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粳稻米质好,口感好,其粳稻生产前景良好。当育粳10号是一种常规晚粳品种,具有抗性强、品质优良、产量稳定的特点。从当育粳10号的特征特性出发,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广大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当育粳10号;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2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2-0046-01
当育粳10号是由马鞍山神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一种常规晚粳品种,用武运粳7号×镇稻99,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1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当育粳10号参加安徽省晚粳区域试验结果,相同栽培条件下,2010年平均产量为7 667.2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4.79%;2011年平均产量为8 500.7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5.98%。当育粳10号具有抗性强、产量稳定的特点。本文从当育粳10号的特征特性出发,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旨在指导广大种植户的种植,促进全县的粳稻生产。
1 特征特性
1.1 生长期特征
2010—2011年2年区域试验中,当育粳10号的全生育期约133 d,比对照品种早熟1~2 d。适宜在沿江、江南双季稻区广泛种植。
1.2 形态特征
当育粳10号平均株高90 cm、穗总粒数100粒、有效穗344.8万穗/hm2、结实率92%、千粒重27g。叶色淡绿、繁茂性好、茎秆坚韧、谷壳颜色淡黄、脱粒性中等,是一种优质的常规晚粳品种。
1.3 抗性特性
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对2010—2011年区域试验的当育粳10号进行抗性鉴定,结果显示2010年抗稻瘟病、中抗稻曲病、感纹枯病;2011年抗稻瘟病、抗稻曲病、感纹枯病、中抗白叶枯病。
1.4 品质特征
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2010—2011年区域试验的当育粳10号进行质量检验,结果显示2010年米质达部标5级,2011年米质达部标3级。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种子处理
将种子在太阳下晒1~2 d后进行发芽率试验,选择发芽率90%以上的种子。为预防稻曲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疾病,可用药剂如恶线清加吡虫啉对水后浸种,浸种3 d左右[1]。在种子吸足水分后,可通过调节稻谷水分和谷堆温度促进稻谷发芽,待谷芽根长达稻谷的1/3,芽长1/5左右时将谷芽摊晾在室内至种子水分适宜不黏手即处理完毕。
2.2 适时播栽
当育粳10号既可以作为麦茬单季稻种植,也可作为双季晚稻种植。栽植方式主要有直播和移栽2种方式[2]。作为麦茬单季稻,一般在5月上旬进行播种,播种量约为400 kg/hm2,待长至约32 d秧龄时进行大田栽秧。作为双季晚稻,最迟在6月20日左右播种。
2.3 控制栽培密度
栽培密度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成穗率等,密度过小虽光合作用充足,但不能弥补产量的不足;密度过大,光合作用不充分,且产生营养竞争,产量也不高[3]。最合理的种植密度是使中下层叶片受光充足。这样水稻个体健壮,成穗率高,整体协调产量增高。当育粳10号单季稻栽秧量约为30万穴/hm2,每穴2~3棵秧苗;双季晚稻栽秧量约为40万穴/hm2,每穴3~4棵秧苗。
2.4 合理施肥
氮钾肥的合理安排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根据当地土壤的实际情况合理施肥,一般前期施氮量占总施氮量的70%~80%,后期即长出穗粒后施氮量为总施氮量的20% ~30%。同时适时晒田,提高氮肥利用率以及成穗率。根据多年试验表明,当育粳10号的总施氮量一般在255~270 kg/hm2。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主,配合使用无机肥。由于水稻在插入土壤1 d后就会长出新芽,因此要及早地进行秧苗追肥。秧田期基肥量要足,在秧苗2叶1心时追加尿素,移栽前3 d左右再次施加尿素。大田期通过前期重施前肥促早生快发争多穗,中控、后补促进争大穗促粒重,争取在栽植秧苗25 d后穗数达300万穗/hm2。
2.5 适时灌溉
