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传统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从传统教育入手,论述了时下进行传统文华教育所需的文本及方法,并对当下进行传统人文教育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 国学经典 品德养成 方法探讨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品质形成后是很难更改的,铸就一个好的品质,将会得益一生。我国古代的教育家们很注重人的品德培养教育。中国的四书五经,就是一套教育大家如何做人的教科书。
一、选书和读书
教师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我在小学教师这个岗位上,不仅要执行好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行为准则,而且为了纠正时下社会的一些不良习气,有意识地用传统经典对孩子们进行教育。这些经典读物文辞简洁,易诵易背,孩子们很爱读。我选择的启蒙读物,最开始的是《弟子规》《三字经》,这种读本3字一句,朗朗上口。第二步,让孩子们读《唐诗三百首》,一般一到二天就能背诵一首诗,在会背诗后,就教他们写诗里的字,做到既会读,也会写,也会认。第三步,让孩子们读四书五经,而且也要求背诵。这个阶段,孩子们一般都到三年级了,有了一定的诵读和书写能力,可以感受到其中文字的简约优美。第四步,让孩子们选读《古文观止》。这时一般都到了小学高年级,文章虽然有点长,但有了诵读的基础,可以读这些中国文化的精品了。
孩子们读诵中国传统经典,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时的理解能力不高,但求知欲望很高,记诵能力极强,教什么,就记住什么。在读书时,不用给他们讲解,只让他们读诵,同时让他们认会这些字,就够了。
二、在生活中解读经典
中国传统教育中有个“童蒙养正”的命题,就是在孩子们启蒙时,培养他们正确的理念。在培养这些正确的观念中,以上这些经典,成为教育孩子们的工具。孩子们开始并没有多强的理解力,有些经典读物对于他们相当于“天书”,甚至直接讲也讲不明白。在他们对这些经典内容有印象后,可以通过身边鲜活的生活事例给他们讲解,培育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现在电视上经常有“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这是中国孝文化在时下的一种表现。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我就有效地将((弟子规》和《三字经》里有关孝的字句和章节选出来讲给孩子们听。比如“孟母择邻”的故事,在教学中,我将那些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和一些自律性较好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并对他们时时提醒,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学生的一些不好的习惯改变过来了,开始将精力用在学习上。在取得效果后,我就将这个案例拿出来讲解,适时引入“孟母择邻”的经典故事,对经典的解释就这么顺畅地完成了,孩子们也能体会到经典就在我们生活里。
三、在活动中解读经典
孩子们有一个很好的优点,就是爱参加集体活动,但集体活动的组织管理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孩子们年纪小,没有多少组织观念,纪律约束性很弱,要把一次集体活动组织好,每个小学老师都要花上平时几倍的精力。但是组织集体活动能提升孩子们的组织能力和适应集体的能力,并在集体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这种活动中,可以对中国传统里的“和而不同”作出解释,并让孩子们在服从大局的前提下保持自己的个性。其次,每次活动参加的人多,如果一个人迟到或者在活动中掉队,就会拖累大多数人,影响集体活动的进程。在这个时候,老师既要保证活动的进行,又要对影响活动的学生采取特别的措施。在活动结束时,我曾经用“仁者爱人”来对大家进行讲解:如果我们有一颗爱人之心,我们就不会拖累大家,浪费大家的时间;如果我们有一颗爱人之心,我们每个同学就不会埋怨出了问题的同学,反而会帮助出他们,形成一种合力。这种多维解释,还让同学们在学习经典中培养了发散思维、多向思维习惯。
四、培养诚信坚韧的品质
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成为爷爷奶奶和父母的中心。这种现状造成了现在孩子任性骄纵的性格,他们普遍怕吃苦,一有困难就向长辈求救。要改变这种不良品格,需要花很大精力。作为一个小学教师,作为一个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当经常用与家长联系,就学生的动态开展针对性的教育。
现在的孩子们的课业普遍较重,有些家长心疼孩子,没完成作业就休息了,孩子们上学后交不了差,造成了撒谎的现象。这时,老师在与家长联系后,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章句,让这些孩子背诵,然后一对一地讲解,也许某一句话就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传统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有效地理解经典,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和解读,对培养孩子们优良品质大有裨益。
