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远处有鱼,是不是短竿子就毫无用武之地了?也不是,我们都习惯使用齐竿线,这种习惯限制了我们的想象,我们完全可以用短竿长线的钓法。比如我手上只有一支2米的竿子,上鱼的位置却在10远的位置,怎么办?将2米的竿子加上8米的线就解决问题了。
黑坑“扎边”是短竿子的一大用途。众所周知,黑坑中新投放的鱼都有“转塘子”的习惯,这是它们熟悉“新家”的过程,它们会沿着岸边慢慢地溜达。这时,短竿子的优势就突显出来了。新鱼“转塘子”通常持续一天左右,若温度低,打扰较少,则时间会延长。
钓“转塘子”的新鱼,短竿子就派上用场了,但并不是每个钓位都适用,就像在水库钓小鱼,并不是每个钓位都合适一样。在水库用短竿子钓小鱼,钓点要有一定的深度,如果钓很浅的浅滩则难以奏效。钓黑坑中“转塘子”的新鱼,钓点也要有一定的水深,且多数时候拐角处比较好,水下的地形若能让鱼流连一下也不错,比如水底的一个深坑。
短竿子还有一个不明显的优势,那就是深水夜钓。这里所说的深水,并非指深潭那种深度的深水,而是超过正常钓点2米左右的深度,并且岸边向深水处要有一个延伸的坡度。很多时候鱼情并不好,这是常态,夜钓同样如此。一直没口的时候,我总是远、中、近来回更换钓点,力图打破尴尬的局面。结果,离岸边很近的钓点反倒有可能首先打破沉寂。因为晚间觅食的鱼类靠边的可能性远远大于白天,尤其是一些夜行性鱼类,这个规律更明显。比如鲇鱼,我很多次正常夜钓鲇鱼都没什么动静,用一支超短的竿子钓脚下不远的地方却有了收获,且个头不比长竿子钓获的鲇鱼逊色,中鱼后竿子根本抬不起来、控制不住——毕竟短竿子的控鱼能力很差,只能靠失手绳反复收放才能把大鲇鱼折腾上来。
如果有条件的话,将长竿子斜着抛投,把竿子直接放在岸上,也可以钓近。因长竿子有出色的控鱼能力,中鱼后遛起鱼来更得心应手。
短竿子的优势似乎就这么多了,若远处有鱼,是不是短竿子就毫无用武之地了?也不是,我们都习惯使用齐竿线,这种习惯限制了我们的想象,我们完全可以用短竿长线的钓法嘛。比如我手上只有一支2米的竿子,上鱼的位置却在10远的位置,怎么办?竿长不及就不钓了?当然不是,将2米的竿子加上8米的线不就解决问题了?咬钩的瞬间,2米竿子肯定能完成刺鱼动作,这就足够了。
有人可能会问,竿子这么短,怎么把钓组投送到那么遠的钓点啊?用手摇线的办法就得了呗!
我曾看过更极端的抛投办法,10米的长竿、20米的线组,并且用的是“甩大鞭”的办法。他是这样操作的:把鱼竿朝向身后,平放在地上,再把钓组拉直,这样钓组就在身后30米远的地方了,然后拿起鱼竿面向大水面,奋力一抡……随着“嗖——扑通”的一声响,钓组就顺利到达远处了。这么做需要身后地面干净,没有任何障碍物,否则钓组起飞之前挂到任何东西都可能对鱼竿造成破坏。
另外,头上有障碍物的时候,也适合短竿长线。想一想,头上有障碍物,长竿子扬不起来,而鱼又在远一些的地方,该怎么操作?短竿长线肯定是个办法。
有人会感到困惑:如果没有长线,问题是不是就无解了?错,两根短线接到一起是不是就变成一根长线了?按我们平时的用线要求,这种打结的线肯定是不被接受的,但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总比没有可用的要好,况且这个线结的副作用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线结一定要足够结实,不要以为用手拉了拉没问题就万无一失了。上鱼的瞬间,手上感觉力道不大,但是鱼线承受的负荷很大,线结的强度一定要加双保险才可靠。
话又说回来,现在绝大多数人人习惯用鱼竿来遛鱼,直接用手抓着鱼线来遛鱼肯定不得要领。那么,这样做真的不行吗?遛鱼大概有两种常用的形式,第一种是用竿子遛,立起鱼竿后保持住鱼竿最大的弹性。随着鱼的力量逐渐减弱,钓者向身后方向移动,鱼的力量小时,步伐就加快一些,鱼的挣扎力加大,即将把鱼竿拉倒时,再跟着鱼走,在进退之中消耗鱼的体力。第二种是,由于身后没有缓冲的空间,需要钓者扬竿后抓着鱼线来遛鱼。我敢说,由于现在大多数人都习惯用鱼竿遛鱼,抓着鱼线遛鱼是很多人的技术盲区。其实,这种遛鱼法并非不可为,重要的是抓住要点——即避免把鱼线抓死,若把鱼线抓死握紧,一旦鱼的挣扎力超出鱼线的负荷,结果是很惨的——要么线断鱼逃,要么手被鱼线割伤。这绝非危言耸听,我见过一个木匠,手攥0.5毫米粗的鱼线遛鱼,在和鱼较劲时,满是老茧的手指被鱼线割出两道深可见骨的口子,“作案者”是一条不到10斤重的鲤鱼。
另外,采用这种遛鱼方式时切忌迷信鱼线的拉力,不要以为做拉力试验的时候鱼线很坚韧,上鱼后只要没超出同样的手感,鱼线就不会断掉。要知道,鱼的挣扎力和做拉力试验完全是两码事。徒手拉断1号鱼线很吃力,这不过是一种错觉,是你的手被勒得很疼,不敢发力的结果,1号线中鱼后被鱼拉断不过是轻飘飘一瞬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