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以浅析幼儿园到小学衔接问题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小学衔接教育实际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幼儿园到小学衔接相关问题,其次从结合幼儿成长情况,调整幼儿作息时间、依据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制定整理物品的教育计划、细心引导幼儿,培养幼儿合理饮食习惯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幼儿园到小学衔接的有效措施,进一步强化幼小衔接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幼儿园 小学衔接 问题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001-02
幼小衔接泛指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在幼儿园到小学的教育过渡时期内,一方面为环境的转变,另一方面包括教师、幼儿和行为规范等因素的改变,并且存在一定的断层现象,涉及人际关系、学习手段、行为规范、社会类型以及期望水平和生活环境的断层。以上断层现象都是幼儿转变小幼儿期间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活动十分必要,应该建立在教师和家长的努力基础之上,促使小幼儿更好的适应学习环境的改变,以下为你针对幼儿园到小学衔接问题给予的相关分析与建议。
1.幼儿园到小学衔接相关问题
1.1幼儿教育趋于小学化。组织幼儿过早的学习小学课程内容,对幼儿执行规范性的管理方式,可能会使幼儿产生厌烦情绪。一些幼儿教师总是直接把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灌输给幼儿,在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心理尚未全部接受时,便会出现抵触或者排斥等情绪,由此一方面会影响到幼儿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会影响初等教育教学的效果。
1.2幼儿训练能力水平不提高。大多数的幼儿教育中会忽视幼儿在课堂上纪律的制约问题,以致于幼儿缺少遵守纪律以及时间的意识,并不会及时的上课并且完成作业。幼儿教师要充分关注幼儿自身的兴趣爱好实际情况,并且树立幼儿遵守规章制度的思想。
1.3家庭教育存在急切的现象。家长针对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总是过于急迫,一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不能跟上学习进度,所以利用自己孩子的假期时间要求孩子参与补课学习活动[1],促使孩子在假期以及上学之后重复接触学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小幼儿上学的压力,引起厌烦情绪,甚至出现幼儿不愿意上学的情况。
1.4家长倾向于名校私立教育。小学时期的教育能够更好的给予初中教育奠定基础,因此诸多家长在选择小学学校的过程中,倾向于私立学校。要求孩子在封闭式的生活环境中学习,针对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讲,可以说在自由的童年时光中受到诸多的约束和束缚,甚至缺少和外界人们的交流,影响到幼儿心理和身心的成长发育。
2.幼儿园到小学衔接的有效措施
2.1结合幼儿成长情况,调整幼儿作息时间。在课程标准改革之后,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以及幼儿学习方式出现诸多变化,课程教育以主题式教育为主,在组织幼儿学习形式上不仅存在集体性教育的方式,还存在区角教育的方式。在活动的执行期间,幼儿主动选择座位,在教师的领导下学习与思考,这些和小幼儿的教育存在不同。首先,一些班级中存有幼儿来园比较晚的情况,教师可以制定“上学小标兵”的评比活动,定期组织幼儿开展标兵评选活动,比一比哪名幼儿可以积极的来到幼儿园中,准时到园。其次,以更好的完成幼儿教育过渡为目标,教师要对幼儿给予一些要求,比如引导幼儿学习小幼儿在课堂上学习的样子,提醒幼儿正确的坐姿和发言要点,大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可以做一些小动作,逐步改善幼儿不良的学习行为,缓解幼儿上课学习压力。教师给幼儿播放小幼儿上课的视频,要求幼儿认真的观看和思考,这时幼儿可能会感叹道:“哥哥姐姐上课可真认真啊!我们也要想他们这么神气!”,起到鼓舞幼儿积极学习的作用。
2.2依据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制定整理物品的教育计划。通常而言,每一个人自身的能力都不是与身俱来,往往需要在后天的学习中逐步培养。幼儿在起始生活时需要专业人员照顾,在走进小学校园之后,过上独立的生活。在此期间,孩子应该具备自理能力,促使孩子更好的随着生活环境变化而改变,教师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要积极承担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责任。
首先,环境创设,也就是生活区,投放各种衣服、鞋子书包等让幼儿进行整理。包括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该即刻帮助处理,而是鼓励孩子发动脑筋自主解决问题,或者引导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比如对于穿衣服的教育,有些孩子可能在家中比较依赖父母,而父母若是过分的宠爱孩子会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可以和孩子沟通:“自己穿衣服的孩子是美丽的小精灵,你愿意做一次小精灵吗?”激发孩子自己动手的兴趣,耐心指导孩子,帮助孩子获取穿衣服与整理书包的良好心得,感受到动手实践的欢乐和愉快,由此促使孩子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不断提升孩子自理能力。
