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女性传承人是为满足平话师公戏传承和发展的需要必然出现的新事物。口述史研究方法将女性传承人作为叙事主体,与女性传承人研究有着天然的亲和性,从女性的视角诠释师公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如下发现:一方面,加入师公团的女性成员承受着来自外界的压力且家庭角色和团队成员角色有时会产生冲突;另一方面,加入师公团可以丰富女性成员的人生经历并且增长见识、在展演中获得比较可观的报酬收入、在师公文化的熏陶下也积极向善。女性成员的加入也为师公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注入新的活力,使师公戏的角色扮演更为生动贴切,将师公戏更好地还原于艺术的本真,为师公戏的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传承方式。女性传承人正在为未来师公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发挥着与男性同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平话师公戏 女性传承人 口述史
基金项目:广西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南宁平话师公戏女性传承人口述史研究——基于与壮话师公戏的比较》国家级课题成果。项目编号[201510593012]。
作者简介:黄燕华,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缑文学,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0.279
南宁平话师公戏是流传在南宁周边平话方言区的古老文化,陈东村师公团是目前南宁市赫赫有名的师公戏团队,在其传承与发扬师公文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几位女性传承人,这相较于南宁市其他队伍显得十分独特而新颖。国内目前关于平话师公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是内容上更多偏向于唱本方面,如覃慧敏(2007)在戏曲发展的大背景下,从传承与开拓的宏观视角对师公戏唱本的分类、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特征、价值各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二是剧目方面,如唐济湘、何忠三(1990)从南宁平话师公戏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艺术形式与特点,韵律与剧本,表演、化妆、服装、道具这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三是仪式方面,如张志卿(2014)描述了南宁平话师公戏仪式的展演过程,从象征人类学的视角解读仪式的象征符号及其隐喻,文中还提及了师公团出现了女性成员等方面。在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至今还鲜有运用传承人口述史的方法对师公戏进行的研究。关于师公戏传承人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尤其对女性传承人这一新群体的研究还未有人涉足。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主体,在南宁平话师公戏的继承与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传承人研究的空缺,使得相关研究缺乏深度,对师公戏的认识也停留在物的社会事实层面,且也忽略了传承人的经验感受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再建构。女性传承人是师公文化发展变迁过程中的新事物,通过口述史方法探究为何在这支队伍中出现女性传承人?她们对师公戏的传承和保护产生了哪些影响?同时加入师公团又对她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既能加深对传承人尤其是女性传承人的了解,又能为南宁平话师公戏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丰富相关的研究理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工作作出贡献。
一、平话师公戏女性传承人
传承人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传承人不仅指经过国家法定程序认定的传承人,还包括所有未经国家或者地方文化行政部门认定,但是事实上担任文化传播者的角色的人,精通部分技艺或全部技艺,影响力虽不及官方认定的传承人,但也是“非遗”文化传承和发扬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狭义的传承人仅指经过国家或者地方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承保护责任,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传承人,在我国称为代表性传承人。因代表性传承人是由国家通过法定条件和程序认定的传承人,是广大传承主体当中的佼佼者,其准入条件更加严格,享受更为广泛的权利,同时也承担着更重要的任务。本文所指的平话师公戏女性传承人则是广义上的传承人,并非官方认定和法律意义上的传承人,是在师公文化变迁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属于一般性传承人。
二、师公文化的现代变迁——女性传承人的出现
陈东村的师公文化较之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传统的剧目已经添加了不少现代元素,戏曲中唱出的意味更能体现时代的精神,服装道具焕然一新,台步动作经过文联的指导更为形象贴切。而女性成员则是伴随着师公文化发展、师公团的壮大而出现的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女性成员登台表演
