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现代科技,为学生开辟多样化发展之路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dongjia1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同样适用于音乐创作和音乐教学。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各种新技术媒体被广泛应用于音乐领域,带动音乐界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音乐教育朝着更为宽广的领域发展。音乐教师如果能有效结合现代科技创新音乐教学形态,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更能拓宽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道路。本文将以电影、数字技术、音乐治疗学等为例,研究音乐教学如何与现代科技衔接和融合。
  一、音乐与电影的融合
  在以卓别林为代表的无声影片时期,电影院就通过放唱片、乐队演奏、现场弹奏钢琴等手段为电影配乐。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有声电影诞生并兴起,迅即产生了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和电影音乐作品,如奥地利作曲家、“华尔兹王”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传记片《翠堤春晓》,改编自玛丽亚·冯·崔普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团》的《音乐之声》等电影,简直就是一场音乐盛宴。很多人第一次观看《音乐之声》,就被其音乐所吸引,甚至会认为这就是一部音乐剧。在这部电影中,我们仅通过音乐就能感受到主人公情绪的变化,并被其感染,即使闭着眼睛来“听”这部电影也很有趣。我国的有声电影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较欧美发达国家来说比较晚,但发展速度却很快,每个时代都有标志性作品,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传唱不息的优秀电影音乐。比如:作为电影《桃李劫》主题曲的《毕业歌》,充满了战斗的激情,激发了大批有志青年投身革命事业;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至今仍频繁出现在各大综艺晚会中,《怀念战友》和《冰山上的雪莲》依旧能激起老一辈人对青春的怀念。有些时候,电影歌曲对人们的影响往往会大于电影内容。对此,音乐大师伊萨克·奥西波维奇·杜那耶夫斯基曾说过:“电影这一伟大的大众化的艺术,它不仅和歌曲并肩前进,还产生了歌曲,传播了歌曲。”
  随着音乐的多样化发展,它对电影的作用愈加显著。各式各样的音乐风格任人挑选,总能找到符合电影剧情、凸显电影内涵的音乐。对此,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深有感慨地说:“声音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比画面更重要。”因为摄影技术只能让我们获得一个平面的影像,只有融合了音效,才能使画面拥有纵向深度。鉴于音乐与电影的不可分割性,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应该把两者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电影体会音乐,通过音乐找寻电影的魅力。如在欣赏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背景音乐时,可以先让学生看一段没有音乐的电影片段,让他们讨论什么风格的音乐适合为这段画面做配音,然后再播放电影的原声,使“音画对位”。如此一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了解音乐对电影的作用。在欣赏《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部印度电影的背景音乐时,可以通过“音画错位”的方法进行教学。即在欣赏电影的时候,先用其他国家或者民族的歌曲为电影配音,之后再原版回放。相信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在欣赏电影时一定会兴趣盎然、全身心投入的。
  二、音乐与数字技术的融合
  数字化技术作为时代发展的主题,其优势正逐渐走入并主导着音乐欣赏教学。数字技术化技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应用和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这三大技术者的综合应用为实现高端化音乐欣赏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高职音乐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对教师来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他们远离了粉笔末的荼毒,迎来了低碳生活,亦简化了教学。有了它的加盟,教师不用再为表述某种抽象概念而焦头烂额,只需提前制作好音乐欣赏课件。通过计算机把所要教授的内容,如文字、图像等信息资料综合到一起,借助一定的数字化手段实现信息的沟通。上课时把制作好的课件一一展示给学生便大功告成。对学生来说,多媒体的应用让课堂变得丰富有趣,抽象的专业知识被形象化、具体化,更利于被吸收和消化。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应用对高職音乐欣赏教学的作用是极其可观的。以音色分析为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播放音乐作品来实现的,而这样存在很大的弊端。因为一般的音乐作品都不会只有一种音色,学生所听到的是所有乐器共同作用下的音乐。这样一来,辨别也就有了难度。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却可以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那是因为它独特的软件系统可以“分离”音色,使其能够被逐一地演奏出来。
  网络技术的应用对高职音乐欣赏教学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它不受时间的限制,不管是在课堂还是课下,只要有时间,学生都能利用网络来获取所需知识。其次,它不受空间的限制,不管是在教室还是在家中,只要有网络,都能查找。第三,它涵盖面宽,涉猎范围广,包容性强,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找寻需要的资料。最后一点,也是尤其重要的一点,网络拥有强大的互动体系,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交流心得。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笔者曾创建了一个音乐欣赏论坛,在这个论坛里,有不同的音乐板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交流区。在民族乐板块,学生可以尽情讨论不同民乐的风格、特点。在流行乐板块,学生可以对时下流行的音乐发表看法。在心得体会板块,学生可以交流音乐欣赏后的深切体会。在创作板块,学生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来创作音乐并发布作品。除此之外,时下流行的网络方式如微博、QQ等也都是很好的交流音乐的手段。
  综上,数字技术的应用对音乐欣赏教学的作用是巨大的,笔者坚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音乐欣赏教学的方式会更加多元化,更加受学生喜欢和认可。
  三、音乐与治疗学的融合
  音乐作为人类交流感受的特殊传播工具,其影响是不容小觑的。生动或强力的节奏能够激发人的活力,轻快或婉转的旋律给人温馨恬静的柔情,雄壮的和声给人奋发向上的激情,而质感丰富的音色(诸如柔美的小提琴、淳厚的大提琴及凄美的竹萧等)更能给人以听觉上不同的愉悦感。
  音乐治疗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对音乐纵向深度作用的扩展和延伸。音乐心理治疗学瑞典学派的创始人Pontwick认为,音乐通过音响的和声系统反映了某些原始形式的精神生活,和缓而平稳的音乐给人安慰,而洪亮、欢快的音乐则使人激动、振奋。另有研究表明,得当的音乐既能消除个体的不良体验,也能扩大其享受到的感觉和体验的领域,还能使音乐欣赏过程中出现的思维结构得以提高。人本主义心理学则认为,“人是可以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真正的心理健康者应该是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精神生活非常充实、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能够完全体现的人。音乐可以帮助个体满足精神的需要,探索和发展潜在的力量。在音乐的氛围中,个体可能获得高峰体验,以达到较高的意识水平。高峰体验是审美的充分知觉,以及其他最大快乐实现时刻的体验。在高峰体验中,自我消失,使人感到生命的价值。这是最快乐的时刻,也是最健康的时刻。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大学生大多会因物质或生活的原因而造成精神与情感的缺失。“据中国心理协会的调查,大学生发生心理疾病的患病率已高达25%;天津市被调查的5万名大学生,有心理障碍的占16%;北京大学近10年来因心理疾病退学的人数占总休学人数的三分之一;在青少年犯罪中,大学生已占到40%的比例。”“如何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已成为需要关注的一件大事。”高职音乐欣赏教育,虽不能上升到音乐治疗学阶段,但却能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美的人格。在具体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影响并能够借助音乐来实现心理的自我调适。一旦拥有了这种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圆满地完成大学学业,对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和人生发展亦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高天.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54.
  [2]帕夫利切维奇.音乐治疗理论与实践[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48.
  [3]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成明,编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18.
  [4]易雪媛.图书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与实施方法[J].现代预防医学,2007,(18).
  [5]郑敏.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可行性[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8).
其他文献
热贡地区曾经是民族迁移、战争的热点地区,文化接触非常频繁,文化形成完全符合“涵化”所需要的各种条件。这种文化“涵化”现象是我们研究多文化交叉地带文化形成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