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多媒体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兼具两种及以上的人机交互模式,实现信息定向交流的传播媒体。按照现代视角进行理解,多媒体技术即为借助电脑、智能手机,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全面结合的教学新方式。文章分析了此种教学形式与初中生物教学的契合度,提出结合微课短视频、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智能设备等有效整合方式,分析了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希望为初中生物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初中生物教学;整合方式;微课短视频
一、 引言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将知识内容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达到激发其思维,自主投入钻研的目的。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智能设备飞速发展之下,传统的多媒体技术已经到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阶段。如何将新型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过程充分整合,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基于课堂实际需求,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决定。
二、 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契合度分析
生物学是研究动植物、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归属于自然科学,目的在于阐明和控制生命活动,以便合理改造自然,为农业、工业、医学等实践领域提供服务。基于我国的教育体系,初中生物考试成绩纳入中考总分的程度相对有限,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更多地接触与生物学有关的概念,并逐渐加深理解。实际上,生物学与化学、医学的联系极其紧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好生物,不仅能够增加升入高中之后进行“6选3”时的底气,还有助于从小实现逐渐积累,为大学选择专业以及规划未来人生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综合而言,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并非“可有可无”,相反,学生无论基于何种考虑,均应该学好生物。实际上,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处于“印证”的阶段,即课本、其他教辅材料中涉及的知识点,均应该作为基础性、常识性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在有限的实验课堂内,学生应当遵从“利用显微镜等仪器,对细胞进行观察,将相应的结果与课本中展现的内容加以对照,找出其中的异同之处,并分析造成该类现象的原因”。学生只有在上述过程中,充分感受到生物教学的乐趣,
才会逐渐形成“探索”思维,进而自发地投身于鉆研之中,渐渐自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初中生物教学与多媒体技术具备较高的契合度。比如在“使用高锰酸钾对植物细胞进行染色”的实验教学中,课本列出的实验步骤相对简单,留给教师的课前演示时间相对有限,对于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很可能在未能完全记忆、理解的前提下,遗漏某项环节,进而导致实验结果出现极大差异(甚至导致实验完全失败)。为了解决该类问题,引入多媒体技术后,教师可将重要的知识点、实验操作环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观看,达到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 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方式
(一)结合微课短视频、翻转课堂、STEAM等新型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传统的多媒体课堂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到了被淘汰的阶段。移动智能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 互联网,即可完全构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多媒体教学。对于初中生物教师来说,可以充分梳理微课短视频、翻转课堂、STEAM等新型教学模式的精髓,并根据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分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科学制订出新型教学方案。微课短视频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新型多媒体教学模式,其实现原理为:教师根据不同的知识侧重点,将教学过程录制成8~15分钟的教学短视频。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不同学生的接受、理解水平存在差异,在共处一室的教学环境下,部分学生对当堂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能够达到100〖WTB3〗%〖WTBZ〗,部分学生只能够达到80〖WTB3〗%〖WTBZ〗,另一部分学生也许仅仅达到50〖WTB3〗%〖WTBZ〗。如果理解不足的学生在课后缺乏足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法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补漏”,则该类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差距必然越来越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教师将短视频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针对自身知识体系的薄弱环节实现补充,从而达到提高的目的。
翻转课堂与微课短视频相辅相成,均强调“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体完全限定在学生端,使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而将宝贵的课堂时间转变为“答疑”,最终达到“将传统课堂完全翻转过来”的目的。