据陈东村师公团长介绍陈东村最早出现女性成员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陈团长是六十年代生人,并未看过最早出现的女性成员参加的展演,也是听老一辈人说起才知道有这回事。所以最早出现的女性成员的缘由已无从追溯,我们目前只能找到师公团中现有的女性成员,了解她们加入师公团的缘由,大致进行推测。目前师公团内的女性成员大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加入的,也有新世纪初加入的,年龄最大的六十多岁,最年轻的二十多岁。一般展演并非所有成员都会参加,一般会有十几位成员,女性成员则有两三位。其中陈女士是女性成员中最为出色,表现最为积极,颇得团长赞扬的女性成员。
就为何会出现女性成员这一问题,团长的解释是:首先,女性的声调比较柔软,这是男性较难替代的;其次,台步的问题上男性模仿不到位,达不到惟妙惟肖;最后,由于有些戏剧以女性角色为主,人数众多,如果没有女性成员,清一色男性,并不符合原型,甚至会导致观众审美疲倦。总而言之,团长认为师公戏是需要女性角色的,女性成员的出现避免了男扮女装的情况持续下去,更好地还原于角色本身,更具有观赏性。
而对于这一问题,女性成员的解释各有不同。最为年长的莫女士,经常参加展演,从与她的交谈中笔者了解到她其实对师公戏并不感兴趣,她喜欢的是粤剧,曾经她想加入粤剧团,但是老伴没同意,她的老伴是师公团的成员,认为到粤剧团大家都不熟悉,还不如来师公团大家都相知相熟,女儿也极力赞成其加入师公团,这样两位老人也可以彼此互相照应。于是她就加入到师公团中跟随演出。把自己对粤剧的热爱带到了师公戏的舞台上。从她以往给自己画的妆容能够看出其实是借鉴了粤剧的妆容。像她这样算得上是被动入团,并非完全出自本意,这在师公团的女性成员中算是一类代表。而另一类就是真心喜爱师公文化,一心一意想要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以陈女士为代表的女性成员了。她是这样对我们说起她与师公戏的结缘,“对于怎么样进入到师公戏团说起来也是一种缘分。因为我记得那时我爸也是做这一行的,那时候他是有一个档期,也就是像生日那种,团长和其他老一辈的就过来我爸这里庆贺。庆贺了里面的有一个团员就跟我讲说你那么爱好唱歌这样也去学习师公喂。我说,啊?我也学得的啊?呵呵!其实我还没学习师公前我根本没有看过。因为之前对于师公这个概念,我们以前就只是唱唱歌,爱好这种的,还没有把师公转化过来,后来听他这么一讲,刚开始的时候也有两三个女的了,她们也过来庆贺,说今晚有老师在大队部(村委)这里教,你也去学吧,我说这样啊,那我上去看看呗,那天晚上就是从最简单的,最小的角色开始,从那一天起,我就慢慢进入。” 她父亲本身也是老一辈的师公团成员,她从小就喜爱舞台表演。加入师公团一方面有来自父亲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自身也喜爱表演。在团队成员的鼓励下便入团了解学习师公戏,从此结下不解之缘。还有一类则是处于这两者之间,既对师公戏有一些兴趣,又因为有时人手不够,被动随团展演的女性成员了。这些成员基本上都是有空就去,没空就缺席了,并非参加每一次展演。 综上所述,团长是从师公戏角色扮演的角度阐明了女性成员出现的缘由,而女性成员则是从自身经历的角度给出了答案。笔者认为女性成员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时代在进步,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解放,女性不再被局限干人们所认为的她们本该处在传统的活动领域。她们正在打破世俗眼光,迈向更加广阔的领域展现她们的魅力,即使在师公文化长期传男不传女古老传统方面。当然,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需要女性的加入的,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男性成员由于经济理性而无暇顾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此时女性的加入无疑是弥补了部分男性离场而造成的缺失。她们的加入为传统文化增添崭新的元素与活力,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二)女性传承人的社会影响
师公戏中女性成员的出现,对师公戏以及女性成员本身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其中不乏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1.女性成员加入师公团对于自身产生的影响:
(1)承受外界压力。起初,女性成员刚加入师公团展演时,身边的家人也是颇有微词。比如陈女士就曾提到:“那个之前刚开始的时候也有些说法,有个别老人这样,家里亲戚这样,也有说法,说一个女孩子这样都不见害羞的,上台演出又化妆什么这样,不见害羞的呀,他的意思是这样。”莫女士也说过刚加入的时候,有时候与丈夫同台演出,下面有观众在议论他们夫妻俩一起表演,她听到也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陈团长也曾提及旁人对女性成员的态度一开始各有各的看法和说法,他特别举例在本世纪初团队去某个村展演时,邀请方明确提出不要女性成员参加,认为这会导致酬神求子不灵验。但是随着各个村也相继出现男女师公戏班以及公园里男女同唱山歌成为普遍现象之后,大家也就司空见惯,鲜有人议论了。对于女性成员加入师公团这样的新鲜事,在最初是成为大家闲时的话题,而一些封建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的老人家,则会指指点点。对于女性成员日常的生活也是造成了一些影响,她们出门和唱戏的时候要忍受大家对他们投来的异样目光和小声议论。即便如此,她们依然顶住了压力,就像陈女士说的:“父亲没有什么看法,他也蛮高兴的。我爸我妈都很高兴,我爸我妈都是很淳朴很善良的。所以说,不管人家讲,他都不理会人家。 他回来也跟我讲。我也跟他(爸爸)讲我说爸爸妈妈,毕竟这也是一种文化,你别在乎人家讲什么。是吗?这又不是违法的,毕竟时代不同了。讲讲了他又不说了,他主要是怕别人讲。我说不怕我说。我妈最胆小。意思是这样,对这方面是这样。观念方面。这个担心呢肯定是有的,但是以我们个人慢慢地跟她讲,慢慢跟她解释,是吧?如果你不讲你不解释,你老是跟别人顶嘴什么这样的话,永远没有效果,我们慢慢摆出来,是好的,他会懂得想的。现在他们也认可了,很多以前反对的都认可了。还很欣赏,觉得很光荣现在。”她的双亲还是支持她加入师公团的,但是担心自己的女儿被周围的人议论,但是陈女士认为自己没有做坏事,不怕别人议论,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去换取旁人的理解和认可。师公团这些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村里人也看在眼里,对于女性成员也就不再抱有个人偏见了。女性成员顶住外界压力坚持她们所钟爱的事业,终于在大家思想观念逐渐改变中迎来了属于她们的黎明。
