来到夷陵,知州朱公与作者有老交情并且同情作者,在厅事堂的东面为作者兴建至喜堂,作者认为住在里面可以修养身心。
C.作者认为县令的地位虽然卑微,但负有守土安民的责任,所以应该记下当地的风俗变化和利弊,以便后来的人有所参考借鉴。
D.虽然夷陵位置偏僻,远离京师,但作者认为这里风俗朴野,出产鱼、稻,桔柚茶笋等,江山秀丽,处处可爱,不以贬谪为苦,和后来的《醉翁亭记》一样,文中虽有压抑之情,都是比较委婉地流露出来的。
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贩夫所售,不过鱐鱼腐鲍,民所嗜而已;富商大贾皆无为而至。
译文:
⑵是非惟有罪者之可以忘其忧,而凡为吏者莫不始来而不乐,既至而后喜也。
译文:
【答案】
1.D(“岁满”在此处意思为“任期届满”)
2.C(两句中的“乃”都副词词,译为“竟,竟然”。A项前一句中的“之”是助词,放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句中的“之”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前一句中的“而”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在这里可以不译;后一句中的“而”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D项前一句中的“于”是介词,引入对象,可译为“与,跟,同”;后一句中的“于”是介词,引入被动句中的施动者,可译为“被”。)
3.B(③句是说到景祜三年夏天,刘光裔治理其县的事情完成了,是结果,不属于朱公治理峡州的举措;⑥句是朱公为我建造住所,不属于治理峡州的举措。)
4.A(《春秋》中称夷陵为“狄”,只是诗人叫它“蛮荆”。)
5.
(1)贩卖货物的小商人出售的不过是干鱼、腌鱼等这些百姓喜爱的东西罢了,大规模经营的商人到这里都没有什么作为。
(2)这里不仅仅能够让有罪的人忘记忧愁,凡是到这里做官的人没有哪一个不是开始来的时候忧愁,来了以后就变得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