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不顺时,荣昌区广顺街道司法所所长李建雄就睡不踏实。
躺在床上,他会沉入各种各样的梦境。
2013年夏天的一个梦,让他印象深刻。
在梦中,他不停地狂奔。一直跑一直跑,也不看路,眼前突然出现一道悬崖。
“谁来拉我一把,谁来拉我一把!”他呼喊着,双脚却继续向悬崖冲去……
李建雄猛地睁开眼,直愣愣望向天花板。
愣了好一阵,他想到了一个人。
“命运之门”
荣昌区广顺街道。
清晨,阳光从小叶榕的枝叶间洒下,给逐渐苏醒的街道镀上“金纱”。
在街角房屋的阴影里,一个中年男人正四处乱逛。
街道上,小饭馆已经开张。客人们匆匆钻进来,“呼哧呼哧”地吞下包子豆浆或小面馒头,而后又急急起身,奔向各自谋生的岗位。
看着为生计奔波的人群,中年男人目光渐冷。
对这个名叫钟汇郭的男人来说,用双手养活自己,似乎已成奢求。
钟汇郭曾被判无期徒刑。2012年,他假释回到老家广顺。
回老家后,钟汇郭的第一个念头是“做好人”。
因为没有住处,钟汇郭寄住在姐姐家,每天都要出门去找工作。
可是,因为年轻时不学无术,加之“社会渣子”的骂名,让他苦寻无果。
屡屡碰壁之后,钟汇郭变得心灰意冷。
“不如再做一盘‘买卖’!”他恶狠狠地想。
这时,在三五条街外的司法所里,李建雄正盯着新一批社区矫正人员名单出神。
按规定,社区矫正人员每个礼拜都要到司法所报到一次,每个月接受一次法律学习。
而名单上一个叫“钟汇郭”的假释人员,却从没来报到过。
22年的司法工作经验,让李建雄警觉起来——对社区服刑人员来说,回归正常社会生活是一道很高的“门槛”。
“抬高这道‘门槛’的,既有部分矫正人员就业能力不足、不思悔改的主观因素,也有社会歧视、司法帮扶不到位等客观因素。”李建雄说,“迈不过‘门槛’,他们就可能再次犯罪;如果有人帮他们一把,就可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名单上的“钟汇郭”,是不是也遇到了“门槛”?
“千金之诺”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李建雄给钟汇郭打了三次电话。
“饭都吃不起,报个屁到!”前两次电话接通,听筒那头都会传来怒骂,随后挂断。
第三次拨通电话,李建雄飞快地说:“你别挂!来我这,我可以帮助你!”
电话那头,钟汇郭心里一激灵,随后,竟不由自主地迈出了脚步。
来到司法所,钟汇郭看到了一个40岁上下的中年男人。他中等身材,目光柔和,眼圈微微有些发红,仿佛没怎么睡好。
看到钟汇郭,李建雄立即起身倒水,递过去。
“喊我来干啥子?”钟汇郭也不接水,“把我管严了,我就拉着你一块死!”
李建雄也不计较,把水放到桌上。
1994年参加工作后,李建雄就一直和这样的来访者打交道。他们中有毒贩、暴力伤害者、抢劫犯……面对李建雄,他们会大吼、怒骂甚至威胁。
“他们心里有怨。而化解这‘怨’,就是我们司法干部的职责。”李建雄说。
面对钟汇郭,李建雄搬来一个凳子:“有什么苦,跟我讲。”
“没房、没家、没钱、没饭吃,你说苦不苦!”钟汇郭坐定,一巴掌拍到桌子上。
李建雄温和地笑了。
“我送你三条建议。”他说,“第一,再苦再难也不能再犯罪,否则会付出更大代价;第二,要重新回归社会,自己一定要努力……”
说着,李建雄摸出钱包,将300元钱塞到钟汇郭手里:“第三,有困难,就来找我,我们一起想办法。”
钟汇郭愣了。
那只递钱的手,很暖;那暖,钻进钟汇郭心里,又冲上眼眶。
“婆婆所长”
随后的一年里,钟汇郭准时到司法所报到;李建雄也常到他的住处帮教。
见面时,李建雄常会做两件事。
第一,塞给钟汇郭两三百元。
“我这个司法所长没有‘财政大权’,这些钱全部自掏腰包。”他自嘲。
每年,月工资3000元左右的李建雄都会拿出三四千元钱,帮助像钟汇郭这样的矫正人员渡过难关。
第二,他会将“三条建议”重复两三次,每次只字不差。
“李所长就像个老太婆,真啰嗦!”钟汇郭笑着说。
“我不啰嗦,你能记住?”李建雄不以为然,“讲大道理,你听不进去,我只能用‘婆婆嘴’通俗讲、重复讲,讲到你耳朵起茧。”