(2)角色冲突时有发生。女性成员毕竟不同于男性成员,男性外出唱戏时家中有妻子打理家务。在农村普遍的观念还是认为女性应当以照顾家庭为主。所以有时遇上师公戏展演的旺季,女性成员难免会无法兼顾家庭与唱戏,需要做出取舍。角色理论认为人们对社会角色的扮演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这就造成角色冲突。女性成员的这类角色冲突属于角色内部冲突,一方面她在家里是妻子和母亲的角色,需要照顾家庭;在师公团中她又是“演员”,需要参加展演。如果只是忙于唱戏,会受到家里人的埋怨。如果经常因为家里的事情推脱了师公戏展演活动,一定程度上也会和团队成员疏离。她所承担的不同的社会角色同时对她提出了角色期待,使她难以胜任,这就是角色冲突。所以需要女性成员平衡好家庭和唱戏的关系,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陈女士认为:“我不觉得和照顾家庭相冲突,我觉得很充实。呵呵。就是你个人安排是吗?毕竟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单是单一的,还要是多方面的,这样生活才会丰富。”她并不认为唱师公戏会影响到她的家庭生活,相反,她觉得去唱师公戏会让生活过得更充实,这是取决于个人对自己生活的安排的,安排妥当便不会有太多冲突。但是据陈团长所说其实很多时候年轻女性都很难按时参加排练与展演,因为总会遇上成员家中有事的情况,她们只得兼顾家庭而无法唱戏。
(3)丰富人生经历。女性成员在师公团中也相互结识,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合作唱戏,丰富业余生活。师公团这么多年来也接待了不少研究者和研究团队,有的女性成员也因此能与其中的一些研究者结缘。听她们提起过之前广西大学的张志卿来此调研时还机缘巧合认陈女士为“表姐”,大家就把她当做“表妹”来看待,并且相互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与研究者的相识对于她们来说也算是一份特别的经历。不仅如此,随着陈东师公团知名度与日俱增,成员们受邀到各处进行展演的机会大大增加。他们早已走出了南宁市区,今年农历二月时就应邀去天峨县文化节演出;也迈出了广西,在2013年的时候团队成员共赴陕西宝鸡并捧回了山花奖。笔者也有幸见证了陈东村师公团在今年武鸣三月三歌圩开幕上的表演,并且在当天开幕式结束时了解女性成员来此表演的感受。陈女士说:“就像今天,这么大的场面,让我感觉到好自豪。就相当于自己站在人生的舞台上有一种出色的感觉。有种喜悦的感觉。”这份喜悦和自豪感假如不是因为加入师公团队自然也就不会有。女性成员有了更多的机会看到外面的世界,了解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人生经历,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未曾见过世面的农村妇女。
(4)展演获得比较可观的报酬收入。目前陈东师公团的展演费用也随着其名气逐渐提升而日益上涨,因此相较于南宁市其他团队来说,展演费是较高的。在农历二月唱师公的旺季,陈东师公团在平田新村展演时我们就曾询问陈团长唱戏的报酬。据他所说比起三十年前,唱一晚一个人只能得几块钱,到现在一个人一天可以得几百块钱,收入确实可观,相当不错。而且像他们如果被邀请去唱通宵的话那是要上万元的。有时候去到比较富裕的村子或者是碰上慷慨的邀请方,团队成员还能享受丰盛的餐宴。那么女性成员随团展演也是能够享受到热情的款待以及完成之后获得比较可观的报酬,这一额外收入可以用来补贴家用。陈女士也说:“(唱师公戏)在生活中也能带来一些经济的收入,当然这不是主要的,毕竟我们不是专业的。” 她表达自己加入这个团队什么目的也没有,只是出于自己的喜爱,并非是出于经济利益才选择加入师公团,只是作为业余爱好而已,所以师公戏展演的费用也仅能用于补贴家用,并不足以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 (5)师公文化引导成员从善。师公文化植根于民间信仰,他们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相信因果报应。师公这个行当本身就是吃善饭的,唱师公的人做人做事要行善积德,懂得修身养性。陈团长就告诉我们他带领师公团曾做过不少善事,比如在隆安县的时候提议大家将展演获得的报酬用于资助当地一位特困生。不仅如此,陈团长平日里自己也乐于助人,曾经背着一位年迈的盲人过马路,因为他认为师公和道公每做一件事都是和善有关,做好事会让自己心里觉得很舒服。在这种文化观念的熏陶以及团长以身作则的领导下,部分女性成员在深入接触了解之后,也秉承唱师公要存善念,做善事的宗旨来要求自己,同样也去影响和引导身边的人从善。陈女士这样和我们说道:“我出去也是在帮助人,我就是跟她(陈女士的女儿)讲妈妈去做善事。我也教育她们从小要这样。她的悟性还蛮高的。我昨天晚上一讲,她第二天回来了马上跟我讲说妈妈我做了一件好事。我说好啊,什么好事?帮助老人推车什么这样。我说对,做得很对。继续发扬我说。所以说,我说不管好事是小或者大,都是一件好事我说,她的同学这样来我都跟她们讲,以教育的方式跟她讲。跟她沟通,让她心里面有一些意识,多做好事,就是这样。”她认为自己随团受邀到各处进行展演就是在做善事,同样她也常常用师公戏所唱到的一些富有寓意的内容教育孩子,从小引导孩子从善,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好品格。
