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个人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华文化悠久的苏州古城,家庭教育独具特色,但总体还是以智育为主。因此优秀的本国文化我们要传承,西方的优秀做法我们也要采纳。
【关键词】中西方;家庭教育;啟示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6-0182-02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不仅商品全球化了,如今连教育也在慢慢全球化,中西方关于家庭教育方面,也在不断地相互学习和借鉴。苏州这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有着它独有的文化特色,但是对于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还是要高度重视,吸取西方的一些成功经验,让苏州的家庭教育更加完善。
一、重视平等式教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完整的健康意义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力方面的完好状态。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觉得给孩子吃饱穿暖,重视孩子的学习就是负责任了,这是很片面的想法。西方的家庭教育从小就提倡孩子独立,十分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封建社会经历了家长绝对权威时期,家长认为给了孩子生命,孩子就相当于自己的附属品。就算在当今,据统计,依然有约67%的家长希望自己无论说什么,孩子都听从。大部分家庭还是习惯控制型模式,替孩子把未来的路都铺好,什么都替孩子做决定,包括高中时期的分科、大学时候的选专业,甚至是将来的婚姻,父母都想操控。支持控制模式的心理机制就是“我是为你好”,动机良好,并不表示就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孩子自有孩子的想法,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学会尊重和沟通,在孩子的想法没有违背社会规则的时候,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在孩子的成长阶段,特别是青春期的时候,孩子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突变的时期,孩子既渴望独立又需要依赖,在这个特殊时期,家长更要在一定程度上和孩子保持平等,尊重个性,有效沟通。在西方,家长大多尊重孩子的个性,以鼓励教育为主,平等地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二、重视多元发展,培养孩子的探索力
在中国教育状况的大背景下,家长往往是智育第一而忽略了孩子个性和能力的发展。智育第一,很容易出现“高智商的大宝宝”。孩子到最后只会学习,自理能力很差,责任意识也发展不起来。在西方,家庭的定位是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社会人,使孩子能够拥有独立处理自己事情的各种能力。为此,我们家长也要反思,智育之下,是不是也要教给孩子一些自食其力的本领。现在,依然存在着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却窝在家里当啃老族的年轻一代,他们缺乏的不仅仅是生存能力,更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意识。爸爸妈妈从小给我的任务就是学习,如今我本科硕士毕业了,已经完成了他们的愿望,在不断满足父母的同时,却丢失了鲜活的自己。探索与思考的能力,家长在孩子幼儿时期就要开始培养。在西方,家长鼓励孩子进行探索和创造,这可能跟他们的海洋文明有关。在中国的大教育背景下,孩子们十年寒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过,在近几年,苏州的教育环境已经有所改变,学校设置了很多兴趣小组,供孩子们选择和发展。反观家庭,大多数家长依然抱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想法。学习是孩子最主要的任务,但是也不应该为了读书遏制孩子探索的天性。笔者曾经看到很多幼儿园的孩子就开始学起了汉字、拼音、算术。家长对幼小衔接班的热衷程度一直居高不下。孩子的手部肌肉还没发育完全,却让孩子去练习写字等,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别忘了,孩子在这个阶段,对所有的东西都充满着好奇心。一个近三岁的孩子,能把家里的衣柜翻个底朝天,高兴得咯咯直笑,小手一刻不停歇,并拉着妈妈来看他的“战果”。父母的表现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放任型,一种是责骂型,还有一种是赞扬型。放任型的就任衣物乱扔一地,也不对孩子进行教养。责骂型则是责备孩子把家里弄得一团糟,扼杀孩子探索的天性。赞扬型的父母则会肯定孩子的行为,跟孩子一起分享喜悦,同时会告诉孩子,你发现了一个新天地,可是你是不是应该把东西放回原位,家长意识到了这个孩子的行为,不是一种破坏,而是一种探索。在提高孩子认知能力的时候,家长应避免用知识符号代替孩子的探索和观察。与其在图片上指给孩子看一只小鸡,不如带他去看一回真的小鸡。观察小鸡的过程,就是孩子在不断探索的过程。
