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降低企业税负、完善收制度,2011年我国出台“营改增”税改方案,经过5年执行,它得到了有效执行与认同,于2016年5月全面实施。但由增值税与营业税征收方式不同,税制改革给纳税主体带来了许多税务风险,造成纳税人税负上升。如何充分享受税改优惠,切实降低税务风险,成为税改以后企业需要面临的问题。本文利用“营改增”税改下对税务风险的分析,使纳税主体不断提高税务风险重视度,针对“营改增”环境下税务风险提出建议,规避风险因素对税务管理的影响,以更好推动企业税改后的发展。
【关键词】“营改增”;税制改革;税务风险
一、“营改增”税制改革概述
1.“营改增”税制改革内容
“营改增”即是用增值税代替营业税的一次改革。2012年“营改增”在上海交通运输及部分现代服务业试点,2016年5月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执行。目前,我国所有行业被纳入税改范围,这涉及营业税所涵盖的所有纳税范围,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生活服务业等,这些行业实行增值税后,允许固定资产投资、购买服务等进项税额抵扣,这样有效弥补增值税率提高造成的纳税压力,避免营业税制下重复征税的行为。
2.“营改增”税制改革意义
“营改增”税制改革是我国实行的一项完善税制的改革行为,与营业税相比,增值税是更加完善的税制,它成为了减税的重要手段,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所以纳税主体在缴纳增值税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进项税款抵扣,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营业税制下的重复纳税现象,使经营主体的纳税负担减轻。
二、“营改增”税制改革下企业税务风险
1.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务风险
“营改增”目的在于降低纳税主体的纳税压力。但当前,我国“营改增”制度处于过渡期,相关制度存在漏洞,加之纳税主体对于制度没有深入的认识,一些企业钻政策漏洞,在避税诱引下,为了抵扣更多税款,追求更多经济效益,以非法抵税方式,减少自身的应纳税额,于是购买没有真实业务的增值税发票,而这种行为与经营无关,与我国法律法规相违背,企业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这势必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补缴税款、罚款、甚至承担刑事责任的风险,同时还会对企业外部形象、信誉产生不良影响,对企业未来运营造成阻碍。
2.制度过渡存在税务风险
全面推行“营改增”后,由于新旧制度存在本质的差异,企业在执行“营改增”税制时,并不能全面理解具体内容,部分地区对于新制度贯彻不彻底,涉税项目缴纳不完整、缴纳税额不正确,遗漏应申报的涉税项目,这些都是需要纳税人承担责任的,同时,原有营业税制下,在办公用品、固定资产等采购中获得的发票无法用于抵扣,而“营改增”后,增值税环境下,企业没有足够重视这些业务的抵扣权,对增值税发票管理不规范,出现发票丢失、抵扣超期等情况,使企业并没有享受应用的权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更有企业由于抵扣不规范而被行政处罚,也增加了税务风险。
3.新制度理解偏差带来财务核算税务风险
我國“营改增”税改处于推广、过渡期,尽管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地采取宣传、政策解答、培训等措施,以保证企业可以快速、充分掌握税改政策,但是当前各行业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千差万别,加之部分优惠政策执行存在弹性,造成企业在适用优惠政策时,存在主观错误判断,使其面临税务处罚、未充分享受优惠政策等一系列的税务风险。另外,增值税属于抵扣模式,一些财务人员不了解经营现状,加大了核算难度,许多企业在“营改增”后,对于相关的政策掌握不足,将应做为视同销售的行为,并没有作为视同销售业务处理,因此,没有对其进行申报,这部分少缴纳的增值税被查处后,会受到税务处罚,引起税务风险。
4.申报时间税务风险
增值税制下,纳税主体应该在规定的申报时间内申报,时间不可推后、提前。纳税主体没有在规定时间、范围申报,不符合税收法律的制定,要承担缴纳罚金义务,而产生税务风险。纳税人由于筹划不合理,提前申报纳税后退税较难,即使可以申请退税,从一定程度来说,也造成了纳税人资金调剂的不合理,使企业产生资金损失。而推后申报,就会增加企业偷、漏税的税务风险。当前许多小企业,特别是是服务业,在申报环节按客户要求,常常出现推迟纳税,虚开发票的情况,增加企业罚款、补税风险。