2.女性成员加入对于师公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
(1)起初:师公戏的角色表现更为生动贴切。师公戏剧目在创作之初本就有男女角色之分,无奈过去因为世俗观念和封建思想的束缚全部为男性扮演,现在女性成员的出现更好地还原了剧目中的人物形象,也使得角色表现更为生动贴切。陈女士就曾提及:“有时候观众认为,比如说有些角色是女的,你让男的去扮的话,他们会想不通。呵呵。如果是真正的女性进去的话他就没话说了。现在时代不同了,不像以前,以前的话女的很少。呵呵,封建迷信呀以前。”她认为观众是认同女性角色应由女性成员扮演的。同样陈团长充分肯定了女性成员在师公戏角色扮演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女性成员发挥着男性成员不可替代的作用,扮演女性角色更贴切。女性成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加入解决了人员和角色需要的问题,她们的加入可以避免男性成员不愿男扮女装的尴尬,也能用女性的肢体语言更好地诠释她们对于角色的理解。
(2)目前:师公文化还原于艺术本真。师公文化既然能够接纳女性成员的出现那么也就说明了原本的禁忌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从广西师公戏孕育、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已走过了由古傩——师公歌舞——师公戏的过程。陈东村的师公文化也是遵循上述发展轨迹,早已走过了古傩阶段,只剩下《大酬雷》仍具有古傩的遗风,目前保留部分歌舞成分正朝着戏剧方向创新发展,逐渐接近现代戏剧,还原于艺术的本真,成为可以登上现代舞台的艺术形式。戏剧之所以是戏剧因其具备三要素:人物、语言和冲突。矛盾冲突是其基本要素。其中《送鸡米》这一剧目就颇具戏剧雏形,具有不同的人物角色、贴近现实生活的语言和展现生动的情节,并最终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假如没有女性成员的存在,师公戏首先在接近人物原型方面就有所欠缺,更谈何还原于艺术的本真呢?女性成员的存在日益成为师公文化还原于艺术本真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3)未来:为师公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供行之有效的方式。陈团长告诉我们,尽管唱师公的收入是相当可观的,但是比起道公还是差远了,师公一天的收入只是道公的一半,因此现在团队里的年轻人都转向道公队伍以寻求更多的经济收入。本来团长内心已经有了下一任团长的人选,可是中意的年轻人却已经离开师公团从事道公行当了,团长内心十分难受,担心后继无人。陈团长的言词无不透露着不容乐观的传承境况。与之相反,笔者在与陈女士的访谈中她说:“国家政府都在注重传统文化,所以说为什么我们陈东师公团慢慢往外跑,也许以后会越来越壮大,我希望能够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其实呢也是把传统文化发展壮大,源远流长。” 她对于师公戏的传承和发展还是比较乐观的,对传统文化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在问及传承方面男女有无明显的优势或劣势时,陈团长表示除了在敲鼓方面男性有一些优势外,在角色扮演方面男女都各有所长,没有天生优势,通过后天的认真学习都能够胜任。因为目前团队里擅长敲鼓的都是男性,女性成员在这方面比较欠缺。试想未来男性不愿再继续承担传承的主要责任或者是再无男性可以承担起这份重任,若有女性成员愿意怀着对传统文化复兴的期待承担这份责任,让女性成员作为主要传承人将其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也不失为一种方式,总归不至于后继无人,传统文化趋于消亡,可以使师公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多一条行之有效的渠道。
三、结语
在师公戏这样一种传统文化中可以出现女性的传承,显然一方面是能够体现时代的进步和农村思想观念的解放,女性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她们已经不再局限于干农活干家务,而是能够涉足表演的舞台,已经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世俗的观念;另一方面也暗示着传统文化中根植于民间的信仰逐渐淡化,今后不再完全依靠这些信仰而具有传承的生命力,将转变成艺术的姿态向世人展现这一文化。很多为适应时代的变化而作出的改变其实也属无奈之举,只是为了让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更长久地停留在公众的视野,还能够具有新的生命力,而不至于消弭于现代化的大潮中。当然也正是基于此,才使得女性在一些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渐渐开始和男性处于同一平等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性别平等。我们期待未来男性和女性能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共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覃慧敏.师公戏唱本研究——以南宁陈东村师公戏唱本为研究中心.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唐济湘、何忠三.南宁平话师公戏初探//广西艺术研究所.广西傩艺术论文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3]张志卿.南宁平话师公戏的仪式与象征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安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法律保护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郭秀芝.广西师公戏纵横谈.民间艺术.1988(4).
