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非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以及单纯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和单纯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三种方法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疗效。

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非缺血型BRVO继发ME患者90例9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8例48只眼,女性42例42只眼;平均年龄(51.25±12.24)岁;病程5~17 d。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按照随机排列表方法随机将患眼分为康柏西普联合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组治疗(Ⅰ组)、单纯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组(Ⅱ组)、单纯康柏西普治疗组(Ⅲ组),每组均为30只眼。Ⅰ、Ⅱ、Ⅲ组患眼之间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720、0.286,P=0.930、0.752)。接受康柏西普治疗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 ml(含康柏西普0.5 mg),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者3 d后给予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单纯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者明确诊断后即进行激光光凝治疗。对比观察Ⅰ、Ⅲ组患眼玻璃体腔注射次数,Ⅰ、Ⅱ组患眼激光能量;Ⅰ、Ⅱ、Ⅲ组患眼治疗后1周,1、3、6个月BCVA、CMT值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与药物和治疗方式相关的眼部并发症。

结果

Ⅰ组患眼平均玻璃体腔注射次数为(1.20±0.41)次,其中6只眼接受了2次玻璃体腔注射;Ⅲ组患眼平均玻璃体腔注射次数为(2.23±1.04)次,其中22只眼接受了2~4次玻璃体腔注射;两组患眼玻璃体腔注射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Ⅱ组患眼行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平均次数为(1.43±0.63)次,其中9只眼接受2次激光光凝治疗,2只眼接受3次激光光凝治疗。Ⅰ、Ⅱ组患眼平均激光能量分别为(96.05±2.34)、(117.41±6.85)μV;两组患眼平均激光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治疗后6个月,Ⅰ、Ⅱ、Ⅲ组患眼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Ⅰ、Ⅲ组患眼BCVA明显好于Ⅱ组患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7、–4.603,P<0.001);Ⅰ、Ⅲ组患眼之间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2,P=0.429)。治疗后1周,1个月Ⅰ、Ⅱ、Ⅲ组患眼平均CMT值分别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55、–10.620、–10.254,P<0.001)。Ⅰ、Ⅲ组患眼之间治疗后不同时间点CM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4、1.723、–1.819、–1.755,P=0.689、0.096、0.079、0.90);Ⅱ组患眼治疗后1周,1个月CMT值下降程度较Ⅰ组患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1、–3.230,P<0.001、0.003);Ⅲ组患眼治疗后3个月CMT值较治疗后1个月增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95,P=0.056)。所有患眼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眼内炎、虹膜红变、视网膜脱离等与药物和治疗方式相关的并发症。

结论

非缺血型BRVO继发ME患眼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疗效优于单纯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并且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次数较单纯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者更少。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失血性休克因素对猪罗库溴铵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巴马小型猪16头,3~5月龄,雌雄不拘,体重22~2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8):对照组(C组)和失血性休克组(HS组)。C组耳缘静脉注射罗库溴铵3.78 mg/kg,HS组采用容量控制法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经15 min自左股动脉匀速放血约40%血容量(血容量30 ml/kg)。模型制备成功后经耳缘静脉注射罗库溴铵3.
期刊
目的评价连续星状神经节阻滞预防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择期拟行脑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的动脉瘤破裂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20~60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颅内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连续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GB组)。SGB组麻醉诱导后用20 G动脉套管针行患侧连续星状神经节阻滞,注射0.25%罗哌卡因6~8 ml
目的评价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表达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27):假手术组(S组)和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S组仅暴露坐骨神经而不结扎;NP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性损伤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术前1 d及术后1、4、7、14 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于术后各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通过眼底检查确诊的AP-ROP患儿21例4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例18只眼,女性12例22只眼。平均出生胎龄(28.30±1.79)周;平均出生体重(1 021.40±316.70)g。病变位于Ⅰ区者24只眼;Ⅱ区者16只眼。所有患眼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25 ml(含康柏西普0
目的观察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特异性抑制剂OTX008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NV)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日龄C57BL/6J小鼠12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模型组、OTX008干预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空白对照组,每组32只。正常组小鼠在正常氧环境下饲养;其余3组小鼠建立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小鼠12日龄时,OTX008干预组小
目的观察不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分型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眼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与激光光凝治疗后视力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DME的70例患者99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将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进行记录。所有患眼均行OCT检查,并根据OCT形态特征将DME分为弥漫性黄斑水肿(DRT)、黄斑囊样水肿(CME)
目的观察不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分型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的疗效差异及患眼椭圆体带完整性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接受IVR治疗的有临床意义的DME 85只眼纳入研究。采用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视力表检测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统计分析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频域OCT仪测量患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并通过OCT灰度图观察患眼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和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在其治疗方法、治疗适宜的目标患者及治疗时间选择、治疗终点判断等方面均存在较多困惑,并且存在治疗周期长、易复发等不足。BRVO血管阻塞后的侧支循环以及循环再通研究探索值得未来研究中重视。既往临床实践中着眼于循环再通的溶栓、动静脉鞘膜切开手术、激光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吻合等治疗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