如前文所述,生物学科与自然、医学、化学等存在极深的关联性,与数学、物理学等也会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交会”。因此,按照现代教学理念,学科之间不应继续存在“壁垒”,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应摒弃“以物理角度看待问题”“以生物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考方式。此种思维即STEAM教学模式。
综合而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与多种新型教学理念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诉求,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全面进步的目的。
(二)基于核心素养背景,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智能设备
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该背景下,基于新型多媒体技术(主要是移动智能设备)的初中生物教学,除了常规的知识内容教育教学之外,教师必须向学生灌输“正确使用智能设备”的理念,避免学生“玩物丧志”。比如借助微课短视频进行课后自主学习时,教师应在以下方面进行控制:
1. 与家长充分沟通,告知学生运用智能设备的具体用途,注重对时间的把握。
2. 设定奖惩机制,对于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运用短视频总结自身生物知识积累短板,并在考试中不断获得进步的学生,应当采用“奖励文具”的方式,以资鼓励。与此同时,还应探索及时发现学生在借助多媒体智能设备学习时“开小差”的有效机制。比如要求学生对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回顾,重点了解存在哪些知识短板,是否真正加强记忆等。总之,相应的奖惩机制必须完善,其目的在于对学生负责,对教师负责。 (三)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探究性思维,能够深入“追踪”生物问题
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应逐渐帮助学生形成探究性思维,使之能够深入“追踪”生物问题。比如在“观察细胞的结构”章节中,实验课的重点为“练习使用显微镜”。诸如“取镜、安放、右握左托、对光‘升、转、看、调’”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如果学生仅仅通过文字了解,或是观看教师的演示,很可能无法深入理解。在结合多媒体的教学中,生物教师应该进行如下设计(仍然以显微镜的使用练习为例):
1. 将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舞台上,并用压片夹住。在完成玻片标本的制备之后,实行此项操作,其目的在于,对玻片进行固定,防止在观察过程中,出现位置移动,丢失观察目标的情况。教师可在录制短视频时,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将重点内容形成文字,标注在视频画面上。
2. 将标本针对通光孔的中心位置,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指导物镜接近玻片,显现出标本为止。该过程的注意事项为:双眼睁开,一只眼睛观察显微镜内是否出现标本,另一只眼睛观察物镜,防止其已经接触玻片,继而在不察之下,造成意外情况。在该环节,教师可注重策略性,即将问题抛给学生——“如果调粗转焦螺旋时,在物镜之外的眼睛处于闭合状态,那么可能发生何种情况?”“很多同学运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会不自觉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克服这一‘生理性’的难题,具有哪些有效的解决方式。”在提出此类问题后,为了使学生有更加直观的体验,教师在录制短视频时,还可以拉近镜头,将物镜与玻片接触的景象清晰呈现,以及介绍“暂时忽略观察到的影像是否清晰,将重点放在‘有没有’方面”等方式。通过此类多媒体教学设计,能够令学生获得真切的感知,进而在自主操作显微镜时,对相应的情况予以注意,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按照上述过程运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时,注意力会完全集中在一些“趣味性十足”因素上,逐渐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合理、正确地运用“提出问题-加以分析-最终解决”的模式,最终达到全面提升的目的。
四、 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整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尽管新型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在发挥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将对课堂的控制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比如在线上线下联合教学期间,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尽管规规矩矩地面对摄像头,但其思维早已“飘散”。基于此,教师应当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切实了解学生的听讲质量。此外,为了防止学生的思想出现偏差,教师还应不断探索改进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方式。比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运用虚拟3D技术,将由细胞组成的微观世界,在现实世界中再现,以便帮助学生“近距离直观体验”。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此举会使其震撼,感慨大自然的神奇;但对于另一些学生来说,其心绪仍然存在“飘飞”的可能。综合而言,多媒体技术结合生物教學,具备很大的可行性。但任何教学方式仅仅是教学工具的一种,究竟能够取得何种成果,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 结语
在缺乏多媒体技术的年代,初中生学习较为微观的生物知识时,几乎完全依靠教师手动绘制理解图,教学过程较为艰难。运用多媒体之后,图片、音频、特殊音效、影像等元素的介入,极大地降低了生物教学的难度。基于移动智能设备的线上、线下多元化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教学成果,已经为实践证实。在此基础上,生物教师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大化发挥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晶.探究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方法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7):13,99.
