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程陪同”到“舆论监督奖”

来源 :浙江人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s061268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年末,安徽某县规定,凡是有记者到单位采访,单位领导都要“全程陪同”。没料到,今年年初,湖南省郴州市就更进一步了,该市市委办、市政府办向所辖各县市、区及市直机关单位等发文,设立“舆论监督奖”,“专门奖励主动把舆论监督线索交给郴州调查处理或通过舆论监督对郴州工作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的中央、省级媒体记者”。
  在“防火、防盗、防记者”的时代语境下,两地对媒体舆论监督的重视,无疑是可喜的现象,可他们不约而同地透露出来的一些“信息”却又让人担扰起来。
  领导“全程陪同”也好,“舆论监督奖”也罢,针对的都是中央、省级媒体记者,而与当地媒体的记者是无关的。从理论上说,最应该奖励的是当地的媒体记者,因为他们最熟悉当地的情况,也最具发言权,可所陪同的、所奖励的却与他们无关,这又是为何?难道,新闻监督也信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其中的“玄机”耐人寻味。
  设立“舆论监督奖”,关键是颁发的主体是谁?如果由记协之类的新闻独立组织来颁发最为合适。因为那是对记者工作的肯定。可是由被监督者来向监督者颁奖,就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了。这好比是小偷给警察颁奖,天下真有如此怪事?
  记者接受了当地的奖励以后,以后还如何监督当地?且不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接受了对方的奖励,自然会有一种“感恩”之心,再要让其义无反顾地进行批评监督,恐怕会很难。相反,因为受过人家的奖励,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人家“摆平”某些不良之事,那我们如何再相信媒体?
  记者的工作应是独立的,因为独立,因为自由来去,才能获得问题的真相。任何形式的“陪同”或“奖励”都是对记者独立工作的干扰,都有可能使记者远离事情的真相。
  领导“全程陪同”和“舆论监督奖”,这只是一个表象,实质上是怕记者的到来给他们捅出什么娄子来。其实,真要出了什么事,老想遮掩,只会把事情闹大,以讹传讹之下,更会吸引大量的记者前来刨根究底,而且还会引来一些不法之徒冒充记者敲竹杠。山西就因为频频发生矿难事故,又常出现隐瞒事件,结果招来了一批假记者。
  防记者是防不住的,奖励记者也是无用的。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连普通老百姓都能在互联网直接“发布”“新闻”,你防得了记者,你能防得住万民之口吗?依我看,该干嘛干嘛,只要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千方百计地把自己辖地的事情办好,还管记者的事做啥?
  不管记者的事、不奖励记者,那是对当地舆论监督的最好支持。因为不知道记者何时何地出没,当地干部做事或许就更小心了,那对老百姓来说,岂不是件大好事?
其他文献
今年清明,我没有回老家扫墓。  那个倚靠大山的偏僻小镇,来回一趟近九个小时。  我自小没见过爷爷,在我出生前他就因病离世了,所有关于他的记忆,就是高高山岗上那座矮矮的土丘,和环绕在土丘旁的葱茏大树。小时候随父亲上山扫墓,叔叔伯伯会在最前面用砍刀辟出一条羊肠小道,直通达爷爷那里。尽管如此,我依然会被锯齿般的叶楞割到,被路上的乱石磕绊。没有公墓园的规矩平坦,对于幼年时的我来说,上山是个充满惊险和乐趣的
期刊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军官是军队干部的主体,是军队指挥作战力量的核心,实现强军目标,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敢担当的军官队伍。作为军官队伍管理的核心环节,军官选拔任用的地
摘 要: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功绩和文化意义,学界一直评判不一。“造成传统文化断裂”一说将传统文化等同于儒家文化,割裂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关系,形成对立模式。“五四”新文化运动实际上非但没有造成文化断层,还发展了传统文化,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就必须改造传统文化,以适合中国的发展壮大。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传统文化;断裂  作者简介:李姣姣(1993.5-),女,汉族,
作者简介:黄欢(1982.1-),女,汉族,广西南宁人,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在读博士,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视觉传达设计、软件工程多媒体设计。  一、人仙相恋已有辙(前提)  千乘县的劳夫子坐在二楼书院的茶桌前,喝着茶若有所思地看着自己写的戏文《仙凡之隔》,楼下院子他的学生董永正在梯子上搭建幕布和舞台最后的顶棚。另外一个学生元宝和上官正在饰演男女主角练习台词(由于古代学校全部是男
期刊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是提升教育质量、深化高教改革的重要抓手,是高等院校建设发展的核心举措和生命线,是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当前,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已经从
摘 要:2012年莫言成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首席翻译官葛浩文功不可没。因此,本文选取莫言具有代表性作品——《生死疲劳》葛浩文英译本为例,探析文本中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笔者认为,葛浩文通过多元的翻译策略,有效地向西方传递了具有异域风情的中国文化特色,为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葛浩文;《生死疲劳》;语言文化负载词翻译  作者简介:杨茂莹(1992-),女,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