5.税制改革带来的税务管理风险
尽管“营改增”得到全面实施,但其并不是统一推广,而是在某一行业、地区试点后,逐渐深入到全行业,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在享受即征即退、免征收增值税税收优惠的时候,也存在税务风险。税改以后,更多税收政策不断推出,如果企业不能正确判断优惠政策,对相关信息、规范掌握不足,与自身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或者部分企业为得到优惠,通过财务技术方式进行财务造假,获取优惠政策,都会给税务管理增加难度,使企业税收风险上升。
三、“营改增”税制改革下企业税务风险措施
1.正确选择供应商,优化增值税管理
税制改革使企业会计核算产生了较大变动,税法规定:兼营不同应税项目的纳税人,项目核算混乱,按从高税率征收。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对于抵扣环节规定不同,该环节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进项税抵扣,而后不可以。“营改增”税改后,进项税额抵扣规模扩张,抵扣范围覆盖经营活动涉及的各项支出,那么“营改增”税制改革后,兼营型企业应该分开核算各不同税率项目,正确选择供应商,与高抵扣率、一般纳税人供应商合作,更好进行税额抵扣,以增加可抵扣税额,优化增值税管理,发挥增值税抵扣作用。
2.强化新旧制度衔接减少税务风险
新旧税制衔接时期,管理者应该对员工反复强调,税改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明确新税制的具体内容,强化内部的调整,控制可抵扣支出比例,做好衔接工作;采购过程需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应该审核抵税产品发票内容,保证其规范、合法性,避免收到不合规发票,造成企业不能进项税额抵扣,税项过多产生税负压力;重视发票的管理工作,抵扣发票过程应符合税法要求,设置专人管理增值税专用发票,严格把控管理、使用流程,做好登记、存档,并不断健全考核制度。 3.提高财务人员综合能力,降低税改后核算风险
“营改增”涉及领域较多,税务工作更为复杂,税务管理存在难度,为了降低税务风险,确保企业税务安全,企业需要重视相关人员培训工作,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不断提高税务人员核算能力,采取激励机制,鼓励财务人员主动学习新内容。加大增值税管理力度,充分考虑进、销项税额问题,加强内部整体培训,在各部门培养使用增值税发票意识,使核算工作更加细致。
4.加强企业内部调整,規范纳税管理
“营改增”环境下,合理调整抵扣比例,使其处于均衡状态,及时地向供货商收取合法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提高抵扣成本,才可以减少纳税人税负压力。根据税制改革要求,对业务进行整顿,构建符合税改的考核体系,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规范纳税管理,根据税制要求,完善内部组织机构,设立专业的预算、策划及风险评估等管理部门,协调各项工作的运转,规范财务制度,实现税改后对内部税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5.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
税务风险在长期经营中产生,是积累的隐性风险,税改以来,某些企业税负压力增大,因此,纳税主体面对税负情况应该做好预防。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使负担率成为纳税评价标准,分析税负变化情况,找到税务风险与税负间的平衡点。内部建立税务风险决策体系,制定有效的防范策略,将税务风险降至最低,避免资金损失。
四、总结
“营改增”是近年来我国一项重大制度改革,尽管其规范了税务制度,消除了营业税重复征税现象,缓解了企业税收负担,使各行业分工趋于专业化,但实际执行中,税制改革会对经营主体的发展产生连锁反应。受新旧税制交替、企业税务申报、管理人员对增值税理解不足,不合理利用进项税额抵扣等行为的影响,纳税主体在经营过程中依然存在税务风险。因此纳税主体应该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好管理工作,制定适用于本企业的解决方案,保证自身的涉税安全,加强税务风险控制,以顺应税改发展趋势,推动企业高效运作。
参考文献:
[1]魏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1).