水稻是一种既喜水又怕水的作物,可以通过水调温、调肥。好气灌溉经生产实践证明能够促进水稻高产。具体措施是浅水插秧,待长到需施肥时,灌溉浅水以使肥施放均匀;待每丛有9个茎蘖时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待长到抽穗前15 d左右时,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方式,做到以湿为主、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温、以水护苗,以满足水稻的生理需水,调节根系生长,有利于青秆黄熟。
2.6 防治病虫害
播种前要用药剂浸种,栽秧前要精细翻耕,栽秧后结合返青肥合理使用除草剂,及时去除各种杂草。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稻应根据不同的病虫害以及病害位置采用合适的喷药方式和药液量[4]。根据田间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加强病虫害的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水稻生长前期统一采用细雾-中雾喷药;生长后期对于上部病虫害,用细雾喷药,药液量为675~750 L/hm2,对于中下部病虫害采用粗雾喷药,药液量为750~900 L/hm2。当育粳10号抗稻瘟病、抗稻曲病、感纹枯病、中抗白叶枯病,因此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需要防治纹枯病以及白叶枯病,以确保丰产丰收。
2.7 及时收获
待当育粳10号约有87%的稻谷粒呈现金黄色时即可收获。粳稻的谷粒不易掉粒,如果让茬时间紧,可采用机械的方式进行收割。收割时留稻茬25 cm左右,将割下的稻株整齐地铺放在田间晾晒。晾晒过程中应避免曝晒,防止引起暴腰,影响稻米品质。当稻株含水量约18%时,应贮放几天后再晾晒。晾干后,再用收割机收起脱粒,这样不仅缩短了稻谷的晾晒时间,而且有效地节约了生产成本。在晾晒的过程中,要避免与其他品种的稻谷混在一起,以免影响稻谷的商品性。
3 参考文献
[1] 苏兴智,汪洪洋,徐宗进,等.淮北地区中粳稻超高产栽培途径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3(24):27-28.
[2] 许轲,张军,花劲,等.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形成特征[J].作物学报,2014(4):678-690.
[3] 霍中洋,李杰,许轲,等.高产栽培条件下种植方式对不同生育类型粳稻米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2(19):3932-3945.
[4] 黄世文,刘连盟,王玲,等.药液量及施药方法对不同株型水稻生育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效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12,26(2):211-217.
关键词 当育粳10号;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2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2-0046-01
当育粳10号是由马鞍山神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一种常规晚粳品种,用武运粳7号×镇稻99,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1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当育粳10号参加安徽省晚粳区域试验结果,相同栽培条件下,2010年平均产量为7 667.2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4.79%;2011年平均产量为8 500.7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5.98%。当育粳10号具有抗性强、产量稳定的特点。本文从当育粳10号的特征特性出发,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旨在指导广大种植户的种植,促进全县的粳稻生产。
1 特征特性
1.1 生长期特征
2010—2011年2年区域试验中,当育粳10号的全生育期约133 d,比对照品种早熟1~2 d。适宜在沿江、江南双季稻区广泛种植。
1.2 形态特征
当育粳10号平均株高90 cm、穗总粒数100粒、有效穗344.8万穗/hm2、结实率92%、千粒重27g。叶色淡绿、繁茂性好、茎秆坚韧、谷壳颜色淡黄、脱粒性中等,是一种优质的常规晚粳品种。
1.3 抗性特性
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对2010—2011年区域试验的当育粳10号进行抗性鉴定,结果显示2010年抗稻瘟病、中抗稻曲病、感纹枯病;2011年抗稻瘟病、抗稻曲病、感纹枯病、中抗白叶枯病。
1.4 品质特征
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2010—2011年区域试验的当育粳10号进行质量检验,结果显示2010年米质达部标5级,2011年米质达部标3级。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种子处理