关键词 平话师公戏 女性传承人 口述史
基金项目:广西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南宁平话师公戏女性传承人口述史研究——基于与壮话师公戏的比较》国家级课题成果。项目编号[201510593012]。
作者简介:黄燕华,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缑文学,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0.279
南宁平话师公戏是流传在南宁周边平话方言区的古老文化,陈东村师公团是目前南宁市赫赫有名的师公戏团队,在其传承与发扬师公文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几位女性传承人,这相较于南宁市其他队伍显得十分独特而新颖。国内目前关于平话师公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是内容上更多偏向于唱本方面,如覃慧敏(2007)在戏曲发展的大背景下,从传承与开拓的宏观视角对师公戏唱本的分类、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特征、价值各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二是剧目方面,如唐济湘、何忠三(1990)从南宁平话师公戏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艺术形式与特点,韵律与剧本,表演、化妆、服装、道具这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三是仪式方面,如张志卿(2014)描述了南宁平话师公戏仪式的展演过程,从象征人类学的视角解读仪式的象征符号及其隐喻,文中还提及了师公团出现了女性成员等方面。在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至今还鲜有运用传承人口述史的方法对师公戏进行的研究。关于师公戏传承人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尤其对女性传承人这一新群体的研究还未有人涉足。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主体,在南宁平话师公戏的继承与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传承人研究的空缺,使得相关研究缺乏深度,对师公戏的认识也停留在物的社会事实层面,且也忽略了传承人的经验感受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再建构。女性传承人是师公文化发展变迁过程中的新事物,通过口述史方法探究为何在这支队伍中出现女性传承人?她们对师公戏的传承和保护产生了哪些影响?同时加入师公团又对她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既能加深对传承人尤其是女性传承人的了解,又能为南宁平话师公戏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丰富相关的研究理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工作作出贡献。
一、平话师公戏女性传承人
传承人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传承人不仅指经过国家法定程序认定的传承人,还包括所有未经国家或者地方文化行政部门认定,但是事实上担任文化传播者的角色的人,精通部分技艺或全部技艺,影响力虽不及官方认定的传承人,但也是“非遗”文化传承和发扬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狭义的传承人仅指经过国家或者地方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承保护责任,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传承人,在我国称为代表性传承人。因代表性传承人是由国家通过法定条件和程序认定的传承人,是广大传承主体当中的佼佼者,其准入条件更加严格,享受更为广泛的权利,同时也承担着更重要的任务。本文所指的平话师公戏女性传承人则是广义上的传承人,并非官方认定和法律意义上的传承人,是在师公文化变迁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属于一般性传承人。
二、师公文化的现代变迁——女性传承人的出现
陈东村的师公文化较之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传统的剧目已经添加了不少现代元素,戏曲中唱出的意味更能体现时代的精神,服装道具焕然一新,台步动作经过文联的指导更为形象贴切。而女性成员则是伴随着师公文化发展、师公团的壮大而出现的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女性成员登台表演
据陈东村师公团长介绍陈东村最早出现女性成员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陈团长是六十年代生人,并未看过最早出现的女性成员参加的展演,也是听老一辈人说起才知道有这回事。所以最早出现的女性成员的缘由已无从追溯,我们目前只能找到师公团中现有的女性成员,了解她们加入师公团的缘由,大致进行推测。目前师公团内的女性成员大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加入的,也有新世纪初加入的,年龄最大的六十多岁,最年轻的二十多岁。一般展演并非所有成员都会参加,一般会有十几位成员,女性成员则有两三位。其中陈女士是女性成员中最为出色,表现最为积极,颇得团长赞扬的女性成员。