关键词 国学经典 品德养成 方法探讨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品质形成后是很难更改的,铸就一个好的品质,将会得益一生。我国古代的教育家们很注重人的品德培养教育。中国的四书五经,就是一套教育大家如何做人的教科书。
一、选书和读书
教师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我在小学教师这个岗位上,不仅要执行好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行为准则,而且为了纠正时下社会的一些不良习气,有意识地用传统经典对孩子们进行教育。这些经典读物文辞简洁,易诵易背,孩子们很爱读。我选择的启蒙读物,最开始的是《弟子规》《三字经》,这种读本3字一句,朗朗上口。第二步,让孩子们读《唐诗三百首》,一般一到二天就能背诵一首诗,在会背诗后,就教他们写诗里的字,做到既会读,也会写,也会认。第三步,让孩子们读四书五经,而且也要求背诵。这个阶段,孩子们一般都到三年级了,有了一定的诵读和书写能力,可以感受到其中文字的简约优美。第四步,让孩子们选读《古文观止》。这时一般都到了小学高年级,文章虽然有点长,但有了诵读的基础,可以读这些中国文化的精品了。
孩子们读诵中国传统经典,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时的理解能力不高,但求知欲望很高,记诵能力极强,教什么,就记住什么。在读书时,不用给他们讲解,只让他们读诵,同时让他们认会这些字,就够了。
二、在生活中解读经典
中国传统教育中有个“童蒙养正”的命题,就是在孩子们启蒙时,培养他们正确的理念。在培养这些正确的观念中,以上这些经典,成为教育孩子们的工具。孩子们开始并没有多强的理解力,有些经典读物对于他们相当于“天书”,甚至直接讲也讲不明白。在他们对这些经典内容有印象后,可以通过身边鲜活的生活事例给他们讲解,培育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现在电视上经常有“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这是中国孝文化在时下的一种表现。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我就有效地将((弟子规》和《三字经》里有关孝的字句和章节选出来讲给孩子们听。比如“孟母择邻”的故事,在教学中,我将那些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和一些自律性较好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并对他们时时提醒,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学生的一些不好的习惯改变过来了,开始将精力用在学习上。在取得效果后,我就将这个案例拿出来讲解,适时引入“孟母择邻”的经典故事,对经典的解释就这么顺畅地完成了,孩子们也能体会到经典就在我们生活里。
三、在活动中解读经典
孩子们有一个很好的优点,就是爱参加集体活动,但集体活动的组织管理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孩子们年纪小,没有多少组织观念,纪律约束性很弱,要把一次集体活动组织好,每个小学老师都要花上平时几倍的精力。但是组织集体活动能提升孩子们的组织能力和适应集体的能力,并在集体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这种活动中,可以对中国传统里的“和而不同”作出解释,并让孩子们在服从大局的前提下保持自己的个性。其次,每次活动参加的人多,如果一个人迟到或者在活动中掉队,就会拖累大多数人,影响集体活动的进程。在这个时候,老师既要保证活动的进行,又要对影响活动的学生采取特别的措施。在活动结束时,我曾经用“仁者爱人”来对大家进行讲解:如果我们有一颗爱人之心,我们就不会拖累大家,浪费大家的时间;如果我们有一颗爱人之心,我们每个同学就不会埋怨出了问题的同学,反而会帮助出他们,形成一种合力。这种多维解释,还让同学们在学习经典中培养了发散思维、多向思维习惯。
四、培养诚信坚韧的品质
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成为爷爷奶奶和父母的中心。这种现状造成了现在孩子任性骄纵的性格,他们普遍怕吃苦,一有困难就向长辈求救。要改变这种不良品格,需要花很大精力。作为一个小学教师,作为一个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当经常用与家长联系,就学生的动态开展针对性的教育。
现在的孩子们的课业普遍较重,有些家长心疼孩子,没完成作业就休息了,孩子们上学后交不了差,造成了撒谎的现象。这时,老师在与家长联系后,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章句,让这些孩子背诵,然后一对一地讲解,也许某一句话就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传统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有效地理解经典,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和解读,对培养孩子们优良品质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