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基于南京市六所高校的調查数据,对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计量模型的检验,研究发现,家庭人均收入、校医院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校医院医生的业务水平、校医院的医疗设备情况、校医院医生数量、以往就医经历和自负医药费金额影响着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的选择意愿,并发现校医院的服务态度、医生数量和以往就医经历对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发挥着相对较强的影响作用;由于校医院拥有某些不可比拟的天然优势,“有病去校医院”仍然是不少大学生的最终选择。针对研究结论,文章于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Multinomial Logistic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65-02
一、引言
目前,在校大学生患病后就医方式选择主要分为“重病选校外医院,小病选校医院”、“选择去药店买药”、“选择去校医院就医”、“选择去校外医院就医”和“等待所生的病自愈”五种类别,而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这一课题尚未引起理论界的关注,且对此课题的进行研究的学者也很少,为此,文章基于南京市六所高校的调查数据,对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进行实证研究,并尝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1.数据来源
文章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3年11月所组织的“南京市大学生医疗保障调查”。本次采取配额抽样的方法,调查对象为南京市六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调查员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2011级本科生,整个调查过程中总计发放问卷25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220份,合格率达到88%。
2.描述性统计
从本次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南京市受调查的六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男性大学生占到53%,并以在校本科生为主,占到整个样本的72%,其中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受受访学生占到整个样本的61%;在所有的受访者中,拥有城镇户籍的占到51%,农村户籍的占到49%;在家庭人均收入方面,有8%的受访大学生其家庭收入处于1320元以下,20%的受访大学生其家庭收入分别处于1320-2000元间和2001-2500元间,15%的受访大学生其家庭收入处于2501-3000元间,处于3001元以上收入的大学生占得比例最大,为37%。
三、变量选择与赋值
四、模型选择与计量检验
文章接下来进行研究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的差异及其成因。根据前文所述,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分为五个类别,即“重病选校外医院,小病选校医院”、“选择去药店买药”、“选择去校医院就医”、“选择去校外医院就医”和“等待所生的病自愈”,由于文章着重于分析比较三个水平之间差异及成因,即分析结果是以“等待所生的病自愈”作为参照类别,其余四个类别分别与参照类别比较,最终选择使用多项选择模型(Multinomial Logistic)来估计各种影响因素在不同类别之间起怎样的作用,该模型可以归结为如下形式:
其中,i=1,…,N;j=1,…,J。N为样本规模,J为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的五个类别,x为影响因素向量。
文章选择倾向于选择“等待所生的病自愈”的就医意愿为参照类别。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β)反映与属于“等待所生的病自愈”相比,属于其他类别的倾向。当解释变量的系数为正时,说明相对于参照类别来说,该变量对于属于其他类别的就医方式意愿有着相对概率为正的影响,即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更倾向于属于哪一类别;而当解释变量的系数为负时,说明相对于参照类别“等待所生的病自愈”来说,该变量对于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属于其他类别的就医方式意愿有着相对概率为负的影响,即倾向于偏离这—类别。
对模型(1)的估计结果详见表2,模型相关指标均说明回归的效果良好,由此,文章可以做出如下分析:
首先,从个人的基本特征来看,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的在校大学生患病后选择就医方式的意愿倾向于“去药店买药”,这可能与家庭经济收入低、生活费用低有关,此外其他因素与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的选择意愿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其次,从校医院的服务特征来看,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业务水平、医院的医疗设备情况、医生数量是影响在校大学生患病后选择就医方式的重要因素。具体说来,服务态度和医生数量对选择“重病选校外医院,小病选校医院”和“选择去校医院就医”两种就医方式有显著性影响。
最后,从近一年来在校医院就医的经历来看,以往就医次数和就医花费是影响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的显著性因素,而在校医院看病的花费是影响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校外医院就医”的显著性因素。
六、结论与建议
文章基于南京市六所高校的调查数据,通过相关计量模型的检验,对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主要结论如下:
家庭人均收入、校医院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校医院医生的业务水平、校医院的医疗设备情况、校医院医生数量、以往就医经历和自负医药费金额影响着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的选择意愿,具体是:相对于参照类别选择“等待所生的病自愈”的就医意愿来说,校医院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校医院医生的业务水平、以往就医经历和自负医药费金额对于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属于其他类别有着相对概率为正的影响,家庭人均收入、校医院的医疗设备情况和在校医院医生数量对于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属于其他类别有着相对概率为负的影响。
并且,经比较可以看出校医院的服务态度、医生数量和以往就医经历对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发挥着相对较强的影响作用。此外,文章分析认为,尽管许多受访学生对校医院拥有些许不满,但由于校医院距离最近、手续最方便、费用最低廉、可以报销费用等不可比拟的优势,“有病去校医院”仍然是不少大学生的最终选择。
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文章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力度改善高校医院的诊疗环境,提高校医院的诊疗水平和服务水平,更新医疗设备和药品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要根据学校在校生人数合理配置医生、医疗设备等医疗资源,避免医疗服务的供需出现矛盾。
2.视具体情况提高在校大学生就医费用的报销比例,对于家庭拥有困难的大学生提供看病补助,视患病严重程度确定补助的力度和金额。
参考文献:
[1]刘丹,刘志凤,薛钢.医疗保险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调查——基于江苏三所高校的调研数据[J].法制与社会,2010(28):181-182.