在李建雄的念叨声中,2014年来了。
“想不想自食其力?”在一次社区帮教时,李建雄问钟汇郭。
“想!”钟汇郭的头点得像母鸡啄食。
见时机成熟,李建雄开始到处“托关系”,请上级领导和当地就业部门替钟汇郭寻找合适的工作,还动员亲朋好友张罗这事。
而每次“托关系”,他都会反复念叨:
“引导矫正人员回归社会,核心就是帮助他们自力更生。”
“一份工作就能救一个人,还能维护一方稳定平安。”
“你就当给我面子,介绍一个工作吧。”
面对他的啰嗦,每次都有人招架不住。
不久,一个朋友为钟汇郭介绍了一份公交车售票员的工作。
李建雄立即找到钟汇郭。
“到中巴车上卖票,每个月1300元,干不?”李建雄说。
“干!干!”钟汇郭喜极而泣。
“回头是岸”
2015年春节前夕,一辆从乡镇开往荣昌城区的中巴车上,挤满了手提鸡鸭、糖果的乡亲。
“两元一位,自觉买票了!”一个中年男人抱著票箱,在人堆里挤来挤去。
接过乘客递来的钱,他熟练地验看、找钱、扯票……
30分钟后,汽车到站。
乡亲们一窝蜂下车散去。
那男人抱着票箱,把票钱如数上交。
“钟汇郭,领工资了!”站台上,有人朝男人大喊。
钟汇郭跑到财务办公室,领到了一叠钱。
“可以买点年货,再存一点。过两年,说不定还能找个女人结婚……”数着钞票,钟汇郭喜滋滋地盘算。
在三公里外的广顺司法所,李建雄也在盘算:去年,我们所接收的社区矫正人员无一人重新犯罪。今年,我们也必须保持这个成绩。
这些打算,被他通通写进年度工作计划。
2015年“五一”,李建雄从北京领回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大红证书。
这本证书,和“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人民调解能手”“重庆市第四届先进工作者”等各项荣誉一起,被他放进了办公室的柜子。
“荣誉属于过去,挑战属于未来。再说了,这些荣誉是全所同志一起努力的结果。”说着,李建雄又开始啰嗦,“真的,荣誉是属于过去的,未来我们还会遇到更大挑战。真的,荣誉只属于过去,未来到处充满挑战……”
(文中钟汇郭为化名)
躺在床上,他会沉入各种各样的梦境。
2013年夏天的一个梦,让他印象深刻。
在梦中,他不停地狂奔。一直跑一直跑,也不看路,眼前突然出现一道悬崖。
“谁来拉我一把,谁来拉我一把!”他呼喊着,双脚却继续向悬崖冲去……
李建雄猛地睁开眼,直愣愣望向天花板。
愣了好一阵,他想到了一个人。
“命运之门”
荣昌区广顺街道。
清晨,阳光从小叶榕的枝叶间洒下,给逐渐苏醒的街道镀上“金纱”。
在街角房屋的阴影里,一个中年男人正四处乱逛。
街道上,小饭馆已经开张。客人们匆匆钻进来,“呼哧呼哧”地吞下包子豆浆或小面馒头,而后又急急起身,奔向各自谋生的岗位。
看着为生计奔波的人群,中年男人目光渐冷。
对这个名叫钟汇郭的男人来说,用双手养活自己,似乎已成奢求。
钟汇郭曾被判无期徒刑。2012年,他假释回到老家广顺。
回老家后,钟汇郭的第一个念头是“做好人”。
因为没有住处,钟汇郭寄住在姐姐家,每天都要出门去找工作。
可是,因为年轻时不学无术,加之“社会渣子”的骂名,让他苦寻无果。
屡屡碰壁之后,钟汇郭变得心灰意冷。
“不如再做一盘‘买卖’!”他恶狠狠地想。
这时,在三五条街外的司法所里,李建雄正盯着新一批社区矫正人员名单出神。
按规定,社区矫正人员每个礼拜都要到司法所报到一次,每个月接受一次法律学习。
而名单上一个叫“钟汇郭”的假释人员,却从没来报到过。
22年的司法工作经验,让李建雄警觉起来——对社区服刑人员来说,回归正常社会生活是一道很高的“门槛”。
“抬高这道‘门槛’的,既有部分矫正人员就业能力不足、不思悔改的主观因素,也有社会歧视、司法帮扶不到位等客观因素。”李建雄说,“迈不过‘门槛’,他们就可能再次犯罪;如果有人帮他们一把,就可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名单上的“钟汇郭”,是不是也遇到了“门槛”?