其次,开展主题教育。幼儿教师要给予幼儿多一些鼓励,促使其可以自主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与此同时强化幼儿珍惜时间与热爱劳动的情感,给幼儿布设学习任务,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进而发展幼儿正确的时间观念。比如教师针对性的教授孩子学习整理衣服和鞋子书包的操作流程,帮助幼儿学习自理的相关技能。或者根据年段、班级等比赛活动“穿鞋子比赛、整理书包”比赛等,鼓励幼儿穿鞋子和整理书包,最后评选出“优秀小动员”的标兵。
2.3细心引导幼儿,培养幼儿合理饮食习惯。因为到小学以后一般不会给孩子提供点心、零食,因此就要培养孩子正确饮食习惯。习惯作为孩子后天形成的,在某种情况之下自主的进行动作行为的一种倾向,包括早晨时间中起床穿衣服,之后如厕并且吃饭学习等,这些都是生活中趋于稳定形式的动作。比如在上课铃声响起的过程中,幼儿进入到教室中,安静的等待教师上课。若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其今后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在知识的学习和获取上便会更加便利,所以家长要发挥自己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首先要观察孩子们吃饭,吃点心的量,吃饭时注意力集中,不挑食、不玩闹,由此调整幼儿一日饮食菜谱,帮助幼儿更好的获得健康。同时,幼儿教师可以用照片或视频传到家长群。对于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实际表现情况,教师可以拍摄照片以及视频,发送给家长群,促使家长随时都可以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饮食情况,增强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信任和认可。之后是家园一致,幼小衔接教育不仅仅作为幼儿园以及小学教师的任务,家庭与社会因素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教师可以号召幼儿家长,选取家访或者家长会等方式,给幼儿家长宣传和推广教育战略方针和幼小衔接教育的科学方式,促使家长了解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师共同配合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确保幼小衔接教育工作高效进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无忧无虑,充满欢乐的时期,难以忘怀并且铭记心底,对幼儿今后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幼儿园的最后一个时期中成为孩子升入小学学校的关键阶段,所以开展幼儿园到小学衔接问题研究課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教师和家长都要给予充足的关注和重视,全面做好幼小衔接的教育准备,针对性的制定幼小衔接教育措施和计划,使得孩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小学生活环境,逐步发展为合格的小学生,更好的迎接小学学校的美好时光。
参考文献:
[1]杨春梅.针对小学数学与幼儿园数学教育衔接问题的探讨[J].商情,2017(52):215.
【关键词】幼儿园 小学衔接 问题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001-02
幼小衔接泛指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在幼儿园到小学的教育过渡时期内,一方面为环境的转变,另一方面包括教师、幼儿和行为规范等因素的改变,并且存在一定的断层现象,涉及人际关系、学习手段、行为规范、社会类型以及期望水平和生活环境的断层。以上断层现象都是幼儿转变小幼儿期间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活动十分必要,应该建立在教师和家长的努力基础之上,促使小幼儿更好的适应学习环境的改变,以下为你针对幼儿园到小学衔接问题给予的相关分析与建议。
1.幼儿园到小学衔接相关问题
1.1幼儿教育趋于小学化。组织幼儿过早的学习小学课程内容,对幼儿执行规范性的管理方式,可能会使幼儿产生厌烦情绪。一些幼儿教师总是直接把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灌输给幼儿,在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心理尚未全部接受时,便会出现抵触或者排斥等情绪,由此一方面会影响到幼儿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会影响初等教育教学的效果。
1.2幼儿训练能力水平不提高。大多数的幼儿教育中会忽视幼儿在课堂上纪律的制约问题,以致于幼儿缺少遵守纪律以及时间的意识,并不会及时的上课并且完成作业。幼儿教师要充分关注幼儿自身的兴趣爱好实际情况,并且树立幼儿遵守规章制度的思想。
1.3家庭教育存在急切的现象。家长针对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总是过于急迫,一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不能跟上学习进度,所以利用自己孩子的假期时间要求孩子参与补课学习活动[1],促使孩子在假期以及上学之后重复接触学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小幼儿上学的压力,引起厌烦情绪,甚至出现幼儿不愿意上学的情况。
1.4家长倾向于名校私立教育。小学时期的教育能够更好的给予初中教育奠定基础,因此诸多家长在选择小学学校的过程中,倾向于私立学校。要求孩子在封闭式的生活环境中学习,针对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讲,可以说在自由的童年时光中受到诸多的约束和束缚,甚至缺少和外界人们的交流,影响到幼儿心理和身心的成长发育。
2.幼儿园到小学衔接的有效措施
