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并没有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只是在拼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是空头情绪的来源所在3月21日的大涨并没有维持多久,市场看上去再次被空头情绪占领。特别是创业板表现得尤其明显,估值过高正在成为共识,人们普遍感叹这些新经济、新概念公司实际上无法引领整个经济的转型。
空头情绪主要来自于经济指标变坏,而且还会更坏。“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回答对经济成长的心理底线的提问时,着重强调了“7.5%左右”,现在看来,左到多少正成为人们竞相猜测的答案。
编制PMI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一位负责人对官方媒体承认, 已连续三个月下降的这个指数“有可能形成某种趋势性的苗头”, 从市场情况看,PMI指数放缓一个主要因素是需求放缓,订单指数已连续五个月下行,表明市场需求趋弱。同时价格指数也在回落,尤其是工业品价格指数已连续十几个月负增长,对企业经营信心和利润形成负面影响。
投资者已经非常清楚来自中央政府不会轻易实行经济刺激的态度,实际上也足够明白那一招无法带来令人放心的结果,但是,除此以外有什么办法能够阻止即将掉下去的经济增长速度?还是这次是真的,我们要眼看着它掉下去?
更多的疑惑是,中国经济还需要哪些改变才能重拾上升的势头?人们虽然不能从任何权威的部门、或者令人信服的专家口中知道有多少经济增长率是不可靠的,但是,常年保持着世界第一经济增长速度的经济体并没有带给中国投资者上佳的回报,却是人们不好意思提起的话题。
投资回报低,劳动报酬的回报也低,人们早就该问问“增长去哪儿了”。很明显,增长在一片一片的房子里。尽管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我还是想说,我们将不可避免地开始偿还我们透支了的经济增长率,从华东地区开始的房价下滑引发的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已经向我们走来。
政府仍然试图制造一个又一个的地区热点,最新也是最有魅力的莫过于京津冀地区间的联合发展计划,一个被称为“副都”的政治副中心的概念和连片的各种功能的城市群。没有人真心相信当前条件下中央政府有能力把一些企事业单位搬迁过去,除非它自己先过去。按照发改委表露出的意思,他们只会把别人搬走,同时允许地方政府借此概念再搞一轮圈地卖地的运动。
我想说,经济增长下滑甚至负增长都没什么可怕的,真正可怕的是那些“负责增长和产出”的官员。最新的事例来自一个重量级人物——中国的财政部长,他在回答一位企业家有关居民收入增长长时间慢于政府收入增长是否不利于消费升级的提问时这样说:“以后不会了”。这位被称为具有改革思维的官员居然如此轻描淡写地看待政府与居民收入的畸形关系,他同时有意回避了这个问题隐含的责难——政府如此之多的收入是不是中国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原因。
这样的官员真应了民间对他们的批评——他们从来不负责解决人民提出的问题,他们只是把人民当成问题来解决。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有关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 我们需要重温中国改革进程在它开启时对人民做出的承诺。如果说“共同富裕”是指物质生活方面的,那么精神生活的丰富和提高可能被人们有所忽略。事实上,在精神产品的生产中间正孕育着更大的机会,是中国经济真正得以升级和提高的关键所在。
可惜,作为生产者的我们有着深刻的体会,同样是那些官员,他们总是会代替我们的消费者告诉我们应该生产什么,特别是哪些东西不能生产。无论对于传媒业、出版业,还是影视作品、戏剧演出,当前都在经历互联网的巨大改造。整个行业都被新观念、新方法冲击着,人们担心整个行业的塌陷。
很少有人有勇气指出,这个行业无法焕发光芒的原因正是无处不在的管制,无论这种管制出于何种理由,他们实际上无法承担让整个精神和文化产品生产者丧失活力的罪名。奇怪的是,他们真的就在这样做。
这就是笼罩在中国经济上空的空头情绪的来源——市场并没有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只是在拼命发挥政府作用。人们应该一起来告诉政府和它的官员,改变你们自己比改变别人要有用得多。
空头情绪主要来自于经济指标变坏,而且还会更坏。“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回答对经济成长的心理底线的提问时,着重强调了“7.5%左右”,现在看来,左到多少正成为人们竞相猜测的答案。
编制PMI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一位负责人对官方媒体承认, 已连续三个月下降的这个指数“有可能形成某种趋势性的苗头”, 从市场情况看,PMI指数放缓一个主要因素是需求放缓,订单指数已连续五个月下行,表明市场需求趋弱。同时价格指数也在回落,尤其是工业品价格指数已连续十几个月负增长,对企业经营信心和利润形成负面影响。
投资者已经非常清楚来自中央政府不会轻易实行经济刺激的态度,实际上也足够明白那一招无法带来令人放心的结果,但是,除此以外有什么办法能够阻止即将掉下去的经济增长速度?还是这次是真的,我们要眼看着它掉下去?
更多的疑惑是,中国经济还需要哪些改变才能重拾上升的势头?人们虽然不能从任何权威的部门、或者令人信服的专家口中知道有多少经济增长率是不可靠的,但是,常年保持着世界第一经济增长速度的经济体并没有带给中国投资者上佳的回报,却是人们不好意思提起的话题。
投资回报低,劳动报酬的回报也低,人们早就该问问“增长去哪儿了”。很明显,增长在一片一片的房子里。尽管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我还是想说,我们将不可避免地开始偿还我们透支了的经济增长率,从华东地区开始的房价下滑引发的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已经向我们走来。
政府仍然试图制造一个又一个的地区热点,最新也是最有魅力的莫过于京津冀地区间的联合发展计划,一个被称为“副都”的政治副中心的概念和连片的各种功能的城市群。没有人真心相信当前条件下中央政府有能力把一些企事业单位搬迁过去,除非它自己先过去。按照发改委表露出的意思,他们只会把别人搬走,同时允许地方政府借此概念再搞一轮圈地卖地的运动。
我想说,经济增长下滑甚至负增长都没什么可怕的,真正可怕的是那些“负责增长和产出”的官员。最新的事例来自一个重量级人物——中国的财政部长,他在回答一位企业家有关居民收入增长长时间慢于政府收入增长是否不利于消费升级的提问时这样说:“以后不会了”。这位被称为具有改革思维的官员居然如此轻描淡写地看待政府与居民收入的畸形关系,他同时有意回避了这个问题隐含的责难——政府如此之多的收入是不是中国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原因。
这样的官员真应了民间对他们的批评——他们从来不负责解决人民提出的问题,他们只是把人民当成问题来解决。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有关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 我们需要重温中国改革进程在它开启时对人民做出的承诺。如果说“共同富裕”是指物质生活方面的,那么精神生活的丰富和提高可能被人们有所忽略。事实上,在精神产品的生产中间正孕育着更大的机会,是中国经济真正得以升级和提高的关键所在。
可惜,作为生产者的我们有着深刻的体会,同样是那些官员,他们总是会代替我们的消费者告诉我们应该生产什么,特别是哪些东西不能生产。无论对于传媒业、出版业,还是影视作品、戏剧演出,当前都在经历互联网的巨大改造。整个行业都被新观念、新方法冲击着,人们担心整个行业的塌陷。
很少有人有勇气指出,这个行业无法焕发光芒的原因正是无处不在的管制,无论这种管制出于何种理由,他们实际上无法承担让整个精神和文化产品生产者丧失活力的罪名。奇怪的是,他们真的就在这样做。
这就是笼罩在中国经济上空的空头情绪的来源——市场并没有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只是在拼命发挥政府作用。人们应该一起来告诉政府和它的官员,改变你们自己比改变别人要有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