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上。具体内容有导入、导听、导读、导思、导疑、导议、导说、导评、导练、导结、导行。顺着学生的思维,因势利导,激发情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把握每一次教育契机,精心引导,点拨,大胆放手,给学生倾听、解读、交流、反思的机会,那么学生所获得的不只是一个个答案,而是一种思想,一种方法,一份对语文的热爱,对知识的探求。
[关键词]主导;内容;方法;效益
[作者简介]刘军(1972-),男,系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人,在邗江区槐泗学校工作,小学高级教师,任教科处主任,研究方向:课堂教学。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语文课堂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上。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
教学程序中的一切活动,决定因素在于教师。虽然参加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自始至终都是由教师在指导学生去完成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去感知材料,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这些都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安排,去组织实施。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导得好可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活跃,因此导什么、怎么导值得我们思考。根据一般教学程序,结合学生认知活动规律,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导入: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新课开始,需要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导语设计要精练,富有情趣。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并且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具体方法有:游戏导入、故事导入、实验导入、悬念导入、谜语导入、歌谣导入、画面导入、课件导入等。导入时,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表情和表现,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注意力是否被吸引到所组织的教学活动中。
导听:学生在课堂上听得较多。课前讲述或出示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提高听课效率。
导读: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不同,特别是阅读刚刚起步的孩子们没有多少朗读经验可用,在初读课文的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读破、读错,如果单单让他们不断的反复自己朗读,他们往往很难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旁边及时准确的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师除指导朗读外还可以范读。精读课文时,当学生读得不到位,难以体会文本深层情感的时候,难以表达文本内涵的时候,老师也应抓住重点词句,参考课文情节,结合人文特点作理解、分析,指导朗读,必要时也可范读。范读虽有统一朗读步调、弱化个性化朗读的嫌疑。但他是向学生表达教师自己对课文理解的最好办法。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教师的范读指导可随之减少。
导思:引导学生正确的探索方向。思考问题是学生的主要的思维活动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与本节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富有启发性、有探究空间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帮助、引导学生提出与需要学习的知识紧密联系的问题,以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设计问题很重要,设计得好,学生思考方向明确并且思维活跃;问题设计得杂乱无章则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则无从入手,一无所获。
导疑:让学生的思维更深、更广。当学生徘徊在知识的表层,深度不够,或专注于一点,广度不够时,就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作必要的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深度不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由表及里,去认识知识的本质;学生的思路受到局限时,教师应适时介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由此及彼,拓展理解。
导议: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常会跳出问题情境,偏离探索方向。如果任其发展,就会越走越偏离,课堂教学看起来热热闹闹,可实际收效甚微,甚至负效。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尽快地回到需要探索的知识上来,做到”放得开,收得住“。因为在小组交流讨论过程中各小组所用时间不一,所以可让此时无需商议的学生自己专心感悟文本。导议要实现形成优等生品尝快乐、中等生”横悱“之时而达”顿悟“、暂时后进生积极纠错的心态。
导说:低年级重点在说得完整、规范,言之有物;中年级重点是言之有序;高年级则是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运用一定的方法。
导评:“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解”之时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议,得出结论的最佳时机。“评”要精,应评讲典型错误、实质问题,解决思路及知识规律,“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评”是导与学的交合点,所以要有一定的思维度、目的性、层次性及有效性。
导练:练能沟通知识之间的新旧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要精,课中可结合词句的特质安排训练,促进理解;课末可结合篇章的特质安排训练,强化运用。要把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在积累的基础上运用。要及时反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试到成功的愉悦。
导结:在导法过程中,教师只顾“自我小结”,学生抛在一旁,则收效不大,若全交给学生也上升不到一定的高度。只有通过师生的共同作用,才能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现有发展区,为日后学习打下基础。
导行:课内所学总是浅知识,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來才是真本领,形成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生活实践中运用十分重要。要帮助学生养成习惯。
“导”是一种方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顺着学生的思维,因势利导,激发情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每一次思维灵感的闪现,把握每一次教育契机,去精心引导,点拨,大胆放手,给学生倾听、解读、交流、反思的机会,那么学生所获得的不只是一个个答案,而是一种思想,一种方法,一份对语文的热爱,对知识的探求,对学习的感悟,从而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关键词]主导;内容;方法;效益
