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产妇血清和新生儿脐带血中的IgE、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特应性皮炎(AD)的相关性.方法 于2009-2011年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建立921个出生队列,在生产住院时采集产妇静脉血、在新生儿出生时采集脐带血冻存待检.婴儿出生后12和24个月随访,35例诊断为AD,随机选出队列中未诊断AD的儿童35例为对照组.应用ELISA方法检测对照组及患者组产妇血清
【机 构】
:
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皮肤科,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皮肤科,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皮肤科,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皮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产妇血清和新生儿脐带血中的IgE、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特应性皮炎(AD)的相关性.方法 于2009-2011年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建立921个出生队列,在生产住院时采集产妇静脉血、在新生儿出生时采集脐带血冻存待检.婴儿出生后12和24个月随访,35例诊断为AD,随机选出队列中未诊断AD的儿童35例为对照组.应用ELISA方法检测对照组及患者组产妇血清和新生儿脐带血中的IgE、IL-4和IL-18水平,评价上述指标在预测AD发生中的作用.结果 35例AD患儿母亲血清总IgE(425.34±278.38 IU/ml)、脐带血总IgE(418.23±256.76 IU/ml)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7.12±47.48、81.77±45.26 IU/ml),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29、7.88,均P< 0.01);AD患儿母亲血清IL-4水平(316.28±80.92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88.79±61.92 ng/L),两组比较,t=25.77,P<0.01.AD患儿脐带血IL-4水平(356.73±91.01 ng/L)亦明显高于对照组(191.45±73.65 ng/L),两组比较,t=18.90,P<0.01.AD患儿母亲血清IL-18水平(425.38±49.36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41.7±29.91 ng/L),两组比较,t=42.73,P<0.01;脐带血IL-18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血清中总IgE、IL-4和IL-18以及脐带血中总IgE和IL-4与儿童AD的发生有关。
其他文献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以疣状病变为主的性传播疾病.该病传染性强,容易复发,需长时间反复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一、诊断[1](一)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或与尖锐湿疣患者有密切的间接接触史,或新生儿母亲为HPV感染者.2.临床表现:①潜伏期:3周至8个月,平均3个月;②症状与体征:男性好发于包皮、龟头、冠状沟、系带、阴茎、尿道口、肛
患者女,31岁.因口腔溃疡5个月,全身红斑、丘疹伴瘙痒3个月于2013年3月27日入住我科.患者5个月前出现口腔溃疡,在外院多次就诊,症状缓解.3个月前全身出现针尖至粟粒大小红色丘疹、斑丘疹伴痒,口腔溃疡加重,曾两次外院住院治疗,治疗期间给予甲泼尼龙40 mg、雷公藤、环孢素及丙种球蛋白等治疗.皮疹明显改善,但口腔溃疡反复.患者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皮肤科检查:全身弥漫性分布大小不等暗红斑.双
目的 探讨掌跖脓疱病发病因素及白芍总苷治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掌跖脓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入选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口服白芍总苷胶囊,每日3次,每次0.6 g;对照组给予口服雷公藤多苷片,每日3次,每次20 mg,同时两组均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每日1次,观察4周和8周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入选90例掌跖脓疱病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1.64,吸烟患者占4
果酸的化学结构为α-羟酸(alpha hydroxy acids,AHA),是从水果、酸乳酪中提取的一系列α羟基羧酸,由于主要来源于水果,故又称“果酸”.其相对分子量从小到大依次为乙醇酸、乳酸、苹果酸、酒石酸、枸橼酸.由于果酸相对分子量小,水溶性和渗透力强,尤其是相对分子量最小的乙醇酸(glycolic acid)皮肤渗透性最强,更适合做化学剥脱的制剂.本共识中的果酸即指乙醇酸,其作为化学剥脱制剂
目的 观察中药大黄对大鼠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的作用以及对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铃蟾肽加水浸束缚应激的方法诱导大鼠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经口灌服大黄醇抽提物75~150mg/kg 2次.观察血清淀粉酶、胰腺湿重、胰腺血流量及胰腺组织病理改变;并观察大黄与奥曲肽对胰液外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大黄治疗组的胰腺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轻;胰腺湿重、血清淀粉酶活性和胰腺血流量均有剂量依赖性改善.胰腺炎组大鼠
患儿男,12岁.双小腿、双足瘀斑、血疱、糜烂、坏死伴痛2个月余.就诊2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双足出现瘀点、瘀斑,伴疼痛,于当地医院诊治,具体不详.上述皮疹逐渐增多,累及双小腿,以双足踝部为重,双足肿胀明显,并在瘀斑上出现水疱、血疱,部分破溃后形成溃疡.外院诊断为血管炎,具体用药不详,病情无缓解,遂于我科门诊,初步诊断为变应性血管炎,口服泼尼松10 mg每日3次等治疗,双足肿胀缓解,为进一步治疗,收
目的 探讨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3种黄芩提取物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株SCL-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SCL-1细胞分别用浓度为12.5、25、50、75、100μmol/L的3种黄芩提取物作用12、24、48 h后,噻唑蓝(MTT)法检测上述药物对SCL-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锭双染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CL-1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
目的 评估白芍总苷联合左西替利嗪及他克莫司软膏治疗严重面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共入组98例严重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其中63例(试验组)口服白芍总苷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并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35例(对照组)单纯口服左西替利嗪及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治疗后第2和4周、停药后2周随访观察患者面部症状及体征,并进行评分,计算有效率.结果 临床随访过程中脱落8例,其中试
患者男,37岁,因全身皮肤红斑丘疹痒1月余就诊,皮损持续不退.既往有胸腺瘤术后病史,病理分期为B3型4期.5个月前出现重症肌无力,患者有长期腹泻病史.体检:口腔黏膜可见白膜,面部及躯干四肢可见大小不等的鳞屑性红斑,刮之可见层层鳞屑,薄膜和血露现象阴性,手掌和足部可见鳞屑性红斑角化过度.组织病理:表皮银屑病样增生,角化不全,可见多个角化不良细胞,部分周围围绕淋巴细胞,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