将种子在太阳下晒1~2 d后进行发芽率试验,选择发芽率90%以上的种子。为预防稻曲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疾病,可用药剂如恶线清加吡虫啉对水后浸种,浸种3 d左右[1]。在种子吸足水分后,可通过调节稻谷水分和谷堆温度促进稻谷发芽,待谷芽根长达稻谷的1/3,芽长1/5左右时将谷芽摊晾在室内至种子水分适宜不黏手即处理完毕。
2.2 适时播栽
当育粳10号既可以作为麦茬单季稻种植,也可作为双季晚稻种植。栽植方式主要有直播和移栽2种方式[2]。作为麦茬单季稻,一般在5月上旬进行播种,播种量约为400 kg/hm2,待长至约32 d秧龄时进行大田栽秧。作为双季晚稻,最迟在6月20日左右播种。
2.3 控制栽培密度
栽培密度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成穗率等,密度过小虽光合作用充足,但不能弥补产量的不足;密度过大,光合作用不充分,且产生营养竞争,产量也不高[3]。最合理的种植密度是使中下层叶片受光充足。这样水稻个体健壮,成穗率高,整体协调产量增高。当育粳10号单季稻栽秧量约为30万穴/hm2,每穴2~3棵秧苗;双季晚稻栽秧量约为40万穴/hm2,每穴3~4棵秧苗。
2.4 合理施肥
氮钾肥的合理安排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根据当地土壤的实际情况合理施肥,一般前期施氮量占总施氮量的70%~80%,后期即长出穗粒后施氮量为总施氮量的20% ~30%。同时适时晒田,提高氮肥利用率以及成穗率。根据多年试验表明,当育粳10号的总施氮量一般在255~270 kg/hm2。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主,配合使用无机肥。由于水稻在插入土壤1 d后就会长出新芽,因此要及早地进行秧苗追肥。秧田期基肥量要足,在秧苗2叶1心时追加尿素,移栽前3 d左右再次施加尿素。大田期通过前期重施前肥促早生快发争多穗,中控、后补促进争大穗促粒重,争取在栽植秧苗25 d后穗数达300万穗/hm2。
2.5 适时灌溉
水稻是一种既喜水又怕水的作物,可以通过水调温、调肥。好气灌溉经生产实践证明能够促进水稻高产。具体措施是浅水插秧,待长到需施肥时,灌溉浅水以使肥施放均匀;待每丛有9个茎蘖时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待长到抽穗前15 d左右时,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方式,做到以湿为主、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温、以水护苗,以满足水稻的生理需水,调节根系生长,有利于青秆黄熟。
2.6 防治病虫害
播种前要用药剂浸种,栽秧前要精细翻耕,栽秧后结合返青肥合理使用除草剂,及时去除各种杂草。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稻应根据不同的病虫害以及病害位置采用合适的喷药方式和药液量[4]。根据田间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加强病虫害的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水稻生长前期统一采用细雾-中雾喷药;生长后期对于上部病虫害,用细雾喷药,药液量为675~750 L/hm2,对于中下部病虫害采用粗雾喷药,药液量为750~900 L/hm2。当育粳10号抗稻瘟病、抗稻曲病、感纹枯病、中抗白叶枯病,因此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需要防治纹枯病以及白叶枯病,以确保丰产丰收。
2.7 及时收获
待当育粳10号约有87%的稻谷粒呈现金黄色时即可收获。粳稻的谷粒不易掉粒,如果让茬时间紧,可采用机械的方式进行收割。收割时留稻茬25 cm左右,将割下的稻株整齐地铺放在田间晾晒。晾晒过程中应避免曝晒,防止引起暴腰,影响稻米品质。当稻株含水量约18%时,应贮放几天后再晾晒。晾干后,再用收割机收起脱粒,这样不仅缩短了稻谷的晾晒时间,而且有效地节约了生产成本。在晾晒的过程中,要避免与其他品种的稻谷混在一起,以免影响稻谷的商品性。
3 参考文献
[1] 苏兴智,汪洪洋,徐宗进,等.淮北地区中粳稻超高产栽培途径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3(24):27-28.
[2] 许轲,张军,花劲,等.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形成特征[J].作物学报,2014(4):678-690.
[3] 霍中洋,李杰,许轲,等.高产栽培条件下种植方式对不同生育类型粳稻米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2(19):3932-3945.
[4] 黄世文,刘连盟,王玲,等.药液量及施药方法对不同株型水稻生育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效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12,26(2):2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