〖2〗史彦琼.初探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 .才智,2020(3):98.
〖3〗宋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整合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实践探析 .科学中国人,2017(14):317.
作者简介: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初中生物教学;整合方式;微课短视频
一、 引言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将知识内容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达到激发其思维,自主投入钻研的目的。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智能设备飞速发展之下,传统的多媒体技术已经到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阶段。如何将新型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过程充分整合,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基于课堂实际需求,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决定。
二、 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契合度分析
生物学是研究动植物、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归属于自然科学,目的在于阐明和控制生命活动,以便合理改造自然,为农业、工业、医学等实践领域提供服务。基于我国的教育体系,初中生物考试成绩纳入中考总分的程度相对有限,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更多地接触与生物学有关的概念,并逐渐加深理解。实际上,生物学与化学、医学的联系极其紧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好生物,不仅能够增加升入高中之后进行“6选3”时的底气,还有助于从小实现逐渐积累,为大学选择专业以及规划未来人生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综合而言,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并非“可有可无”,相反,学生无论基于何种考虑,均应该学好生物。实际上,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处于“印证”的阶段,即课本、其他教辅材料中涉及的知识点,均应该作为基础性、常识性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在有限的实验课堂内,学生应当遵从“利用显微镜等仪器,对细胞进行观察,将相应的结果与课本中展现的内容加以对照,找出其中的异同之处,并分析造成该类现象的原因”。学生只有在上述过程中,充分感受到生物教学的乐趣,
才会逐渐形成“探索”思维,进而自发地投身于鉆研之中,渐渐自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初中生物教学与多媒体技术具备较高的契合度。比如在“使用高锰酸钾对植物细胞进行染色”的实验教学中,课本列出的实验步骤相对简单,留给教师的课前演示时间相对有限,对于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很可能在未能完全记忆、理解的前提下,遗漏某项环节,进而导致实验结果出现极大差异(甚至导致实验完全失败)。为了解决该类问题,引入多媒体技术后,教师可将重要的知识点、实验操作环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观看,达到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 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方式
(一)结合微课短视频、翻转课堂、STEAM等新型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传统的多媒体课堂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到了被淘汰的阶段。移动智能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 互联网,即可完全构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多媒体教学。对于初中生物教师来说,可以充分梳理微课短视频、翻转课堂、STEAM等新型教学模式的精髓,并根据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分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科学制订出新型教学方案。微课短视频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新型多媒体教学模式,其实现原理为:教师根据不同的知识侧重点,将教学过程录制成8~15分钟的教学短视频。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不同学生的接受、理解水平存在差异,在共处一室的教学环境下,部分学生对当堂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能够达到100〖WTB3〗%〖WTBZ〗,部分学生只能够达到80〖WTB3〗%〖WTBZ〗,另一部分学生也许仅仅达到50〖WTB3〗%〖WTBZ〗。如果理解不足的学生在课后缺乏足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法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补漏”,则该类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差距必然越来越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教师将短视频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针对自身知识体系的薄弱环节实现补充,从而达到提高的目的。
翻转课堂与微课短视频相辅相成,均强调“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体完全限定在学生端,使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而将宝贵的课堂时间转变为“答疑”,最终达到“将传统课堂完全翻转过来”的目的。
如前文所述,生物学科与自然、医学、化学等存在极深的关联性,与数学、物理学等也会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交会”。因此,按照现代教学理念,学科之间不应继续存在“壁垒”,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应摒弃“以物理角度看待问题”“以生物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考方式。此种思维即STEAM教学模式。