三、重视挫折教育,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探索和创造是一体的,一个善于探索的孩子,当他的探索达到了一定量,加上不断思考,可能就会产生质变,创造由此而来。现在,很多家长把孩子引到了一条道路上去,即学习。但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有创造性思维的孩子,学习能力也不会差。孩子在创造的道路上,会遇到重重的阻碍。此时,家长可能就会觉得这种行为会耽误孩子学习,劝导孩子回归到学习中来,孩子的创造力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扼杀了。孩子的创造许是很简单的,比如一次机器人大赛,这其中可能要经历许多次的失败,若孩子想做,就让他去做。在创造中他能体会到创造性快乐,这许是孩子在学习中永远无法体会到的。在物质条件日渐丰富的今天,孩子们并不稀罕躲在家里吃零食、吹空调,他们宁愿去做自己想做的,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在西方,家长就十分注重孩子的吃苦精神,大冬天的,当中国孩子还窝在被窝里,跟父母因起床时间讨价还价的时候,英国的孩子可能早就冒着严寒,挨家挨户去送报纸了。探索创造之路,是崎岖不平的,孩子没有吃苦精神,怎能耐得住寂寞,哪来的勇气证实挫折?适当的挫折教育,必要的吃苦精神,是当代社会,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值得关注和改进的一个点。
此文借助西方一些优秀的家庭教育理念,就家庭教养方式的优化和培养自主性、探索力、创造力这三个方面浅薄地谈论了一下苏州家庭教育的现状,并不是一味地崇洋媚外,而是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对我们目前的家庭教育观仅有的几点思考。传统文化特别是家文化中的精华,我们要传承并发扬光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于西方的正确理念,我们也应该适当汲取。
参考文献:
[1]黄宾.国外家庭教育经验对苏州的启示[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20).
[2]陈磊.谈当代家庭教育的误区[J].才智,2017(15).
(责编 黄艳)
【关键词】中西方;家庭教育;啟示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6-0182-02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不仅商品全球化了,如今连教育也在慢慢全球化,中西方关于家庭教育方面,也在不断地相互学习和借鉴。苏州这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有着它独有的文化特色,但是对于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还是要高度重视,吸取西方的一些成功经验,让苏州的家庭教育更加完善。
一、重视平等式教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完整的健康意义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力方面的完好状态。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觉得给孩子吃饱穿暖,重视孩子的学习就是负责任了,这是很片面的想法。西方的家庭教育从小就提倡孩子独立,十分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封建社会经历了家长绝对权威时期,家长认为给了孩子生命,孩子就相当于自己的附属品。就算在当今,据统计,依然有约67%的家长希望自己无论说什么,孩子都听从。大部分家庭还是习惯控制型模式,替孩子把未来的路都铺好,什么都替孩子做决定,包括高中时期的分科、大学时候的选专业,甚至是将来的婚姻,父母都想操控。支持控制模式的心理机制就是“我是为你好”,动机良好,并不表示就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孩子自有孩子的想法,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学会尊重和沟通,在孩子的想法没有违背社会规则的时候,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在孩子的成长阶段,特别是青春期的时候,孩子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突变的时期,孩子既渴望独立又需要依赖,在这个特殊时期,家长更要在一定程度上和孩子保持平等,尊重个性,有效沟通。在西方,家长大多尊重孩子的个性,以鼓励教育为主,平等地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二、重视多元发展,培养孩子的探索力
