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地壮大、发展,而大部分新建的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由培训学校、中职升格而成的高职院校)由于种种原因,教学管理基本上沿袭原有学校的管理模式,造成了管理理念的滞后,从而在管理模式上严重制约高职院校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管理理念从管理式转变为服务式的就成了当务之急。
[关键词]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者、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055-01
高职院校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新型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现阶段高职教育以专科为主,随着职业和技术的发展,也应有高级阶段的本科、研究生层次。
一、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利害分析
很多高职院校往往还习惯的将学生作为教师的管理对象;教师是系、部的管理对象;系、部又是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对象;而系、部、职能部门是院领导的管理对象。這种管理理念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沿用多年,管理层次由上而下逐级管理,呈现为金字塔状。这种管理模式看似合理有效,它强调的是管理者的作用,通过强化管理手段(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精神刺激、奖惩制度等)来达到管理者的管理目的。
显而易见处于金字塔顶端是院校领导,他们的管理才能、思想意志几乎就决定了整个院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同样在这种管理理念下形成了职能部门管理系、部;系、部管理教师;教师管理学生的管理模式,同时相应管理制度大多赋予了各级管理者相应的权利。而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就是以管理者为中心,管理者一旦缺乏服务意识,个人的决策和判断失误就会给整个学院(校)、教师和学生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和心里伤害。
同样作为金字塔中上层的管理者要想了解基层的情况会受到诸多限制,如管理者个人的好恶、反映渠道不健全或阻塞等,而作为感受最深的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和最能受益的学生的情况、意见、想法就不能及时反映到管理层;作为被管理者除了遵守已有的规章制度以外,几乎没有可以张扬个性的空间。学生、教师都是思维成熟的有独立思想意识的和自主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他们需要实现自我,有参与学院管理的愿望,但是由于同样的原因没有机会实现他们的愿望。
在目前的社会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思路必须转变。高职院校是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毕业生的质量必须适应社会、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否则学校就面临着生存问题。因而改变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管理结构是高职院校增强生存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教师和学生从被管理者变成了被服务者,角色的转变肯定会带来他们思想意识的变化,他们从学院的被管理者变成了可以有发言权的管理者,从教学的客体变成了主体,有了充分参与学院(校)建设的平台,大家集思广益,众志成城,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充满了人文关爱的规章制度,相信高职院校的前景是一片光明的。
二、改进建议
1、树立“以人为本”为管理服务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它强调要把人作为学校管理活动的中心和学校最主要的财富与资源,期待以人性的张扬和个性的创造来实现理想的实践效果。在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切实关心教师和学生的价值需求、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为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提供必要支持。
2、学院领导者,是整个学院的设计师,是公仆,是教师。
作为设计师,她不仅承担着设计组织的结构和组织的策略,更重要的是设计发展的基本理念,其工作是对组织内各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作为公仆,她表现为对实现工作目标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自觉接受工作任务与目标的召唤;作为教师,其任务是界定真实情况,协助组织成员对真实情况进行正确、深刻的把握,提高组织成员实现工作目标的能力。
3、建立具有充分民主和集思广益的管理体制
由一线教师、专业骨干、企业代表以及学生代表、家长代表为成员的校务委员会,有利于高职院校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和对市场需求主动敏感的反应;营造并运行民主管理机制,将管理权限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建立并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有效,这样就不难做的管理层与基层的信息不对称,沟通困难等诸多负面因素的影响。
高职院校管理创新的目的在于顺应时代潮流,理顺内部关系,激发群体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更快更好的发展。而服务意识的建立在管理的层面上更加实际、更加人性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发展是永恒的,创新是无止境的,高职院校的管理创新,必须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大胆探索,逐渐积累,才能不断形成具有超前意识的现代管理理念,构筑符合高职发展战略需要的组织结构,培育体现高职精神的校园文化,使高职院校的管理创新不断向前推进。
4、关心教师的合理需求,充分发挥教师在服务链中的重要作用。
给教师以宽松的教学及科研氛围,并激发他们参与学院(校)管理的积极性,高职院校现有的大多数教师是从中专学校过渡而来,对自身能力与水平的提高和发展要求迫切;对论文的发表、科研成果的获奖、“双师型”教师资格的获得、技术职务的晋升期望值较高。根据教师的合理需求,积极主动地为其提供服务,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激发其更大的工作热情,是以人为本管理的宗旨所在。
教师不仅作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还是学院政策、校园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他们不仅是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而且还是一群见识高明的管理参与者。如果能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使他们的意见能上传,学院的政策能下达,提高他们主人翁的责任感,相信高职院校的发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束语
作为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把服务与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会使在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中处处把握主动,并且会赢得学生和教师的拥戴。
参考文献
[1] 李光寒,高职院校管理创新的探讨,湘西工作,:2006-08-04
[2] 黄秋明,赵丽敏,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研究,教育管理,2008-11-17.