[2]刘希洋,芦哲,张洵,段玉慧,王雨恬.高校校医院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1):124-126.
[3]杜强,贾丽艳.SPSS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3:184-189.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Multinomial Logistic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65-02
一、引言
目前,在校大学生患病后就医方式选择主要分为“重病选校外医院,小病选校医院”、“选择去药店买药”、“选择去校医院就医”、“选择去校外医院就医”和“等待所生的病自愈”五种类别,而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这一课题尚未引起理论界的关注,且对此课题的进行研究的学者也很少,为此,文章基于南京市六所高校的调查数据,对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进行实证研究,并尝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1.数据来源
文章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3年11月所组织的“南京市大学生医疗保障调查”。本次采取配额抽样的方法,调查对象为南京市六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调查员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2011级本科生,整个调查过程中总计发放问卷25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220份,合格率达到88%。
2.描述性统计
从本次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南京市受调查的六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男性大学生占到53%,并以在校本科生为主,占到整个样本的72%,其中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受受访学生占到整个样本的61%;在所有的受访者中,拥有城镇户籍的占到51%,农村户籍的占到49%;在家庭人均收入方面,有8%的受访大学生其家庭收入处于1320元以下,20%的受访大学生其家庭收入分别处于1320-2000元间和2001-2500元间,15%的受访大学生其家庭收入处于2501-3000元间,处于3001元以上收入的大学生占得比例最大,为37%。
三、变量选择与赋值
四、模型选择与计量检验
文章接下来进行研究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的差异及其成因。根据前文所述,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分为五个类别,即“重病选校外医院,小病选校医院”、“选择去药店买药”、“选择去校医院就医”、“选择去校外医院就医”和“等待所生的病自愈”,由于文章着重于分析比较三个水平之间差异及成因,即分析结果是以“等待所生的病自愈”作为参照类别,其余四个类别分别与参照类别比较,最终选择使用多项选择模型(Multinomial Logistic)来估计各种影响因素在不同类别之间起怎样的作用,该模型可以归结为如下形式:
其中,i=1,…,N;j=1,…,J。N为样本规模,J为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的五个类别,x为影响因素向量。
文章选择倾向于选择“等待所生的病自愈”的就医意愿为参照类别。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β)反映与属于“等待所生的病自愈”相比,属于其他类别的倾向。当解释变量的系数为正时,说明相对于参照类别来说,该变量对于属于其他类别的就医方式意愿有着相对概率为正的影响,即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更倾向于属于哪一类别;而当解释变量的系数为负时,说明相对于参照类别“等待所生的病自愈”来说,该变量对于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属于其他类别的就医方式意愿有着相对概率为负的影响,即倾向于偏离这—类别。
对模型(1)的估计结果详见表2,模型相关指标均说明回归的效果良好,由此,文章可以做出如下分析:
首先,从个人的基本特征来看,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的在校大学生患病后选择就医方式的意愿倾向于“去药店买药”,这可能与家庭经济收入低、生活费用低有关,此外其他因素与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的选择意愿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其次,从校医院的服务特征来看,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业务水平、医院的医疗设备情况、医生数量是影响在校大学生患病后选择就医方式的重要因素。具体说来,服务态度和医生数量对选择“重病选校外医院,小病选校医院”和“选择去校医院就医”两种就医方式有显著性影响。
最后,从近一年来在校医院就医的经历来看,以往就医次数和就医花费是影响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的显著性因素,而在校医院看病的花费是影响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校外医院就医”的显著性因素。
六、结论与建议
文章基于南京市六所高校的调查数据,通过相关计量模型的检验,对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主要结论如下:
家庭人均收入、校医院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校医院医生的业务水平、校医院的医疗设备情况、校医院医生数量、以往就医经历和自负医药费金额影响着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的选择意愿,具体是:相对于参照类别选择“等待所生的病自愈”的就医意愿来说,校医院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校医院医生的业务水平、以往就医经历和自负医药费金额对于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属于其他类别有着相对概率为正的影响,家庭人均收入、校医院的医疗设备情况和在校医院医生数量对于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属于其他类别有着相对概率为负的影响。
并且,经比较可以看出校医院的服务态度、医生数量和以往就医经历对在校大学生就医方式选择意愿发挥着相对较强的影响作用。此外,文章分析认为,尽管许多受访学生对校医院拥有些许不满,但由于校医院距离最近、手续最方便、费用最低廉、可以报销费用等不可比拟的优势,“有病去校医院”仍然是不少大学生的最终选择。
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文章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力度改善高校医院的诊疗环境,提高校医院的诊疗水平和服务水平,更新医疗设备和药品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要根据学校在校生人数合理配置医生、医疗设备等医疗资源,避免医疗服务的供需出现矛盾。
2.视具体情况提高在校大学生就医费用的报销比例,对于家庭拥有困难的大学生提供看病补助,视患病严重程度确定补助的力度和金额。
参考文献:
[1]刘丹,刘志凤,薛钢.医疗保险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调查——基于江苏三所高校的调研数据[J].法制与社会,2010(28):181-182.
[2]刘希洋,芦哲,张洵,段玉慧,王雨恬.高校校医院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1):124-126.
[3]杜强,贾丽艳.SPSS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3:184-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