就为何会出现女性成员这一问题,团长的解释是:首先,女性的声调比较柔软,这是男性较难替代的;其次,台步的问题上男性模仿不到位,达不到惟妙惟肖;最后,由于有些戏剧以女性角色为主,人数众多,如果没有女性成员,清一色男性,并不符合原型,甚至会导致观众审美疲倦。总而言之,团长认为师公戏是需要女性角色的,女性成员的出现避免了男扮女装的情况持续下去,更好地还原于角色本身,更具有观赏性。
而对于这一问题,女性成员的解释各有不同。最为年长的莫女士,经常参加展演,从与她的交谈中笔者了解到她其实对师公戏并不感兴趣,她喜欢的是粤剧,曾经她想加入粤剧团,但是老伴没同意,她的老伴是师公团的成员,认为到粤剧团大家都不熟悉,还不如来师公团大家都相知相熟,女儿也极力赞成其加入师公团,这样两位老人也可以彼此互相照应。于是她就加入到师公团中跟随演出。把自己对粤剧的热爱带到了师公戏的舞台上。从她以往给自己画的妆容能够看出其实是借鉴了粤剧的妆容。像她这样算得上是被动入团,并非完全出自本意,这在师公团的女性成员中算是一类代表。而另一类就是真心喜爱师公文化,一心一意想要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以陈女士为代表的女性成员了。她是这样对我们说起她与师公戏的结缘,“对于怎么样进入到师公戏团说起来也是一种缘分。因为我记得那时我爸也是做这一行的,那时候他是有一个档期,也就是像生日那种,团长和其他老一辈的就过来我爸这里庆贺。庆贺了里面的有一个团员就跟我讲说你那么爱好唱歌这样也去学习师公喂。我说,啊?我也学得的啊?呵呵!其实我还没学习师公前我根本没有看过。因为之前对于师公这个概念,我们以前就只是唱唱歌,爱好这种的,还没有把师公转化过来,后来听他这么一讲,刚开始的时候也有两三个女的了,她们也过来庆贺,说今晚有老师在大队部(村委)这里教,你也去学吧,我说这样啊,那我上去看看呗,那天晚上就是从最简单的,最小的角色开始,从那一天起,我就慢慢进入。” 她父亲本身也是老一辈的师公团成员,她从小就喜爱舞台表演。加入师公团一方面有来自父亲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自身也喜爱表演。在团队成员的鼓励下便入团了解学习师公戏,从此结下不解之缘。还有一类则是处于这两者之间,既对师公戏有一些兴趣,又因为有时人手不够,被动随团展演的女性成员了。这些成员基本上都是有空就去,没空就缺席了,并非参加每一次展演。 综上所述,团长是从师公戏角色扮演的角度阐明了女性成员出现的缘由,而女性成员则是从自身经历的角度给出了答案。笔者认为女性成员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时代在进步,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解放,女性不再被局限干人们所认为的她们本该处在传统的活动领域。她们正在打破世俗眼光,迈向更加广阔的领域展现她们的魅力,即使在师公文化长期传男不传女古老传统方面。当然,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需要女性的加入的,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男性成员由于经济理性而无暇顾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此时女性的加入无疑是弥补了部分男性离场而造成的缺失。她们的加入为传统文化增添崭新的元素与活力,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二)女性传承人的社会影响
师公戏中女性成员的出现,对师公戏以及女性成员本身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其中不乏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1.女性成员加入师公团对于自身产生的影响:
(1)承受外界压力。起初,女性成员刚加入师公团展演时,身边的家人也是颇有微词。比如陈女士就曾提到:“那个之前刚开始的时候也有些说法,有个别老人这样,家里亲戚这样,也有说法,说一个女孩子这样都不见害羞的,上台演出又化妆什么这样,不见害羞的呀,他的意思是这样。”莫女士也说过刚加入的时候,有时候与丈夫同台演出,下面有观众在议论他们夫妻俩一起表演,她听到也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陈团长也曾提及旁人对女性成员的态度一开始各有各的看法和说法,他特别举例在本世纪初团队去某个村展演时,邀请方明确提出不要女性成员参加,认为这会导致酬神求子不灵验。但是随着各个村也相继出现男女师公戏班以及公园里男女同唱山歌成为普遍现象之后,大家也就司空见惯,鲜有人议论了。对于女性成员加入师公团这样的新鲜事,在最初是成为大家闲时的话题,而一些封建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的老人家,则会指指点点。对于女性成员日常的生活也是造成了一些影响,她们出门和唱戏的时候要忍受大家对他们投来的异样目光和小声议论。即便如此,她们依然顶住了压力,就像陈女士说的:“父亲没有什么看法,他也蛮高兴的。我爸我妈都很高兴,我爸我妈都是很淳朴很善良的。所以说,不管人家讲,他都不理会人家。 他回来也跟我讲。我也跟他(爸爸)讲我说爸爸妈妈,毕竟这也是一种文化,你别在乎人家讲什么。是吗?这又不是违法的,毕竟时代不同了。讲讲了他又不说了,他主要是怕别人讲。我说不怕我说。我妈最胆小。意思是这样,对这方面是这样。观念方面。这个担心呢肯定是有的,但是以我们个人慢慢地跟她讲,慢慢跟她解释,是吧?如果你不讲你不解释,你老是跟别人顶嘴什么这样的话,永远没有效果,我们慢慢摆出来,是好的,他会懂得想的。现在他们也认可了,很多以前反对的都认可了。还很欣赏,觉得很光荣现在。”她的双亲还是支持她加入师公团的,但是担心自己的女儿被周围的人议论,但是陈女士认为自己没有做坏事,不怕别人议论,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去换取旁人的理解和认可。师公团这些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村里人也看在眼里,对于女性成员也就不再抱有个人偏见了。女性成员顶住外界压力坚持她们所钟爱的事业,终于在大家思想观念逐渐改变中迎来了属于她们的黎明。