“千金之诺”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李建雄给钟汇郭打了三次电话。
“饭都吃不起,报个屁到!”前两次电话接通,听筒那头都会传来怒骂,随后挂断。
第三次拨通电话,李建雄飞快地说:“你别挂!来我这,我可以帮助你!”
电话那头,钟汇郭心里一激灵,随后,竟不由自主地迈出了脚步。
来到司法所,钟汇郭看到了一个40岁上下的中年男人。他中等身材,目光柔和,眼圈微微有些发红,仿佛没怎么睡好。
看到钟汇郭,李建雄立即起身倒水,递过去。
“喊我来干啥子?”钟汇郭也不接水,“把我管严了,我就拉着你一块死!”
李建雄也不计较,把水放到桌上。
1994年参加工作后,李建雄就一直和这样的来访者打交道。他们中有毒贩、暴力伤害者、抢劫犯……面对李建雄,他们会大吼、怒骂甚至威胁。
“他们心里有怨。而化解这‘怨’,就是我们司法干部的职责。”李建雄说。
面对钟汇郭,李建雄搬来一个凳子:“有什么苦,跟我讲。”
“没房、没家、没钱、没饭吃,你说苦不苦!”钟汇郭坐定,一巴掌拍到桌子上。
李建雄温和地笑了。
“我送你三条建议。”他说,“第一,再苦再难也不能再犯罪,否则会付出更大代价;第二,要重新回归社会,自己一定要努力……”
说着,李建雄摸出钱包,将300元钱塞到钟汇郭手里:“第三,有困难,就来找我,我们一起想办法。”
钟汇郭愣了。
那只递钱的手,很暖;那暖,钻进钟汇郭心里,又冲上眼眶。
“婆婆所长”
随后的一年里,钟汇郭准时到司法所报到;李建雄也常到他的住处帮教。
见面时,李建雄常会做两件事。
第一,塞给钟汇郭两三百元。
“我这个司法所长没有‘财政大权’,这些钱全部自掏腰包。”他自嘲。
每年,月工资3000元左右的李建雄都会拿出三四千元钱,帮助像钟汇郭这样的矫正人员渡过难关。
第二,他会将“三条建议”重复两三次,每次只字不差。
“李所长就像个老太婆,真啰嗦!”钟汇郭笑着说。
“我不啰嗦,你能记住?”李建雄不以为然,“讲大道理,你听不进去,我只能用‘婆婆嘴’通俗讲、重复讲,讲到你耳朵起茧。”
在李建雄的念叨声中,2014年来了。
“想不想自食其力?”在一次社区帮教时,李建雄问钟汇郭。
“想!”钟汇郭的头点得像母鸡啄食。
见时机成熟,李建雄开始到处“托关系”,请上级领导和当地就业部门替钟汇郭寻找合适的工作,还动员亲朋好友张罗这事。
而每次“托关系”,他都会反复念叨:
“引导矫正人员回归社会,核心就是帮助他们自力更生。”
“一份工作就能救一个人,还能维护一方稳定平安。”
“你就当给我面子,介绍一个工作吧。”
面对他的啰嗦,每次都有人招架不住。
不久,一个朋友为钟汇郭介绍了一份公交车售票员的工作。
李建雄立即找到钟汇郭。
“到中巴车上卖票,每个月1300元,干不?”李建雄说。
“干!干!”钟汇郭喜极而泣。
“回头是岸”
2015年春节前夕,一辆从乡镇开往荣昌城区的中巴车上,挤满了手提鸡鸭、糖果的乡亲。
“两元一位,自觉买票了!”一个中年男人抱著票箱,在人堆里挤来挤去。
接过乘客递来的钱,他熟练地验看、找钱、扯票……
30分钟后,汽车到站。
乡亲们一窝蜂下车散去。
那男人抱着票箱,把票钱如数上交。
“钟汇郭,领工资了!”站台上,有人朝男人大喊。
钟汇郭跑到财务办公室,领到了一叠钱。
“可以买点年货,再存一点。过两年,说不定还能找个女人结婚……”数着钞票,钟汇郭喜滋滋地盘算。
在三公里外的广顺司法所,李建雄也在盘算:去年,我们所接收的社区矫正人员无一人重新犯罪。今年,我们也必须保持这个成绩。
这些打算,被他通通写进年度工作计划。
2015年“五一”,李建雄从北京领回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大红证书。
这本证书,和“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人民调解能手”“重庆市第四届先进工作者”等各项荣誉一起,被他放进了办公室的柜子。
“荣誉属于过去,挑战属于未来。再说了,这些荣誉是全所同志一起努力的结果。”说着,李建雄又开始啰嗦,“真的,荣誉是属于过去的,未来我们还会遇到更大挑战。真的,荣誉只属于过去,未来到处充满挑战……”
(文中钟汇郭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