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jiu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曾经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真正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升华,即所谓“文以载道”;只有工具性的语文,犹如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只有人文性的语文,也好像虚幻飘渺的空中楼阁。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这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得到了众多教师的认可,并在教学行为中不断加以落实,以进入我们一直以来孜孜追求的理想教学境界。然而,在日常教学行为中,有些教师不是偏重工具性,就是偏重人文性,始终把握不好这个“度”。我以为,教师必须以自身扎实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艺、丰厚的人文底蕴,积极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
   由此,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堂课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它是否传递给了学生必需的语文学科性知识,特别是那些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策略性知识,还要看文本中蕴含着的丰富的人文性是否得到充分挖掘与张扬,学生是否在精神上得到启迪生命意识上得到强化,获得难能可贵的生命意义上的成长。《荒岛余生》这篇课文,出自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这部书充满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那种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勇于冒险的精神,从而被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誉为青少年必读的一部书。这篇课文正是我们实施“生命教育”,唤醒学生生命意识的极好载体。
   最近,笔者研究了一个此课的教学案例,从课堂实录中可以看出,为了这种唤醒,教师作了精心准备,
  并在师生互动、资源生成的过程中及时捕捉智慧的火花。
  
   一、发掘文本的生命养料
  
   一开始,教师从学案入手,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并与感知文本紧密联系起来,抓住一个关键词“孤独”,让学生找出它的近义词,如“孤零零”、“孤寂”、“孤立无援”、“寂寞”、“与世隔绝”等。在我看来,这并非只作词语训练,而是已经有意识地融入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通过这一训练,对荒岛的环境有了大致印象,从而为下面的深入解读张本。在这种“孤独”得几乎令人发疯、窒息的逆境中,鲁滨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学生从文本中发掘到了大量信息,比如“他没有生产工具”,“他没有衣服穿,没有抵御野人、野兽的防御力”,“没有人可以交流解闷,没有地方住”。然而,鲁滨孙并没有彻底沉沦下去,而是从“坏处”看到了“好处”,重新树立起要“活下去”、要“好好地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由此,学生还想到,“与同伴相比,鲁滨孙是幸运的”,不但能侥幸生存下来,上帝还“不可思议地把失事的船送到他身边,使他得到许多日常生活用品”,“说明上帝对他的眷顾,也可能有一天会在上帝的帮助下脱离此地”,甚至“三本圣经、一只狗一只猫,也能够给他带来精神安慰”。
   这种对文本的发掘,在整个实录中比比皆是。通过有效发掘,加上教师善于引导,如呈现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的经典台词“生存还是毁灭”,呈现海明威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倒”,呈现西方谚语“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以此帮助学生感知生命的可贵。
  
   二、强化学生的生命体验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满足于对文本的信息处理、表面感知,而是步步为营,引导学生向文本深处挖掘,去触摸字里行间砰砰跳动的生命脉搏,获得真切的生命体验,感悟生命的至高无价,以及生命在与各种困难的搏斗中所表现出来的坚毅、勇敢、永不妥协的品质。这种品质弥足珍贵,像光芒四射的思想薪火,亘古流传,绵延不息。
   这种体验的方式有:
   1. 倾情朗读
   比如,教师在学生了解鲁滨孙整个心路历程之后启发道:“他是幸运的,得到了很多东西——充足的物质条件、精神的安慰,有了这些就可以活下去了,这些理由集中在文中哪个地方?”学生齐声回答道:“是‘好处’与‘坏处’的对比中。”然后,教师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读之前教师作了一项必要的准备:“请其他同学给提提朗读的建议,指导一下。”这种以生评生、以生导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说道,“女生读‘坏处’时可以把人称改成‘你’,语气上可以读出一些嘲笑”;“要怀着不同的心情读,读‘坏处’时要读出绝望,读‘好处’时要充满希望”;“读‘好处’时要有反驳的力量”。教师也建议道:“读‘坏处’时带点同情,低沉,绝望;读‘好处’时坚定一点。”这哪里只是朗读指导,分明是在帮助学生在作生命意识的体验。通过互动合作,学生加深了生命体验,并把体验真切地表达出来。
   2. 关注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人物也罢,事件也罢,都是由一个个细节组合而成;可以说,没有细节便没有一切。要使学生的生命意识饱满充实,必须对细节给予关注。如探究鲁滨孙怎样好好地活下去时,教师作了这样的定向引导:针对“记录时间”,学生体验到,鲁滨孙“他不想和社会脱节,他向往正常的社会生活”;针对“保存小物品”,学生体验到,保存三本《圣经》,“是在寻找精神的安慰”,而“小狗小猫尽管不起眼,可也会给生活带来慰藉”;至于保存“那些日规、望远镜、地图,说明他在做以后有机会离开这个荒岛的准备”;特别是对“栅栏”这一细节,通过四个“费”、三个“才”、三个“非常”,说明“工作非常艰苦,但他很热爱生活,希望活下去。他在为自己的生活奋斗”,“用劳动在证明自己,创造自己生活的条件”。
  