(2)角色冲突时有发生。女性成员毕竟不同于男性成员,男性外出唱戏时家中有妻子打理家务。在农村普遍的观念还是认为女性应当以照顾家庭为主。所以有时遇上师公戏展演的旺季,女性成员难免会无法兼顾家庭与唱戏,需要做出取舍。角色理论认为人们对社会角色的扮演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这就造成角色冲突。女性成员的这类角色冲突属于角色内部冲突,一方面她在家里是妻子和母亲的角色,需要照顾家庭;在师公团中她又是“演员”,需要参加展演。如果只是忙于唱戏,会受到家里人的埋怨。如果经常因为家里的事情推脱了师公戏展演活动,一定程度上也会和团队成员疏离。她所承担的不同的社会角色同时对她提出了角色期待,使她难以胜任,这就是角色冲突。所以需要女性成员平衡好家庭和唱戏的关系,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陈女士认为:“我不觉得和照顾家庭相冲突,我觉得很充实。呵呵。就是你个人安排是吗?毕竟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单是单一的,还要是多方面的,这样生活才会丰富。”她并不认为唱师公戏会影响到她的家庭生活,相反,她觉得去唱师公戏会让生活过得更充实,这是取决于个人对自己生活的安排的,安排妥当便不会有太多冲突。但是据陈团长所说其实很多时候年轻女性都很难按时参加排练与展演,因为总会遇上成员家中有事的情况,她们只得兼顾家庭而无法唱戏。
(3)丰富人生经历。女性成员在师公团中也相互结识,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合作唱戏,丰富业余生活。师公团这么多年来也接待了不少研究者和研究团队,有的女性成员也因此能与其中的一些研究者结缘。听她们提起过之前广西大学的张志卿来此调研时还机缘巧合认陈女士为“表姐”,大家就把她当做“表妹”来看待,并且相互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与研究者的相识对于她们来说也算是一份特别的经历。不仅如此,随着陈东师公团知名度与日俱增,成员们受邀到各处进行展演的机会大大增加。他们早已走出了南宁市区,今年农历二月时就应邀去天峨县文化节演出;也迈出了广西,在2013年的时候团队成员共赴陕西宝鸡并捧回了山花奖。笔者也有幸见证了陈东村师公团在今年武鸣三月三歌圩开幕上的表演,并且在当天开幕式结束时了解女性成员来此表演的感受。陈女士说:“就像今天,这么大的场面,让我感觉到好自豪。就相当于自己站在人生的舞台上有一种出色的感觉。有种喜悦的感觉。”这份喜悦和自豪感假如不是因为加入师公团队自然也就不会有。女性成员有了更多的机会看到外面的世界,了解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人生经历,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未曾见过世面的农村妇女。
(4)展演获得比较可观的报酬收入。目前陈东师公团的展演费用也随着其名气逐渐提升而日益上涨,因此相较于南宁市其他团队来说,展演费是较高的。在农历二月唱师公的旺季,陈东师公团在平田新村展演时我们就曾询问陈团长唱戏的报酬。据他所说比起三十年前,唱一晚一个人只能得几块钱,到现在一个人一天可以得几百块钱,收入确实可观,相当不错。而且像他们如果被邀请去唱通宵的话那是要上万元的。有时候去到比较富裕的村子或者是碰上慷慨的邀请方,团队成员还能享受丰盛的餐宴。那么女性成员随团展演也是能够享受到热情的款待以及完成之后获得比较可观的报酬,这一额外收入可以用来补贴家用。陈女士也说:“(唱师公戏)在生活中也能带来一些经济的收入,当然这不是主要的,毕竟我们不是专业的。” 她表达自己加入这个团队什么目的也没有,只是出于自己的喜爱,并非是出于经济利益才选择加入师公团,只是作为业余爱好而已,所以师公戏展演的费用也仅能用于补贴家用,并不足以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 (5)师公文化引导成员从善。师公文化植根于民间信仰,他们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相信因果报应。师公这个行当本身就是吃善饭的,唱师公的人做人做事要行善积德,懂得修身养性。陈团长就告诉我们他带领师公团曾做过不少善事,比如在隆安县的时候提议大家将展演获得的报酬用于资助当地一位特困生。不仅如此,陈团长平日里自己也乐于助人,曾经背着一位年迈的盲人过马路,因为他认为师公和道公每做一件事都是和善有关,做好事会让自己心里觉得很舒服。在这种文化观念的熏陶以及团长以身作则的领导下,部分女性成员在深入接触了解之后,也秉承唱师公要存善念,做善事的宗旨来要求自己,同样也去影响和引导身边的人从善。陈女士这样和我们说道:“我出去也是在帮助人,我就是跟她(陈女士的女儿)讲妈妈去做善事。我也教育她们从小要这样。她的悟性还蛮高的。我昨天晚上一讲,她第二天回来了马上跟我讲说妈妈我做了一件好事。我说好啊,什么好事?帮助老人推车什么这样。我说对,做得很对。继续发扬我说。所以说,我说不管好事是小或者大,都是一件好事我说,她的同学这样来我都跟她们讲,以教育的方式跟她讲。跟她沟通,让她心里面有一些意识,多做好事,就是这样。”她认为自己随团受邀到各处进行展演就是在做善事,同样她也常常用师公戏所唱到的一些富有寓意的内容教育孩子,从小引导孩子从善,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好品格。
2.女性成员加入对于师公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