[作者简介]刘军(1972-),男,系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人,在邗江区槐泗学校工作,小学高级教师,任教科处主任,研究方向:课堂教学。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语文课堂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上。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
教学程序中的一切活动,决定因素在于教师。虽然参加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自始至终都是由教师在指导学生去完成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去感知材料,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这些都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安排,去组织实施。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导得好可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活跃,因此导什么、怎么导值得我们思考。根据一般教学程序,结合学生认知活动规律,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导入: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新课开始,需要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导语设计要精练,富有情趣。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并且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具体方法有:游戏导入、故事导入、实验导入、悬念导入、谜语导入、歌谣导入、画面导入、课件导入等。导入时,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表情和表现,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注意力是否被吸引到所组织的教学活动中。
导听:学生在课堂上听得较多。课前讲述或出示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提高听课效率。
导读: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不同,特别是阅读刚刚起步的孩子们没有多少朗读经验可用,在初读课文的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读破、读错,如果单单让他们不断的反复自己朗读,他们往往很难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旁边及时准确的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师除指导朗读外还可以范读。精读课文时,当学生读得不到位,难以体会文本深层情感的时候,难以表达文本内涵的时候,老师也应抓住重点词句,参考课文情节,结合人文特点作理解、分析,指导朗读,必要时也可范读。范读虽有统一朗读步调、弱化个性化朗读的嫌疑。但他是向学生表达教师自己对课文理解的最好办法。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教师的范读指导可随之减少。
导思:引导学生正确的探索方向。思考问题是学生的主要的思维活动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与本节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富有启发性、有探究空间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帮助、引导学生提出与需要学习的知识紧密联系的问题,以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设计问题很重要,设计得好,学生思考方向明确并且思维活跃;问题设计得杂乱无章则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则无从入手,一无所获。
导疑:让学生的思维更深、更广。当学生徘徊在知识的表层,深度不够,或专注于一点,广度不够时,就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作必要的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深度不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由表及里,去认识知识的本质;学生的思路受到局限时,教师应适时介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由此及彼,拓展理解。
导议: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常会跳出问题情境,偏离探索方向。如果任其发展,就会越走越偏离,课堂教学看起来热热闹闹,可实际收效甚微,甚至负效。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尽快地回到需要探索的知识上来,做到”放得开,收得住“。因为在小组交流讨论过程中各小组所用时间不一,所以可让此时无需商议的学生自己专心感悟文本。导议要实现形成优等生品尝快乐、中等生”横悱“之时而达”顿悟“、暂时后进生积极纠错的心态。
导说:低年级重点在说得完整、规范,言之有物;中年级重点是言之有序;高年级则是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运用一定的方法。
导评:“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解”之时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议,得出结论的最佳时机。“评”要精,应评讲典型错误、实质问题,解决思路及知识规律,“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评”是导与学的交合点,所以要有一定的思维度、目的性、层次性及有效性。
导练:练能沟通知识之间的新旧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要精,课中可结合词句的特质安排训练,促进理解;课末可结合篇章的特质安排训练,强化运用。要把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在积累的基础上运用。要及时反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试到成功的愉悦。
导结:在导法过程中,教师只顾“自我小结”,学生抛在一旁,则收效不大,若全交给学生也上升不到一定的高度。只有通过师生的共同作用,才能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现有发展区,为日后学习打下基础。
导行:课内所学总是浅知识,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來才是真本领,形成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生活实践中运用十分重要。要帮助学生养成习惯。
“导”是一种方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顺着学生的思维,因势利导,激发情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每一次思维灵感的闪现,把握每一次教育契机,去精心引导,点拨,大胆放手,给学生倾听、解读、交流、反思的机会,那么学生所获得的不只是一个个答案,而是一种思想,一种方法,一份对语文的热爱,对知识的探求,对学习的感悟,从而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高效,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