综合而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与多种新型教学理念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诉求,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全面进步的目的。
(二)基于核心素养背景,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智能设备
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该背景下,基于新型多媒体技术(主要是移动智能设备)的初中生物教学,除了常规的知识内容教育教学之外,教师必须向学生灌输“正确使用智能设备”的理念,避免学生“玩物丧志”。比如借助微课短视频进行课后自主学习时,教师应在以下方面进行控制:
1. 与家长充分沟通,告知学生运用智能设备的具体用途,注重对时间的把握。
2. 设定奖惩机制,对于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运用短视频总结自身生物知识积累短板,并在考试中不断获得进步的学生,应当采用“奖励文具”的方式,以资鼓励。与此同时,还应探索及时发现学生在借助多媒体智能设备学习时“开小差”的有效机制。比如要求学生对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回顾,重点了解存在哪些知识短板,是否真正加强记忆等。总之,相应的奖惩机制必须完善,其目的在于对学生负责,对教师负责。 (三)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探究性思维,能够深入“追踪”生物问题
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应逐渐帮助学生形成探究性思维,使之能够深入“追踪”生物问题。比如在“观察细胞的结构”章节中,实验课的重点为“练习使用显微镜”。诸如“取镜、安放、右握左托、对光‘升、转、看、调’”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如果学生仅仅通过文字了解,或是观看教师的演示,很可能无法深入理解。在结合多媒体的教学中,生物教师应该进行如下设计(仍然以显微镜的使用练习为例):
1. 将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舞台上,并用压片夹住。在完成玻片标本的制备之后,实行此项操作,其目的在于,对玻片进行固定,防止在观察过程中,出现位置移动,丢失观察目标的情况。教师可在录制短视频时,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将重点内容形成文字,标注在视频画面上。
2. 将标本针对通光孔的中心位置,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指导物镜接近玻片,显现出标本为止。该过程的注意事项为:双眼睁开,一只眼睛观察显微镜内是否出现标本,另一只眼睛观察物镜,防止其已经接触玻片,继而在不察之下,造成意外情况。在该环节,教师可注重策略性,即将问题抛给学生——“如果调粗转焦螺旋时,在物镜之外的眼睛处于闭合状态,那么可能发生何种情况?”“很多同学运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会不自觉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克服这一‘生理性’的难题,具有哪些有效的解决方式。”在提出此类问题后,为了使学生有更加直观的体验,教师在录制短视频时,还可以拉近镜头,将物镜与玻片接触的景象清晰呈现,以及介绍“暂时忽略观察到的影像是否清晰,将重点放在‘有没有’方面”等方式。通过此类多媒体教学设计,能够令学生获得真切的感知,进而在自主操作显微镜时,对相应的情况予以注意,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按照上述过程运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时,注意力会完全集中在一些“趣味性十足”因素上,逐渐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合理、正确地运用“提出问题-加以分析-最终解决”的模式,最终达到全面提升的目的。
四、 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整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尽管新型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在发挥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将对课堂的控制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比如在线上线下联合教学期间,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尽管规规矩矩地面对摄像头,但其思维早已“飘散”。基于此,教师应当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切实了解学生的听讲质量。此外,为了防止学生的思想出现偏差,教师还应不断探索改进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方式。比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运用虚拟3D技术,将由细胞组成的微观世界,在现实世界中再现,以便帮助学生“近距离直观体验”。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此举会使其震撼,感慨大自然的神奇;但对于另一些学生来说,其心绪仍然存在“飘飞”的可能。综合而言,多媒体技术结合生物教學,具备很大的可行性。但任何教学方式仅仅是教学工具的一种,究竟能够取得何种成果,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 结语
在缺乏多媒体技术的年代,初中生学习较为微观的生物知识时,几乎完全依靠教师手动绘制理解图,教学过程较为艰难。运用多媒体之后,图片、音频、特殊音效、影像等元素的介入,极大地降低了生物教学的难度。基于移动智能设备的线上、线下多元化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教学成果,已经为实践证实。在此基础上,生物教师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大化发挥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晶.探究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方法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7):13,99.
〖2〗史彦琼.初探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 .才智,2020(3):98.
〖3〗宋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整合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实践探析 .科学中国人,2017(14):317.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