   三、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
  
   到这里,可以说学生对生命的体验、感悟,更多地仍停留于表面化的认知上,尚没有得到完全的提升和内化,没有真正变成属于自身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成长元素。如果戛然而止,这堂课显得浅尝辄止、隔靴搔痒了。作为教师,完全有必要作进一步引领,使生命意识扎根于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土壤上,催生出灿烂的生命之花。于是,教师设置了两个步骤。
   其一,纵向提升。教师以阶段性小结为过渡:“我们要感谢笛福,他给我们带来了这本书。主人公鲁滨孙成了西方青少年心中的英雄、崇拜的偶像。那么,成长中的东方少年,你们最敬佩鲁滨孙的是什么?”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思维被调动,生命意识被激活,敬佩的理由精彩纷呈,有说他“有坚强的毅力,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说他“有健康的自我意识”的,有说他“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勇敢”的,有说他“能够在困苦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坏处中发现好处”的,有说他“善于思考,孤独而又顽强”的,等等。
   其二,横向拓展。紧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跳出课本,跳出课堂,直面真实的生活:“我们生活中也有‘荒岛’,今天学学这个方法,把我们生活中烦恼的好处坏处排列出来,从而找到聊以自慰之处。小组内先说说有哪些生活的‘荒岛’,然后针对某一个同学的烦恼提提相应的好处。”经过小组讨论,以“摔断了腿”为例,学生领悟到,其“坏处”是“不能走路,不能上体育课,还不能跟同学一起玩耍”,而“好处”多多,如“腿好了依然可以正常运动,不会落下终身残疾”,“可以锻炼意志”,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可以“得到更多的关爱”,可以“得到经验,以后不会再犯此类错误”。这种把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便是生命教育的自觉践行了。
   纵观整堂课,我们欣喜地感到,教师虽然紧紧扣住“生命意识”这一人文性主题,却丝毫没有消减语文工具性的特点,相反,时时以工具性为前导,无论学生生命意识怎样体现,怎样强化,怎样提升,自始至终牢牢植根于文本之中,贯穿于语文能力的培养之中,如近义词的寻找、有感情的角色朗读、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思维的递进式指导、作品背景材料的运用、课外名言警句的吸纳,都匠心独运,完全符合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也就是说,教师并没有丝毫的“反文本”、“去文本化”倾向。语文课仍然是语文课,而没有蜕变成思想品德课或者主题班会课。
   而且,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基本处于一种开放的、自主的、灵动的思维状态之中。数据可以充分佐证:50多人次的学生问答、6次小组合作、5次“掌声”与“热烈的掌声”。之所以有这样活跃的课堂气氛,就在于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对每一个学生生命意识的高度尊重。教学过程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是鲜活的生命体,学生更是具有独特个性的鲜活的生命体。任何对学生生命意识、生命活动的漠视,将必然抹杀课堂应有的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盐海县武原中学)
其他文献
一家新楼盘开盘,我和妻子选了一套房子,正要离开售楼大厅时,忽然,几对夫妇走了过来,他们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紧接着说,以后我们就是邻居了。几个妇人还拉着妻子的手,热情介绍自己,就像老熟人似的。  有一个好邻居,比一套好住房都重要,俗话说:“邻里好,赛金宝。”有一个好邻居,大家能互相体谅、互相包容、互相关心,不仅令人身心愉悦,而且有利于身体健康呢,这真是宝贵的财富和精神享受。  我们现在住的房子,邻居
一  马伟杜又得流浪街头了。今晚是马克和女朋友刘晶晶幽会的日子,刘晶晶一进门,就和马克缠绕成一团了。马伟杜识相地从地铺上起身,走出了出租屋的门。  房子是马克租的,马伟杜只是蹭住。两人是同乡。两个月前,马伟杜出了拘留所,他租的房子已被房东租给了别人,行李也不知被扔到哪里去了。他去娜挲足浴找马克,马克正在给一个富态的中年女人按摩腿部。  要不你先去我那里住几天吧,马克说,不过你每天得给我洗马桶,我爱