[2]穆盛.企业税务风险及其管理制度设计[J].财经界(学术版),2016(19).
[3]肖太寿.“营改增”后新老项目如何衔接[J].施工企业管理,2016(10).
【关键词】“营改增”;税制改革;税务风险
一、“营改增”税制改革概述
1.“营改增”税制改革内容
“营改增”即是用增值税代替营业税的一次改革。2012年“营改增”在上海交通运输及部分现代服务业试点,2016年5月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执行。目前,我国所有行业被纳入税改范围,这涉及营业税所涵盖的所有纳税范围,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生活服务业等,这些行业实行增值税后,允许固定资产投资、购买服务等进项税额抵扣,这样有效弥补增值税率提高造成的纳税压力,避免营业税制下重复征税的行为。
2.“营改增”税制改革意义
“营改增”税制改革是我国实行的一项完善税制的改革行为,与营业税相比,增值税是更加完善的税制,它成为了减税的重要手段,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所以纳税主体在缴纳增值税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进项税款抵扣,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营业税制下的重复纳税现象,使经营主体的纳税负担减轻。
二、“营改增”税制改革下企业税务风险
1.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务风险
“营改增”目的在于降低纳税主体的纳税压力。但当前,我国“营改增”制度处于过渡期,相关制度存在漏洞,加之纳税主体对于制度没有深入的认识,一些企业钻政策漏洞,在避税诱引下,为了抵扣更多税款,追求更多经济效益,以非法抵税方式,减少自身的应纳税额,于是购买没有真实业务的增值税发票,而这种行为与经营无关,与我国法律法规相违背,企业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这势必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补缴税款、罚款、甚至承担刑事责任的风险,同时还会对企业外部形象、信誉产生不良影响,对企业未来运营造成阻碍。
2.制度过渡存在税务风险
全面推行“营改增”后,由于新旧制度存在本质的差异,企业在执行“营改增”税制时,并不能全面理解具体内容,部分地区对于新制度贯彻不彻底,涉税项目缴纳不完整、缴纳税额不正确,遗漏应申报的涉税项目,这些都是需要纳税人承担责任的,同时,原有营业税制下,在办公用品、固定资产等采购中获得的发票无法用于抵扣,而“营改增”后,增值税环境下,企业没有足够重视这些业务的抵扣权,对增值税发票管理不规范,出现发票丢失、抵扣超期等情况,使企业并没有享受应用的权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更有企业由于抵扣不规范而被行政处罚,也增加了税务风险。
3.新制度理解偏差带来财务核算税务风险
我國“营改增”税改处于推广、过渡期,尽管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地采取宣传、政策解答、培训等措施,以保证企业可以快速、充分掌握税改政策,但是当前各行业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千差万别,加之部分优惠政策执行存在弹性,造成企业在适用优惠政策时,存在主观错误判断,使其面临税务处罚、未充分享受优惠政策等一系列的税务风险。另外,增值税属于抵扣模式,一些财务人员不了解经营现状,加大了核算难度,许多企业在“营改增”后,对于相关的政策掌握不足,将应做为视同销售的行为,并没有作为视同销售业务处理,因此,没有对其进行申报,这部分少缴纳的增值税被查处后,会受到税务处罚,引起税务风险。
4.申报时间税务风险
增值税制下,纳税主体应该在规定的申报时间内申报,时间不可推后、提前。纳税主体没有在规定时间、范围申报,不符合税收法律的制定,要承担缴纳罚金义务,而产生税务风险。纳税人由于筹划不合理,提前申报纳税后退税较难,即使可以申请退税,从一定程度来说,也造成了纳税人资金调剂的不合理,使企业产生资金损失。而推后申报,就会增加企业偷、漏税的税务风险。当前许多小企业,特别是是服务业,在申报环节按客户要求,常常出现推迟纳税,虚开发票的情况,增加企业罚款、补税风险。
5.税制改革带来的税务管理风险