2.1结合幼儿成长情况,调整幼儿作息时间。在课程标准改革之后,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以及幼儿学习方式出现诸多变化,课程教育以主题式教育为主,在组织幼儿学习形式上不仅存在集体性教育的方式,还存在区角教育的方式。在活动的执行期间,幼儿主动选择座位,在教师的领导下学习与思考,这些和小幼儿的教育存在不同。首先,一些班级中存有幼儿来园比较晚的情况,教师可以制定“上学小标兵”的评比活动,定期组织幼儿开展标兵评选活动,比一比哪名幼儿可以积极的来到幼儿园中,准时到园。其次,以更好的完成幼儿教育过渡为目标,教师要对幼儿给予一些要求,比如引导幼儿学习小幼儿在课堂上学习的样子,提醒幼儿正确的坐姿和发言要点,大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可以做一些小动作,逐步改善幼儿不良的学习行为,缓解幼儿上课学习压力。教师给幼儿播放小幼儿上课的视频,要求幼儿认真的观看和思考,这时幼儿可能会感叹道:“哥哥姐姐上课可真认真啊!我们也要想他们这么神气!”,起到鼓舞幼儿积极学习的作用。
2.2依据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制定整理物品的教育计划。通常而言,每一个人自身的能力都不是与身俱来,往往需要在后天的学习中逐步培养。幼儿在起始生活时需要专业人员照顾,在走进小学校园之后,过上独立的生活。在此期间,孩子应该具备自理能力,促使孩子更好的随着生活环境变化而改变,教师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要积极承担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责任。
首先,环境创设,也就是生活区,投放各种衣服、鞋子书包等让幼儿进行整理。包括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该即刻帮助处理,而是鼓励孩子发动脑筋自主解决问题,或者引导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比如对于穿衣服的教育,有些孩子可能在家中比较依赖父母,而父母若是过分的宠爱孩子会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可以和孩子沟通:“自己穿衣服的孩子是美丽的小精灵,你愿意做一次小精灵吗?”激发孩子自己动手的兴趣,耐心指导孩子,帮助孩子获取穿衣服与整理书包的良好心得,感受到动手实践的欢乐和愉快,由此促使孩子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不断提升孩子自理能力。
其次,开展主题教育。幼儿教师要给予幼儿多一些鼓励,促使其可以自主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与此同时强化幼儿珍惜时间与热爱劳动的情感,给幼儿布设学习任务,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进而发展幼儿正确的时间观念。比如教师针对性的教授孩子学习整理衣服和鞋子书包的操作流程,帮助幼儿学习自理的相关技能。或者根据年段、班级等比赛活动“穿鞋子比赛、整理书包”比赛等,鼓励幼儿穿鞋子和整理书包,最后评选出“优秀小动员”的标兵。
2.3细心引导幼儿,培养幼儿合理饮食习惯。因为到小学以后一般不会给孩子提供点心、零食,因此就要培养孩子正确饮食习惯。习惯作为孩子后天形成的,在某种情况之下自主的进行动作行为的一种倾向,包括早晨时间中起床穿衣服,之后如厕并且吃饭学习等,这些都是生活中趋于稳定形式的动作。比如在上课铃声响起的过程中,幼儿进入到教室中,安静的等待教师上课。若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其今后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在知识的学习和获取上便会更加便利,所以家长要发挥自己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首先要观察孩子们吃饭,吃点心的量,吃饭时注意力集中,不挑食、不玩闹,由此调整幼儿一日饮食菜谱,帮助幼儿更好的获得健康。同时,幼儿教师可以用照片或视频传到家长群。对于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实际表现情况,教师可以拍摄照片以及视频,发送给家长群,促使家长随时都可以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饮食情况,增强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信任和认可。之后是家园一致,幼小衔接教育不仅仅作为幼儿园以及小学教师的任务,家庭与社会因素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教师可以号召幼儿家长,选取家访或者家长会等方式,给幼儿家长宣传和推广教育战略方针和幼小衔接教育的科学方式,促使家长了解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师共同配合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确保幼小衔接教育工作高效进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无忧无虑,充满欢乐的时期,难以忘怀并且铭记心底,对幼儿今后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幼儿园的最后一个时期中成为孩子升入小学学校的关键阶段,所以开展幼儿园到小学衔接问题研究課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教师和家长都要给予充足的关注和重视,全面做好幼小衔接的教育准备,针对性的制定幼小衔接教育措施和计划,使得孩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小学生活环境,逐步发展为合格的小学生,更好的迎接小学学校的美好时光。
参考文献:
[1]杨春梅.针对小学数学与幼儿园数学教育衔接问题的探讨[J].商情,2017(5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