母亲居住的小区新招了一名女保洁,模样普通,衣着陈旧,50岁左右,戴着一副高度近视镜,走路时右脚跛得厉害。   一段时间以来,我对这位女保洁的服务很不满意。因为她不但性格木讷,见人不打招呼,做起活来也很粗糙,对楼廊的卫生、绿化带的清理等工作,总是干得不利索,还常常“留尾巴”。最不能容忍的是,她的兴趣点一直落在小区内的十几个垃圾箱上,每天早中晚的三个时间段,无论天气怎样,她都守时地出现在各个垃圾箱旁
纸巾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近两年,一种浅黄色的原木本色生活用纸开始“挑战”白色生活用纸。仔细观察,原来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悄悄换上了本色纸,主要是他们都接受了原色纸无任何漂白剂、更环保的观念。   白色纸都添加了荧光剂?   当你走到超市购买纸巾的时候,就有推销员上来说:“这种黄色的纸巾不含荧光剂等各种添加剂,原料纯天然,比白色的纸巾更健康。”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这是真的吗?  其实按照我国的规
阿浩的爷爷血脂偏高,最近爷爷听说吃红曲米可以降低血脂,买了不少含有红曲米成分的保健品囤在家里,这些保健品声称“红曲米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洛伐他汀,可降低胆固醇、改善高血脂”。阿浩心生疑惑,是否可以通过食用红曲米来治疗高脂血症?血脂高了,吃红曲米还是吃他汀类药物更有效?为此,他去找药师求助。  红曲米和他汀类药物的关系  红曲米是以籼米、粳米、糯米等稻米为原料,用红曲霉发酵而成,为棕红色或紫红色米粒。
《孔乙己》是鲁迅《呐喊》中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以一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讲述了孔乙己的凄惨遭遇,塑造了一个位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形象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这篇小说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不公平社会的深刻批判,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无限感喟。比如,一个简单
红鼻子,医学上称之为“酒渣鼻”“玫瑰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颜面中部、主要累及面部血管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性皮肤病,多见于30~40岁女性。但病情严重的患者常为中年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颜面中部阵发性潮红、持久性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等,少数患者出现鼻赘。  本病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病程迁延,治疗手段有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它可能是在一定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以免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我校对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积极地探索。我校的语文教师把探索目标锁定为找寻高效的文本解读“切入口”上。通过学习相关理论、开设研讨课、举办专题讲座、写教学反思等多种形式,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此谈谈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点肤浅看法。  张志公先生曾经这样提醒教师:“教科书是教材编辑工作者编写出来的,但是一旦编出来,印成了书,就成了一个客观存在的物,和音像设备一样置于教师支配
前几天,前同事 香格里拉黑导游K哥,写了一篇《城里坚持,和村里的坚持》刷屏了我的朋友圈,里面有个细节让我心头一梗——  2008年起,他去香格里拉格咱乡纳格拉村支教三年。如今,班上的十一个学生只有三个坚持到了高考考场,其余人的命运是:一人离世、一人留级、一人当兵、二人辍学、三人上技校。  这十一个孩子我认识,我和他们在白云飘荡的山头拥抱过,虽然短暂,但看到这样的命运却让人心情复杂。    然后,K
下面,是一个刚学数学的小朋友的一份练习题:  3 2=5 3 3=6 3 4=7 3 5=8 3 6=8  你第一眼發现了什么?你一定说:最后一个错了。是的,年轻妈妈看到这份练习题,差不多都这样反应。于是,妈妈心头掠过一丝失望。但是,且慢!既然是只错一个,算对的就是绝对多数。一个孩子刚开始就这样,多棒,多有希望!  你看,转念之间变了,失望变成了希望。我们再看一个你也许似曾相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