在中国教育状况的大背景下,家长往往是智育第一而忽略了孩子个性和能力的发展。智育第一,很容易出现“高智商的大宝宝”。孩子到最后只会学习,自理能力很差,责任意识也发展不起来。在西方,家庭的定位是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社会人,使孩子能够拥有独立处理自己事情的各种能力。为此,我们家长也要反思,智育之下,是不是也要教给孩子一些自食其力的本领。现在,依然存在着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却窝在家里当啃老族的年轻一代,他们缺乏的不仅仅是生存能力,更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意识。爸爸妈妈从小给我的任务就是学习,如今我本科硕士毕业了,已经完成了他们的愿望,在不断满足父母的同时,却丢失了鲜活的自己。探索与思考的能力,家长在孩子幼儿时期就要开始培养。在西方,家长鼓励孩子进行探索和创造,这可能跟他们的海洋文明有关。在中国的大教育背景下,孩子们十年寒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过,在近几年,苏州的教育环境已经有所改变,学校设置了很多兴趣小组,供孩子们选择和发展。反观家庭,大多数家长依然抱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想法。学习是孩子最主要的任务,但是也不应该为了读书遏制孩子探索的天性。笔者曾经看到很多幼儿园的孩子就开始学起了汉字、拼音、算术。家长对幼小衔接班的热衷程度一直居高不下。孩子的手部肌肉还没发育完全,却让孩子去练习写字等,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别忘了,孩子在这个阶段,对所有的东西都充满着好奇心。一个近三岁的孩子,能把家里的衣柜翻个底朝天,高兴得咯咯直笑,小手一刻不停歇,并拉着妈妈来看他的“战果”。父母的表现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放任型,一种是责骂型,还有一种是赞扬型。放任型的就任衣物乱扔一地,也不对孩子进行教养。责骂型则是责备孩子把家里弄得一团糟,扼杀孩子探索的天性。赞扬型的父母则会肯定孩子的行为,跟孩子一起分享喜悦,同时会告诉孩子,你发现了一个新天地,可是你是不是应该把东西放回原位,家长意识到了这个孩子的行为,不是一种破坏,而是一种探索。在提高孩子认知能力的时候,家长应避免用知识符号代替孩子的探索和观察。与其在图片上指给孩子看一只小鸡,不如带他去看一回真的小鸡。观察小鸡的过程,就是孩子在不断探索的过程。
三、重视挫折教育,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探索和创造是一体的,一个善于探索的孩子,当他的探索达到了一定量,加上不断思考,可能就会产生质变,创造由此而来。现在,很多家长把孩子引到了一条道路上去,即学习。但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有创造性思维的孩子,学习能力也不会差。孩子在创造的道路上,会遇到重重的阻碍。此时,家长可能就会觉得这种行为会耽误孩子学习,劝导孩子回归到学习中来,孩子的创造力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扼杀了。孩子的创造许是很简单的,比如一次机器人大赛,这其中可能要经历许多次的失败,若孩子想做,就让他去做。在创造中他能体会到创造性快乐,这许是孩子在学习中永远无法体会到的。在物质条件日渐丰富的今天,孩子们并不稀罕躲在家里吃零食、吹空调,他们宁愿去做自己想做的,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在西方,家长就十分注重孩子的吃苦精神,大冬天的,当中国孩子还窝在被窝里,跟父母因起床时间讨价还价的时候,英国的孩子可能早就冒着严寒,挨家挨户去送报纸了。探索创造之路,是崎岖不平的,孩子没有吃苦精神,怎能耐得住寂寞,哪来的勇气证实挫折?适当的挫折教育,必要的吃苦精神,是当代社会,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值得关注和改进的一个点。
此文借助西方一些优秀的家庭教育理念,就家庭教养方式的优化和培养自主性、探索力、创造力这三个方面浅薄地谈论了一下苏州家庭教育的现状,并不是一味地崇洋媚外,而是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对我们目前的家庭教育观仅有的几点思考。传统文化特别是家文化中的精华,我们要传承并发扬光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于西方的正确理念,我们也应该适当汲取。
参考文献:
[1]黄宾.国外家庭教育经验对苏州的启示[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20).
[2]陈磊.谈当代家庭教育的误区[J].才智,2017(15).
(责编 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