尽管“营改增”得到全面实施,但其并不是统一推广,而是在某一行业、地区试点后,逐渐深入到全行业,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在享受即征即退、免征收增值税税收优惠的时候,也存在税务风险。税改以后,更多税收政策不断推出,如果企业不能正确判断优惠政策,对相关信息、规范掌握不足,与自身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或者部分企业为得到优惠,通过财务技术方式进行财务造假,获取优惠政策,都会给税务管理增加难度,使企业税收风险上升。
三、“营改增”税制改革下企业税务风险措施
1.正确选择供应商,优化增值税管理
税制改革使企业会计核算产生了较大变动,税法规定:兼营不同应税项目的纳税人,项目核算混乱,按从高税率征收。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对于抵扣环节规定不同,该环节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进项税抵扣,而后不可以。“营改增”税改后,进项税额抵扣规模扩张,抵扣范围覆盖经营活动涉及的各项支出,那么“营改增”税制改革后,兼营型企业应该分开核算各不同税率项目,正确选择供应商,与高抵扣率、一般纳税人供应商合作,更好进行税额抵扣,以增加可抵扣税额,优化增值税管理,发挥增值税抵扣作用。
2.强化新旧制度衔接减少税务风险
新旧税制衔接时期,管理者应该对员工反复强调,税改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明确新税制的具体内容,强化内部的调整,控制可抵扣支出比例,做好衔接工作;采购过程需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应该审核抵税产品发票内容,保证其规范、合法性,避免收到不合规发票,造成企业不能进项税额抵扣,税项过多产生税负压力;重视发票的管理工作,抵扣发票过程应符合税法要求,设置专人管理增值税专用发票,严格把控管理、使用流程,做好登记、存档,并不断健全考核制度。 3.提高财务人员综合能力,降低税改后核算风险
“营改增”涉及领域较多,税务工作更为复杂,税务管理存在难度,为了降低税务风险,确保企业税务安全,企业需要重视相关人员培训工作,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不断提高税务人员核算能力,采取激励机制,鼓励财务人员主动学习新内容。加大增值税管理力度,充分考虑进、销项税额问题,加强内部整体培训,在各部门培养使用增值税发票意识,使核算工作更加细致。
4.加强企业内部调整,規范纳税管理
“营改增”环境下,合理调整抵扣比例,使其处于均衡状态,及时地向供货商收取合法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提高抵扣成本,才可以减少纳税人税负压力。根据税制改革要求,对业务进行整顿,构建符合税改的考核体系,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规范纳税管理,根据税制要求,完善内部组织机构,设立专业的预算、策划及风险评估等管理部门,协调各项工作的运转,规范财务制度,实现税改后对内部税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5.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
税务风险在长期经营中产生,是积累的隐性风险,税改以来,某些企业税负压力增大,因此,纳税主体面对税负情况应该做好预防。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使负担率成为纳税评价标准,分析税负变化情况,找到税务风险与税负间的平衡点。内部建立税务风险决策体系,制定有效的防范策略,将税务风险降至最低,避免资金损失。
四、总结
“营改增”是近年来我国一项重大制度改革,尽管其规范了税务制度,消除了营业税重复征税现象,缓解了企业税收负担,使各行业分工趋于专业化,但实际执行中,税制改革会对经营主体的发展产生连锁反应。受新旧税制交替、企业税务申报、管理人员对增值税理解不足,不合理利用进项税额抵扣等行为的影响,纳税主体在经营过程中依然存在税务风险。因此纳税主体应该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好管理工作,制定适用于本企业的解决方案,保证自身的涉税安全,加强税务风险控制,以顺应税改发展趋势,推动企业高效运作。
参考文献:
[1]魏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1).
[2]穆盛.企业税务风险及其管理制度设计[J].财经界(学术版),2016(19).
[3]肖太寿.“营改增”后新老项目如何衔接[J].施工企业管理,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