(1)起初:师公戏的角色表现更为生动贴切。师公戏剧目在创作之初本就有男女角色之分,无奈过去因为世俗观念和封建思想的束缚全部为男性扮演,现在女性成员的出现更好地还原了剧目中的人物形象,也使得角色表现更为生动贴切。陈女士就曾提及:“有时候观众认为,比如说有些角色是女的,你让男的去扮的话,他们会想不通。呵呵。如果是真正的女性进去的话他就没话说了。现在时代不同了,不像以前,以前的话女的很少。呵呵,封建迷信呀以前。”她认为观众是认同女性角色应由女性成员扮演的。同样陈团长充分肯定了女性成员在师公戏角色扮演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女性成员发挥着男性成员不可替代的作用,扮演女性角色更贴切。女性成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加入解决了人员和角色需要的问题,她们的加入可以避免男性成员不愿男扮女装的尴尬,也能用女性的肢体语言更好地诠释她们对于角色的理解。
(2)目前:师公文化还原于艺术本真。师公文化既然能够接纳女性成员的出现那么也就说明了原本的禁忌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从广西师公戏孕育、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已走过了由古傩——师公歌舞——师公戏的过程。陈东村的师公文化也是遵循上述发展轨迹,早已走过了古傩阶段,只剩下《大酬雷》仍具有古傩的遗风,目前保留部分歌舞成分正朝着戏剧方向创新发展,逐渐接近现代戏剧,还原于艺术的本真,成为可以登上现代舞台的艺术形式。戏剧之所以是戏剧因其具备三要素:人物、语言和冲突。矛盾冲突是其基本要素。其中《送鸡米》这一剧目就颇具戏剧雏形,具有不同的人物角色、贴近现实生活的语言和展现生动的情节,并最终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假如没有女性成员的存在,师公戏首先在接近人物原型方面就有所欠缺,更谈何还原于艺术的本真呢?女性成员的存在日益成为师公文化还原于艺术本真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3)未来:为师公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供行之有效的方式。陈团长告诉我们,尽管唱师公的收入是相当可观的,但是比起道公还是差远了,师公一天的收入只是道公的一半,因此现在团队里的年轻人都转向道公队伍以寻求更多的经济收入。本来团长内心已经有了下一任团长的人选,可是中意的年轻人却已经离开师公团从事道公行当了,团长内心十分难受,担心后继无人。陈团长的言词无不透露着不容乐观的传承境况。与之相反,笔者在与陈女士的访谈中她说:“国家政府都在注重传统文化,所以说为什么我们陈东师公团慢慢往外跑,也许以后会越来越壮大,我希望能够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其实呢也是把传统文化发展壮大,源远流长。” 她对于师公戏的传承和发展还是比较乐观的,对传统文化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在问及传承方面男女有无明显的优势或劣势时,陈团长表示除了在敲鼓方面男性有一些优势外,在角色扮演方面男女都各有所长,没有天生优势,通过后天的认真学习都能够胜任。因为目前团队里擅长敲鼓的都是男性,女性成员在这方面比较欠缺。试想未来男性不愿再继续承担传承的主要责任或者是再无男性可以承担起这份重任,若有女性成员愿意怀着对传统文化复兴的期待承担这份责任,让女性成员作为主要传承人将其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也不失为一种方式,总归不至于后继无人,传统文化趋于消亡,可以使师公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多一条行之有效的渠道。
三、结语
在师公戏这样一种传统文化中可以出现女性的传承,显然一方面是能够体现时代的进步和农村思想观念的解放,女性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她们已经不再局限于干农活干家务,而是能够涉足表演的舞台,已经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世俗的观念;另一方面也暗示着传统文化中根植于民间的信仰逐渐淡化,今后不再完全依靠这些信仰而具有传承的生命力,将转变成艺术的姿态向世人展现这一文化。很多为适应时代的变化而作出的改变其实也属无奈之举,只是为了让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更长久地停留在公众的视野,还能够具有新的生命力,而不至于消弭于现代化的大潮中。当然也正是基于此,才使得女性在一些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渐渐开始和男性处于同一平等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性别平等。我们期待未来男性和女性能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共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覃慧敏.师公戏唱本研究——以南宁陈东村师公戏唱本为研究中心.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唐济湘、何忠三.南宁平话师公戏初探//广西艺术研究所.广西傩艺术论文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3]张志卿.南宁平话师公戏的仪式与象征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安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法律保护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郭秀芝.广西师公戏纵横谈.民间艺术.19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