[关键词]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者、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055-01
高职院校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新型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现阶段高职教育以专科为主,随着职业和技术的发展,也应有高级阶段的本科、研究生层次。
一、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利害分析
很多高职院校往往还习惯的将学生作为教师的管理对象;教师是系、部的管理对象;系、部又是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对象;而系、部、职能部门是院领导的管理对象。這种管理理念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沿用多年,管理层次由上而下逐级管理,呈现为金字塔状。这种管理模式看似合理有效,它强调的是管理者的作用,通过强化管理手段(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精神刺激、奖惩制度等)来达到管理者的管理目的。
显而易见处于金字塔顶端是院校领导,他们的管理才能、思想意志几乎就决定了整个院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同样在这种管理理念下形成了职能部门管理系、部;系、部管理教师;教师管理学生的管理模式,同时相应管理制度大多赋予了各级管理者相应的权利。而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就是以管理者为中心,管理者一旦缺乏服务意识,个人的决策和判断失误就会给整个学院(校)、教师和学生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和心里伤害。
同样作为金字塔中上层的管理者要想了解基层的情况会受到诸多限制,如管理者个人的好恶、反映渠道不健全或阻塞等,而作为感受最深的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和最能受益的学生的情况、意见、想法就不能及时反映到管理层;作为被管理者除了遵守已有的规章制度以外,几乎没有可以张扬个性的空间。学生、教师都是思维成熟的有独立思想意识的和自主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他们需要实现自我,有参与学院管理的愿望,但是由于同样的原因没有机会实现他们的愿望。
在目前的社会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思路必须转变。高职院校是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毕业生的质量必须适应社会、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否则学校就面临着生存问题。因而改变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管理结构是高职院校增强生存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教师和学生从被管理者变成了被服务者,角色的转变肯定会带来他们思想意识的变化,他们从学院的被管理者变成了可以有发言权的管理者,从教学的客体变成了主体,有了充分参与学院(校)建设的平台,大家集思广益,众志成城,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充满了人文关爱的规章制度,相信高职院校的前景是一片光明的。
二、改进建议
1、树立“以人为本”为管理服务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它强调要把人作为学校管理活动的中心和学校最主要的财富与资源,期待以人性的张扬和个性的创造来实现理想的实践效果。在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切实关心教师和学生的价值需求、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为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提供必要支持。
2、学院领导者,是整个学院的设计师,是公仆,是教师。
作为设计师,她不仅承担着设计组织的结构和组织的策略,更重要的是设计发展的基本理念,其工作是对组织内各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作为公仆,她表现为对实现工作目标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自觉接受工作任务与目标的召唤;作为教师,其任务是界定真实情况,协助组织成员对真实情况进行正确、深刻的把握,提高组织成员实现工作目标的能力。
3、建立具有充分民主和集思广益的管理体制
由一线教师、专业骨干、企业代表以及学生代表、家长代表为成员的校务委员会,有利于高职院校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和对市场需求主动敏感的反应;营造并运行民主管理机制,将管理权限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建立并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有效,这样就不难做的管理层与基层的信息不对称,沟通困难等诸多负面因素的影响。
高职院校管理创新的目的在于顺应时代潮流,理顺内部关系,激发群体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更快更好的发展。而服务意识的建立在管理的层面上更加实际、更加人性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发展是永恒的,创新是无止境的,高职院校的管理创新,必须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大胆探索,逐渐积累,才能不断形成具有超前意识的现代管理理念,构筑符合高职发展战略需要的组织结构,培育体现高职精神的校园文化,使高职院校的管理创新不断向前推进。
4、关心教师的合理需求,充分发挥教师在服务链中的重要作用。
给教师以宽松的教学及科研氛围,并激发他们参与学院(校)管理的积极性,高职院校现有的大多数教师是从中专学校过渡而来,对自身能力与水平的提高和发展要求迫切;对论文的发表、科研成果的获奖、“双师型”教师资格的获得、技术职务的晋升期望值较高。根据教师的合理需求,积极主动地为其提供服务,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激发其更大的工作热情,是以人为本管理的宗旨所在。
教师不仅作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还是学院政策、校园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他们不仅是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而且还是一群见识高明的管理参与者。如果能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使他们的意见能上传,学院的政策能下达,提高他们主人翁的责任感,相信高职院校的发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束语
作为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把服务与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会使在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中处处把握主动,并且会赢得学生和教师的拥戴。
参考文献
[1] 李光寒,高职院校管理创新的探讨,湘西工作,:2006-08-04
[2] 黄秋明,赵丽敏,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研究,教育管理,2008-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